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考

医案日记 2023-05-16 19:16:25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考

中药复方既包括千百年来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的古方(经典方),也包括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复方(经验方)。伴随着中医学的肇始、成长和发展,中药复方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为当今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一个好的中药复方,绝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它不仅包含着中医学独特的医理和思辨,其药物的选择还蕴涵着一定的配伍规律。在科技飞速发展、学科交叉日益突出、信息渗透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中药复方研究向其他许多应用学科的研究一样,需要继承传统,挖掘内涵,融会新知识,求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拟就中药复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粗浅认识。1关于复方与中医理论及人文科学研究 西方17世纪以前的传统科学,是以结构论为基础、以公理论为特征的,不同于重分析和实证的西方现代科学体系的架构。中国的传统科学则以生成论为基础,以模型论为特征。受中国文化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医学以“气”为核心概念,概括和描述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以阴阳五行作为建构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体系的基本模型。虽然在生物分析方面中医学没有达到现代医学的量化水平,但它从社会、文化、生理、心理等方面多角度描述生命规律、在对这些方面的整体认识和动态把握上是胜过现代医学的。药与医是密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医就有什么样的药。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防治疾病的药物,复方是按中医理论和组方规则制成的方剂,与在西医防治疾病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西药和西药复方处方有着不同的药学和治疗学原理。中药复方的“方理”,是阐释方剂的关键,它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而对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取舍,体现了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则。无论对经典复方还是现代经验复方的研究,或对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继承性研究,都应着力在与基本理论的结合上寻找突破点,这应是复方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科学意义和优势所在。同时,中医学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强调脏腑、气血、阴阳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动态变化。中药复方在配伍上的灵活变化会引起药物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临床疗效,这也说明复方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从相对简单的单味中药到由二味药组成的最简单的复方,不仅是药物的叠加,而且出现了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由多味中药组成的较大的中药复方,构成了一个充满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复方之“复”,既说明药味数量增多,也表明药物间的配伍关系更为复杂。人体本身也存在着一个由诸生理、病理因子构成的复杂的对外开放的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如果说自然界乃至宇宙是一个巨系统,那么由植、动物药为主组成的复方,与人体有机体之间,不可能真正割裂开来,这也使中药复方对阴阳失调的有机体进行调整成为可能。近年来,采用药理实验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中药复方已取得许多成果,但大多是用现代医学的一些指标(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等各层次)来解释复方的疗效或机制。虽重视了探讨已知的一些疾病病理生理改变和药物防治机制,却忽视了探索疾病未知的病理生理和防治机制。在这个意义上讲,使证候-理法-复方-疗效四者有机结合,更好升华和发展中医理论,是时代赋予中医界乃至中国科技界的神圣使命。2关于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研究 现代化学药物的问世大多走过了从分析到合成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对药物化学成分和单体结构的研究。复方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中药化学成分,多糖、多肽、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及其与小分子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复方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多年实践表明,对中药及复方的研究也注意寻找其有效成分,这种研究无疑丰富了中药药理学内容,提高了中医药的整体研究水平,对提高临床疗效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药复方的整体功效并不等于分内各药及每药内各成分的功效或其相加之和。同样,复方的化学成分也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复方研究的落脚点是追求其优良的整体功效,但并不忽视或反对研究其化学成分和有效部位。这里,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首先,如何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把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将其分离为性质相近的化合物群(如皂甙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或更小的类),即复方所有药物含某类化合物的总和,这些化合物群就是有效部分。具体说来,运用现代分离方法提取有效部分,通过指纹图谱定性、指标成分定量等方法,可使含有几百种化合物的中药复方分成十多类,每类含可定量的几十种化合物。其次,如何将有效成分研究与阐明复方的配伍相结合?可将单味药中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作为定性定量指标,对复方中药采取提取分离分析技术,与选定的有效成分指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复方的配伍。在复方药理研究及分析复方中各药味已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基础上,进行药效和作用机理研究,这些研究可在整体海体、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水平上进行,从而确定君臣佐使药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阐明复方药物配伍规律。这样,不仅可以确定各有效部分的药效作用,而且可发现有无更有效的新的化学物质出现。上述推断是否正确,可通过药效学试验进行反复检验与修正。中药复方在煎煮制备过程中,由于药物产地、煎煮条件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许多物理、化学变化。诸如pH值的变化可引起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化学成分的组成也可不同,这样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而且单味药化学成分和复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相关性大小如何界定,各化学成分之间是怎样产生相互作用的,不同的相互作用是增效还是减效,是增毒还是减毒,是否会产生新的化合物,这些都涉及到对药物配伍的深入研究。如通过化学测定六味地黄汤的成分发现,复方中的化学成分不等于单味药化学成分之和,且薄层扫描中发现全方通过配伍有新峰出现,提示配伍后可能出现了新的化合物。这一方面的研究尽管已有进展,显然仍有许多谜团没有揭开。研究中要避免机械地分析有无新成分产生而不顾新成分是否为有效成分的盲目性。对有些药物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局,不宜尽早作出明确结论,因为医学科学发展在某一阶段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过程应遵循有关中药药性及配伍理论,但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的理化属性或药理作用,很难与中药传统的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完全吻合。不可否认,关于中药及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也可诞生新的药物,有助于实现剂型改革,或在理论上提出许多新见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应防止出现纯粹化学研究的倾向。除传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方法之外,以已知有效的或认为有效的某些单味中药的有效部位提取物或有效化学成分,组成新的中药复方,并开发成新的中成药产品,这是多种中药材的有效部位或有效化学成分组成的新复方,显然与传统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的部位提取物新药或中药单体化合物新药不同。这一方面虽然被视作传统中药方剂学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如何与中医基础理论和组方理论衔接并进一步发展之,仍有许多工作要做。3关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药理学研究 总结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的重点。它可以揭示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而分析其作用机理,也使临床合理用药更具方向性。从单味药的血清药理学到复方、药对、拆方药理学以及单体的研究,从整体、器官水平到血清药理、细胞、分子水平,中药药理学近年来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当前中药复方配伍的药理学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药物君臣伍使的差异性,说明药物之间相须、相使、相乘、相恶等或协同、或制约、或拮抗的关系的客观存在,以及不同药味在复方中地位的主次不等。如对四逆汤配伍规律研究发现,附子虽有一定的强心作用,但并不强,配以强心作用并不强的干姜后,能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这与“相须”之论是一致的。而且,二药配伍后附子的毒性大大降低。说明附子为方中主药,它和干姜配伍即有君臣关系,干姜在方中能助附子增效,又有佐制作用,包括辅佐及制约附子之毒性。②研究不同的药味剂量对药效的影响,说明即使选方正确,配伍合理,而药量不当也难以奏效的原理,对特定的药效也可寻求最佳的配伍比例。如对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作用的研究发现,芍药与甘草的最佳比例为2:1。③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对配伍的指导,主要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如研究发现华佗再造丸中的冰片能促进川芎嗪等成分通过血脑屏障,使脑内该成分的含量增加,这似应看作是对中药归经理论的诠释。也应注意到,这样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能否重复?在中药复方中是否具有普遍性?中药的升降浮沉和归经,实际上涉及到药物对机体自主调理机制的调节作用,究竟是药物的分布现象还是药物的效应现象?是药达病所还是效现病所?④从单味药到中药复方的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集服用复方后不同时间的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比较符合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效应的真实过程。而给药次数、给药天数、采血时间,是血清药理学中含药血清制备技术规范化研究的关键和基础。中药复方的君臣佐使改变和剂量加减,将会严重影响其药动学参数的变化。中药复方多经口给药,药物经过消化道,在消化液、消化酶和肠道菌群的作用下,会发生相应的成分变化,改变了原有的作用,或增加新的作用。复方在体外的单味药或拆方等研究固然重要,但在体内的成分变化、成分谱以及药物改变配伍后在体内引起成分谱变化,应该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因而更为重要。由于中药及复方所含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进入人体后其吸收、代谢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有人对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中药及复方的药动学问题存有疑虑,甚至表示反对。科学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是随实践而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吸收多学科(如哲学、儒学、天文学等)知识,经过扬弃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可借鉴现代医学的药动学研究经验,应有较好的预见性,在科研设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基础上,进行尝试是必要的。可喜的是,运用药理效应法、药物累积法、药物浓度测定法等,中药复方动力学研究出现了“复方效应成分药物动力学”新假说、“血清药理学”方法等,促进了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开展。4关于多学科参与的问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甚至产生新的学科。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采用动物模型观察有关指标,是常用的方法,因而中药复方研究离不开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参与,这也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由于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大量的模糊性概念、理论和经验,如探讨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组方加减等,都需要采用恰当面准确的数学方法来处理,以突破传统定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所以采用模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量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方剂疗效的物质基础的研究中,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现代制剂学、分子光谱学、质谱学、色谱学、X-射线衍射、软电离质谱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讨论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与中医相关病证的关系,采用中药复方对其进行调整,其机制目前还是知之甚少的领域,值得予以关注。采用原位、微区、瞬时、单细胞及活体的在线监测、时间分辨、分子分辨等时空实时监测技术及其微透析、超微电极、分子雷达等最新技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建立中药药效活性成分筛选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可提高中药活性物质筛选率。在中药复方和制剂的工程研究方面,应尽快采用高效提取、分离、制备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如制备色谱、膜分离、固相萃取、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等,同时利用现代化学工程原理和技术,解决分离、浓缩、成型等过程中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中药复方研究,还应与“证”实质的研究相结合。甚至哲学和人文科学,都不能与中药复方研究割裂开来。没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对多环节的重视,中药复方研究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是很困难的。5展望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临床疗效是中药复方研究的依据,复方的主要功效和配伍理论是中药复方研究的前提。对上万首中药复方进行甄别、优化和精心筛选,选用恰当的药理模型和严谨、缜密的科研设计,多学科、多方位协作攻关,是探求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和方剂疗效物质基础,以及建立中药复方化学和药理学共同技术基础的主要途径。筛选、分离、提取复方主要药效的化学成分或成分群,以及阐明成分群的结构组成、成分配比与药理活性的关系,从而建立细胞分子药理学和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方法。尊重前人但不厚古薄今,随着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已经反复验证,对前人的理论进行补充、修正和发展,这不仅符合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有利于提升现代中药产业上程技术水平,对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药学因素对中医疗效的影响探究

中药学因素对中医疗效的影响探究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方法:查阅国内涉及中药疗效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与贮藏、中药的处方配伍、中药的剂量与煎服法以及现代中药的药剂学、中药药理学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医的临床疗效。结论:通过对中药应用的正确规范管理以及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可以提高中药的安全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药;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The domestic-related literature involving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 Chinese origin and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medicine dosage and decoction method of modern medicine and pharmaceutics, pharmacology and other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clusion: Through proper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modern medicine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

  中华民族在几干年与疾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中药为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中药学的内容包含了传统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也包含了现代中药制剂、中药药理等内容。中药学各因素对中医疗效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从传统的中药饮片以及现代中药两个大方面进行讨论如下:

  传统中药饮片对中医疗效的影响,中药的品种与采集对中医疗效的影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气候多样,使中药材的生长环境lIl不同,而中药材质量对产地依赖性很强。比如高温高湿的环境不利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合成,但是有助于生物碱和蛋白质的积累。有效成分差异就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除产地不同外,甚至各地之间药材名称相同但是植物品种不同,如金钱草为治疗胆结石的常用中药,四川使用的是报春花科过路黄,广东、广西、福建等使用的是豆科植物广金钱草,江西、上海、浙江等使用唇形科植物活血丹121。中药的采集时间又是影响中药效果的一大因素,比如块根类药材多在深秋时节地上部分枯萎或者早春尚未萌芽前采挖,此时块大根粗,质量高,疗效好,比如地黄、独活、天冬、丹参、桔梗、黄精等。除了正常中药饮片成分差异外,由于中药的商品化,一些药商为谋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更是使中药的临床药效很难保证。

  中药的炮制与贮藏对中医疗效的影响。中药的炮制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从业人员较长期的实践摸索才能掌握。比如大黄有生品、酒炙品、醋炙品、熟大黄、大黄碳等炮制品种,各种炮制品治疗不同的病症,正确的中药炮制是中药饮片质量的保证。但是近年来,医院取消了炮制资格,中药饮片的炮制由饮片加工企业来完成,由于人才的短缺及工厂规模化生产等因素,工厂员工很难像老药工一样精确操作,造成中药质量的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到了临床疗效。因中药及其炮制品储藏多无密闭容器,所以其有效成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储藏室的温度,湿度都会对中药的品质产生影响。

  中药的处方配伍对中医疗效的影响。中药治病要求辩证论治,处方应体现出辩证论治的特点,如果一个处方中药物多,剂量大,则使主药不突出,就不能呈现出很好的临床疗效。甚至当前医务人员开方用药过程中喜欢中西药合用,致使药物复杂,造成药源性疾病。比如夏枯草与白茅根配合服用保钾利尿西药,就容易产生高血钾症。

  中药的剂量与煎服法对中医疗效的影响。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的多少,掌握中药的准确剂量尤为关键,改变了药量就可能改变了该药的“君臣佐使”从而使治疗效果不明显。而目前药房抓药的通用做法是先称取总量,再凭经验分散到各副药中去,这样每副中药的剂量就有差异,从而药物的临床疗效产生。煎药的器皿要选用化学性质稳定的陶器、砂锅或者搪瓷器皿,不宜选用铝锅等金属器皿,以防中药与其发生化学反应。因铝制品在与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加热时容易使铝离子释放如中药中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现代中药学对中医疗效的'影响,中药制剂对中医疗效的影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促进中药的剂型变化,是现代中药对中医疗效的一大影响因素。

  现代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表明,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于同样的药物内容,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的顺序为: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舌下)>口服>皮肤,口服剂型的吸收速度依次为: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片剂>丸剂>包衣剂日。这就提示要提高中药的临床药效必须充分认识到剂型和疗效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选取合适的中药剂型,增加疗效。我闰已经在中药注射液的制备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如清开灵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药的其他剂型如气雾剂也是较有前途的剂型之一,云南白药气雾剂等是其中的代表。现在进行比较前沿的中药制剂,如中药的纳米制剂、中药的靶向制剂等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相信新型的中药制剂会给中药的临床疗效带来巨大的提高。

  中药药理学研究对中医疗效的影响。现代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生物学为基础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是深入发展传统中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中医药科研人员在做了大量关于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的工作的情况下,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如青蒿素抗疟疾、五味子降转氨酶、黄连素抗菌等。这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部分中药有明确的作用靶点和机制,充分利用中药的靶向性能极大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利用中药药理研究也能纠正原来治疗中一些错误的认识,如许多茶中含有的决明子,现在认为其的作用机理为决明子的有效成分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凝血。而不是原来认为的通过泻下作用[61。除了在单味药研究取得了成果的情况下,近年来对中药复方研究也越来越多,因为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特点。通过对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可以证明中药配伍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也能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通过对中药应用的正确规范管理以及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可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

;

郭生白中药九论之六(中药的配伍)

离病说药茫茫然,

对症下药不着边。

顺势利导一乘法,

排异调节渡法船。

无限整合非模糊,

模糊病区得清楚。

共性之外求个性,

亲和不生抗药性。

温凉寒热巧方便,

君臣佐使筏喻焉。

药包大小折中看,

毒性有无一念间。

导读

中药的配伍

君臣佐使是拟人化的方解

治病先辨证抛开君臣佐使

医生根据病势做中药配伍

我开方忽略君臣佐使九畏十八反

药选常用的不用出奇的

君臣佐使是拟人化的方解

君臣佐使是古人的智慧。《伤寒论》是理法方药为一体的以人生命本能系统趋势为核心的一部奠基的著作。前世没有,后世没有。按现在说叫空前绝后。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子。就连我们后世说的君臣佐使也是从《伤寒论》才有的。比如说这个方子,以桂枝温通血脉,补充元气,为君;芍药通血脉,它是舒缓血管,破血凝、通血痹它为臣;甘草和百脉、和百药,通百脉为佐;生姜大枣走表为使,非常的完美。到后世却有人先学君臣佐使,你要处方得按照君臣佐使这个规矩。

这个君臣佐使呀,这是古代人用药的一种智慧。如果是一个学医的,你最好不要离开前人的规范,或者说,君臣佐使之说是一个学医的入门方法,学成行医了,不应该再受这个入门规则的束缚。

君臣佐使,都是人性化的,都是拟人化的。君是你为主。臣,你的力量不够,我帮你。佐,臣以下,我在哪一方面帮你。使,这个就更难讲了。

我们必须得按照他这个说法讲,他建立的这个东西,让他上哪里去。循经佐使,上哪里去。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他为了这个人格化的完整,太牵强了。药上哪里去,你治什么他就上哪里。

你就这么说吧,桂枝汤上哪里?上表啊。我给你一点生姜大枣,算使呗,你算添点力量,那我就叫使,叫吧,君臣佐使多么美啊。但是说反对的没有,你看看君臣佐使,哪一个是反对哪一个的。半夏和生姜,经常的在嘴边上挂着,生姜佐半夏,干嘛佐它,不用行不行啊?不行。你只要是用生姜就要用半夏,所以这个药有七情,出来了个相须,需要它还是需要它帮助它,需要它辅佐它,转来转去就是这么个事。为什么?

我始终说,生姜是止呕的,半夏也是止呕的,所以它帮助了它,不完全。还有一个,这个半夏啊,戟人咽喉,你说辣它和那个辣不一样,比如说发芽的土豆你吃过没有?嗓子什么样?

参术苓草,人参为主,茯苓为臣,怎么了,茯苓化水啊,排尿啊,这组织都没水了循环就好了,通阳化气嘛,不是说了,茯苓、白术,白术干嘛,白术是促进吸收的。甘草呢,和中的,它就凑合,凑合那个君臣甘草君臣佐使。

你凑不凑这个没关系,我知道这个方子,我不必知道君臣佐使,我知道哪一味什么作用,他们相互之间是什么作用,比君臣佐使棒多了。这个拟人化的有一个好处啊,这么一说就是比方,画一个朝廷出来了。

这个是皇帝,这个是首相,这是首相的下头的办事的,这是个领道的,这玩意治得了病啊?治不了病。你看这个关系啊,知道中医的一个方子,不是一团乌合之众,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有它的层次,知道这个事,你说呢?

和那一天来的那位也是的,字以载道,中国的大道,没一个不在字上出来的,他太过分了,这叫不是中道,太过了。字里面有道,不是都在字里。中国的字本来就是个智慧文字,可以讲一讲它的智慧,不必把药按照字里面的改变现在改变过去。那都改变了,历史都能改变了,太过分了。

君臣佐使说明药物,一张方子之间有一个关系,够了,不是一盘散沙。你看,它不都是四味以上啊。那两味呢,有一个方子两味药,桔梗、甘草,哪算君臣佐使?四逆汤,哪算君臣佐使?它治的就是四肢逆冷,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说去了甘草行吗?没甘草,别用了,算了。也行。没附子行吗?不行。没干姜行吗?不行。就是没甘草行。要按照那个君臣佐使,没领道的,它上哪去啊。不是,不是这么个事,它强调哪一方面的作用,加上一味药,它这叫使。

治病先辨证抛开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不应成为医生的框框。

我说一个大医在出一张方子的时候不要考虑这个。比如一个将军在与敌人作战的时候不要考虑变化什么,要具体解决具体问题,不要带框子。一个大医在创作时候没有君臣佐使。

任何一个成功的东西都不是在框子里长出来的,任何东西都不要带框子。

一个《红楼梦》,好不好?好,太好了!《三国演义》呢。好不好?好!《聊斋》好不好?,好!没有哪一个是在框子里写出来的。等到文章出来了,都去学习了,才有这些所谓的研究家,说,他是这么这么写的,他是怎么想的,但是曹雪芹如果在世,会说我不是那么想的!这些东西我看哪一个都不是在框子里长出来的,是出来后别人给套了个框子。

无论哪一个大夫,就算是一个顶级的大医,治病的时候要先考虑君臣佐使,我不信,他不会。他考虑的是那个病,着眼的是那些现象,他思辨的是那些现象的本质,他所做出来的结论是一个法,他所写出来的是一个方剂。

这个时候他不会考虑君臣佐使,他要考虑君臣佐使这个人他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为什么啊?先拿了一个框子,在这框子里找那个方子,这是好医生吗?他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每一个真正的中医要处方,首先考虑的不是君臣佐使,而是我刚才说的那个过程。着眼的首先是现象,体象,脉象,舌象,声象,色象,意象,物象。思考的是这些现象的本质,核心是生命的本能。不管你自觉与不自觉。

那么这个本能系统论,我才写出来这个东西,连十年都没有,知道的人很少,那么以前人就按照我这个本能系统去考虑治病吗?不是的,这个本能系统在伤寒论当中就有,伤寒论已经到了一个本能系统的方法系统。你尽管不自觉的,不是自觉的,你尽管不知道有本能这两个字,但是你的思维是在那些现象中考虑它的诊治,做出了一个方法,它就暗自符合本能系统,你看那凡是用汗吐下和湿清,这都是方法。这是共同的性质,也叫一般性的方法。一般性的方法考虑的是具体的方子,桂枝汤是发汗的,麻黄汤也是发汗的,桂枝汤有十五张方子,都是解肌的。凡是这么做出来的都是符合于这个本能系统的核心的。

中医生根据病势做中药配伍

我们今天就麻黄汤说说中医用药。麻黄汤对准的是一个病毒性感冒,不出汗,是要用排汗把敌人赶出来,麻黄是主要的,主宰这场战争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用于使汗腺分泌汗液。可是这个病势呢最重要的,就是汗腺不分泌,桂枝是通血脉的,发汗是要用血分泌出汗来,汗是从血里分泌出来的,中医又叫血汗同源,血跟汗都来源于一个东西,就是体液。

麻黄开汗腺的,桂枝是通血脉的,让血脉更多的上身体周围组织,所以这个脉是浮的。你看这个脉浅出,就是体表啊供血很充足,桂枝起这个作用。杏仁呢是利肺的,他无汗而喘,杏仁是让肺啊往外分泌的,这是杏仁。甘草起一个和谐的作用,就是你性子太暴,你别着急,起这个作用。你看,这么一吃,桂枝知道是什么作用了吧,杏仁知道是什么作用了吧,汗腺一开,汗出来了,好病了,这是配伍,叫配伍。

比如说我们要如果是把敌人赶出去,我们要用陆军,地面作战,陆军得要吃饭得要喝水吧,他们得需要弹药吧,弹药给养不能缺,得有一个辎重部队得供给他。你打人没子弹了怎么打法呢?我们得要一个,供给前面部队的一个队伍,这有了。还有呢,得要知道敌人现在怎么布的防,他现在他想怎么着打我们,他有多少人,多少武器,他士气如何,地势如何种种种种。今天天气如何啊,他有一个信息部队,得有一个侦察的部队,一个强有力的指挥,这战是必胜。

打仗也是要配伍,麻黄汤也是一个配伍,任何一张方子都是配伍,都是我们在像对敌作战用兵一样,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你要学好了《本能论》,你可以做一个好将军,每战必胜。所以本能系统论,现在我们讲的是医学,如果说可以作为一种智慧,它可以用于保卫国家,也可以用于治理国家,就是这么种意思。这是麻黄汤的配伍,哪一个起什么作用。

我开方忽略君臣佐使九畏十八反

我这有几张方子,没考虑君臣佐使,我知道它治好了病了。君臣佐使是后来有人研究这个体系给安了个框子。

比如四君子汤,哪个为君呢?人参?白术?茯苓?都是草药,哪一个是君呢?你是老师,我听,但是我只看它是干什么的。四物汤,当归、川穹、白芍、熟地哪一个是君?有君没君没关系,会用这个方子治好病就行。不能出方子前先写上君臣佐使,这个负担太重了,你还有时间去考虑病情?浪费了,咱换一个东西说,看过武松打虎这场戏没有?武松打虎,跟着锣鼓出来,这是个折子戏,但是扮演老虎的不配合,他不死,把个扮演武松的折腾的满头大汗?台下人起哄,扮演老虎的说:以你为主我为主?没我你唱不了这戏。

千万不要有框子,把事情做好就行,不管做什么,我的意见是不要有框子,可以知道框子的存在,但不受框子拘束。

大家都知道九畏十八反,都知道药有七情相恶相畏相佐,学医会先让你背会九畏十八反,你可别用错了,这可不得了。对于有经验的大医,其实没有那么多禁忌,照样用,不用好不了病,我就非反着用不行。不过,你知道这个事就行了,你不要去尝试它,你没有这个经验的时候,你不要尝试。

多少种反药,医圣多次用过,我多次用过。如:附子、海藻、干姜、甘草,多次用好病了。你要没把握你不要犯前人的禁忌,犯了禁忌你说不清。不是你的毛病也是你的毛病。这人本来要死,吃了反药死了,那就是你的问题,不吃也要死,但吃了就是你的问题。要是吃了好病了,那是你的本事。

我用反药治瘿效果很好。我治过几例,中医叫瘿,知道吧?瘿,在脖子里头长的大包大疙瘩,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个病理产物,里头是像黏液一样的东西,这个相反的药,不是说相反的药吃了就死,有时候非这么着治病,我那时候还年轻,四十左右的时候,我治这个病,我就用海藻,不是反甘草吗?大戟、芫花,都反甘草吧,我用大戟芫花,我加甘草。待一拿药,就说这药可反了,说你拿吧我们吃过了,你吃过了?说吃过了,吃过好几付了,再吃两付就好了,说不出理来,反正是不舒服,你吃了以后给我们个话儿行吗?说行啊,吃了以后给了个话,就成了话儿了,这玩意儿能治病啊?

没人回答说这玩意相反的药,吃了能治病。它为什么能治病,就是它出现一种强烈的反应,这种强烈的反应,人们把它叫做毒性反应,其实它并不是毒,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在生物化学上它起了一个什么化学的反应,就是吃了药以后,撒尿,剧烈的撒尿,不是像利小便似的那样,身体不舒服,说不清楚怎么不舒服,就是老尿尿,过了几天这儿就没有了。

还有一个,大戟芫花熬水,熬了水,喝了,使甘草也熬了水,别吃,使个毛笔在肚皮上抹,也有作用。你看看,你仔细想一想,这个人是个什么结构呢,我说是个上下内外左右相通的一个结构,看起来是。你说吃了那个药,它在血液里头,只溶解在血液里头,那组织就有了,这儿一抹甘草,渗进去了,它在里头也发生作用,这个作用我想跟吃了的不一样,这个作用可能是一个局部的作用。

如果遇到这个问题了,比如说腹水、大脖子,中医叫瘿,要是吃了,把那一味在外面抹,不管吃哪一味,抹哪一味,反正是两个相反的药,让它在局部发生作用,我没试过,我告诉你们,将来那么试试。还有一个,要发展来看,这个囊肿,难道不能也试试吗?这个很安全的,如果这个要如果说要是有效的话,我保险你用不了一个星期,囊肿就没有了,咱们就得要试试,如果要囊肿没有,那肿瘤呢,你就试探着往前走,这就叫研究,中医就是这么走,不是弄个实验室让小白鼠去试,不是。

药选常用的不用出奇的

我们用药要选择大家常用的,古今常用的这一类的药是比较有把握,是千百年千百人选择出来的药。而且在无数次的实验当中看到的东西,无可更改的,这药是我们选药的第一个选择。

比如摔伤或者是与某种器物撞击发生的疼痛,体温没有变化,只有疼痛,而且也不是很疼,这个就是通血而已,用不着大黄,牡丹皮可以用,红花可以用,这个茜草是不经常用的一个药,这个药属于草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千万不要用出奇的东西,不要标新立异刻意和别人不一样,不走这个常规道路。

比方说我能用一百克附子,你能吗?你不必介意这个,你说那不是能耐,我十克附子就好病,一百克附子减去十还有九十克都扔了,你还扔到人家肚子里。如果说我十克治不了,我二十克也治不了,你用了一百克就治了,那你比我高,我就不知道这一百克附子的毒性上哪去了。我说不要走这种路,这叫什么呀?这叫哗众取宠,不可取。

一些贵重药或虫药,像牛黄、麝香、蛰虫等,不适合于汤剂,可以做散剂也可以做丸剂。散剂或丸剂方便,拿来用水一冲就喝了,这是一个,其他别的再就是有散剂每付的量比汤剂小一些,它药效比汤要时间长一些,一般散剂,一般的说不是太紧急的病,太紧急的病就是汤,这是一般的不是绝对的。

你比如说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这都是紧急的病,但是它那个药不适合于汤,他配成丸配成散他吃着方便,他配成丸了也是吃着方便,他可以化开吃当汤吃,也可以做丸吃,就是比较便捷,没什么特别的意思,有人说特别的意思,一部分是想像的,随意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50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