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脑血管病失语有哪几种

医案日记 2023-05-17 23:56:46

脑血管病失语有哪几种

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丧失,是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的。

语言中枢有两个:一个叫语言运动中枢,位于主侧半球的额下回后部。这个中枢支配着人的说话,如果这个中枢损伤,会使患者丧失说话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常用手势或点头来回答问题。根据病变的范围,可表现为完全性不能说话,称完全性失语。或只能讲单字、单词,说话不流利,称为不完全性失语。这种情况叫做运动性失语。

另一个叫语言感觉中枢,位于主侧半球颞上回后部。此中枢可以使人能够领悟别人说话的意思。如果这个中枢受损,则引起患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不理解问话。但这种人语言运动中枢完好,仍会说话,而且有时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所答非所问,这种情况叫感觉性失语。

在临床上常会遇到有些脑血管病人,虽然都是同侧偏瘫,但有的失语,有的却不失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语言中枢部位不同。医学上有个规律,习惯用右手写字、拿东西的人叫右利手,其语言中枢在左侧大脑半球,常常把其左侧大脑半球称为主侧半球(优势半球),如果其左侧半球受损,就会发生右侧偏瘫和失语。相反,如果习惯用左手,叫做左利手,语言中枢在右侧大脑半球,我们称其右侧大脑半球为主侧半球。若其右侧半球受损,左侧肢体会发生偏瘫和失语。当“右利手”的人,发生左侧偏瘫时,不会失语;而“左利手”发生右侧偏瘫时,也不会发生失语。

在脑血管病中,最常用的是运动性失语,其次是感觉性失语。如果两者并存者叫做混合性失语。这种病人自己不会说话,也不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它是病变损及优势半球的额叶、颞叶所致。除上述情况,还有一种失语,叫做“命名性失语”。其特点:病人理解物品的性质和用途,就是叫不出名字。如指着牙刷问病人“这是什么东西”?他会答“刷牙用的”。拿着茶缸问病人“这叫什么名字”?他说“喝水用的”。病人心里明白,就是叫不出名字,所以,叫命名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的中枢,在优势半球颞叶后部和顶叶上部,当这个部位受损时,就会发生上述情况的失语。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


  疾病分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出现障害。


  (2)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障害。


  2、蛛网膜下腔出血:


  以下动脉瘤破裂引起: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血管畸形出现障害。


  (5)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出现障害。


  3、脑出血:


  (1)高血压引起脑出血。


  (2)继发于梗死引起的出血。


  (3)肿瘤性引起出血。


  (4)血液病引起脑出血。


  (5)淀粉样脑血管病脑出血。


  (6)动脉炎引起脑出血。


  (7)药物引起脑出血。


  (8)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脑出血。


  (9)其他原因引起脑出血。


  (10)原因未明。


  4、脑梗死: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2)脑栓塞引起脑梗死。


  (3)腔隙性梗死引起脑梗死。


  (4)出血性梗死引起脑梗死。


  (5)无症状性引起脑梗死。


  (6)其他引起脑梗死。


  (7)原因未明。


  5、颅内动脉瘤: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外伤性假动脉瘤。


  (5)其他。


  6、颅内血管畸形:


  (1)脑动静脉畸形。


  (2)海绵状血管瘤。


  (3)静脉性血管畸形。


  (4)Galen静脉瘤。


  (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6)毛细血管扩张症。


  (7)毛细血管瘤。


  (8)脑-面血管瘤病。


  (9)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10)其他。


  7、脑动脉炎:


  (1)感染性动脉炎。


  (2)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结节性多动脉炎。


  (5)颞动脉炎。


  (6)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7)其他。


  8、其他动脉疾病:


  (1)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3)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4)淀粉样血管病。


  (5)动脉壁夹层病变。


  (6)其他。


  9、颅内静脉病:


  (1)海绵窦血栓形成。


  (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3)直窦血栓形成。


  (4)横窦血栓形成。


  (5)其他。


  缺血性脑血管病

  因脑部供血障碍而造成局灶性损害,常见者有以下几种:


  1、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小碎片散落在血液中,或为微栓子,进入脑循环造成局灶性小梗塞,出现一过性偏瘫、单瘫、感觉缺失、失语、失明等,24小时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但可反复发作。


  2、脑血栓形成: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受阻而造成局灶性脑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多在夜间或休息中发病,60~70岁为发病高峰。症状可于数小时甚至1~2天内加重,以后逐渐恢复。


  3、脑栓塞:因脑外血凝块(血栓碎块)或空气、脂肪、寄生虫卵等,随血流进入脑部,造成急性栓塞,形成局灶性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单瘫、失语等。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青壮年患者,其瓣膜赘生物脱落成为栓子,造成脑栓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颅CT检查可见低密度的梗塞灶,TIA时可能正常,也可见腔隙性低密度梗塞灶。治疗原则为应用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

  常见以下两种:


  1、脑出血:多由于动脉硬化形成的微动脉瘤破裂,形成脑内血肿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在内囊,因此常见的体征为病灶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有时出现同向凝视麻痹。如血肿发生在脑桥或小脑则将出现脑干或小脑损害的体征,如血肿破入脑室到将出现去大脑强直及脑干受损的体征。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于先天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以及脑膜刺激征的典型临床表现。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脊液压力常升高,外观呈粉红色(脑出血)或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可见高密度的血肿影像,周围有水肿带。如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可见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有高密度影。治疗原则急性期以降颅压为主,保持酸碱平衡。若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应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如发现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则应手术治疗

脑血管病失语能否康复?

失语能否康复,这是患者和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而它主要与失语的程度、类型、疾病的性质、时间以及能否进行语言功能训练等因素有关。

多数学者认为,运动性失语对治疗反应较好,感觉性失语和混合性失语对治疗反应较差,而不完全性失语较完全性失语更易恢复。

从疾病性质上来说,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失语比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失语预后好,恢复的可能性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栓塞又比脑血栓形成预后好。另外,还与患者的年龄、精神状态、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因素有关。若患者年龄较轻,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精神状态好,并能积极的进行语言功能训练,一般3 ~ 6 个月,便可逐渐恢复。病程超过一年者,即使进行语言训练,效果也不好。

失语给患者心理和精神上带来痛苦,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有必要进行训练治疗。而语言功能的恢复主要靠锻炼,其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首先要让患者按数字顺序说话,如1、2、3、4

脑血管常见疾病

1.什么是脑血管病、常见有哪些疾病?

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譬如口眼歪斜、偏瘫、半身麻木等,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又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

包括缺血性的和出血性的两类,出血性占20%左右,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占80%左右主要是指脑梗死,就是通常说的脑梗,也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平时所说的“腔梗”全称叫“腔隙性梗死”,是梗塞面积比较小的脑梗死,在CT上表现为直径<1.5cm的梗塞病灶。

2.脑血管病危害大吗?

脑血管病危害很大。有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特点,目前已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3.脑血管病有哪些症状?

特点:1)发于50以上,男多于女  2)发作突然  3)可留下后遗症,也有部分完全恢复  4)常反复发作;

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单侧肢体的瘫痪、偏身感觉障碍(麻木、感觉丧失);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眩晕、复视、吞咽困难;也可有:失明、偏盲、精神症状。

4.脑血管病能够预防吗?

预防很重要。我国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居世界最高水平。脑血管病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所谓一级预防是指还没有发病,但已经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所谓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脑血管病的患者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其他措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脑血管病的预防策略就是寻找和去除各种危险因素。

5.脑梗死有哪些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此外,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6.什么是脑血管病、常见有哪些疾病?

包括所有卒中患者(伴或不伴卒中症状、体征);TIA患者:也称为小中风;有高危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AF、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有中风的先兆:头晕、肢体麻木、口唇麻木、短暂乏力。

7.脑血管意外如何预防?

首先要认识到卒中是是可预防的,有证据表明,通过预防能改善卒中危险度、降低死亡率、减少卒中复发。若实施最佳预防措施,卒中患者将减少50%。

预防方法:卒中的一级预防包括4个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活动和饮食)调整和6个危险因素(高血压、AF、MI、DM、高血脂和颈动脉狭窄)的控制。二级预防则应在此基础上加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

8.头痛、头晕是脑血管病吗?

头痛、头晕是脑血管病吗?这个问题较复杂。头痛、头晕是脑血管病的症状之一,但并不具有特异性。头痛、头晕的原因很多,需要对外伤性头痛、脑肿瘤性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晕、耳源性头晕进行鉴别。

9.脑血管病治疗状况如何?

脑血管病不同时期治疗策略不同:

a.急性期(一般是指2周左右)缺血性卒中目前有效的有两种方法,溶栓治疗和抗血栓治疗,疗效有限,出血性卒中以控制并发症为主,基本没什么针对性治疗方法,这是脑血管病死亡率、致残率高的原因。

b.恢复期(急性期后半年内)治疗目的有两个,一是康复治疗,主要通过康复训练,恢复神经功能;二是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病再次发作。

瑙源-可以口服的神经节苷脂 !

GM1即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哺乳类神经节苷脂的主要种类,脑灰质中含量最高。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内源性 GM1 不足,需补充外源性 GM1。外源性 GM1 可通过血脑屏障,聚集在受损脑区,嵌入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中,从而模仿内源性保护细胞膜活性,稳定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加强营养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作用,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减少病灶周围神经细胞的死亡。外源性 GM1 是迄今为止被确认的、唯一能进入人体脑血屏障的大分子药物。

口服神经节苷脂的适用人群:

成人类:颅脑损伤、脑补手术神经损伤、弥漫性轴损伤、脑梗死、脑出血、脊髓损伤等

儿童类:新生儿缺血性脑损伤、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宫内发育迟缓儿、小儿脑瘫、儿童发育迟缓等

老年类: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中高考生或学龄儿童等用脑多的健康人群,失眠、饮酒多导致记忆力下降的亚健康人群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78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