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进入体后,约1-2周内出现异常的表现.几乎所有的病孩都有发热,而且多为高热,可持续1周左右,如不经治疗,发热可达数周.与此同时,可见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痛等表现.消化道的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年幼儿还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因而易误诊为上感.因伤寒进入口腔后,经咽部淋巴组织或扁桃体而侵入血液,而出现咽炎症状.
部分伤寒病患儿在发病后1-2周内可见红色斑疹,称为玫瑰疹,也是本病的特症之一.皮疹可有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多见于胸,腹,背部,压之能退色.少数情况可分批出现,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有时为瘀点,与菌血症,也就是细菌存于在血液中有关.
伤寒是一种叫做伤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症状是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1)初期:相当于发病的第1周。以神经系统及消化道症状开始。表现极度乏力、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消化道症状有食欲不振、厌食、舌有厚苔、腹胀、腹部不适、便秘。病人有发热,体温呈梯形上升,于5~7d内达39~40℃,热前有畏寒。查体右下腹部轻度压痛,脾大。
(2)极期:病程的第2~3周。常有伤寒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病。热型多为稽留热,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可持续2周。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个别有神经精神症状,与严重毒血症表现有关。此期有相对缓脉,可触及肝脾。病程第7~12天个别病人见有淡红色的皮肤小斑丘疹,即玫瑰疹(rose spot),一般10多个,分批出现在胸腹,2~4天内消退。
(3)缓解期:相当于发病后第3、4周。病情开始好转,体温逐渐下降。毒血症状重者,神经症状突出、继续有高热、谵妄、摸空。并常发生心脏循环衰竭、肠出血或穿孔、腹泻、肺炎等各种并发症。
(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完全缓解。
儿童伤寒病情相对轻,病程短,体温逐渐上升,脉搏加快与体温升高相平行,在极重病例出现运动失调和大脑中毒症状,并发症极少。老年伤寒体温多不高,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症状严重,易并发支气管炎与心功能不全,恢复缓慢,病死率较高
一、什么是伤寒病?主要症状是什么?
伤寒是一种叫做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症状是持续高热,相对缓脉、 玫瑰疹、 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二、引起伤寒的病原体是什么?
引起伤寒的病原体是伤寒杆菌,这种菌属于沙门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短杆状,菌体周围满布鞭毛,能活动,没有芽胞,也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更好,因为胆汁中的类脂及色氨酸可作为伤寒杆菌的营养成分。
伤寒杆菌不产生外毒素,但在菌体裂解时可产生毒力很强的内毒素,此种内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伤寒杆菌的菌体"0"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能够使人产生相当的抗体。由于"O"及"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测定病人血清中"O""H"抗体可以诊断病人,"Vi"抗原性不强,申此产生的"vi"抗体的凝集效价也较低而且时间很短,当细菌消除后"vi"抗体也随之消失,因此在伤寒病人的诊断上并无很大帮助、但有助于发现伤寒慢性带菌者。
三、伤寒杆菌易被杀灭吗?
伤寒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能力很强,在地面水中可存活2一3周,井水中可存活 1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冻环境中可生存数月不死,对光、热、干燥物一般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大,干燥和直射阳光下很快死亡,加热60℃10余分钟死亡,煮沸100℃ 立即死亡,一般化学消毒剂都可杀灭。因此像我们经常使用的来苏儿、 漂白粉、洗消净都可使用。家里使用的餐具也可以用最简便的煮沸的办法进行消毒。
四、什么年龄的小儿易感染伤寒?
各年龄的小儿均可感染,二岁以下婴儿患者少,新生儿罕见。原因一是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多为母乳喂养,摄入的食品污染机会少;二是来自母体的抗体水平仍较高,因此感染率低,发病就少。
五、什么季节易发生伤寒病?
大多数病人发生在夏季和秋季(6 至10月),但在其他月份也可发病甚至流行,冬季有时有散发病例,有的将其称之为"越冬伤寒"。
夏秋季发病多的原因认为与苍蝇的机械携带传播有关系。近年来发现夏秋季节,水被污染之后,造成传播的占很大的比重。
六、伤寒是怎样传染的?
伤寒病人和带菌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病人在整个病程中由大小便排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病后2至4周传染性最强,少数病人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即潜伏期末就从粪便中排菌了。
带菌者有两种,一种是健康带菌者,另一种是病后带菌者。健康带菌者并无伤寒发病史,但可不断排出伤寒菌,而病后带菌者特别是慢性带菌(持续排菌三个月以上)的传染性与病人的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病后带菌的时间可长达数年甚至终身带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60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斑疹伤寒与伤寒
下一篇: 伤寒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