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足太阴脾经

医案日记 2023-05-16 22:52:16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1),过核骨后(2),上内踝(3)前廉,上踹(4)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5)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6),连舌本(7),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本经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之会),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

[交会穴]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注释】

(1)白肉际——指四肢掌(蹠)面与背面交接的边缘。掌(蹠)面的皮肤较厚而色浅,称白肉,又称赤白肉际。

(2)核骨——张介宾注:“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其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即指第1蹠骨的头部突起。

(3)内踝——胫骨下端的突出处。

(4)踹——音篆。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5)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6)咽——张介宾注:“咽以咽物,居吼之后。”此兼指食管而言。

(7)舌本——指舌根部。

【语译】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1)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2),则快然如衰(3),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4),水闭(5),黄疸,不能卧,强立(6)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注释】

(1)胃脘——《说文》:“脘,胃府也。”

(2)得后与气——“后,指大便;“气”,指矢气。

(3)快然如衰——感到病情忪解。

(4)溏瘕泄——溏,指大便溏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泄,指水泻。

(5)水闭——指小便不通等症。

(6)强立——《太素》作“强欠”。可作勉强起立解。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舌根部发强,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好嗳气,得到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利,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足太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1)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注释】

(1)腹——原作肠,据《太素》改。

【语译】

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离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

其病症:气厥逆就挥霍缭乱,上吐下泻。实证,见腹部绞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

足太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1)。

【注释】

(1)舌本——原作舌中,据《太素》改。

【语译】

足太阴经别,从足太阴经脉分出后到达大腿前面,和足阳明经的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于咽喉,贯通到舌本。

足太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1)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2)引脐与(3)两胁痛,引膺中与(4)脊内痛。

【注释】

(1)阴股——股的内侧。

(2)上——原作下,据《太素》改。

(3)(4)与——原缺,据《太素》补。

【语译】

足太阴经筋,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胫骨内髁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再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布到胸中,在内的经筋则附着于脊旁。

其病症:可出现足大趾支撑不适,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痛,股内侧牵引髀部作痛,阴器部有扭转疼痛,并可向上引脐及两胁作痛,且能牵引胸膺和脊内疼痛。

足太阴脾经穴的足太阴脾经穴

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二十一穴。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 足太阴脾经主治

1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其余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背内侧赤白肉际处(大都,足背皮肤与足掌皮肤交界处),上行经过内踝前缘的商丘穴,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沿胫骨后缘(三阴交,漏谷),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叉,行于足厥阴肝经(地机,阴陵泉)之前,上行沿膝关节和大腿内侧前缘(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府舍,腹结,大横),属脾,络胃(腹哀),再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上行,挟咽两旁,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2 足太阴脾经循行分支胃部支脉:从胃部分出,向上经过膈肌,流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3 足太阴脾经的作用中医认为,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脾的功能旺盛,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为机体提供足够原料,使脏腑,经络,四指百骸及筋肉,皮毛等组织等到充分营养,刺激脾经能有效调补益脾经气血,调节脾的运化功能,使脾气血充盈,运化有源。

4 足太阴脾经主治病症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及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其他病症。如胃痛,恶心,呕吐,打嗝,腹胀,黄疸,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前列腺炎,身体沉重无力,舌根强痛及膝关节,大腿内侧肿胀,冷痛等。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4.足太阴脾经

脾脏为谏议之官

中医通常会把胰脏和脾脏合在一起,胰脏就是脾脏下面的那块甜肉。

没尝过,不知道甜不甜[憨笑]。倪师说是甜肉。

胃脾为表里关系,胃是为腑,脾为脏。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送,从而滋养全身,故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经的循行路线: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的隐白穴,沿脚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再沿小腿内侧正中线往上走,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头,散在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过膈肌,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食欲旺盛,口唇红润。

口味正常。

脾气虚弱,则口淡乏味,脾失健运,气血衰少,口唇淡白不泽。

脾在液为涎,就是口水。

脾虚的孩子,脾气不摄,导致涎液异常增多,经常流口水。

脾主甘,甜味入脾的,胃经的时候讲过来了,大家还记得吗?

脾统血,统摄,控制的意思。巜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1,温五脏”,就是说包裹自液,使其不外逸的。

胃有气,脾有血,想要气血平衡就得脾胃和。

脾主少腹,少腹之肚脐以下的位置。

脾主四肢,有一些孩子,四肢无力,面黄肌瘦,都要从脾胃治疗。

脾主肌肉,全身肌肉赖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营养滋润,才能壮实丰满并发挥运动功能。

在五音为哕,就是打嗝,哕,yue。

脾的气血流注时间为早上9--中午11点,脾气旺的人,9--11点最有力。

脾经一共二十一个穴

第一个隐白穴:脾经的井穴,属木,

因为脾主少腹,因此妇科问题,像经漏不止,白带,阴道问题都可以在脾经的井穴上治疗。

隐白上一寸有一个经外奇穴:三毛穴,在大脚趾长毛的地方,灸三毛可以治失眠。

有失眠,除了涌泉穴你也可以试试三毛

大都穴:脾胃的荥穴,属火,火生土,所以它也是脾经的母穴。

虚症时可选,脾有虚症时,会四肢无力唇色有点白,另外运动也可强脾。

太白:脾经的俞穴,属土,脾也是土,故为脾经本穴。

虚症实症都可以用,咱们之前的经络课讲的时症用俞穴。

公孙:脾经络穴,主冲脉。

有句口诀:公孙内关胃心胸——胃病,心脏病还有胸部问题可用这两个穴来治疗。

因为冲脉是公孙在管,因此腹胀的时候也可以用公孙。

妊娠期的孕吐可用公孙穴+足三里穴

商丘:脾经的经穴,属金,土生金,故为脾经子穴,实症时可以用。

如:膝盖的疼在脾经处,痛几个星期用商丘(子穴),疼好几月用什么(母穴大都)?

一切膝盖问题,都可以灸:

鹤顶穴,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

注意:内外膝眼需要曲膝才能打开穴位。

倪师说商丘穴还有助孕的效果,想怀孕的可以关元穴跟商丘穴一起灸灸。

三阴交:脾经合穴,肾,脾,肝三条阴经的交会处。

女人的月经痛,月经不好,按三阴交就知道了,三阴交按之越痛,月事就越不好,痛经就痛。

三阴交是妇科大穴,几乎所有的妇科问题都可以用三阴交,而且有美容的功效。

三阴交不但我们女人有,男人也有。

男的少腹痛,遗精,就找它——三阴交

三阴交还是三皇穴中的人皇

三皇穴专门治疗水肿。

漏谷:健脾和胃、利水。

地机:脾经的郄穴,消炎镇痛。

像水肿腹坚,肚子涨满腹部子宫有肿块都可以用。

地机穴是三皇穴中的:地皇

阴陵泉:脾经合穴,属性水。治疗水肿,膝盖风湿,小便失禁小便频繁。

阴陵泉是三皇穴中的:天皇。

血海穴:妇科名穴,像滴漏不止,月经不来,痛经都可以用。

痛经组合穴:三阴交,血海,中极。

又一个经外奇穴:百虫窝,帮助诊断身体有没有蛔虫。

箕门:靠近阴部,少用。

冲门:曲骨外开4寸,生完宝宝后胎盘下不了,可以用它,大家了解一下就行,我们都不在家生产了,所以用不到。

府舍,腹结,大横,腹哀,天溪,食窦

周荣,胸乡。这个几个很少用到,这些穴大家看下了解下大概在哪里就好了,当乳房肿块时你自己就可以判断在哪条经络上了。

最后一个大包穴:脾之大络,主管全身大络,阴经阳经的络都是他在管。

大包穴不克受重击,会导致全身瘫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53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