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这是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凝血块,血流速度必然会变慢,因而影响心脑等器官的供氧和供血,容易引发心绞痛和脑中风。
平时由于正常人体免疫功能平衡,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故能将血液粘稠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但中老年人因为免疫力下降并伴有其他慢性病,血液粘稠度比较高,应预防和调节血液粘稠度增高。
1、控制饮食:饭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粮和绿叶蔬菜。瓜果,如黄豆、玉米、燕麦、荞麦。洋葱、黑木耳、西红柿、胡萝卜、桔子、苹果和猕猴桃等。这些食品有一定的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预防血栓形成作用。
2、适度运动: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进行很剧烈的运动,但量力而为,做一些适度的运动是必要的,如跑步、登山、练太极拳等,这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
3、调节免疫力:人体自身有一个免疫系统,其功能的平衡协调就是人体是否健康的关键,所以平常多辅以一些能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健康产品,提高自身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中老年人血液粘稠怎么办?
身体中的血管作为血液流通的轨道,血液通过之后还会停留一些“垃圾”在上面,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垃圾,血液就无法顺畅流通,变成血液粘稠。
1、合理用药降低血脂
血液太过粘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的用药进行治疗。因为血液太过粘稠可能和高血脂症有关,此时需要通过合理的用药进行治疗。
在合理用药的帮助下,往往可以达到降低血脂、疏通血管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血管出现狭窄、堵塞的情况。
2、及时补水
发现自己的血液粘稠度过高,可以通过多喝水来改善血液粘稠状态。因为大量喝水时,血液中水分含量增加,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在喝水的过程中,最好选择的20摄氏度左右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即可。
3、多吃豆类
豆类中含有一种软化剂,它可以软化血液中的胆固醇颗粒,改善血液粘稠度,这种物质叫卵磷脂。很多保健品宣传可以控制胆固醇,稀释血液,它们添加的物质就是这种卵磷脂。
4、控制饮食
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尽量不要摄入太多糖类物质或者含有胆固醇,脂肪的食物。每次吃饭保持八分饱即可,饭后多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帮助改善血液粘稠度过高症状。
5、适当多运动
如果血液太过粘稠往往会影响血液循环,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身体血液黏稠的状态。在运动帮助下,可以有效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同时将体内多余的脂肪消耗掉。这样对体重控制有利,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6、释放压力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听音乐、玩游戏、打球、朋友聚餐、看喜剧电影,这些都是释放压力的好方式。心情美丽了,血液自然会健康。
有形成分是血液黏稠度的物质基础。能使血液变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红血球、蛋白质等。红血球数量越多,血液黏稠度就越高;血浆中蛋白质、脂肪、糖分越多,血液越黏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纤维蛋白原升高时,血液黏稠度会明显升高。血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成分增多,与红血球一起黏合形成网络,致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红血球与血小板的结构改变,互相凝结成块,阻塞了血管;红血球等血中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不能顺利通过小血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 也存在使血液变稠的非血液因素。在同样条件下,有些环境因素也累及血液的黏稠度,如夏季血黏度增高,冬季低;清晨与上午高,傍晚与下午低;阴雨、闷热、低气压时高,风和日丽时低;厚味饮食后高,清淡饮食后低;腹泻、出汗后高,足量饮水后低。上述因素中,有些与水平衡有关,有的与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有关,有的则与人体生物钟有关。了解了这些规律,有利于防止血液黏稠,预防相关疾患发生。 怎样知道自己血液变稠,虽然血稠不像贫血或失血那样可以引起明显的自觉症状,但还是能感受到一些“蛛丝马迹”,不过你得更加细心才行—— 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一般要待吃过早餐后,头脑才逐渐变得清醒。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 蹲着干活气喘。下蹲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肺、脑等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故有气喘出现。 阵发性视力模糊。血液变稠了,流速减慢,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或者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看东西一阵阵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疑及血稠,最好到医院做有关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血稠需要治疗吗,根据病理学家们对血液黏稠度的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血稠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与气候等。因此,一个人的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对于健康者来说,你大可放心,因为人体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来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你并不产生病态表现,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但要注意,中老年人群出现了较明显的血稠症状,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如西药藻酸双酯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潘生丁,中药丹参、川芎、当归、红花等。当然这些药物都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出错。 更简单的防止血稠或消除血稠的办法,这就是调整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可概括: 多饮水 水堪称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使人体血液变稠的因素。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其次是选择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可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很快进入细胞内,稀释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 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内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稠的程度。多食大豆 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稠得以改善。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 动物内脏如脑花、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稠程度,促进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参考资料:/question/2717546.html
大部分人在中老年的时候都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血液粘稠的问题,而它们又会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讲,保护心脑血管的 健康 非常的重要。
中医认为,人体的能量主要依赖于气血的充盈和顺畅地运行,体内有气来推动血液、津液等在经脉中循行。
一旦有些精气不足、气滞的情况就容易就丧失推动能量循行的动力,会导致气滞血瘀。
而中老年人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容易有气虚的症状,丧失推动血气循行的动力。
而饮食中的一些粘腻的代谢废物,尤其是一些油腻的食物,容易产生痰湿,阻碍气血的运行而造成血流不畅,形成淤堵。以上都能形成血瘀。
所以说,淤血的产生跟人体的衰老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营养代谢减慢,多余的营养就会在体内堆积,堆积到血管上,就造成了心血管的淤血,所以要注意活血散瘀。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种药疗的保健茶,那就是丹参山楂茶。
丹参,有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的作用,在临床上用得也比较多,包括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
在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丹参也被列为是“上品”,还有一句话描述丹参功效说: “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 。
丹参已经很好了,再加上山楂就是绝配了,为什么?因为山楂能够帮助健脾胃、助消化,行血化瘀。
或者也可以再加一些其他的药材煮水代茶饮,比如说用丹参、山楂、桂圆、柏子仁、当归各5克,沸水泡茶喝,这些材料可以泡2-3次,代茶饮用就行了,简单方便。
除了喝一些能够活血化瘀的茶,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做到以下2点来减少血淤的形成。
第一个,坚持运动
运动给身体带来活力,能加速新陈代谢,让气血更加的欢腾、活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的拥堵。
第二个,少吃高脂、黏腻的食物
高脂肪、黏腻的食物会增加身体代谢的负担,而且会提高血液内出现黏腻“垃圾”的概率,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油的食物有助于预防血瘀形成。
第三个,多喝水
水永远是最好的血液稀释剂,它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提高血容量,让血液更顺畅地在身体内运行,能帮助避免血瘀和血液粘稠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让身体能够顺畅的代谢,避免形成淤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92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冠心病患者莫忘补水
下一篇: 预防心血管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