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医案日记 2023-05-21 07:19:48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尽管24节气中的“立秋”要超前于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气候学上以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的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但“立秋”作为夏秋之交标志性的节气,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气象专家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并把“室内外温差”作为气候指标,进一步佐证了“春捂秋冻”的科学性。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是下降。只要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是常理。而人体之所以受寒,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很有关系。气候观测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捂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就容易受寒致病。而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入室后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另外,就全国范围看,立秋以后,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活动趋于频繁,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且“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病。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穿衣感受。但是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不过,凡事都应有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则安排饮食起居,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薄衣御寒”应该慎重一点。

秋季饮食注意事项

1、不要食生姜

姜性热,味辛辣,在秋天如果多食生姜,容易秋燥而导致咳嗽,从而伤神。秋天吃多了生姜最易伤肺上火,从而出现咳嗽、咽喉痛等不良反应,加重秋燥对身体的伤害,所以,秋天应该少吃生姜。但是,秋不食生姜也不是绝对合理的,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决定。

2、不能吃火锅

秋天吃火锅,应多搭配青菜、菇类一同涮食,不要过多地涮肉类。秋天也不宜多吃狗肉,狗肉热量大,容易上火。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涮火锅时千万不要同时喝茶。茶叶中含有的鞣酸与肉类中的蛋白结合后会形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容易导致便秘发生。

3、不能吃辣椒

秋季多吃辣椒会使人燥热、上火。首先,过量食用辣椒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严重的会使消化道出血,或者诱发胃溃疡,还会造成大便干燥。此外,过量食用辣椒易导致皮肤生成深部脓疮,影响面部容貌。

所以,患有胃溃疡、食道炎、痔疮的人,以及阴虚火旺,经常便秘、长痤疮的人要慎吃。

扩展资料

秋季不同时候进补的原则

1、初秋:清补为上

建议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的食物或药物,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并调理脾胃功能,为仲、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如润肺生津的木耳、补而不滞的山药、润肠养发的芝麻、清心润肺的百合等。

2、仲秋:和中为要

所谓“和”是指所食食品的性味不能大热大寒、大辛大咸,相互之间应协调和谐。另外,饮食应走中庸之道,如饮食时间、饥饱、寒热等要适当,饮食要定时,一日三餐不能忽早忽晚,饮食量不能忽多忽少。

3、晚秋:益气散寒

晚秋是接近冬季的月份,可以说阵阵北风阵阵寒,因肺主气,又为娇脏,很容易受到外邪而致虚,故养生时应注意吃些益气散寒的食品。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

人民网-秋季饮食禁忌:揭秘秋季食物黑名单!

人民网-秋季养生正当时 一起来看看秋季进补有哪些禁忌



寒冬季节,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有哪些好的御寒方法?

如今许多地区都早已进入了雪天的方式,气温是十分的严寒,因而做好保暖工作中就变得十分的关键,想要避开发烧感冒的话,何不留意这几个方面,能起到更好的保暖效果。在冬天做好保暖工作中时,最先在饮食搭配上应留意保证这两个标准。

补铁

在冬天进行很好的保暖工作中时,可以采取饮食调理的方法,来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往往冬天要补铁,是由于铁是生成血红蛋白浓度的很重要的原材料。血红蛋白浓度可以把o2运输到身子的其它人体器官机构,当摄取许多的铁的话,就能协助提高保暖能力,因此在寒冷冬天时,要留意补铁。想要补铁的话,何不多吃些像黑芝麻粉、木耳,除此之外还能多吃些像奇异果、红枣等这种食材,都能起到很好的补铁效果。

补充维生素

除此之外,在冬天要做好保暖工作中时,在膳食层面也需要多多的留意补充维生素。要多吃些含有维他命的食材,能对人体更好,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能帮助起到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保暖能力。想要补充维生素的话,何不多吃些像瓜果蔬菜,水果这些,全是很好的挑选。想要在冬天做好保暖工作中的话,除开在膳食上保证以上的二点标准的话。还能保证下列3件事儿,能帮助你能够更好地提升保暖能力,协助你能够更好地渡过冬季。

1,戴帽子

其实在寒冷的冬季戴上一顶帽子的话,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这是由于戴帽子时,就能让脑门的发热量消散的非常快,也便会使人觉得更温暖,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出门时,何不为自己选上一顶温暖的遮阳帽,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2,热水泡脚

除此之外,在寒冷的冬季,许多人都是会发生手脚冰凉的状况,如何暖都暖不热。,在这时,何不采取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在睡前用热水泡脚的话,能更好的协助血液循环系统,起到防寒保暖的效果,也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暖效果。但是,对泡足而言,也拥有一些常见问题,例如泡足的水尽量不要超出四十五度,并且泡足的时间段最好是在临睡前进行,泡脚时间最好是把控在二三十分钟。那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泡足效果。

3,穿厚袜子

想要做好保暖工作中的话,何不还从穿厚袜子、多穿袜子开始做起。人的足部拥有许多的穴道,假如对足部进行很好的防寒保暖工作中的话,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可以选用偏厚的很贴脚的袜子,假如穿厚袜子或是赶快很冷的话,何不可以选用多穿两双袜子,先穿上贴脚的袜子,再在外面穿上一双棉袜,起到很好的防寒保暖效果。

总之,想要做到很好的保暖效果的话,除开在膳食上做好补铁和补充维生素这二种标准的话。还能保证戴帽子、用热水泡脚、穿厚袜子等这三种事儿,提升人体的保暖能力,做到更好的暖身效果。协助你能够更好地渡过冬季,远离疾病的侵犯。

24节气养生法|陈允斌教你24节气养生

一、王彤版本图书目录

引言 顺四时、适寒暑 养生就是养四季 第一篇 春季养生法 一 立春助阳生发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附录】 正月立春保健法 二 雨水谨防湿邪 雨水来临湿气重,当心脾胃受伤害 早春“捂一捂” ,有量也有度 肝脾相利,养肝莫忘调脾胃 补肾兼健脾,五更不再泻 【附录】 正月雨水保健法 三 惊蛰顺时养阳 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 背痛脚凉者,补足阳气以健身 惊蛰到,防“虫”扰 春练宜从惊蛰始,缓和运动最健康 【附录】 二月惊蛰保健法 四 春分要防旧疾发 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 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 春分时节,如何铲除精神分裂这个“恶魔” 春分性欲旺,房事当有度 【附录】 二月春分保健法 五 清明当防高血压 阳春三月好踏青,过敏也来凑热闹 清明高血压复发,调畅肝脏可减压 “女人味”上身,提醒您该清热去火了 春来困不醒,提神有妙招 【附录】 三月清明保健法 六 谷雨适时调情志 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 肝郁两肋痛,推搓两肋养护肝 莫走“桃花运” ,谨防“桃花癣”伤身 走出情绪低谷,与春季抑郁说再见 【附录】 三月谷雨保健法 第二篇 夏季养生法 七 立夏养心正当时 夏季心火旺,养心败火最安全 三豆苡仁粥防疰夏,会吃保养精神足

立夏起居养生,汤水先行防“上火” 【附录】 四月立夏保健法 八 小满除湿正当时 小满湿热重,当心风疹找上门 夏季人体多内热,千金难买六月泻 红豆薏米粥,除湿好帮手 情绪中暑的防治:心病还需心药医 【附录】 四月小满保健法 九 芒种谨防梅雨伤 黄梅时节家家雨,不妨借用五枝汤 中午眯一会,不怕“夏打盹” 防治空调病,多备藿香正气水 芒种时节,防止传染病 【附录】 五月芒种保健法 十 夏至日吃补 夏至气温高, “三高”老人警惕“热中风”来闹 痱子恼人,消除暑热痱毒 夏季清补:先清解,后补益 睡觉一样有学问,夏日提倡“子午觉” 【附录】 五月夏至保健法 十一 小暑避暑湿 谨防暑湿致水肿,健脾祛湿是关键 减苦增辛,夏季也要养肺气 夏季多汗不正常,找心肾来帮忙 避免宫寒对女性的伤害,切记夏天勿贪凉 【附录】 六月小暑保健法 十二 大暑防中暑 大暑来临,如何打开您的胃口 大暑,怎样远离阳暑 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暑期湿气重,当心起脚癣 【附录】 六月大暑保健法 第三篇 秋季养生法 十三 立秋养脾胃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 立秋胃口开,食补要讲究 立秋遭遇“秋老虎” ,体弱须防中“阴暑” 立秋养收,以顺应天地之气 【附录】 七月立秋保健法 十四 处暑防温燥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科学睡眠防秋困 处暑至,秋燥来, “少辛增酸”防秋燥 口干舌燥,叩齿生津以去燥

【附录】 七月处暑保健法 十五 白露当养阴 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 秋天到,鼻炎闹,健鼻方法早知道 薄衣御寒有讲究, “秋冻”应除足和头 莫让寒流“梗”住了血管,白露当防心血管病 【附录】 八月白露保健法 十六 秋分防燥凉 秋燥分温凉,疗法大不同 燥咳来袭,如何让它客客气气走开 秋季大便“不便” ,调肺即可治疗 皮肤干燥瘙痒,从护肺开始 【附录】 八月秋分保健法 十七 寒露防寒凉 寒露不小心,寒从足下生——泡热水脚以暖足 肩周炎来袭,如何给肩膀松绑 秋季燥气旺,莫让“秀发去无踪” 重阳登高解秋郁,秋风送爽宜出游 【附录】 九月寒露保健法 十八 霜降宜进补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 哮喘“拉风箱” ,御寒得健康 霜降寒邪盛,驱寒保暖有讲究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方法多 【附录】 九月霜降保健法 第四篇 冬季养生法 十九 立冬养阳补肾精 吃饺子,羊肉大葱馅最适合冬季进补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补冬,南北进补各不同 膏方是最好的进补药:慢性病要量身定做滋补膏 立冬后老年人要养阳护阳,预防突发病 【附录】 立冬十月保健法 二十 小雪温肾阳 小雪温肾阳,来年阳气长 小雪降忧愁,远离抑郁,别让天气左右心情 小雪易“上火” ,多食降气食物以清火 寒为冬令主气,警惕寒邪致病 【附录】 小雪十月保健法 二十一 大雪要温补避寒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大雪要防风寒,围巾别离身 预防冬季“风吹病” 多喝水以养阴,睡觉不宜多穿衣

二十二 冬至护阳气 暖身迎冬至,摆脱畏寒怕冷 睡不醒的冬三月,给身体来点清醒剂 冬至感冒,谁之过 冬至吃点啥,还要因人而异 【附录】 冬至十一月保健法 二十三 小寒宜养肾 寒冷冬季,打响“保胃”攻坚战 风湿病,寒风来临时,该怎么办 远离暖气病,暖出好身体 严寒冬天,教您轻松面对慢性支气管炎 【附录】 小寒十二月保健法 二十四 大寒润肺除恶燥 大寒进补,逐渐清淡是关键 滋阴润肺除恶燥,莫让鼻血哗哗流 夏病冬治让您悄然无斑 反季节蔬菜,该不该吃 【附录】 大寒十二月保健法 附录 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二、曾子孟版本图书目录

第一篇天人相应之道: 顺节气、养天年 第一章顺节气,适时调养之本 《黄帝内经》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直接影响人体脏腑 二十四节气能协调精气神 第二章通经络,激活身体的“自愈系统” 开春了,给身体来一次大扫除 阳气旺盛之时,穴位按摩让你神清气爽 万物萧条,“秋收”也该开始了 寒气逼人,试试特效穴位的保健大法 第三章行气血,不生病的智慧 第四章修脏腑,让生命之树常青 万物生发蓬勃,养生重在养肝 繁茂秀美之时,养“心”为上 肃杀之气凄风冷雨,滋阴润肺正当时 万物蛰藏,养生需深藏于内 第五章调时令,保持健康的密码 “春困”是人体生物钟的反应 “消耗”的季节,保持良好的生物钟状态 秋意渐浓时,揭开生物钟的神秘面纱 寒冬时节,了解人体的“激素钟”

血虚体质——健脾胃、活气血是重中之重 气虚体质——补脾、健脾是关键 阴虚体质——养生重在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阳虚体质——阳气是生命之本,要重视养阳 第七章补后天,做自己的健康管家 年龄不同,养生方法各异 “男八女七”,养生需适宜 第二篇春季“发陈”: 向大自然要勃勃生气 第一章春为生发之季,养肝为先 春季养生要领 第二章岁首开年春意满——立春说养生 保护阳气,激活生命的原动力 立春起当吃芽菜 春天的第一道菜——春饼 食补草药,首选养肝之品 天天都有绿色好心情 提高免疫力正当时 第三章春回地暖草如丝——雨水说养生 肝脾同补,百病勿扰 古功今用,防病又健体 雨水时节防湿寒 房事宜慎重 乍暖还寒,“春捂”不能忘 第四章神州大地待惊雷——惊蛰说养生 惊蛰吃梨润肺又健脾 对付“春困”中医有妙招 增强体质,抵御流行性疾病 警惕肝脏疾病的侵袭 惊蛰节气,不同体质养生有方 第五章春来遍是桃花水——春分说养生 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 春分养生首选节令之物 以肝补肝正当时 春分忌大寒大热 阳虚之体,警惕五更晨泻 第六章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说养生 清明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发物”不可多吃 清明踏青,让健康与你随行 寄哀思、要有度 饮一盏“明前茶” 顺应自然而起卧,以求做到天人合一 火形人要防高血压

谷雨时节当吃香椿 进入花粉高峰期,应对过敏有绝招 最是甘醇“谷雨茶” 暮春养生,补水为重 神经痛的发病期 第三篇夏季“蕃秀”: 用天地之气强壮身体 第一章夏为生长之季,补心为先 夏季养生要领 第二章骤雨当空荷花香——立夏说养生 立夏养好“心” 不可忽略的黄金营养 立夏后食稀食,消暑又养胃 春夏之交慎防病 起居顺应自然,晚睡早起加午休 第三章轰雷雨积好养鱼——小满说养生 小满之日吃点“苦” 小满期间宜素食 吃对生冷食物 小满时节,“五行人”调养各不同 第四章割稻季节尽喜色——芒种说养生 饮食宜“清补”,也绝非得绝对清与素 药浴健身又防病 防暑降温,自制“清凉处方” 端午时节话养生 午睡滋阳气 第五章昼长天地似蒸笼——夏至说养生 夏至养生,勿忘健脾 夏至来碗面,健康又美味 夏至要喝“三叶茶” 补水要及时、正确 运动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六章蝉鸣正烦田丰盛——小暑说养生 小暑节气吃三宝 夏天喝这些茶好 防暑降温,穿衣戴帽也有讲究 小暑养生,少动多静 冬病夏治最关键 第七章大汗淋漓皆是夏——大暑说养生 大暑老鸭胜补药 大暑养生离不开度暑粥 大暑节气用“二香” 盛夏“阴暑”需提防,白领警惕“冻”出病 第四篇秋季“容平”: 金秋最宜调和精气神

秋季养生要领 第二章凉来暑退草枯寒——立秋说养生 立秋莫忘“秋老虎” 秋冻秋冻,不生杂病 早睡早起,健康不离 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季“容平”之气 “少辛多酸”的立秋饮食 立秋“贴秋膘” 秋来性爱宜收不宜纵 第三章伊人去处享清秋——处暑说养生 处暑养肺正当时 睡好“子午觉”,防病又养生 防燥,让秋日的皮肤光滑水润 初秋一只梨,健康好身体 初秋老人慎保养 秋日要注意保护腹部 第四章碧汉清风露玉华——白露说养生 白露饮食当健脾润燥 白露天气冷,给肾“打打气” 白露食疗方,养好常见病 调整饮食,提升人体正气 白露时节,让哮喘者房事也和谐 白露秋分夜,五防最当紧 白露养生,宜做呼吸操 第五章凉意舒情果清芬——秋分说养生 暑热退尽,凉燥来袭 秋粥宜人,老人最宜多食 均衡饮食,以求阴平阳秘 秋分养生先养胃 少说话,保持乐观情绪,使志安宁 中秋节,秋分日,品尝芋头正当时 秋分到,运动调节机体 第六章天高云淡雁编人——寒露说养生 寒露起,足部保暖当重视 寒露防寒,搓搓大椎就解决 弹弹手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寒露属长夏,当养脾胃 调整起居,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九九重阳话养生 朱门酒肉无风味,寒露白菜正当时 第七章梅映红霞报晚秋——霜降说养生 霜降饮食,蔬果也疯狂 补冬不如补霜降

心气平和,养我精气神 晚秋养大肠,提前准备好过冬 天凉好个秋,喝点南瓜粥 承上启下,霜降调理“亚健康” 第五篇冬季“闭藏”: 天寒地冻最好是养阳 第一章冬为收藏之季,补肾为先 冬季养生要领 第二章万物收藏梅开红——立冬说养生 立冬养生,以护阳温补为上 温补之前最好先“引补” 入冬后,养生应着眼于一个“藏”字 立冬养生吃什么 立冬保暖,后背为先 立冬运动更养生 第三章保暖增温雪初降——小雪说养生 出门戴帽子,保护诸阳之会 冬令进补莫忘喝水 进补习惯很重要 小雪一日两橄榄 小雪养生先养神 小雪注意清“内火” 气虚冬练养肾功 第四章朔风怒吼飞瑞雪——大雪说养生 大雪养生有“七宜” 大雪食疗,南北“进补”各不同 晚不吃姜利健康 节令美食——大萝卜 冬季补肾常用的药材 大雪养生话冬泳 第五章日短阳生炉火旺——冬至说养生 专属冬至的大餐——饺子 冬至中年好养生 素食补冬,女人的最爱 冬至养生,一日六件事 冬至“进补”,要分清体质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过冬至 第六章冷风寒气冰天地——小寒说养生 小寒的特色食品——腊八粥 最适合小寒食用的食疗方 小寒多吃山楂益处多 小寒保暖一二三 小寒日常养生经 三九天,活血通络最养生

第七章银装素裹腊梅飘——大寒说养生 大寒日,提前养肝 大寒日常养生经 冬夜憋尿,不病也痛 抓住冬天的尾巴,再吃一次涮羊肉 大寒要防风邪 冬季搓手好处多 大寒时节,男性要藏精御寒 附录:生活时间表 后记

编辑本段社会影响

一、王彤的影响

作首次独家提出,利用人体气象学指导日常养生! 深度揭秘气象变化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开创“天人合一”新的医学养生模式! 利用气象医学养生小妙招让身体“虎虎生威”!

CCTV2《健康早班车》、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等栏目养生专家年度力作!

【大医堂:养生阅读专业品牌】年度重磅养生大作!全国近百场养生讲座精华!

荣登台湾金石堂,博客来畅销书排行榜!本书为您独家奉上: 孙思邈十二月修养法

超实用二十四节气表

五季与人体五脏体系对照表

人体四季使用手册

简便可行的气象饮食

上仰天文:观天、观月,择日养生

下俯地理:看山、看水,祛病延年

俯仰天地,天人合一——帮你解读藏在24节气里的养生秘密!

二、曾子孟的影响

外调内理,永续健康

我们常说“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但财富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存在的,而健康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就应该有的,好比一笔存在银行里的活期存款,在有生之年任凭支取,但是透支之后再也无法存进去。所以说,健康是人生只可透支而不可储蓄的活期存款,拥有它,你才可以获得人生的最大幸福!

事实上,健康并不是很难实现的! ——只要我们知道为什么会生病、疾病是怎么来的,平时运用外调内理的方法,采取积极的日常身心保健和饮食管理,“擒贼先擒王”,把源头掐断,就可以一劳永逸,百病不生,永续健康,享受生活。

不过,我们也知道,人们生活紧张、工作压力大,加之缺乏适度的运动、不良的饮食方法和习惯,往往一不小心,大大小小的病痛就悄悄上身了! 但面对疾病一定要有信心,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外调内理的方法,来激发身体的自愈潜能,带病长寿。

鉴于此,本书以《黄帝内经》外调内理的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运用图解的方式,告诉你如何运用经络按摩与生机食疗,以积极的日常身心保健和饮食管理,从根本做起,里应外合,力行最健康、自然的养生之道,提升免疫力不生病。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一、王彤简介

王彤,幼承家学,遍读中医典籍,游历蜀中、南粤、鄂州等地,探访隐居高人,研习传统医术。

曾侍诊于针灸泰斗、“全国名老中医”贺普仁先生,在气血养生方面颇有心得,被誉为“中国气血养生第一人”。后被国家五人制足球队聘为随队医师,并应广东省体育局门诊部邀请,成为其特聘医师。

二、曾子孟简介

曾子孟的著作还有: 1、图解中医养生:治未病 化学工业出版社 2、手足对症按摩养生精华图典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皇帝内经养生精华图典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4、全身对症按摩养生精华图典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王彤的创作背景

王彤认为《黄帝内经》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季节的转换,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并会出现不同的特点:春漫、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阳气会出现升、浮、沉、降的节律;脉搏会春浮、夏洪、秋弦、冬沉的规律。人体自有春夏秋冬,人身即是一小天地!

本书以四时气候变化为气象背景,创造性地提出了“气象养生学”这一独家观点,并把古代气象医学与生物钟医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气象医学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之中,预防解决各类“节气病”,并提供简便可行的二十四节气饮食方和二十四节气养生功,指导人们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什么人应该吃哪些食物,做哪些事;避免吃哪类食物,做哪些事,从而提供一种投资最少,见效快的民众养生之道。

曾子孟的创作背景

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更是前所未有。按理说,一方面我们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一方面现代医学技术又不断发展进步,每一个现代人都应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可是结果呢? 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大医院、名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小诊所门庭若市,无论上哪儿,除了看病贵之外,还难——看一次病,不仅病人受折磨,家人也跟着承受忙前跑后的身心考验,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有什么都别有病”!然而,事与愿违,过去的某些“疑难杂症”还没有解决办法,如SRAS 、甲型H1N1流感等新的“疑难杂症”又来了。我们想方设法与疾病作斗争,可是在面对一些疾病的时候,我们又束手无策。所以面对如影随形的疾病,我们多少还是心存恐惧的。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违反了阴阳四时的法则,身体就会出问题,就会生病。反之,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身体,就可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不生病。纵观《黄帝内经》,无非是“外调经络、内理脏腑”,这也就是“外调内理”的养生理念与养生方法,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目的。

一年一共有几个节气,分别是哪几个?

 一年一共有24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节气介绍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己。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作用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农民伯伯进行田间耕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59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