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指梳头:双手相贴快速搓擦36次,使手心发热,然后以十指尖从前发际向上梳至百会穴,再下行梳至后颈部,向上梳时吸气,向下梳时呼气,连梳36次。有醒脑提神、防神经衰弱及抗脑动脉硬化之功效。
二、掌心擦额:以双手掌心及掌根向上擦前额部36次。
三、指叩百会:双手十指尖从前发际正中适度叩击头顶至后颈部,叩击36次。
四、摇头晃脑:头颈部低垂,缓缓向左右两侧摇摆至最大限度,尽量抻拉脖筋,左右共做36次。
五、面部擦抹:双手贴于脸颊,食指靠在鼻翼旁,然后由下而上,由里而外划圆弧旋抹面部36次,双手上行吸气,下行呼气。
六、旋眼转睛:两眼微闭,眼球先由左向右呈圆形旋转36次,再反方向旋转36次。此法极具健目及锻炼双眼灵活性之功效。
七、敷眼贯气:两掌心劳宫穴相对,距胸约一尺,如抱球状,意念收天地之精华,聚于双掌之中,然后两掌缓缓做开合拉气旋转揉气之动作,待体会到两手间有拉不开合不进之太极混元气感时,缓缓靠近眼部挤压或旋转贯气。
八、指揉太阳:双手食中二指伸出,大拇指压住无名指及小指指甲,将此剑指分别按于头部两侧太阳穴上,按顺逆时针各揉36次。
九、鱼际擦鼻:双手拇指根下鱼际肌搓热之后,从鼻翼旁迎香穴向上擦至眉心,再向下擦回迎香穴,擦36次。此法对防治流感或鼻炎有一定疗效。
十、天鼓齐鸣:双手掌心捂住耳孔,大拇指放于后颈部,其余四指放于后脑部,然后食指从中指上滑下叩击后脑部。此时耳中即有鸣鼓之音,做36次后双手猛然向两边松开,并猛睁双眼,立时有耳聪目明之感。之后再以中指塞住耳孔,向前及向后各旋转6圈,然后松手闪耳。此法经常习练对耳鸣耳聋均有良效。
十一、调理颈肌:先以十指交叉后放于后颈部,以掌根夹住颈部肌肉,向上提拉36次,再以双手十指掐住后颈部两条大筋(斜方肌),从上而下依次掐捏36次。
十二、赤龙搅海:以舌头在口中先由左向右搅动36次,再反方向搅36次,口中产生之唾液,称之为"金律玉液",分三口(意念分别代表精、气、神)缓缓咽入腹中,谓之"玉液还丹"。常习之对咽炎、口腔溃疡、口中异味有独到疗效。
十三、鼓漱吞津:闭口鼓颊,如口含清水,而后如漱口状鼓动双颊36次,口中产生之津液分三口缓咽入丹田。
十四、叩齿固肾:口轻闭,前后牙齿各上下叩击36次。另外,小便时咬前牙,大便时咬后牙,均闭口勿言。祖国医学认为,齿为肾之余,故日日叩齿,可收肾坚齿固之功效。
十五、宽胸顺气:中指伸出,大拇指与食指捏住中第二指节,无名指与小指屈曲贴于掌心,然后以此点穴指快速点叩两乳头连线中点之中丹田膻中穴36次,再按顺逆时针各旋揉6次,而后以两手大拇指从膻中穴向下经腹部分两股捋至腹股沟外侧,同时细长匀缓地深呼气,意念将胸中浊气经手之导引向下通过脚心入地。此式左右手分别点叩后各做9次。
十六、丹田内转:双手交叠放于小腹部下丹田部位,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按顺逆时针各揉动丹田36次,注意手上行时吸气,下行时呼气,同时意念下丹田随手的揉动而内转。
十七、双手缠丝:双手手背贴于两腰侧,先前旋36次,再后旋36次,此功不但可以练习手腕之灵活,同时也是陈式太极擒拿法之一。
十八、旋腰转胯:右臂反搭于后颈部,左臂搭于后腰部,然后身向左转,双眼注视右脚脚后跟,连转9次再反方向旋转9次。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腰旋肾气生,故旋腰转胯可有效防治肾虚腰痛等疾患。
十九、升清降浊:双手交叠置于下丹田关元穴处,指尖向下,然后双腿缓缓下蹲,同时双手向下分别经两侧大腿沿膝盖、小腿至脚踝,意念将周身之浊气通过手的导引从脚心涌泉穴入地化为乌有,而后双手再按原路线上行返回下丹田,意念将大地里的精华之气上引入全身。连做9次。
二十、屈指强心:小指伸出,其余四指握拢,然后小指向里用力勾出81次。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小指乃手少阴心经循行之末端,故而常做此功有循经强心之效。另外,以一手拇指按压点揉另一手内关穴(腕横纹上二寸)81次,换手亦然,同具强心之效。
二十一、周身拍打:双手掌从上至下依次拍打周身,其顺序为右掌拍左肩肘手及左胸肋,左掌拍右肩肘手及右胸肋,然后双手从前胸向下经腹部拍打至小腿,再反手拍打腰背部,然后一腿提起,另腿独立,双掌拍击腿部肌肉。注意在拍击时,抬手吸气,拍击呼气或闭气,刚开始拍击力量要轻,以后逐步加重力量。
二十二、掌擦涌泉:晚上临睡前,用热水烫过脚后晾干,然后以左手擦搓右脚脚心,右手擦搓左脚脚心,各擦36次后,再以左手拍右脚心、右手拍左脚心各81次。
二十三、指点会阴:仰卧位,先以右手点穴指快速点按会阴穴(阴囊与肛门连线之中点)81次,再按顺逆时针各旋转81次,换左手亦然。
二十四、掌搓双肾:双手快速搓热之后,以掌心贴住双肾区旋转搓擦36次。
二十五、拉捏双耳:中医学理论认为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婴儿,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微缩点",所以用双手反复拉捏整个耳部,有调理周身之功效。练习太极内功养生法,我的体会是,不一定天天按次序都做一遍,可根据自身情况择其要者而行之。另外,要遵循太极拳的松、静、自然三要素,以意念、动作、呼吸三者有机结合,如此,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练太极可以调整自主神经系统主题活动,使绝对高度心神不宁的敬业精神得到修补,阳阴保证平衡。因此,依据练拳宁心安神,可以治疗神经衰弱、记忆力衰退失眠、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症。但是,练太极的情形下或者要在意一些关键环节的:
1、方法柔缓轻松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铁架愈慢就越好。姿态如刮丝,行步如猫行,胆战心惊,脚踏实地,长久以往,习拳者若要塑造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应急也不慌乱、心烦气躁。有着不错的本人个人心理素质与下意识,行路待人接物也就柔和轻轻松松,不易跌倒。由于老人遭到活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约应尽量柔和、缓解压力、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更快等副作用,尤其针对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疾病的老人,更要掌握好这一关键点。
2、要做到充足的提前准备
练拳以早上为宜。最好能排空尿尿,喝一点豆桨、麦乳精这种的健康饮品,或吃几片曲奇饼,但千万不要吃饱。随后可结合散散心做一些随意的热身动作,接着静立一会儿,匀称呼吸,消除杂念,准备充分操拳。
3、速度要均匀
太极拳时需慢不适宜快,由慢上练功夫,打好基础,先把姿态学精,把关键点掌握好。熟练以后,不管速度偏慢或过慢,都必须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一切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以比较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八十八式太极拳”务必20min左右。
4、呼吸深匀细长
匀细悠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破旧立新的预期效果,此外还可以改进血液循环系统和人体内脏主题活动作用。老人应在煅炼中慢慢地融进,无须贪大求全,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完成简言之的气沉丹田,防止产生头晕目眩,心跳气紧等情况,伤害自然呼吸。行气结合要渐渐地的来,贪大求全是干万不能的。
5、架势是多少均衡
初学者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务必确立是多少水准,以后整套姿态,要大概保持同样的绝对高度(除“下势”以外)。体质虚寒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着姿态的高超和体质的提升,再练大中小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年迈体质虚弱的,可选用状态较高的小铁架,尤其针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疾病者,在做“分腿”、“蹬脚”、“下势”等姿态时,千万不要用力曲膝或下蹲。
6、状态中正平衡
习拳者身体宜中正而不倚,柱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籍善本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部碗水、书本而不震荡迸射和翻落。表明状态中正的习拳者能从始至终保身体平衡,长久以往,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7、适当运动强度
太极拳运动健身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放,浑身上下内外上下分散统一,因而运动强度比较大。煅炼的时间段长短、趟数多少钱、运动强度规格,应根据工作中中合学习培训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身体健康没病的人,运动强度可以略大一些,可以不断打一趟或两趟。
健身养生太极拳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将丹田之气爆发出来,太极拳教学中的好多姿势都是蓄力而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能。
丹田是储存能量的仓库
太极拳是属于内家拳,内家拳的含义就是练习外形的同时,必须将其内功练好。
何为内功,就是人体下丹田的功能。丹田不是腹肌,而是储存能量的仓库。每个人都有这个仓库,但存量有别.练功量与储存量是成正比的。有的人虽然是练内家拳的.但是没有一点丹田内功的感觉,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不得法和功夫小。
那么丹田在武术练习中有哪些作用呢?我以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一个健壮的体格才能练出好的武术,好的身体要靠运动来练成。
运动的方法很多.其效果也不相同。练习内家拳种特别强调锻炼下丹田.道家说:”练习下丹田,益寿延年。”武术谚语讲:“抓住丹田练内功。”其含义就是锻炼下丹田的功能。那么锻炼下丹田对身体又有什么益处呢7练习下丹田的方法就是肌肉放松.做小腹胀缩的深呼吸。
达到意守丹田的目的
其益处之一.可以起到对肠胃按摩的作用.达到提高肠胃蠕动的频率.有助于消化和吸收系统的功能。
益处之二,能使横膈肌下沉,加大肺部活动的空间.增大了肺活量,同时也加大了氧气的供应量.氧气供应量的多少和身体的强弱是成正比的。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当你缺氧的时候,你就会全身无力瘫软,这就是缺氧。所以想要身体好,必须要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身体的需要。
二、爆发力主要来源于丹田储存的能量
练习武术.强身健体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就是技击.但是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技击?力为武,技击的技术为术,二者合一,简称为”武术”。气沉丹田.并非是所有拳种的要求.而只限于内家拳。有人说:“外家拳也要加上气沉丹田。
我说:“想加,也加不进去。”不知读者注意了吗7内家拳在套路中的动作为什么没有或尽量减少蹿、蹦、跳、跃7这就是为了减少或是去除向上提气的动作.以保持气沉丹田的状态,这样内功也就不会轻易被破坏.这是内家拳种的宗旨.否则就不是内家拳了。
在练习内家拳丹田功力的同时,必须结合外形套路的招法运动.内外合一.达到能量的修炼、储存,以及能量的运用和释放。在武术运动中要想发挥丹田内功的威力.必须要有外形动作整力的配合,才能实现练用结合的目的。
武术之中的力.也叫劲儿,它有很多说法,比如明劲儿、暗劲儿、长劲儿、短劲儿、耐久力、爆发力等等。要想得到耐久力.那么必须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量,气沉丹田就体现了套路练习或技击时的`必要性。
有的拳种却相反,挺胸提气.收腹突臀.憋着一口气.套路练习一分二十秒后,呼吸频率加速,心跳每分钟140次.脸色苍白。这样何谈耐久之力?
爆发力主要来源于丹田储存的能量。爆发力一般是指在近战时,二人相触,突然爆发出的力量。这种力量短促而猛烈,和炸药包定向爆破一样,力大无穷.无坚不摧。这是因为丹田的能量.通过经络的传递到达打击点而做功。
这种及时快速的传递.并非意念所丸而是条件反射。也有的人丹田的功力很大,就是不会用。这是因为在套路练习发力时,没有假想敌的意念,将武术变成了花架子。所以,必须练用结合,技术全面.才能发挥出丹田在武术中的作用。
“气沉丹田”与“气宜鼓荡”
“丹田”是道家的一个名词,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是中医经脉学中的气海、所处的位置在肚脐(神阙穴)下面有关元穴、气海穴。所谓“气海”、顾名思义,就是气汇聚的地方这里的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所说的内气,或者叫中气。
气和血,在中医认为气是存在的认为气和血是相辅相成的。中医理论讲“气是气血之帅”,没有气,血就不能运行;又说“血是气之府”,没有血气也就没有依存之地。所以,气和血二者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传统武术引进中医理论,讲究内气;又引进道家学说,讲究丹田修炼。太极拳更是依据中医理论,提出了”气沉丹田”的要求。
“气沉丹田”就是内气向气海这个地方汇聚.具体做法是利用深呼吸引导内气向下行走,加强气海的充盈感觉,加强下盘的稳固。当然.呼吸之气是不可能达到丹田的,但是.在深呼吸时,横膈膜上下移动幅度加大,会产生气下沉的感觉。这就叫”外气引动内气”,也就是用呼吸之气引动真气。<<<浅谈太极拳中出神入化境界之目
太极拳不仅要求“气沉丹田”,还要求”气宜鼓荡”。所谓鼓荡,就是吸气时,内气贴于命门穴,使内气沿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任脉下落,汇聚丹田。这样.随着呼吸,就有内气鼓荡的感觉。
荡.就是荡漾一一内气要向四肢百骸荡漾开去,无微不到。做到“气沉丹田”和“气宜鼓荡”,对健身技击而言,都是有好处的。
从实践来看,中国的传统武术.比如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没有一个不讲究“气沉丹田”的。经过这种“气沉丹田”的长久训练,练习者会出现小腹如鼓,伸缩鼓荡,柔软而富有弹性.跟常人的腹部是不一样的。
另外,太极拳论还提出了“气贴脊背”,久练太极拳的人也是有这种感觉的。这些都说明,内气通过锻炼,是会更加旺盛的。内气充沛.血液运行也就旺盛。内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到”,则能促使血液周流全身,使微循环更加畅通。
这样,人的身体就会更加健康。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脸色就苍白暗淡;气血旺盛,面色就红润。另外,人说话的声音也能反映出中气是否充足人体自然就是健康的;说话声音底气不足,内气不足,人体也就是虚弱。
我们从中国的京剧艺术中,也可以看出丹田内气的作用唱戏的演员,也是讲究丹田发声的。所以,从中国武术、中医、戏剧拉看,都是讲究丹田之气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1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中医有生活养生秘诀
下一篇: 立秋了多吃点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