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是各种因素作用下引起大脑高级神经活动严重障碍的疾病。病人有语言障碍、思维错乱、情感和行为的失常,可出现自伤、伤人、毁物等行为,但病人从不认为自己有病,因而也不主动要求治疗。病人常常出走,到处流浪、使病情不断加重。
目前精神病有两大类,一类为功能性精神病,大脑并无器质性病变,各项检查也无异常发现。病因目前不太清楚,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过于悲痛可诱发本病。此类中又以精神分裂症最为多见。另一大类为器质性精神病,即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症状。患了精神病应到精神病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诊治,早治疗则效果好。
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两回事,神经病是由于人体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偏瘫多为大脑椎体束处损伤,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受损,周围神经炎是周边神经有炎症等等。如发现有神经系统病变,应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
精神病与神经症是两种不一样的疾病,那么这两种疾病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精神病与神经症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精神病与神经症有什么区别 1、病因不同:
人们普遍认为精神病是“受刺激”后得的,其实直到今天精神病学的研究仍认为大多数精神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的疾病。当然,某些精神病人发病前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更多的与患者的内因有密切的关系。人生在世都可能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患精神病者究竟是少数,有些病人在发病前并无任何精神刺激。所以,精神刺激只是发病诱因,而非发病原因。恰恰相反,神经症一般由现实或幼时创伤性心理致病因素引起发病的。
2、分类不同:
提起精神病,人们总认为有文武的两种,其实不然,精神病为数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说到神经症,人们就会把它与神经衰弱等同起来。实际上,神经症不是一个疾病单位而是一组精神障碍,它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和人格解体神经症、躯体化障碍、职业性神经症(即知识分子的职业病—书写痉挛综合征。其特点是:凡是从事书写工作时手指发生功能障碍,而做其他工作时则完全正常。此症好发于作家、画家、教师、编辑、绘图员、秘书等长期用手做精细动作的人)。
3、临床表现不同:
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异常没有认识,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而神经症除癔症外,没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对他的'心理状态的异常有认识,因此有患病的感觉,主动求医。精神病的行为改变有时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如无故挤眉弄眼、作鬼脸,吃些不能吃的东西:肥皂、污水等。行为不可理解,不知道动机目的何在;而神经症的行为改变通常仍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之内,如恐惧症患者对某种物体或处境,害怕和恐惧,常采取回避行为;强迫症病人具有不安全感,于是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床下是否藏着小偷;神经衰弱病人容易激动,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生气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将精神病与神经病混为一谈,其实精神病与神经病是不同性质,有着根本区别的两种疾病。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常表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检查尚未发现有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现认为多是功能性的。通常人们所说的“犯神经”其实是指“犯精神病”。而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例如大脑半球、小脑、脑干、脊髓、脊神经等)因为感染、外伤、中毒、变性等原因引起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的一类疾病。主要症状是麻木、疼痛、偏瘫、瘫痪、抽搐、失语、昏迷等。它们多数有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不过神经病和精神病也有某些交叉的情况,例如脑炎、脑肿瘤、脑外伤、癫痫等神经科患者常伴有精神症状,有的还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而某些精神病病人,如神经梅毒病人,可有神经系统症状。但结合病史及全面的躯体检查法,鉴别它们是不困难的。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在医院里分别归为神经科和精神科诊治。
1、心理: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2、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简称,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神经病指中枢与周围神经或者说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表现出解剖学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有器质性的病变。
3、神经症: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神经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观感觉方面的不良,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表现为当事人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正常或影响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对自己的不适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动求治。
4、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
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5、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生理自我,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心理自我,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社会自我,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其中,自我评价处于核心地位),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部分,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一个人最主要的体验是自尊心,另一个重要体验是责任感)。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受自我体验影响,最主要形式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扩展资料
避免令人担忧的不良心理状况的方法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3、接受他人,善与他人相处。心理健康的人往往乐于与他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
4、热爱生活,乐于参加工作与学习。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7、人格和谐完整。
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6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神经衰弱——男女有别
下一篇: 怎样对待神经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