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伪劣中药材令老中医们尴尬

医案日记 2023-05-16 18:00:45

伪劣中药材令老中医们尴尬

当前有不少老中医困惑:过去三五服中药下去疗效就会显现出来,现在有时用上十服八服疗效也不明显。他们感叹,部分中药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目前影响中医疗效和群众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会有多少个“龙胆泻肝丸”?

1年前,“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龙胆泻肝丸引起严重肾病”的消息被披露后,在社会及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其实,龙胆泻肝制剂致病的“作祟者”是其处方所含的关木通。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主任吴德康教授说,龙胆泻肝丸原是古方驱火良药,不知为什么在药典中,该丸配方中的“木通”却变成了“关木通”。前者无毒,后者含有的马兜铃酸却可能造成肾脏损害。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确规定从2003年4月30日起不得生产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但市场上存在的很多假劣药材,又为种种可能埋下了隐患。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药材市场上药材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药材水分含量明显偏高、质地偏软。这种水分超标一般不是药材产地加工造成,而是经营者为赚取高额利润,在收购的中药材上浇水而致。这类中药材极易发霉变质。二是一些中药材用硫磺熏过。一些不法分子为增加份量对药材喷水或浸泡后,使用硫磺熏制可以使药材水分得以保持,而药材又不发霉。大量使用硫磺熏制会在药材上留下二氧化硫,进而对使用这些药材的人造成损害。三是用伪品代替真品,如用鹅掌柴冒充五加皮,用木薯根冒充广西山药,用人参冒充西洋参等。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标本馆的馆长宋学华教授,有着30年中药材鉴别经验,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这些年,他对全国几大药材市场进行了广泛调研,对这个领域保持着密切关注。严峻的现实让他感到难以乐观,他表示,目前我国中药材市场上的中药材质量,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还是好的。但从局部的绝对数量来看,问题不少,有的还相当严重,急需加强管理,彻底解决。

有些中药品种怎么这样混乱?

宋学华认为,中药材品种混乱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由于大量伪品、替代品的增多,导致中药疗效的持续下降,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由于古人对植物形态的描述过于简单,使后人难于准确确定当时所指的植物品种,造成药材辨认模糊不清,于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植物都拿来当作古人所说的药材用,因而造成了混乱。例如:白头翁正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一书中写道:“白头翁……,近根头处有白茸,状如老翁,故以为名。”后人便将凡根头处有白毛的植物的根均拿来作白头翁入药。常见的混乱品种还有毛茛科的委陵菜和菊科的漏芦的根等20多种之多。

有些植物形态相似或入药部分性状相似,由于采收人员对植物分类或性状鉴定知识不精通,造成误采、误收,而产生混乱。例如:防风和胡萝卜同属伞形科植物,形态相似。1967年,某省曾将野胡萝卜的根当药材防风收购了数吨,后在销售过程中被药检所查出而报废,损失巨大。又如:地骨皮与香加皮性状相似,常常会导致错收、错用。其实,前者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气微;后者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有浓郁的香气,只要认真、细心,还是可以区别出来的。

另外,某些药材部分疗效相同或者含某种相同的化学成分,都可能造成药材使用的混乱。用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块茎代替同科植物半夏,是因为它们都有止咳的作用。但水半夏无半夏的止呕吐作用,不能完全代替。而因含某种相同的化学成分而造成混乱的情况也有,如杜仲的来源为杜仲科植物的树皮,含有银白色的橡胶丝,于是有人就误将亦含少量橡胶丝的卫矛科植物白杜的树皮、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属多种植物的茎皮都拿来作杜仲用。其实这些皮无杜仲的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并且有毒。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习惯用药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即通常所说的“同物异名”。如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茎,有的地方称“红藤”,有的地方称“鸡血藤”。而豆科植物鸡血藤的茎,在某些地方又称“大血藤”。另一方面,同一名称在不同地区可能指不同的植物,即通常所说的“同名异物”。如青葙子,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用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而在西北部分地区则用同科植物反枝苋的种子作青葙子用。又如五加皮的正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而不同地区曾以刺五加、葱木、杠柳等7科10属30多种植物的根皮或茎皮作五加皮用。

宋学华介绍说,五加皮主要产在山西,具有驱除风湿、强健筋骨等药效。但是,过去相当长时间都是用香加皮替代它。如在医院里医生给你开了五加皮,实际在药房拿到手的,基本都是香加皮。两者在治疗方面疗效差别不大,都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故有人就将香加皮当五加皮用。但是香加皮不但无五加皮的滋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还因含强心甙而有毒,曾有过多次有人因服用以香加皮制的“五加皮酒”中毒的报道,故不可用香加皮当五加皮用。而且,五加皮所具有的补肝肾的疗效,是香加皮所不具备的。

比较典型的采用替代药材的还有:以北豆根、木蓝豆根(河南、西北地区、安徽、山西等地)、苦豆根(西北地区)充山豆根;小浙贝、湖北贝母、伊贝母、平贝母、皖贝母(安徽产)、太白贝母(陕西产)、江西贝母(江西产)、东贝母等充川贝母;小平贝充松贝;槲寄生充桑寄生;山麦冬充麦冬;小通草充通草;苦地丁、甜地丁充紫花地丁;水半夏充半夏;黑柴胡、丝石竹充柴胡;人参充西洋参;苦楝皮充秦皮;碎杏仁充郁李仁、广防已、汉中防已(陕西产)充防已;人工天竹黄、白矾充天竹黄;白芍去心充牡丹皮;广西血竭充血竭。

我国是一个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据统计,总数约1.2万种,所用中草药5000余种,进入商品流通渠道的约有1150种,常用中药材约有700余种。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全国药材生产面积1000多万亩,常年栽培的药材近200余种,平均产量约1.25亿公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200多种中药材有混乱现象。

宋学华说,中药材品种的混乱相当一部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限于以前的经济、交通运输等条件,品种混乱的问题多局限于某一地区。随着经济建设、交通事业的发展,人民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药材交易会在全国各地举行,打破了过去地区局限性,混乱现象逐渐扩散开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药材的混乱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专家揭秘伪劣药材真相

之所以有大量劣品药材充斥市场,主要是种植或养殖方法不当、加工不规范,导致药效损失,产生大量的劣品药材。也有一些药农违背自然规律生产药材,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对中药疗效产生影响。

有的药农为了逃避国家税收,还没到药材采集期就进行了采集。宋学华列举了几个例子:麻黄10月生物碱含量高,应在此时采收。药农为逃避国家税收,9月就开始采收,药材太青,生物碱含量太低,形成劣品。甘草应在春季采收,而在夏、秋季收,导致质量明显下降。再如薄荷,应在花期采收,此时挥发油含量高。而有人偏在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原因是此时产量高。金银花应是分期采集花蕾。但有人却不分期采,将花蕾、刚开放的花及开放多时已变黄色的花一起同时采收。

中药的加工炮制长期以来缺少精确的规范,没有对炮制品含量的测定项目作出规定。炮制操作的随意性,极有可能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如黄芩这种药材对于炮制的温度和时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它的有效药用成分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递减。很多药材加工者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点。再如药材“常山”的根可以入药,但质地很硬,不易软化。传统的加工方法是要用“润”:撒水在药材上,但一次不能太多,需要反复多次,确保其药材有效成分不流失,质量才有保证。而现在很多人的加工方法过于简单,就是“泡”,一泡就泡个半个月,药效全流失了。

在不少地方,人为上色在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山楂不应上色,一些人为了好看,就用染料染。山药、贝母、半夏、薏米仁等,为了色白好看,应用硫黄熏,但不能熏得太过,否则影响药材质量。如:薏米仁熏得太过产生怪味,不能供药用。为了色泽更加好看,有药材供应商甚至在“番红花”中加色素。

加工中偷工减料,远志不去木质部分;山萸肉中有20~30%不去种子;蜜炙甘草,在炙的过程中不加蜂蜜。厚朴不经发汗,故内皮不紫。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增加药材的经济效益,而药效却大打折扣。

宋学华提醒,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对于中药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由于种植者过分追求高产量,使用大量化肥,使药材产生大量淀粉。如柴胡根直径粗达5~10厘米,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东北一些农民为了防虫,甚至将防虫药剂直接注射入人参。

中药材市场亟待规范

宋学华在安徽某地中药市场的一次调研发现,整个市场中的药材有百分之八九十存在重量超标的问题。外观质地本应是很硬很脆的山药,拿到手里个个“弯腰驼背”,并且带有一股强烈的刺鼻气味。为了增加重量,供应商就向药材里注水;为防止注水后药材霉变,就采用硫磺熏。这样的现象几乎在全国所有的中药市场都存在。这样加工过的药材,确实是重了,易保存了,也好看了,但这样的药品人体吸收后,非但无效,甚至有害。

据宋学华介绍,当地政府将发展中药市场作为地方经济腾飞的起跳板。每年的9月,那里都要举办药品交易会,影响力辐射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就在这样一个主要的药材集散地,流传着一句话:“没有在这里买不到的中药材”。这就是说,什么样的药材当地都能够伪造出来。

调研还发现,市场里药材掺假现象也很严重。“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原本只是其未开的花蕊,但现在,很小的花苞甚至枝条都掺进去了。加工过程中,为增加重量还加入了蜂蜜。近十多年来,番红花、红花、熊胆、冬虫夏草、天麻、人参、麦冬、鹿茸、麝香、巴戟天、砂仁等多种药材都出现过假冒现象。

宋学华指出,为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必须严禁使用伪、劣中药材。目前,急需解决“乱、差、缺、费”问题(乱,指中药品种混乱;差,指不少药材质量低劣,不符合规定;缺,指不少常用中药品种短缺或供不应求;费,指浪费药材现象严重)。

中药材销售采购环节的管理疏漏,使得假劣药材大有市场,而最终受害的,是医药消费者和整个中药业的声誉。宋学华说,安徽某地经营药材的商人很多,但合格的药材仓库却没有多少。许多仓库连基本的防潮用地架和除湿降温设备都没有。但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使得药材商人仗着“关系都很好”而完全置药材质量于不顾。在一次梅雨季节的调研中,宋学华发现,市场里的很多药材都霉变了。

宋学华指出,尽管伪劣药材药效差,甚至有害,但销路却并不存在问题。出什么样的价格就可以提供什么样的货色,其实质就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农副产品的下脚料、药材的非药用部分,被一些药材采购人员以低价买走,最终又流通进入医院和消费者手里。

江苏省中医院有关专家证实,曾有不少患者根据中医处方到外面所谓的平价药房取药,理由是便宜,但这些药房提供的药材往往是假劣药,患者服用后根本没有效果,最后又回到医院。那些打着“价廉物美”招牌的药店、药房的药品质量有待推敲。

据统计,我国现在处于濒危状态的3000种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由于连年无序地狂采滥挖,已经造成部分药用资源的紧缺,如甘草、麻黄、冬虫夏草等很多品种,资源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枯竭。这些也是导致当前中药材市场鱼龙混杂的一个原因。

中药引发肝损伤越来越多?中药应该如何吃才更健康,更安全?

前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用中药来治疗自己的病症。 中医药选用各种滋补中药材进行炮制,天然的原材料与工艺令人饮用起来感到十分安心。 中医药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倍受国人青睐。

在大多数人心中,中药相比于西药更安全、对人体伤害更小,因此在服用时人们便完全任由自己的心情, 忽略医嘱。可这样的行为对于人们的身体 健康 是极其有害的。

人们的错误观念以及错误的中药服用方法往往会造成各种程度的肝脏损伤, 因此,我们在服用中药时应谨遵医嘱,科学合理用药,并且定期体检以检测肝功能是否正常。

近年来,肝脏损伤等因过度引用中药而造成的 健康 问题频频涌现,这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但同时也不利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中药应该如何吃,吃多少,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各种中药)

中药学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医学重要成就与智慧结晶,倍受人们的信任。不少人将中药作为自己治病方式的首选,然而, 大多数人认为中草药是无毒无害的,即使没有病症,中草药也对人们的身体有极大的好处,然而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

以中药何首乌作为代表,这种中药被用于保健的案例非常多。人们往往认为此类中药多服无害,还可以促进心脑血管循环,提升气色。 可人们长期服用何首乌造成肝脏损伤的案例数不胜数。

(多种中药制成品)

而为什么人们的肝脏更容易受损?这主要是因为肝脏是人们代谢药物与各种毒素的器官。 在代谢的过程中,有些中药成分经过肝脏后可能造成肝功能受损,当代谢的工程量超过了肝脏的可承受能力后,肝脏就会“罢工“。

常见的易引起肝脏损害的中药,譬如款冬花、蓖麻子、苦参、野百合、番泻叶、苍耳子、千里光、虎杖、石菖蒲等等, 这些中药的不适当服用都极易造成肝脏功能受损。

(《本草纲目》我国重要医学书籍)

因此,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是药三分毒”, 任何类型的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遵循医嘱后服用。

然而,我国在中药方面的监管还不够严格,许多民众还是随意就能买到中药, 且大多数人都没有遵循医嘱的意识,因而造成此类事故的发生。

其次,市场上仍有不少“老方子”、“神医”的存在, 不少老人坚信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土方子,遇到病痛不愿意从医,而更愿意在街头小巷的“神医”那里寻求妙方, 而所谓的“妙方”大多是超剂量或有毒药物,极其不利于民众身体 健康 。

再者,市面上由于中药材监管疏漏,常常出现污染受损、工艺不精的中药材。 有些中药是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在炮制工艺过程中偷工减料。甚至还有的中药在种植过程中便有着超标的农药残留或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

(多种对身体极其有利的中药)

此外,还有不少患者出于自身原因,本不适合服用中药,却无意间服用大量中药,从而造成悲剧。 若服用者有着肝脏慢性病、长期酗酒、先天性易过敏体质或是肝功能损伤,在服用中药时若不遵循医嘱更容易发病,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上文讨论完滥食中药的危害后, 现在我们便应该来讨论应如何正确地饮用中药,如何发挥出中药对于治病的最佳效果。

(中药的称量与分类)

首先便是在用药时要做到“辩证用药”,而这一原则也是中医的精髓。 中医学的内容中包含着我国古代许多思想智慧结晶,其中不乏辩证看待事物的思想。

中医的主要体现之一便是判断症状,而“症”便是病理,是机体病变的具体位置、具体原因与发病症状。 “症”往往能够反映出病理发展的状况以及其本质。“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等理念都是基于对“症”的阐释。

(中药的研磨)

中医们通过严格地诊断来判断病人的具体症状,通过“四诊”、“八辨”等辩证地分析, 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对病人的“症”有着具体的认识,倘若缺乏认识,那么一切判断与开方都是错误的,病人也极其容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其次,用药时应注意“配伍用药”,多种药材进行合理搭配后用药。 在中药发展初期,人们用药一般仅用一例,单味药往往难以对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重要的认识不断深入,药品也多便为“复方”形式。

“复方”形式可以更好地综合多种药物的优点,并且可互补,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性。 而这样“配伍用药”的原则,可以极好地彰显药物临床效果,对待较为复杂的病症时也更为有效。

而中药学为了更好地创造“复方”药,通过不断进行配伍研究,形成了“七情”中药配伍方法。 比如“相须相知”“相畏相杀”等配伍方法, 不仅可以使得药物作用增强,更可以使得药物毒性减弱; 而“相恶相反”的服用方法会抵消药物功效或者产生剧毒反应。

而“配伍”并不是简单的拼凑,通过“君臣佐使”等固有原则与多次精密的实验尝试,来使得药物产生最佳效果。 而这离不开众多中医多年来的反复实验,只有通过实践与 探索 与多次的验证,才能取得最佳配方。

再者,对于百姓来说,中药的服用方法也是必备常识, 对于中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地制宜”地服用。

中药材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然产物,经过炮制等多种工序制成。而中药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 倘若药物剂量过大,便极其容易引起人体的多种不良反应,而倘若药物的剂量过小,便会造成效果微小,甚至耽误患者的病情。

而中药材产自天然,自然也颇具灵气,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产出的中药材具有不同强度的药效, 而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对于不同药物的承受能力也有着极大的差距。

例如倘若病人有着发汗、腹泻、中暑等症状,便要使用“祛邪中药”, 而对于平时身体强壮的病人则要较重用量,对于平时身体素质较弱的病人便要从轻用量。

对于老人,倘若身体状况极度虚弱,那么在用药时便要由轻到重,初次服药时应适当减轻药量, 而在进行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要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以此来逐渐建立病人的耐受程度。

而对于季节交替时,人们易感到身体不适,而四季交替,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疗法。 秋季时,天干物燥,口咽缺水,而此时应多服用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而至于冬夏这两个气候全然相反的季节,药剂的搭配与选择也不同。

除此之外,还要坚持“煎药适当、服药忌口”的原则。中药材的服用免不了经受煎煮这一步, 人们把买来的中药材在特制的药锅中进行煎煮,所得的汤剂趁热服下,便能对病情起到极大的治愈作用。

中药的煎煮是传承百年的方法,经久不衰。在煎煮的过程中, 多种中药的成分在汤中进行融合,利于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效力,更符合病人的病情,更有效地进行治疗。

而在服药时,也应适度忌口,又称为“食忌”,在服药期间应该遵循医嘱来规范自己的饮食, 如辛辣食物、生冷海鲜、或过于油腻、腥臊的食物。这些食物对于病情的恢复和药效的发挥都是极其不利的。

最后,对于药材的质量,也应进行严格的筛选。药材属于天然植物,因此质量不一。 在摘选、炮制过程中,中药的质量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中药因来自于不同的产地、采摘于不同的季节,因此药材的质量受到气候影响极大 ,而由于植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含有不同程度的有效成分与毒素,因此即使是同种中药材之间也存在较大的药效差异。

而药材的炮制阶段也不容疏忽,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倘若炮制阶段稍有不慎,便会极大地影响药效与用药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选择高品质的药材具有着深奥的考究,我们在选购药材时应该前往正规的场所,避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与 健康 。国家更应该出台更为严肃的相关管理措施,整顿中药材市场中的不良风气。

首先,我们的肝脏所处部位若出现疼痛感, 应及时停止用药,前往医院做严格的检查,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

第二,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解毒剂, 这有利于高效地解除与排出体内的毒素,减轻我们的身体负担。

第三,我们应该遵循医嘱合理地使用肝脏保护药剂, 及时保护好我们的肝脏,在最短的时间内保护好我们尚未受损的肝脏部分,减轻不良反应。

第四,我们要配合医生进行肝功能的相关治疗,平时对于饮食与用药上更要加强注意, 多吃清淡的瓜果蔬菜,以补充人体必备维生素,促进身体的恢复。

中药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在使用上不可疏忽。过度饮用中药对于人们身体状况有着极大的损害,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适当用药,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勿一意孤行,否则便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对于近年来肝脏受损事例逐渐增多的现象, 我国药监局更应加强监管,严格筛查中药材的质量,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她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可以体会到什么

1969年1月21日,屠呦呦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之后,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实验一度陷入了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为了测试药效,她甚至如神农尝百草般以身试药,屠呦呦说:一岁一枯荣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1次实验中获得了成功。

 屠呦呦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和勤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屠呦呦奶奶的这种精神,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也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49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