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基因细胞与Ⅰ型糖尿病

医案日记 2023-05-18 04:09:15

基因细胞与Ⅰ型糖尿病

摘要目前Ⅰ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众多进展,如转入凋亡基因异种胰岛细胞以阻断免疫反应,通过各种策略将内分泌细胞系、肝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经基因工程构建成能分泌成熟胰岛素的细胞,其分泌作用需受正常调控,本文对有关进展作以综述。

Ⅰ型糖尿病由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所致,常规治疗是定期注射胰岛素。然而血糖难以达到功能良好的β细胞自然分泌胰岛素的控制状态,急性并发症(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偶尔发生,慢性并发症仍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危险[1]。为建立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系统,胰腺或胰肾联合移植已做了尝试,但需长期免疫抑制治疗,亦有较高的失败率。从异体分离β细胞移植也存在诸多缺陷,且胰腺供体有限。目前试图替代人β细胞,首先利用异种胰岛或β细胞系;其次是对非胰岛素的细胞必需具有下列特性:

①表达GK和Glut2;

②低表达高亲和力的已糖激酶(HK);

③表达激素原转换酶PC2、PC3,能有效加工胰岛素原成胰岛素;

④能将胰岛素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系统。然而仅β细胞具有所有这些特性,因而已探索对某些细胞进行改造。

1细胞的基因工程构建

1.1异种胰岛细胞胎猪胰岛移植用于Ⅰ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取材便利,然而因排斥显著疗效难以持久[2]。FasL受体表达在免疫细胞表面,Fas-L与Fas受体相互作用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故该作用在维持免疫系统稳态及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Lau研究显示同时移植经基因工程处理能表达Fas配体(FasL)的肌纤维细胞,可明显延长移植胰岛细胞存活期。但半数以上的小鼠仍在80天内移植物失效,部分由于肌纤维细胞停止表达Fas-L[3],如何使Fas-L长期表达尚需进一步研究。

1.2细胞株构建

β细胞类细胞系显然是一类较符合生理的胰岛替代物,经构建的细胞株可大量获得。在转基因小鼠胰岛细胞中定向表达SV40大T(SV40largeT)抗原可导致胰岛素瘤,已作为细胞株的来源[4]。这引起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反应存在缺陷,表现为反应减弱或过强,可能与葡萄糖感应器:葡萄糖磷酸化酶(GK)和葡萄糖转运体(Glut2)的表达异常有关[5]。同时尽管未免疫隔离的细胞将被免疫系统杀灭,但这种永生型细胞移植于人体需要微包囊化。

1.3神经内分泌细胞

早在1983年有人曾对神经内分泌细胞株(一种分泌ACTH细胞株,AtT20)作生物改造,用病毒启动子调控人胰岛素cDNA转录获得初步结果。在胰腺特异性启动子调控下GK基因可在AtT20表达,用表达载体转染后则表现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6]。正常的葡萄糖感应不仅需要表达Glut2,而且需要类似于正常β细胞的GK/HK活性比值[7]。最近有学者将胰岛素原表达载体直接导入NOD小鼠的垂体间叶POMC分泌细胞,能大量分泌成熟胰岛素,而这些细胞不受针对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将一定量的构建细胞移植于NOD糖尿病小鼠,高血糖及糖尿病症状完全恢复,与胰岛细胞自体移植相比,显示分泌活性更高,再血管化更明显[8]。1.4肝细胞

经基因工程构建的外源型细胞株用于Ⅰ型糖尿病存在各种障碍,已促使许多研究着眼于内源性细胞。除胰岛细胞外肝细胞是含有葡萄糖感应器(Glut2及GK)唯一的体细胞,许多肝脏特异性基因受生理性葡萄糖调控,故作为Ⅰ型糖尿病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尤为引人关注。然而肝细胞不具备有葡萄糖控制胞吐作用的分泌颗粒,也无贮存分泌性蛋白的隔离区。当血糖升高时,不会出现早相胰岛素分泌。肝细胞也不具有切除C肽所需的激素原转化酶(PC2和PC3),故不能加工胰岛素原分子[9]。因而,针对肝细胞作为分泌胰岛素细胞存在上述缺陷,有关研究不断深入。Valera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基因调控区控制下,得到表达人胰岛素原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从肝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具有生物活性,该动物呈现血糖正常且健康善良好,经链脲佐菌素(STZ)处理转基因小鼠后,胰岛素mRNA水平较STZ处理的非转基因的对照鼠增加,且血中C肽增加,血糖水平下降达40%[10]。

如何辨认糖尿病的分型和特点

(一)1型糖尿病
1.概念: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内生胰岛素或C肽绝对缺乏,临床上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2.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为:
(1)自身免疫性DM:以前称IDDM,即Ⅰ型或青少年发病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损伤而引起。
其特点为:
①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As)、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
②任何年龄均发病,好发于青春期,起病较急。
③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血浆C肽水平很低。
④治疗依靠胰岛素。
⑤多基因遗传易感性。如HLA-DR3,DR4等。
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化学物质和食品成分等可诱发糖尿病发生。
(2)特发性DM:
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而无明显病因,呈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但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
(二)2型糖尿病:NIDDM,即Ⅱ型或成年发病DM
1.概念: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并存的疾病。不发生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2.特点:
(1)患者多数肥胖,病程进展缓慢或反复加重。
(2)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不低,但糖刺激后延迟释放。
(3)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
(4)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
3.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三类
(1)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基因突变所致。
(2)胰岛素抵抗:肝脏和外周脂肪组织、肌肉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高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
(3)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三)特殊型糖尿病: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8种亚型:
1.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3.胰腺外分泌疾病(胰腺手术、胰腺炎、囊性纤维化等)
4.内分泌疾病(甲亢、Cushing病、肢端肥大症等)
5.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感染
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8.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糖尿病
例题: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错误叙述是
A.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
B.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C.是多基因遗传病
D.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E.存在胰岛素抵抗
答案 E。 解析: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
以上是总结归纳的糖尿病的分型和特点相关知识,更多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请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临床医学知识库!

糖尿病一型和二型是怎么区分的?

病因区别:

1型糖尿病:基因缺陷,无法自主产生足够的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无法让细胞对多余的血糖进行储存,人体从而出现高血糖现象。

2型糖尿病:后天出现胰岛素抵抗作用,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胰岛素受体无法正常工作,细胞无法回应胰岛素而进行多余血糖的储存,人体从而出现高血糖现象。

临床表现区别:

1型糖尿病: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型糖尿病:疲乏无力、肥胖、口渴和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预约挂号可以通过挂号网,在家就可能预约成功。

得一型糖尿病的原因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大,在治疗糖尿病及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前,应该先充分认识这种疾病,而糖尿病主要分2类,1类是1型糖尿病,另一类是2型糖尿病,两者虽然都属于糖尿病,但好发人群、病因及症状都有明显的差异,现在就来看看 得一型糖尿病的原因 。 得一型糖尿病的原因   1型糖尿病的病因较复杂,第1为遗传因素,遗传跟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后果。第2为病毒感染,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都出现过病毒感染史,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等。第3种是自身免疫,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分泌。   1型糖尿病起病很急骤,几乎都是突然发现病情的,这跟其病因有很大关系,因为本身就有一定患病的风险,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在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量变达到质变,就会突然的发病,那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而且症状很明显,具体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但是体重还是急剧下降,整个人显得很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对人的危害很大。   1型糖尿病的症状出现后,还要做抗体实验,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作出鉴别,再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作出综合判断,明确病情发展,选择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胰岛素,定期的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剂量,使血糖尽量保持在标准的剂量。保证患者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高血糖的同时也要预防低血糖,这些都是治疗的目的。 一型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1) 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 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应在150克~200克。谷类是日常生活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给碳水化合物约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麦、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海带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现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这些食品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血糖上升。这是由于人们对“低糖”和“无糖”的误解。认为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无限制的摄入这类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实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无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这些食品都是由淀粉所组成,当人们吃进淀粉食品后,可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所以也应控制这类食品。   (3) 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   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其机理可能是膳食纤维具有吸水性,能够改变食物在胃肠道传送时间,因此主张糖尿病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的量。膳食中应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膳食纤维具有降解细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纤维食品后,能够在大肠分解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及细菌代谢物,并能增加大粪便容积,这类膳食纤维属于多糖类。果胶和粘胶能够保持水分,膨胀肠内容物,增加粘性,减速胃排空和营养素的吸收,增加胆酸的排泄,放慢小肠的消化吸收。这类食品为麦胚和豆类。以往的理论是纤维素不被吸收,因为大多数膳食纤维的基本结构是以葡萄糖为单位,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与淀粉有很多不同之处,以致于人体的消化酶不能将其分解。但最近发现膳食纤维可被肠道的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分解的短链脂肪酸可被人体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很快的吸收。燕麦的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因而机体只需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能维持代谢。久之,可溶性纤维就可降低循环中的胰岛素水平,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同时还可降低胆固醇,防止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4)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当肾功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当合并肾脏疾病时,应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质量。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含蛋白质较丰富。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克,就可摄入20克~30克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5) 控制脂肪摄入量。   有的糖尿病患者误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实不然,现在提倡不要过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严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够延缓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主张膳食脂肪应减少至占总热能的25%~30%,甚至更低。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适当控制。还要适当控制胆固醇,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适当控制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脑等脏腑类食物,鸡蛋含胆固醇也很丰富,应每日吃一个或隔日吃一个为宜。   (6)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发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维生素B族消耗增多,应给维生素B制剂,改善神经症状。粗粮、干豆类、蛋、动物内脏和绿叶蔬菜含维生素B族较多。新鲜蔬菜含维生素C较多,应注意补充。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增加铬的含量。铬能够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含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锌和钙的食物,防止牙齿脱落和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过咸,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每日食盐要在6克以下。   (7)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酒精能够产生热能,但是酒精代谢并不需要胰岛素,因此少量饮酒是允许的。一般认为还是不饮酒为宜,因为酒精除供给热能外,不含其它营养素,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药后饮酒易出现心慌、气短、甚至出现低血糖。   (8)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精彩推荐:

怎样保护眼睛夏天吃什么降火耳朵里面长痘痘乳房下垂坐飞机流程跳绳的好处牙龈出血拔罐减肥饭后多久可以运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8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