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走出糖尿病治疗的误区

医案日记 2023-05-18 03:04:28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2004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国现患病人数约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患上就要和它打一辈子交道。然而,现实中由于医疗信息的缺乏或者患者自身的大意,不少患者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甚至理解错误,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为此,本版邀请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的有关专家撰写科普文章,希望能够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一、“五匹马一套车”,糖尿病管理要靠自己。

许多糖尿病患者,以为把糖尿病交给了医生就万事大吉,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疾病,一旦得病,需长时间治疗,而且这种疾病同饮食、运动、情绪、用药是否规律、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这是医生代替不了的,根本在于你自己。

我们把治疗糖尿病作了这样的比喻:五匹马一套车。五匹马分别是: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及心理调节,这辆车就是糖尿病。两个车轮一个是中医、一个是西医;五匹马中,饮食是辕马。车老板是医患结合体,他的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挥着鞭子。谁是左手呢?毫无疑问,应当是患者自己!因为你自己掌握着糖尿病的命运,饮食、运动、药物、心理调整、糖尿病监控等,无论哪一条,都要你自己来做;谁是右手呢?医生!医生起着指导教育和监督作用。只有摆正了这些关系才能驾好糖尿病这套车。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要从患病时开始。

许多初发糖尿病患者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病程短、病情轻,只要控制住血糖就行了,结果失掉了预防并发症的最佳时机。我们主张:糖尿病患者从发现糖尿病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主要是长期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有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这样可以使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后一倍时间,而出现的程度减轻一半。而当并发症出现后再给予中药,其效果就远不如预防给药。当然,加强体育锻炼,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饮食,降低体重,控制血压,调整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综合控制同样不容忽视。

三、眼睛仅仅盯在血糖上,忽略其他,还是得了冠心病。

常常遇见这样的患者,血糖控制得不错,可还是得了冠心病、脑梗塞。为什么?是因为忽略了导致冠心病的其他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病人高3至4倍,其中的原因有多方面,如肥胖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高粘血症、高凝血症、抽烟等等,高血糖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种而已。可见如果仅仅盯在血糖的控制上,而忽略其他,可能还是避免不了冠心病的发生。

有关研究证明:强力血糖控制较传统治疗能够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与糖尿病相关的如心肌梗塞、脑卒中等死亡风险并无显著降低;而严格控制血压、降低体重则可使糖尿病相关性死亡率明显降低32%,其中心肌梗塞降低21%,脑卒中减少44%。由此可见,糖尿病病人,尤其是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粘血症、抽烟的病人,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还要同时控制好导致动脉硬化的其他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四、我吃好几种降糖药,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可为何平时测血糖总是很高?

这是所谓的“苏木杰反应”,就是指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服用好几种降糖药可能使血糖降得过低,低血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人体带来严重危害,人体为了保护自己,把抵抗低血糖的强大的升糖机制调动了起来,使肾上腺素、胰升糖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刺激血糖的回升;与此同时,胰岛素等降糖激素分泌减少,糖分变为糖原或者转化为其他物质加以储存的量也显著减少。这些变化使血糖迅速升高,脱离低血糖状态。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调节血糖能力较差,很容易矫枉过正,反而出现高血糖。所以,你平时测血糖时血糖不是低而是高,于是又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造成恶性循环。

可见,“苏木杰反应”造成血糖的波动,对糖尿病患者是十分有害的。避免“苏木杰反应”的办法一个是血糖检测,不仅仅测早餐前、早餐后,而且要测中餐和晚餐前后,特别是夜间2—3时的血糖,以及时发现低血糖;另一个是注意有没有饥饿感、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此外,应合理安排饮食,及时就餐,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五、我从不多吃,体重还偏瘦,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至今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既有先天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外报告,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10倍,国内调查要高17倍。且母亲糖尿病的遗传性比父亲的遗传倾向更强。如双亲是糖尿病,其子女的患病率可高达25%。

另外,糖尿病的发病与精神刺激及压力关系密切。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刺激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可以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β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刺激长时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进而发展为糖尿病。所以,调节情志,对预防糖尿病是值得重视的。

六、消瘦型患者不宜服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还有调脂和降低体重的作用,因而目前将二甲双胍列为肥胖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首选药物。但是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则不宜服用二甲双胍,因为二甲双胍抑制食欲,降低体重,会越吃越瘦。我们要清楚,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需要节制饮食,瘦的糖尿病病人甚至还要增加饮食的量,瘦导致的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有时比胖还可怕。我们在临床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病人,原来是个肥胖的糖尿病人,服用二甲双胍使体重减得很明显,已经变成消瘦了,还在服用。这就需要调整药物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82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