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进补需科学大补特补是误区

医案日记 2023-05-19 09:13:55

进补需科学大补特补是误区

秋季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国庆节过后,随着暑气慢慢消逝,气温逐渐降低,很多市民打算补一补,调养一下身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医专家林禾禧为打算进补的市民“指点迷津”。

林禾禧介绍,传统医学认为,冬季以寒为主,而寒为阴邪,人体受外界环境影响,阴气也随之增加,太多的阴气积聚就会伤及人体的阳气,因而在冬季到来之前,人体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抵御严寒,所以秋季进补就很有必要,可以让人体更好地“过冬”。“不过,进补也不是随便买点补品补补,或者购买一些药材来炖点汤喝就叫进补了,关键是要正确地补,健康地补。千万不可随便乱补,或者大补特补。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

很多市民进补陷入了误区,认为人人都需要进补,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秋季进补应该是“因缺而补因人而异”的。中医讲究“虚则补之”,是针对“虚”而言的,只有人“虚”时才需进补,体不“虚”者只要将日常三餐按时按质吃好就行了,不必特意进补,否则会适得其反。而且,进补时还应该分清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是心肝脾肺肾哪一种虚,还是几部分同虚。这几种虚症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是两种或几种相兼出现,所以在进补时必须谨慎,根据症状的不同来量身进补。熬汤时可以放些高丽参、洋参、党参、当归、川芎、淮山、莲子、红枣、黑枣、白果、白芍及肉桂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一般都适合全家享用。

此外,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继而出现口干舌燥、双目干涩、干咳等各种干燥症状。所以秋季进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预防秋燥,市民应尽量多吃滋阴润燥的食品,如莲子、银耳、猪肺、鹅肉、白鸭肉、萝卜等。其实,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蜂蜜,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如果秋燥表现较为严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中药调理,但是药补前一定要先到医院检查,根据医嘱酌情用药,对于人参等名贵中药,市民不能随意过量食用,以免出现鼻孔流血、血压升高等代谢紊乱症状。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炎热的夏天,使得人体能量消耗增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又常食生冷食品,所以会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如果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肝脏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状况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林医生建议市民在秋季进补之前先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像鱼、莲子、山药、藕粉等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补,当然要适可而止,切忌大补特补,进补过量难免会出现秋膘。

这个时节新鲜的蔬菜瓜果也是很好的进补食材,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多吃南瓜能有效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及肝炎。也应多吃水果,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苹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误区 秋冬进补谨防五大误区

冬天是个进补的好季节,当天气冷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身体免疫、代谢能力的下降,如果不能够很好的通过食物来进补,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但是,很多人在进补的时候往往会进入进补误区,因此,为了提高大家对冬季进补的认识,下面这几个饮食误区一定要知道,同时,冬季饮食注意事项都有哪些?一起跟着我看看吧。

根据有关专家说道,冬天天气很冷,身体的代谢能力下降,相对的体力活动也会减少很多,在这个时候进补,不仅能够固本培元,使得身体中正气得以恢复,还能够帮助身体驱赶疾病,使得人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有效的补充,让身体进入更加的状态。

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人,大多精神压力较大,工作超负荷,晚上熬夜情况较多,所以经常会因睡眠不足等原因而有疲劳乏力、精力下降之感,因此适当进补有助于消除疲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俗语会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还有一个因素是,进补的药物多数是温性的,冬季吃不容易上火,而且冬季吃,补肾的效果比较强。

专家进一步强调说,秋冬进补适合所有人,但中老年人、办公室工作者、脑力劳动者、身体较虚弱者或者平日容易感觉疲劳而力不从心者,秋冬进补更能祛病驱邪,调和气血,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专家说,很多老百姓都知道秋冬进补的必要性,但很多进补方法存在误区。

误区一:进补过急

立冬一到,很多人都会着急这进补。但是在大餐以后,又会觉得肠胃不适。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进补,于是就将进补计划搁置一边。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在进补的食物上面,而是在进补的方法上存在很多不对地方。冬季进补的时候,最好先做引补,同时也要调整好脾胃功能,做好这样进补的准备,才能够减少避免进补的不耐受反应,才能够使得进补事半功倍。

误区二:补不对症

专家说,根据各人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在进补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有的老百姓不辨体质,看到别人进补什么自己也跟风,或者根据个人想象给自己下结论,结果往往达不到进补的效果。

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而这个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几种体质的混合,如可能既有阳虚,又有气虚,同时还有痰湿症。这就和单纯的阳虚或气虚的进步法不同。辨证错了,很有可能导致后面进补医治的错误。

专家特别提到一点,伤风感冒时不能进补,不管是温补的人参、鹿茸,还是清补的沙参、玉竹,还是平补的枸杞、燕窝,都一概不能食用。等感冒完全好了之后,再行进补。

误区三:剂量欠妥

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在进补的食材上面,首先就是要遵循量的少,并且要持续长时间的原则。比如说,人参每次使用量不能够超过五克,每周服1~2次。阿胶没人每次不高于十克。剂量小了很影响效果,大了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

误区四:服法不当

专家说,尽管药食同源,药材可以制作成食物入膳,但药材也是药,进补要遵循服药的原则,不能用浓茶送药,如吃人参、花旗参喝浓茶等。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免药物相互作用,给人体带来伤害。

误区五:忽视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专家说,很多老百姓重视进补的方剂,而忽视了日常饮食里,也有很多效果上好的进补材料。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亏的上好食品,雪梨则可以滋阴润燥,是养阴的好帮手等等。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不可或缺。

进补食疗

专家说,进补也要分男女老幼,因人制宜,最好咨询过中医意见,确定辨证再行治疗。

男士篇

1、熟地杜仲瘦肉汤

用料:瘦肉50克,熟地20克,杜仲10克,大枣3枚,生姜2片。

2、猪腰黄精枸杞汤

用料:猪腰1只,黄精15克,枸杞10克,生姜3片。

3、肉苁蓉猪尾汤

用料:猪尾1条,肉苁蓉20克,黑豆15克,大枣3个,生姜2片。

女士篇

1、熟地首乌瘦肉汤

用料:瘦肉50克,熟地20克,何首乌10克,大枣3枚,生姜2片。

2、党参黄精枸杞瘦肉汤

用料:瘦肉50克,党参15克,黄精15克,枸杞10克,生姜2片。

3、参枣当归牛肉汤

用料:牛肉5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大枣5个,生姜2片。

老人篇

附子羊肉汤

将250克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将25克杜仲、30克附子、15克熟地用纱布包好;再将所有的材料以及葱、姜、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所有的材料都盖过,用大火煮沸,再转成小火慢慢炖煮至熟烂,起锅前捞起药包,即可食用。特别适合那些脾胃虚寒、肝肾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

儿童篇(6岁左右)

太子参莲子瘦肉汤

用料:太子参10克,莲子15粒,瘦肉2两。一天一次,连服15天。适合脾胃虚弱,体弱多病的儿童。

冬季饮食注意事项

冬季即将来临,天寒地冻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好的身体,还有在饮食方面也有许多要注意的东西,下面就给大家简单的说说冬季饮食注意事项,相信会对你有帮助的

1、养肾为先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3、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总结: 通过上面我介绍的五大进补误区,想必大家已经能够清楚的人认识到并且能够避免了吧?其实,冬季进补有很大的学问,并不是说对身体有好处的食物越多越好,很多的时候,也需要量的控制,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过量饮食,而导致营养过剩,出现身体副作用的现象。

冬季养生进补四大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越贵越补


一些人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之类的保健食品。其实这些东西进补功效未必就好,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十分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不要以贵贱分高低,关键是看自身哪项功能较差,再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群体,则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是很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夏季人们常吃冷饮、冷冻食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入秋即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还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副作用。


误区三:虚实不分


进补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症病人不宜进补,要辨证施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误区四: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也是进补的佳品。

孕妈妈在孕期应该如何控制体重,才能“长胎不长肉”?

女性在怀孕以后,除了肚子变大,四肢依然纤细,浑身上下无赘肉,“卸货”后立刻恢复苗条的身材,是大部分孕妈都期望的事情了。对于如何在孕期控制体重,长胎不长肉,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身高162cm,孕前体重49kg。孕36周产检时体重57kg,宝宝孕36周+2天出生,体重为2.7kg,各项发育指标都良好。

其实,我是那种易胖体质,而且只要长肉,脸上就立刻显出来的类型。但整个孕期,我除了肚子变大,腰身、四肢,一点都没有变粗。其实,想要“长胎不长肉”并不难,只需在孕期做对这2件事就可以了。

首先,“管住嘴”,合理进食,科学进补。

很多孕妈受“一人吃,两人补”的观念影响,陷入了“大补特补”的误区,导致体重狂飙。其实,怀孕期间,一般不需要特意大量增加各种补品,只要营养供给全面充足,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就能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

一味地大鱼大肉,肉都会长到孕妈身上去,不但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静脉血栓等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难产和早产的概率,增加伤口愈合不良的风险,还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健康。

“管住嘴”是控制体重的关键点。这里的“管住嘴”,不是让孕妈们“节食”,而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种类、进食的技巧、食物的烹调,“聪明地吃。

孕早期一般孕妈妈的体重增长不多,但呕吐反应会影响胎儿营养。少吃多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包、馒头等,能够减少孕吐,适量糖分能够促进胎儿早期脑部发育,补充叶酸能够刺激胎儿神经管发育。

孕中期,孕妈妈呕吐反应消失,胃口大开,而且容易饿,就容易吃多了。将精米白面这类吃了血糖升高特别快还容易长肉的主食,换成粗杂粮,如糙米、五谷饭、全麦面包等等能提供饱足感,反而较不会吃得过多,同时这些食物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群与维生素E。

女性在整个孕期期间应控制体重,每日的饭菜都要符合高蛋白低卡路里,平时多吃牛奶、蛋类制品,豆腐、豆制品含有蛋白质是比较高的,怀孕期间少吃零食,尽量不要吃过于油腻、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如鱼、虾、坚果、白菜、油麦,少食多餐,吃饭前喝点汤水,压压胃再进食。

其次,“迈开腿”,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有利于顺产。

除了少部分有孕期并发症,需要卧床保胎的孕妈,大部分孕妈们还是要适量运动,哪怕孕妇只是在屋里散步,只要能做到每天半小时,也是有效果的。

美国产妇协会建议没有任何孕期并发症的准妈妈每周要做2.5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孕妈做运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万不可逞强。

孕妇体操、散步、瑜伽、慢跑等,这些运动可以消耗人体的热量,避免过于肥胖。另外,运动对于胎儿的发育和孕妈妈的分娩都有利。

现在好多孕妈妈也越来越注重孕期的健康问题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关注营养的补充,控制体重也成了孕妈们的关注焦点。孕期体重增长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增长多少是不一样的。

孕妇孕前的体重的情况是根据一个科学术语BMI(即体重指数)来衡量的,孕前BMI指数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BMI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当BMI的值小于18.5时,孕期正常的体重增长小于13kg;而其值在18.5和25之间时,正常的体重增长范围是8-10kg之间;当BMI大于25小于或等于30时,正常范围处于5-7kg之间;若是BMI的值大于30时,则孕妇应该就孕期体重的正常增长范围询问医生。

我的BMI=49/1.62^2=18.67,正常体重增长范围是8-10kg之间,我的体重增加了8kg(如果到孕40周,大约还会增长1kg),体重增加在合理范围。36周产检时,医生预估胎儿足月出生时体重为3.4kg,实际分娩时间为36周+2天,新生儿体重2.7kg,胎儿体重并不算轻。

在怀孕期间,孕妈妈们一定要养成监测体重的好习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体重增长值,并且定期产检,监测宝宝的发育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咨询,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11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