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二、五行属性归类表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见下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根据上述归类表,主要说明如下三方面问题: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三、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中医的一门基础学科叫五行学说,那我把这个图,分享出来,大家先看一看。
这个五行学说,当时我的老师试讲了好几个月才讲完的,内容很多,我简单的就大家能够理解的程度,跟大家说一说,结合咱们的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跟大家讲讲。
中医基础理论的开篇就讲到,生命是一个整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人身体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割裂来看,就是指它们之间的相互的关系。
我们说五行是什么呢?它是木、火、土、金、水三种自然界中的物质。而木火土金水。它不是指我们看到的木头,地上的土,燃烧的火,还有金属,还有流动的水,它不是指这个。它指的是和这种物质一样,存在共性的这种东西。木指的是与具备生发之力向上的木,与春季有关的,我们把它归为木类。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还有水曰润下。
我们从这个图里面能看到,它就是相生相克的,五行的相生相克,你看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而相克呢,斜着看火克金,金克木,水克土,水克火,土克水,火克金,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相生相克。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思维的架构。那木火土金水,它分别代表的是肝心脾肺肾,有了这个架构,我们大脑中记住这个图,记住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那基本上脏腑的疾病问题出来以后,你根据这个相生相克的关系去套,基本上就能找到你疾病的原因。
比方说我们说金克木,木克土,我说这个孩子土指的是脾胃,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指的是脾,孩子脾胃不和的时候,那什么克我的脾胃?他应该是木,木是什么?木是肝,那当我们肝火大,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不想吃饭,脾胃就不舒服。所以说,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脾胃不和,面黄肌瘦有问题的时候,那你就要找原因了。还有一个土生水,水也能反过来,水是什么?水是我们的肾,如果病了,他也可以反悟到土,我们说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他们之间相生,谁生谁?谁就是谁的母亲。谁被谁生?谁就是谁的子,谁就是谁的孩子。这个思维架构,我们要把它建立起来,这是中医的诊断基础的时候,一个基本的五行辨证的一个架构。我讲这些是不是有点儿太专业了呢?
简单一点,我们看这个图表,这个图表,第一栏,我们看到是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第二栏是五色,五色是青、赤、黄、白、黑。这个五色,其实我们在望诊的时候,中医有四诊,四诊合参,四诊分别就是望闻问切。望诊就是你一进门儿,我一打眼一看,看到你的面色,如果你看到这个人的面色是发青的,发乌的,像蒙了一层纱一样,这个人的肝一定有问题,你看到一些那个肝癌的患者,那个脸都是发绿的,青绿青绿的那种颜色。
如果你看到这个人的脸是红扑扑的,像高原红一样,两个颧骨是赤色,红色,而这种红他不是正常的红。正常的红是白里透红,透着光,而他这种红是浮在表面的一种红,像高原红一样,那这个人一定是有心火。它对应的是火,赤对应的是火,火对应的是心。他一定是有心火。
我在学校的时候,有一个幼儿园老师找到我,她说口腔溃疡难受,嘴巴里面都起了泡了,怎么办?当时另外一位翻译老师也在,那位老师是中药大学毕业的,她看着我正忙着,就直接就跟他她说你就回去吃点儿去火药吧,你看你脸通红,这是上火了。我听到这个老师这样一说,就赶紧过来,我看了一下,让她躺下摸一下她的肚子,结果一摸那个胃,当我把手探进去的时候,我就感觉从指尖中指尖儿一股凉气“嗖”地一下到我胳膊这儿来了。我说你不能吃这个去火的药,你这是有热有火,不是一个实证,是一个虚证,是有湿寒证。后来就建议他用了附子理中丸儿,用一些热药来调整一下。三天以后这个口腔溃疡就下去了。
我们说这个火,说到“赤”,面色赤。我们也不要直接地看到什么,就以为这就是什么。中医还有假症一说,四大假证就是说,看似热不一定是热症,看似寒不一定是寒症,所以不要过早的下结论。
为什么要四诊合参呢?那我们还要摸脉,我们还要摸肚子还要摸其他的,还要问诊,就是要证明一下我的第一观察,对不对,我的第一印象是否正确。
那我们看第二列的第三行,他是黄,黄色它代表的是土。土是脾胃,我们看到小孩子脸是黄的,蜡黄蜡黄的,不用说这个孩子脾胃有问题了,肯定是脾胃不和了,你到学校门口去看,没有几个孩子是红扑扑的,泛着光的那种颜色,很多孩子都是黄色的,或者白色的,或者发乌的,等等。这说明他的脾胃是有问题的。
我们看第四行是白,白色入的是肺。那我们也很直观的看到这个白色,就要想到他的肺的功能是否正常。
下来是黑色。黑色给我们的印象,一打眼儿,看到这个人的脸色是黑色的时候,他一定是肾不足了,肾有问题了,或者有一些严重的肾病等等。为什么会表现在脸上?这五种颜色,青色入肝,赤色入心,黄色入脾,白色入心入肺,黑色入肾,那就是说我们吃食物的时候,选择这几种不同的颜色,它入的是不同的脏器。
那它既然入这个脏,它为什么还会写在脸上呢?正因为这个器官有了问题,有了病,这个颜色进不去,所以就呈现在脸上了,写在脸上了。
比如说几年前我就看到有一个电视剧里一个喜剧演员,挺爱搞笑的,然后他的脸色是黑的,是泛着青黑,泛着青,还有一些黄的感觉,当时我跟我们家先生说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也是肝病严重的肝病,甚至是肝癌或者是肾的问题,果不其然,前段时间在网上就爆出了这位演员就得了一个肝病和肾病方面的病。
我们说吃这种颜色的食物,对我们的脏腑是有好处的。
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原是黄龙啊,跟这个五行就是相对的。
接下来第三列是五方东南中西北。我们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病最重要的一点下诊断之前呢,你首先要有一个对病人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他是在哪里长大的啊?哪一方水土把他养大的?那同样的病,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时间段儿得了同样的病,两个人他们出生的地点不一样,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位置不一样,来自不同的城市,那治疗的方法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诊断的一个要求,就是三因,因病制宜,因时因地因人。
中医和西医有本质上的区别,西医它是由解剖医学发展出来的一个现代医学,而中医更多的讲的是像。像是什么?像是投影投射出来的,在表面我们能看到的,我们没有去解剖,没有打开他的心肝脾肺肾到底有没有出问题,我们只是根据他的心肝脾肺肾投影,投射在我们身体表面的一种像去判断他的体内的脏腑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这个五行所讲的都是五脏六腑的疾病所投射出来的一个像。所以中医你可以为理解为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抽象的医学,是从真正的疾病中抽出来的一个象。
五季是我们说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但是在我们东方传统文化当中,和我们东方的医学当中,我们认为是一年是五季。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有人把它念成zhang,我觉得应该念长chang下,我们说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万物复苏,一切从睡眠当中醒了过来,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夏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夏三月,此谓繁秀。繁秀的秀是什么?秀上面是个禾苗的禾,下面是个乃,就是禾苗怀孕了,开始繁衍后代了,植物也开始繁衍后代了,这就是夏季。
这个长夏,它是指夏季这些植物开始开花,抽穗儿,结果,然后它在孕育的过程,这是长的过程,还没有到成熟的过程,它针对着我们的五脏,针对着我们的是脾土。所以我们叫它长夏。
然后接下来是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曰从革。秋天它代表是金,从革之气,就是我们会觉得天气很干燥,身体也会觉得很干燥,半夜的时候会觉得干得要命,甚至想起来喝口水或者去洗洗脸。前一段时间,今年的雨水特别大,北京的雨水特别大,外面下着雨屋,里边儿依然觉得干燥。因为立秋以后秋的燥金之气,大地的燥金之气起来了,不管外面下不下雨,你的身体会自然感受这个节气,燥金之气。基本上这个季节的这种燥症,多数都是热症。
那再往下走呢,就是冬天,冬天是一个收藏的季节,我们说,为什么呃,南方的孩子好像就不如北方的孩子个子长得高呢?就是我们看到自然界当中那个毛毛虫,它在前进的时候,你看它使劲弓起腰来,猛地往前会前进一大步,那就是说一张一弛,它就会迈进一大步,春天的生,夏天的长,秋天的收,冬天有的藏,这样我们冬天藏好了,春天才能更好地升发。那一年四季在四季分明的中原以北的地带,你会发现四季分明,春天很温暖,夏天非常炎热,秋天很凉爽,冬天非常的冷,这种四季分明的地方,孩子的身体就长得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这个节奏,其实可以得到很好的释放,很好的去收,然后很好的去升发,所以这些地方的孩子,他的个子就会长得很高,相对南方的热带或者亚热带气候下的一些孩子呢,他的四季所生长的环境,四季并不分明,所以他的个子一般的长得就没有北方的孩子高。南方的孩子放在北方的这种气候下去养,你也会发现也可以长大个子了。
我们说生命与生命是一个整体,与天地、自然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一年的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他是一个节奏,这个节奏呢,同样对应我们一天24小时里边的四个阶段。我们生命是在这种节奏当中,稳定的、稳固的、发展的一天的24小时,我们把它分成四个阶段,早晨,上午、中午、下午,还有夜晚。那早上我们把它对应的是春天的生,中午代表的是夏天的长,下午代表的是秋天的收,而夜晚代表的是冬天的藏,那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你的身体能否很好在于你春天你的肝气是否能够升发起来。老百姓种庄稼的时候,你今年秋天是否有收成,那取决于你春天是否播下好的种子,很用心地去做。那对于我们身体一天也是这样,你一天有没有精神,今天的状态如何,取决于你早上的现象,你早上一大早起来锻炼身体,跑一圈儿,然后好好的吃顿热乎乎的饭,然后心情很愉悦的,高高兴兴地去上班了。春天的阳气,你这早晨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的阳气升发起来了,然后一天都会很精神,精力充沛。但如果你早上不想起床,想赖床,睡到11点再起,然后你的春天其实是从11点才开始的,那11点,我们普通人的阳气已经到达顶值啦,我们到了12点,往后我们阳气开始走下坡路了,往下走的时候,慢慢的到了下午傍晚时分,我们的阳气就要收回来了,阴气就要起来了,这时候我们要准备睡觉休息了。正常我们就可以睡得着的,八九点钟九十点钟我们就睡觉了,那个点儿躺在床上就能安安稳稳地睡个觉,但是如果你是上午11点才起床,你的春天是从11点才开始的,那你的夏天就要在傍晚才到才到达顶峰,然后你的秋天要到半夜,你的阳气才能慢慢的收回来,然后你才能入睡。所以说,如果你早晨起来起得很晚的话,你会发现晚上就睡不着对不对?因为你的阳气是到那时候才开始往回收的,那想要身体好,还是要安排好一天的时间。我们中医有一个说法叫子午流注,大家可以上网搜一下这个图。从这个图里,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五脏六腑在哪个时间段开始运化开始工作,我们的肝胆从晚上11点开始运化的,然后到三点钟肺开始运化,五点钟我们的大肠经和胃都开始工作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那有人就说我晚上睡觉晚了,我早晨补上不就得了吗?你觉得能补上吗?补不上,因为过了这个时辰,这个脏腑的运化已经过去了,所以你已经补不过来了。就是想告诉我们家里有孩子的话,一定要让孩子早睡觉,九点半前就睡觉。我们发现很多人他的身体有湿气,他的肝胆有问题,或者出现一些便秘等情况,这些人在临床中发现都有熬夜的习惯。
我们说人物血归于肝,然后人躺下,血才能回到肝里,开始运化,开始排毒,这个时候如果到了11点钟,你还没有进入深度睡眠的话,这个肝胆就没法工作,没法排毒,那第二天早晨你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你的眼睛是涩的,为什么呢?是因为肝的毒素没有排出去,肝开窍于目,所以你的眼睛就会不舒服。还有我们说的三焦,我们的湿气一般存在于三焦里。三焦是指哪里呢?三焦是指我们五脏六腑彼此之间的那个空腔,它并不指我们的脏腑,那如果我们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去熬夜的话,那身体会有湿气,而且我们的肝火会大,脾气会大,经常会发火儿。然后也会便秘,为什么呢?你的肺不能很好的得到休息的时候,那大肠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运化,休息的时候就不能正常的把大便排出来,比如说肺与大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心包三焦相表里,肾和膀胱相表里,然后如果这样我们的大便不能正常的排出来,那自然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会出现咳嗽上火等等一些问题。
五行,接下来是五味,是辛咸甘酸苦。辛它不是辣,它是一种感觉吧。芳香发散里边有一种辣的感觉。比方说我们中药里边儿入肝的中药,它基本上都是有香味儿的,最常见的当归,当归的味道很好,闻起来像那个芹菜,那个根儿的味道很香,它入的是肝。咸味儿入的是心,那如果你肝气不足、肝血不足的时候,用腥味儿的药是非常好的。如果心气儿不足的时候,我们会非常想吃。我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当我们的身体需要这种味道的时候,我们就想要摄入这种味道。比如说我们经常会觉得这段时间我特别想吃甜的,过一段时间,我又想吃辣的了,我又不想吃甜的了,那是什么原因?那就告诉我们,我们的脏腑是有些问题的,如果你这段时间非常想吃咸的,说明你的心气儿不足。你的心气儿需要补一补。如果想要吃那些芳香的东西,比方说紫苏,香菜,还有那个藿香类的,说明这个肝是需要支持了。说到这个甜味儿,为什么很多孩子都爱吃甜的呢?我们家长经常跟孩子说,你少吃甜的,吃甜的吃多了以后会生虫子,牙会坏掉的,那问一下,我们的牙齿是被虫子啃坏的吗?谁见过牙齿里边的虫子啊?没有呀。那为什么吃甜的,还要伤害会伤害我们的牙齿呢?那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特别爱吃甜的呢?你去观察一个爱吃甜的孩子,他的脸色一定是发黄的,不是那么滋润的,发黄的告诉我们他的脾胃是有问题的,甘甜是入脾的,但是五行相生是不错,但是还有一个相克,那甘味入脾土的同时它会邪肾,它会伤着水,土会克水,那这个时候呢,吃甜的多了以后,我们的肾气就会出现问题,虽然补了脾了,但是泄了肾,肾开窍于齿,齿为骨之余,肾精就是骨髓,那泄了肾的时候就会出现肾精不足,齿为骨之余,就会表现在我们的牙齿上,牙齿就会出现松动,这是吃甜的伤肾伤牙齿的主要的原因,这是真正的原因。所以当你看到孩子非常爱吃甜食的时候,这就是提醒你,你的孩子脾胃不和,脾胃有问题了,你要赶紧想办法给他治病了,强壮一下他的脾胃。然后孩子吃了很多的甜食,牙齿坏掉的时候还要提醒你,你的孩子肾气不足了,肾精不足了,你还要给孩子补充一下他的肾气肾精。
下一个是酸,酸是收敛的,入肺的想吃酸味儿的东西,秋天我们说秋天燥金之气来了,秋天很多的果子都是酸味儿的,这个季节,如果我们上火的时候吃一点酸性的食物就是非常好的收敛一下我们的肺气。酸味儿的特质是收敛的,如果说到了这个季节,燥金之气上来了以后,你晚上睡不着觉,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就是不困怎么办?我给大家支个招,你可以去喝上一小杯醋。或者是那个百香果,你少放点儿蜂蜜,酸酸的,泡上一杯水喝了,我相信你就能睡着了。
但是那个百香果呢,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吃多了也不好,因为我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土地养育了我,这方土地滋养的万物和我都是同频的,而南方的土地养出来的,那些东西它和我并不是同频的,我不能多吃,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第五个味道,是苦了。苦味它是入肾的,它是补肾的。苦瓜这个东西我小的时候是特别不喜欢吃,我觉得那么苦的东西怎么会有人爱这么苦的东西呢?但是现在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吃苦味的东西。苦瓜,一些苦丁茶,包括蒲公英苦味的这些食物,虽然苦但是也很好吃。说明我的肾气不足了,年纪大了,40多岁,快奔50啦,那不就是肾气不足了吗?
如果你是在国外,说我生病了,我在国外,我没有办法买中药,这里没有中药房,怎么办啊?上午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说了一句话,说厨房就是你的药房。你可以在厨房里找到这些味道的食物,同样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是中医的食疗,有机会我可以专门给大家讲食疗。
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理解我们中国人的营养学和西方的营养学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中国人是以人为本。西方人则是以物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食疗上,就是说这个东西虽然很好吃,我也知道它有很多的营养,西方的食疗当中会提到说这个含什么蛋白质,含什么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多少的比例等等,非常适合对人体有好处,但是我们东方思维就会反过来说它虽然好,它是否适合我,我的身体吃了它,是否能够化掉。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我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阴阳学说应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阐释人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人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五脏之中又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此外,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等。
2、概括人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二者互相依存。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的生命就会中止。
3、说明人的病理变化
阴阳学说还被中医学用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失调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以及对另一方的累及等,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许多情况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作以概括性的解释。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素问 "调经论》指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由于阳虚,不能制约阴寒,可出现虚寒征象,即阳消阴长,“阳虚则寒”;阴虚,无力制约阳,可出现虚热征象,即阴消阳长,“阴虚则热”。
阴阳互损指体内的正气,特别是阴液与阳气之间的病理关系,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阴阳互损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阴阳互损的最终表现为“阴阳俱损”、“阴阳两虚”。
阴阳转化指阴阳失调所表现出的病理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说明这类病理情况。
4、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对于任何疾病,无论其病情如何复杂多变,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诊断。中医诊断疾病首先要分清阴阳,既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证型,又可以用阴阳来分析四诊。如望诊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声音洪亮者属阳,语声低微者属阴;脉象浮、数、洪大者属阳,沉、迟、细小者属阴等等。从证型来看,病位在表属阳,实证属阳,热证属阳;而病位在里属阴,虚证属阴,寒证属阴等。
在决定治疗原则和临床用药时,中医学也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的。如对于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以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应以寒者热之的原则用温热药来祛寒。而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要以滋阴药以补虚;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要以温阳药以补阳。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就必须阴阳两补。
阴阳学说还可用来概括中药的性味,并用以指导临床使用。一般来说,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味酸、苦、咸者属阴,味辛、甘、淡者属阳;具有收敛、沉降作用者属阴,而具发散、升浮作用者属阳。在临床用药时,应当根据疾病的阴阳性质决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用药。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我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关系图解,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行关系图解 相生相克。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之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 我生” 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阳虚则外寒。阳虚——寒症——功能衰退,症状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 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夜尿多(五更泻)。 阴虚则内热。阴虚——热症——功能亢进,症状表现:五心烦热、面色潮红、 烦而多言、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尿黄、便干。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邪正斗争,阴阳失调。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邪入时灰病进!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无病防病(病前)、既病防变(病中)、愈后防复(病后) 《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治病求本。急治标、 缓治本。 黄帝内经》。
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互相影响。 整体平衡观念: 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反映内在脏腑病变。 人体与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是一个整体,局部疾病,要放到整体环境中讨论。
阴阳五行四季养生食物与颜色 春季:宜养肝、不动怒;多吃绿色食物:青菜、韭菜。
夏季:宜养心,注意控制情绪!勿大喜。多吃红色食物:红署、蕃茄、胡 萝卜、红辣椒、西瓜、瘦肉或红色肉类。
秋季:宜养肺、忌悲伤。白色和秋气相吻合。多吃白色食物:梨、莲子、白萝卜、 白菜、山药(横栽直长、益肾润肺补脾)。
冬季:宜养肾、防惊恐,固本扶正。多吃黑色食物:黑木耳、黑米、葵瓜籽、坚 果、紫菜、黑菇、海带等。
四季作息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早睡早起;地气上升、万物复苏处于上扬趋势!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 时在于晨!寅时肺经最活跃,闻鸡起舞、闲庭信步,春通肝气、舒肝明目!
夏天:迟睡早起;夏至过后,昼长夜短,顺应天时,夏通心气、以利养心补气。迟 睡的概念只是相对的!夏天的气和人体运动的气非常吻合。
秋天:夜卧早起,与鸡俱兴。收获之季,多采气聚气、强身健体。秋通肺气,宜滋 阴养肺利皮毛。 冬天:早睡晚起!
冬季早晨的雾、霾等各种瘴气处于下降趋势,不宜早起!特别 老年人!冬不养藏,春必病温!冬通肾气、应固精化气。冬天如果不补养 一年消耗、损伤的气血和细胞,次年春天到来,各种疾病必将复发。
中医养生学说 1、整体平衡观念: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互相影响。 整体平衡观念: 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反映内在脏腑病变。 人体与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是一个整体,局部疾病,要放到整体环境中讨论。
2、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之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 我生” 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3、辩证施治:证,指疾病的原因和性质。不同于“症”。症是指疾病的现象, 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同病异治;呼吸问题可能由肺、肾或心脏疾病引起。 要用不同方法解决。异病同治:85%以上的疾病与免疫失调有关。固本扶正、调节免 疫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5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
下一篇: 五行的生克乘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