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一个人长期舌苔不正常,旁人也会好意提醒:去看看有没有胃病吧!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的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 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舌象: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痛有定处,食后加重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诊断:胃阴不足
可能是胃炎,建议去医院检查看看.
舌头上有一层黄苔,多半是得了浅表性胃炎,也许是胃溃疡又犯了.黄色的深浅和炎症的轻重成正比.胃热伤津者亦可见.
口唇干燥可见于大量饮酒者和慢性胃病患者.若唇色黯黑而浊者,多为消化系统有病,时见便秘、腹泻、下腹胀痛,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
另外,口苦口干、舌苔黄厚在中医中又往往归为肝火犯胃型,患者还会出现胃痛连及两胁,急躁易怒,大便秘结等症状.
胃炎与情绪关系密切,一定要保证精神松弛,心情愉快;戒烟、酒、咖啡、浓茶;饮食宜清谈、易消化;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以利于胃的消化;进食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
食物方面可以多吃些有健脾养胃功效的,如:山药、莲子、红薯、梗米、扁豆、香菇、苡仁、大枣、蜂蜜、栗子、以及牛肉等,对提高体力、应对竞争压力非常好. 补益脾胃的中草药有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等,可以依据需要与食物制成药膳效果更佳.
补充回答: 慢性胃炎是由于长期受到伤害性刺激、反复摩擦损伤、饮食无规律、情绪不佳等原因引起的一种胃黏膜炎性病变. 一般分为两类,即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其实,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
楼主所谈到的几个症状都跟胃炎有一定关联,所以平时最好在起居和饮食习惯上注意避免致病因素.
参考资料:<百病自测秘诀><百病自疗秘诀><上医
热盛伤津所致。但分虚实,实证是外感病入里化热,热入营分,灼伤津液所致。而一种是阴虚证,阴虚火旺引起内火,灼伤津液所致。
舌体感觉麻木 强直在中医属于强硬舌。主要也是因为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引起。也可能是风痰阻络,但舌象红,有裂纹,不提示是风痰阻络,可以排除。
所以主要考虑火伤的因素,但你的症状不全,无法判断是实火还是虚火。如果患者如今高热,神昏,可以考虑实火。如果患者现有盗汗,手足心潮热,则多考虑虚火。
实火可以用可用清营汤。而虚火可用当归六黄汤
舌苔厚白,一般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伴有胃炎腹胀嗳气等。建议中药调理,西药副作用比较大,慢性病,建议用看中医,也可以做一个检查,看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若有需先根治,导致胃病的最大元凶就是其中之一~
带状疱疹有哪|些症状?
带状疱疹,民间土话叫:生蛇。也称蛇胆疮(毒疮)可生长在人体各个部位,繁衍特快,起初只是几颗小红点泡,慢慢洗水后会越变越多,两点为一排,排成直线或者弯曲,瘙痒,并且伴有刺痛,灼热感,此病会侵蚀神经,会感觉身体神经有抽痛感,严重的会致命,需及时根治。
民间治疗法有很多种,若需要可以告知
我们在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往往都要看看你的舌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再也作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是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等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
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还有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脏腑在舌面上的划分。
中医基于千百年的经验,具体划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胃经划分,一是以五脏划分,那以胃经来划分是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部属下脘,这种方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
以五脏上划分。舌尖就属于心肺,舌两边属肝胆,中心部就属于脾胃,舌根部属于肾。
舌诊的内容主要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方面。望舌质又分为神、色、形、态、四方面,望舌苔。则分为苔质和苔色两方面,我们正常舌象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淡红时薄白苔,我们先说说,望舌质,首先就是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两方面.
再说是舌色,主病的舌色,约有五种,第一种就是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亏,如果见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症,如果淡白光莹或舌体瘦薄,这属于气血两亏。第二种就是红舌。红舌主热证,如果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属实热症,如果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者光红无苔,则属虚热症,第三种呢,就是绛舌,所谓绛舌。就是比红舌更深的颜色,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在外感病,如果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如果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另外也有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淤,第四种就是紫舌,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子绛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如果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第五种就是青舌,青舌主寒凝阳郁和瘀血。在上述各色舌中,如果多少带些青紫成分,其舌色必偏晦暗,所以说偏暗之舌多少总有些气血郁滞之象,接着再说说舌形,包括胖、瘦、老、嫩,胀瘪以及一些特殊病态性状。
在这里重点讲讲点刺、裂纹和齿痕。舌上有红点、黑点或者白点,都是因热毒炽盛,深入血分之故,当然三者也有很大区别,如果舌有瘀斑,在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气血壅滞,或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多为血瘀之症。舌生芒刺,是热邪内结所致,舌有裂纹。一是热盛伤阴,一是血虚不润,另外一个就是脾虚湿侵,齿痕舌主要是由于脾虚湿生所引起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70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肠胃出现毛病的七个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