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医案日记 2023-05-17 05:33:22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概述: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叫虱传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稽留型高热、头痛、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约2-3天。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或蚤型斑疹伤寒,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与轻型流行性斑疹伤寒非常相似,只能根据血清学和动物试验进行鉴别。病人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唯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本病的流行与人虱消长密切相关,故常流行于冬季,北方寒冷地区较易发生,战争灾荒时期、个人卫生不良则易流行。地方斑疹伤寒主要是在鼠间传播,本病散发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的部分地区,常发生于夏秋季。家鼠为本病主要传染源,鼠蚤是主要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

1.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2.皮疹。3.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失眠、耳鸣、听力下降等等,重者谵妄、狂燥、昏迷。4.肝脾肿大。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个月内有否旅游史以及是否有接触过生虱的人等。

2.临床表现:突然持续发热,伴剧烈头痛及皮疹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外斐氏反应>=1:160为现患诊断参考效价;立克次体凝集反应>=1:8为阳性;>=1:256为现患诊断;补体结合试验>=1:8为阳性,>=1:32为现患诊断;间接免疫灾光试验IgM,IgG>=1:16为阳性,IgM>=1:32,IgG>=1:256为现患诊断;豚鼠接种及立克次体分离可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和护理:卧床休息,补给足够维生素,必要时补液。

2.抗生素治疗:四环素族、氯霉素及红霉素均有效。

3.对症治疗:高热者可予物理降温或给适量解热药,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用药原则:

1.对无并发症的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首选脱氧土霉素。

2.对毒血症状严重者可选用氯霉素或红霉素静滴,并加用地塞米松。

辅助检查:

1.对临床表现较为典型的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时,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可包括“A”和“B”;

3.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与其他病毒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时,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可包括“A”、“B”或“C”。

疗效评价: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体温正常,停药后无复发。

传染病的分类有哪些?

国家法定的传染病一共有39种,2019年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类为乙类传染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国家用法令规定要加强管理的传染病。原本国家法定的传染病一共有39种,2019年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类为乙类传染病,目前总共有40种法定的传染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菌(毒)种的种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答案】:A
这是3道记忆题。重点考学生对常见立克次体病流行病学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人虱和鼠蚤分别是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而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应复习立克次体病的流行病学部分,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要点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人虱;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鼠蚤;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是什么?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也就是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都有潜伏期。所谓潜伏期,是指人们体内进入了各种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

二、传染病的特点

1、有病原性(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例如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2、有传染性(乙肝、肺结核等疾病都传染)。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

2)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3)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三、传染病的分类(甲乙丙类39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责任疫情报告人(首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监控科,专职疫情管理员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上级。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五、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发热。

2、发疹:(皮疹和粘膜疹)。

3、毒血症状。

4、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

六、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2、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3、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1、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

2、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

3、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

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月即失去作用。

常规预防措施。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6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