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一部生动的人情医案书——校读《陆氏三世医验》之后(关于“鬼”的故事)

医案日记 2023-04-29 16:48:28

一部生动的人情医案书——校读《陆氏三世医验》之后

侯北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案,相当于现在的病历,是一个医者日常对其患者病情及其看病处方全过程的记录。自2000多年前西汉名医太仓公淳于意创立“诊籍”(医案)以来,我国历代业医者便十分重视医案的记录和研读,因为医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医者临证处方的方法和思维套路,是第一手的治病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学习价值,特别有利于总结、积累、传承业医者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见。著名的医案有明代江瓘及其子应宿编辑的《名医类案》、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等。

《陆氏三世医验》,又名《习医钤法》,是明代嘉靖年间医家陆养愚、陆肖愚、陆祖愚祖孙三代的治疗验案总结,故名“三世医验”。钤,本义是一种农具,后来引申为印章、盖印章之意,且钤通“权”,即权谋、谋略。陆氏编写本案一方面是记录其看病处方的进退次序、辨伪求真的治疗策略过程,即有所谓“用药如用兵”之意;另一方面,旨在提示医者在谨守治病常规法度之外,更要知常达变,示人以论证处方之活法,故又名“习医钤法”。

起初关注到《陆氏三世医验》,是因为看了民国时代名医彭子益的介绍,他在《圆运动的中医学》中写道:“《陆氏三世医验》,全凭脉象下药,医案之根据脉象,便于学医初步者,此书第一。”在图书馆查阅后,发现本书果然名副其实,书中所引“湖州府志”称“陆岳,字养愚,乌程人。少习儒,比长,洞精医学。本修身养性之旨,故其业比诸家特异。嘉靖中,名重三吴,外至闽、峤、粤、海,皆敬信之。刊行医案,传于人口。”说明陆养愚医术精湛,在明朝嘉靖年间即闻名于江浙,甚至于岭南、福建、广东、海南一带,深受百姓崇敬和信任。又查阅到清代魏玉璜氏、民国曹炳章等人对其医案的评语,据此亦可推测本案在明清时期乃至民国时代都流传得相当广泛,为诸多医家所重视。

本医案最为显著之处就是谈病论证时秉承经典。作者学有渊源,论治病症,往往引经据典,大多以《内经》、《难经》、仲景《伤寒》《金匮》、叔和《脉经》等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如第一世“脊背肘膝酸疼”案中,陆养愚断此病为溢饮,他引述到“公问:出于何书?予曰:医书多有载者,而立论之始,在张仲景《要略》中,其辞曰: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名曰溢饮。今闻澡浴不拭,是外之水湿浸入于皮肤之中矣。悲忧饮酒,《内经》谓悲哀伤肺,肺伤则分布之令失,而饮又多于平时,则内之水湿能不溢于经络之中乎?其特甚于阳分部位者,外湿不拭,阴处热而易干,阳处冷而难干,难干处,每易袭内。湿由于酒,酒性属阳,故其湿亦溢于阳分也。公曰:将用何方治之?予曰:仲景原有治法。溢饮者,当发其汗。”作者分析病案有理有据,丝丝入扣,可知其疗效非同一般。

本医案重视脉诊决病。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疑难杂症,作者特别重视以脉诊来确定病证之机,分辨阴阳虚实,诚为初学者进步之阶梯。如第三世“弃症从脉”案,陆祖愚治疗眩晕病,诊之“六脉洪滑而数,按之有力,其外症肢冷面赤,肌肉黄瘦,水谷不进,不时眩晕,甚则昏不知人,昼夜数发。观其现症,似不可攻,幸其脉来有神,须当弃症凭脉,乃用枳实、瓜蒌、胆星、贝母、芩、连、橘红、牙皂,搀入姜汁、竹沥,满饮巨瓯,吐痰数碗,四肢渐温;继用牛黄五分,配以蜡丸,顿服三丸,徐徐频饮,竹沥催之,腹中鸣响;后服润字丸三钱,大便去污垢若干,病势顿减。”作者不囿于患者肌肉黄瘦,水谷不进等外在表现,而以“其脉来有神”为据,而果敢用吐、下攻逐法而取效,可见其胆识非凡,更见其学识之扎实,经验之丰富。

本医案用药处方法则有度。作者用药处方严谨,次序井然,颇有法度,医理深蕴。而且,治法也不拘一格,或药、或灸、或按等,总以切中病机,法用得宜为原则。另外,作者还师古不泥古,在治法方面善于推陈出新,如第一世“脊背肘膝酸疼”案中,陆养愚断此病为溢饮之后,紧接着论述到“公曰:公能于一月内愈吾疾乎?对曰:若用医生之法,半月可愈矣。公曰:任公为之。是时天气颇寒,因令抅一密室,四围生炭火,热汤置浴桶中,令乘腹饱时浴之;澡浴良久,投药一剂,用防风五钱,苍术三钱,麻黄、苏叶、羌活、独活、威灵仙、甘草各一钱,煎一二沸,热服一满碗;又添热汤,直至汗透方止。浴罢片时,便觉身体宽畅。是夜留予衙内宿歇,明朝问候,云:夜间甚是安稳。予即辞出。阅三日,又进为之。自此五次,一次宽一次,至第五次,遍体畅快,纤疾不留矣。”显然,作者是受了《旧唐书·方技传》所记载唐朝名医许胤宗治疗柳太后中风后不能言语,而用黄芪、防风煎汤熏蒸的方法之启发,活学活用,把熏蒸法变化应用到溢饮病的治疗当中来了。

本医案用词简洁,笔法精炼。诸多医验,读起来颇有《聊斋》意味,情节曲折离奇,人物生动鲜活,颇有几分传奇、神秘色彩,试举三例,以快意读者。

其一,问卜决医。第一世医验“误汗急补治验”案中,“予曰:汗之而愈则补误,补之而愈则汗误,原无两是者也。病家不能决,而听诸卜,幸卜补吉、汗大凶,遂用予药……后,少湖登门来谢,予曰:当谢卜者,非有神卜,虽神医亦无所著手。”患者迷信算命人,而不相信医生,让人想起古人对“信巫不信医者,病必不治”之训,令人不禁唏嘘感慨!

其二,接气呼吸。第三世医验“进气回生”案中,“不及服药,先令壮盛妇女紧对其口,俟其气之入而呵之,呵者力倦,换人以接续之”,这种急救措施与现在的人工呼吸术颇觉相类,而且作者还指出了此法的出处——“接气之法,传之方士”。这也间接表明我国医学还有很多值得挖掘整理、发扬提高的经验和理论。

其三,预断死期。第三世医验“木忌金旺”案中,“予曰:此血虚痰火也。若论症尚有治法,独怪右关尺歇至有常数,便无药可疗。凡血虚症即是肝病,大都庚日笃,而辛日死,况立秋在迩,予未敢奉药,可延别医商之……忽一日,少腹作痛,冷汗不止,至半夜不知人事,挨到次日酉时而死,果是辛日,邻家自此敬服。”继承活用了《难经》里所记载的断病生死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勇于坦陈自己治而不效的医案,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令后人肃然起敬。

关于“鬼”的故事

你去找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看看吧!
鬼的故事是从远古至今留传最广的东西!人们想到又做不到的事情都可以拟人于鬼来理想!人明知一死就万事皆休,但又不甘心就此了结,便寄托于还有鬼魂在飘荡!人们因知识和理解的局限对么明奇妙的现象无法解释,就归结于天地鬼神在做崇!人太聪明能干被誉为成了鬼精灵!心里有事说是心里有鬼,.....
鬼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人们心灵里无所不在的飘渺寄托!有罪恶与苦难,有美好与幻想,有欢乐与明天!
不要相信还有另一个美妙的世界,那是人类的渴望与梦景!是虚无缥缈的!
人死了就是死了,万事皆休,灯灭了可以再点燃,而人死是不能复生的!随着一缕青烟,一切都结束了!没有因果,没有轮回,千万年来有谁回来过?
珍惜生命,把握机会,享受每一天,善待你有限的每一分钟!

中医典籍都有哪些?(正规书籍)

十星的中医典籍:

《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

九星的中医典籍:

《温病条辨》,《内外伤辨惑论》,《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温热论》,《景岳全书》,《正续名医类案》,《脾胃论》,《兰室秘藏》,《正体类要》,《张氏医通》

八星中医书籍:

《旧德堂医案》,《伤寒来苏集》,《临证指南》,《医学衷中参西录》,《陆氏三世医验》,《寓意草》,《丹溪心法》,《冯氏锦囊》,《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医宗必读》,《杂兵源流犀烛》,《证治汇补》,《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宣明论方》,《医学心悟》


注意看一下图中两册中医书籍左上角,回答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在均出自基内,且内中都有电子书的中医书籍可看


点评一下这些中医书籍:

《温病条辨》《温热论》

有人说现在人没多少温病,所以条辨不重要,其实只是医生没研究过温病,不觉得该用而已。比如桑杏汤,沙参麦冬汤,桑菊饮都非常常用,包括宣痹汤,加减复脉汤,加减木防己汤也都常用,关键在于会不会用,想不想得到。

《景岳全书》

我极爱读景岳全书,景岳因杂症谟偏于补阴而被诟病,其实景岳哪里算偏,如《医贯》,《杂症会心录》才能叫偏,景岳教人八纲辨证,教人治病求本,教人重视补虚,教人少开大方,我毫不讳言,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正续名医类案》

读一读这种综合性的医案,可以学到各家所长,因此这本书尤其重要,我更爱读续一些。

《脾胃论》,《兰室秘藏》

李东垣真的很神,方子神,议论神,配伍神。对内经阴虚的发挥,及对脾胃的论述,被大多数医家认为是开千古不传之秘,我也这样认为。

《内外伤辨惑论》

用我自己的一个医案来表述我的观点吧。

余挚友某,畴昔自诉头痛,咽痒,腹胀,失眠。余诊之,脉沉而弱,曰:此气也。以四七汤合七气汤加槟榔,大腹皮。七日服用不过四剂,而气顺咽清,头痛大减。余询其仅服四剂之故,其曰:七日以来大醉三次,是以未饮。

《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正体类要》等

薛立斋是中医历史上的关键角色,他讲的方剂,每个方贡献,我都恨不能背下来,对药物的理解也是巅峰水平。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医案,其实也备受诟病,即便大家如李冠仙也会对薛一男子,一妇人这种语焉不详的记载发起抨击。但即便如此,薛氏医案的详实,和通过补虚治疗大病的思路也可称震古烁今,就看你能不能识证了。

《张氏医通》

张璐是明末清初极耀眼的大家,同时代的傅青主,吕留良,高鼓峰也都毫不逊色,但成就最高的反而是张璐,医通极厚,极能扩宽思路,而且百家理论无不摘录,足称王道。所以这种书更要反复看,反复抄。明清医家但凡不刚愎自用,能够尽得百家之长的,都是大家,不可忽视。


《冯氏锦囊》

这本书包罗万象,包括儿科妇科,这本书讲的也很全面,甚至冯兆张被尊为儿科大师。锦囊中的药性讲的也极好,而且没有那么多装的色彩,八星群书,锦囊第一,足称完备。

《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

温病有多重要,这两本就有多重要,甘寒养阴,轻可去实,重视津液等等。四明称伤寒论全书都在提醒医生要重视津液,王孟英用详实,丰富的医案告诫我们温病学的不可或缺,与薛立斋作摘要异曲同工,不过读这本书不能走入误区。医生不能撇开莫须有的门路之见,妄学医。

《医宗必读》

这本书算是指路明灯,但凡李中梓写的,都非常经典,无论医论,脉学,还是药理,内科,都极有过人之处,我连个尤其也写不出来,足见这本书之经典。最可惜的是,必读中的内科太少了,真的意犹未尽。另外,用这本书学伤寒也蛮不错。

《杂兵源流犀烛》

这本书与医通可谓双璧,一句废话都没有,全是干货,不过恐怕老沈也未必能够全部记住,最后的还是作为工具书,天天翻看,开发思路。

《证治汇补》《旧德堂医案》

我极赞赏李用粹,李很少用成方,顶多选一个小方打底,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减用药,这是最高明医生的选择,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这本书我抄的次数最多(除脉学书),基本每天上班都带,

《伤寒来苏集》

柯琴是一位神人,极聪慧,解古方也解的极妙。伤寒的注解我基本读完了,还是推荐这一本,别的我都不会再提,特别是近人的著作,免得打口水仗。历代医家治病,但凡多读过基本医案,也不会说出六经与经络无关这样的话,言尽于此。

《临证指南医案》

这是一本极不适合初学者或者半瓶水的书,认真学的,读了自然能发掘奇妙,不过还是可惜太过语焉不详,但顶级中医治病大略如叶天士,能够留下这本书,就已经幸甚,我推荐读原书,徐灵胎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

是个中医,应该没有不读这本的,只是可惜这本书并不全面,不过但凡讲到的都足可效仿,只是白璧也有微瑕,千万别尽信一家之言,白术山药必用生,我是不信的。没人不喜欢这本书,张的新方我也常用。

《陆氏三世医验》

脉学是中医中璀璨耀眼的宝珠,如果不能精通,那就是方证对应,和朱丹溪批评过的局方之学并无不同,这本书是学习脉学,研究古人医案最重要的一本书之一,而且大家的书都是精品,远非刚愎自用者可比。

《寓意草》

喻嘉言是个爱秀的人,历史上这种人多数不行,喻嘉言是个例外,喻氏最重要的三本书,只有这一本成就最高,讲理颇精,议论有理。不过喻也有过于自信而轻视诸老的弊端,读一读就明白了,这本读起来偏费劲些,也隐晦些,但又很重要。

《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心法这本书,算内科,总结的很到位,不过后世医家,特别是我之前写到的书都有更详尽的总结,所以一般不读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之前推荐的,我也只是读过两遍,并未太深入。《格致余论》有得说,作为医论医案的结合,而且又不长,说一句必读不为过。我读的第一本古书,就是高三逛书店买的这本,对我来讲,感情蛮深,其实这本书不太适合初学者,我当时只能当故事书读,我读过不下二十遍,自己想当然的评论都一大堆,现在看来笑掉大牙。至于《局方发挥》肯定没有八星的必要,但也很薄,而且讲了很重要的道理,半天看完不亏。

《宣明论方》

四大家的书,我只有刘河间的读不进去,唯一读进去的就是这本,刘将内经的薄厥,痿痹,风疟等扩充治法,不可谓不精,读了能更有助于理解素问,理解方药,完素极擅长内经,而且不是理论上的擅长,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他的书,我认真研究后再补充。

《医学心悟》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够不够八星,确实这本书太过简略了,只有伤寒讲的丰富,但世上懒人是很多的,不想多读书,那就读这本,不仅是个初学,哪怕学富五车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加味甘桔汤,止嗽散,益母胜金丹,启膈散都足称神剂,而且医论和伤寒都讲的极好,好过当代全部。所以八星是很值得的,切不可忽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3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