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冬季,我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冬季阳气伏藏、水结成冰,人体要尽量避免阳气外泻,便是古代的养生哲学。总结起来就是四字,顺应天气。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简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忌食生冷食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天人体的阳气处于不旺盛的藏匿状态,吃寒凉的东西,人体很难吸收消化,从而影响脾胃功能。
建议大家适当吃一些温热的饮食,比如说糯米、羊肉、栗子、生姜等,保证人体的阳气充足,使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有些老年人,容易阴虚阳亢的,比如说很多高血压,中医辨证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就不适合服用温热的饮食。具体来说,温热性质的常见食物有糯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鲢鱼、鳟鱼、虾、鹅蛋、鸡肉、羊肉、狗肉、辣椒等,寒凉的食物有小米、绿豆、生麻油、海带、紫菜、茭白、竹笋、空心菜、菠菜、苋菜、芹菜、慈姑、金针菜、黄瓜、丝瓜、以及西瓜、柑橘、梨等大部分水果。
当心受寒得病
古人的起居都以太阳为标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一直到现在,这个标准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在冬季,应尽量减少接触寒冷环境。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寒冷要消耗人体的阳气,冬季较低的气温使人体的阳气处于藏匿的状态,相对外界寒冷的环境来说,人体的阳气是不足的,所以加要保护人体的阳气,使之能与外界的寒冷相抗衡。比如多晒太阳、关闭窗户保持室温、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喝开水等等,这几点基本的防寒保暖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难做到。
适当运动有益
运动方面:有人说冬天万物收藏,不应该运动,这样可以不扰动阳气,使阳气不外泻。其实这一观点不够全面,它忽视了人体气血运行的问题。冬天阳气藏匿,运行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气血淤滞积聚。适度的运动能保持气血通道的畅通,使脏腑得到气血的滋养。但要注意运动以后要保暖,否则寒气会趁虚而入。比如说出汗后不要马上洗澡或出行;切忌早晨洗头后立刻出门,湿润的头发被寒风一吹,很容易会发生偏头痛等症状。
总的来说,冬季注重养生之道,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您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人觉得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养生的,但是在不同的季节,养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冬季气温比较低,而且空气比较干燥,身体很热容易上火,在养生的时候,需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还有外出的时候需要保暖。冬季如何科学养生?
1、养成规律的作息,重视睡眠
冬季在养生方面,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作息时间。我们普遍会发现,到了冬天睡眠时间也会变长,总是会有起不来床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冬天属于昼短夜长的季节,而人体也会随着这一自然规律发生变化,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达到养生的目的,那么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冬天也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有利于增强抵抗力,避免在冬季出现疾病。
2、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因为天气比较寒冷,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防寒措施,以避免身体感冒。出门戴手套、帽子、围脖,护好口鼻,尤其是老年人,很可能在寒冷的时候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天气寒冷还会诱发颈椎病、关节炎,要特别注意。
3、多运动才能防疾病
虽然冬季室外活动的人减少了,但还是不能缺少适量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可见运动在养生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冬季也不例外,由于天气寒冷可能会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冬季也要多进行一些运动,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
4、补充水分,养护皮肤
为了避免皮肤出现脱皮等不适的症状,需要适当的给肌肤补充水分。冬季本身过于干燥,身体可能会出现缺水、干痒的问题,甚至是可能诱发湿疹,建议要多喝一些温热水,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增强体抗力,也可以起到护肤的功效,还能避免上火。
5、勤通风,呼吸新鲜空气
虽然空气中存在大量雾霾,但是每天通风的时间还是不能少于1小时。由于冬季过于寒冷,因此家中的门窗常常是紧闭的,但是这样可能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污浊,建议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应该常通风,常换气,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才能有益于身体健康,这样才可以在室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6、饮食宜温补,忌生冷
冬季在养生的时候,饮食上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多吃温补食物比较好。胃肠道的神经细胞比较丰富,因此对外界的冷空气的刺激也是比较敏感的,如果气温过低或者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会引起消化道方面的不良反应,比如腹痛、腹泻等,因此冬季要特别注意做好胃肠的保养,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可以多多吃一些羊肉等温补的食物,有利于养生。
总结:
不管是哪一个季节都需要注重养生,只不过要结合每个季节的特点,选择科学的养生方法。养生要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但是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周围环境的改变来调整养生方案,选择最适合当下的方法,这样能够起到更好的养生作用。
今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进入寒冷的节气-冬至。冬天是储存“ 健康 ”最好的季节。俗话说“秋收冬藏”,冬季闭藏,万物休整。人应该顺应季节,在冬季 养生 的要点主要在于“藏”,要注意收气敛神,保持肺部清爽,同时防止过度开泄。主要从以下三点做起,养出来年 健康 一年。
藏:重点保护呼吸系统
冬季虽然寒冷,但是空气比较干燥湿度较低,加上暖气比较热,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了冬季的主要疾病。建议尽量增加空气的湿度,可以在家里的暖气搭上一条热毛巾或者使用加湿器,同时注意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的充足和保持呼吸系统的湿润。一般情况下,室内的湿度在30%-60%比较合适,这样的湿度下,人体是感觉最舒服的。
穿:两个部位注意保暖
进入冬至之后,气温下降比较快。冬至的 养生 怎么能少的了保暖呢,身体暖暖的,血液循环才会正常,抵抗能力也会更加强壮,避免生病。
保暖首先强调的是头部和脚。头部的血管非常密集而且细小,散热量也比较大,耗氧量也是身体部位中比较大的。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当周围的气温为15度时,头部散发的热量是人体总热量的30%。中医上讲“阳气汇于顶”。因此头部的保暖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头部保暖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几率。
中医上讲“阴气汇于足”,脚距离心脏的位置是最远的,血液的供给比较少,另外脚上的脂肪比较薄。脚一冷全身都会感觉冷,会引起呼吸道粘膜的收缩,抗病能力下降,感冒、咳嗽等频频发生。因此,冬至脚部保暖很重要。
补:冬季进补不可少
人类到了冬天之后也进入了“封藏”时期,这个时候食用进补的食材、补品、补药,可以让营养更好的吸收进入体内,从而为来年打造良好的基础。医学家们也证实,冬天调养的好,春夏季节能够少生病。
冬季常用的滋补食物有:牛肉、羊肉、、海参、鱼类、萝卜等;中药材有:灵芝、西洋参、人参、当归、鹿茸、冬虫夏草等;比较常见的食补同源补品有:龙眼干、枸杞、红枣、百合等。另外一部分医院推出了冬季 养生 汤方,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补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咳嗽、发热,或者在疾病没有痊愈的时候,不要盲目、随意进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咨询医生后再适当进补。
冬季 养生 ,防寒保暖,适当进补,同时注意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新的一年中,身体会 健康 一整年!
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起居养生。冬季,人们为了抵抗严寒,采取种种保暖措施,但方法一定要得当,才能收到健康养生的目的。所以冬季养生需要以下几点: 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环境。冬季气温与人体温度相差很大,因此不舒适感较其他季节更加显著。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不仅影响着健康,还给出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一个理想的环境对防寒、养生是十分必要的。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尤其是在北方,室温过高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而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呼吸道干涩难受。同时,冬季,依然应保持勤开窗的习惯,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内的停留。
运动锻炼。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耐寒锻炼有益于人,同时耐寒能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人的耐寒能力虽然是有一定限度的,体质不同的人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但通过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精神调养。严寒的冬季,朔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藏,阴气旺盛,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所以,精神调养也要着眼于“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静。此外,就是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它是指一些人在冬季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这种症状主要是寒冷的气候所致。但一味保暖不能达到预防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多晒太阳。
冬天到了,冬养应以顺应人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阴护阳乃冬养原则。
冬季养生要遵循以下要点:
1、多食御寒食物,增加产热营养素
寒冷的冬季,使人觉得因寒冷而不适,由于体内阳气虚弱而特别怕冷。冬季要适当食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品以温补和调养,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防寒能力,维持以保障机体组织正常功能,抗拒外邪、减少疾病发生。中医认为,冬季应多食性温热能御寒具补益之食品。羊肉、狗肉、甲鱼、麻雀、虾、鸽、鹌鹑、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是为上品。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为适应外界寒冷环境,消耗能量相应增多,因此要增加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产热营养素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食富含这三大营养素的食物,多增加一些高脂肪食品的摄入,适量多食用一点点肥肉,炒菜时多放些烹调油等。
2、维生素不能少
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产热加强,机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维生素C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3、固护阴精少出汗
少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4、健身要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5、慎防病变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会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6、补足水,矿物质要适量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少于2000~3000毫升。
人怕冷与机体摄入矿物质量也有一定关系。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45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专家提醒冬季出汗少或可影响身体健康
下一篇: 专家提醒冬季室温过高易患家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