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诊余漫谈】中医治疗乙肝应辨证用药

医案日记 2023-05-16 13:39:52

【诊余漫谈】中医治疗乙肝应辨证用药

采用中医传统治法,与现代医学客观检测和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是清除乙肝病毒感染指标和使肝功异常指标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肝功能达到正常,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的药物或治疗方案,相形之下,以微观辨治确立治法方药,则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临床具体应用时,仍要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在辨证选用主方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例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味子、枸杞、垂盆草、胆草、虎杖等药物均具有降酶作用,然而临床使用有效有不效者,关键在于从辨证角度选择这些药物,如垂盆草用于湿热之证,而胆草用于热偏重,虎杖用于湿偏重。枸杞用于阴血虚,五味子用于阳气虚。所以在中西医结合中应突出辨治论治特点,辨证取舍,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当前治疗乙肝的弊端在于堆彻“抗乙肝病毒”之药于一方,以治疗乙肝的方法,即所谓“中药西用”,其结果是用大量“抗乙肝药”而乙肝不愈,有甚者,因误治反使病情加重,或生他变。所以论治贵乎辨,而又不囿于“病毒”和化验数据,立法基于证,“有是症用是药”,在辨证相符掌握药物性味、功效、特性的前提下,方可使用,反之,不区别证候虚实,药性温凉,一味滥用是收不到理想疗效。

治疗乙肝中草药偏方

  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那么乙肝怎么治疗呢?治疗乙肝的中草药有那些?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乙肝早期症状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

  治疗乙肝的食疗偏方   1、食用蒲公英粥:做法: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以稀薄为好。用法:每日2~3次,稍温服。用量:3~5天为一疗程。

  2、食用茯苓粥:做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可。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功效:起到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这种食疗法可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神的乙肝患者。

  3、患者可食用栀子粥:做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用法:每日2次。用量:2~3天为一疗程,功效:清热泻火。可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患者。

  4、食用冬虫夏草:做法一:将冬虫夏草可以直接碾碎服用或炒至60度碾碎,用法:每日5-15克。做法二:虫草顿鸡,做法:虫草3-6枚,洗净,鸡去内脏置于锅中加水淹没全鸡,然后放在火上清炖,肉软时将虫草插入食道、胸部,放入调料,旺火烧熟即可,功效:具有调节乙型肝炎病人免疫能力,乙肝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调整白蛋白比例及一定的降酶作用。

  治疗乙肝的中医药方   1、柴胡解毒汤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尿渗湿。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各10克,茵陈18克,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各15克。

  主治:胁痛,厌油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2、迁肝方

  功效:疏肝和胃,清热化痰。

  组成:生山楂30克,生白扁豆12克,生麦芽9克,刺蒺藜12克,龙胆草6克,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木瓜9克。

  主治:迁延性肝炎。

  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慢火煎取300毫升,滤出。渣再入水600毫升,慢火煎取200毫升,两煎合在一起。每日1剂,早晚饭前分服。

  3、清肝解毒方

  功效:舒肝清热,养血柔肝。

  组成:柴胡9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半夏9克,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板蓝根15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蚤休9克,蒲公英30克。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4、疏肝汤

  功效:疏肝和络,活血祛淤,清热祛湿。

  组成:制厚朴3克,妙枳壳4克,龙胆草9克,制香附9克,黑山栀9克,炒川芎4.5克,大腹皮9克,五灵脂9克,木贼草9克,陈香橼皮9克。

  主治:胁痛。二胁掣痛,脘长映背,溲黄,苔腻,脉细。

中医能治疗乙肝吗

?回答者:任立存目前还没有药物能杀灭乙肝病毒,如果肝功能正常,一般不须治疗.
乙肝多年,吃中医能治疗好吗回答者:黄红远你好,目前对于乙肝病毒还并没有太特效的抗病毒药,不要盲目用药,如果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需要在正规医院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的时间会比较长,如果不正规用药可能会引起病毒变异的。
中医治疗乙肝是否有效回答者:朱春芳中医治疗乙肝,只要辩证恰当,用药合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北京天安中医医院治疗乙肝技术好不回答者:杨雪英目前没有特效的方法治疗,肝功能正常就不必处理的
全国哪家中医院对治疗乙肝比较权威?回答者:张旭你好!乙肝肝功能正常可以不做处理的,或是根据DNA结果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应注意心态的调整 。保持好心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疲乏无力等症状
枣庄中医治疗乙肝医院回答者:于晓光你好,对于枣庄中医治疗乙肝医院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关于枣庄中医治疗乙肝医院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你是患有大三阳吗?我以前也有过,我是在西京中医医院治好的,这个医院是中医药研究院的肝病诊疗中心,专门研究肝病,花钱少,治病好。你有时间自己去看看吧
东营中医治疗乙肝医院回答者:王朝对于东营中医治疗乙肝医院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关于东营中医治疗乙肝医院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你好,遇到下面情况时,“小三阳”患者可暂时不予治疗。 1.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体力、食欲各方面和正常人一样。 2.肝功能系列检查长期保持正常。 3.定期复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始终为阴性。这些人可不用药治疗。
你好;这种情况可以去中医科或上级中医院的肝病科。
请问中医治疗乙肝方子是什么呢?回答者:王建你好!情况已悉,此病主要是肝气郁结,气机失调,脾胃虚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和津液,津液久聚而成为湿热,湿热侵袭所致的以上症状;平时嗜好辛辣食品、情志不遂、劳累及熬夜等因素会诱发或加重的。建议你可以口服护肝片+柴胡舒肝颗粒,禁辛辣食品,清淡饮食;平时可以多吃山药和大枣,多吃蔬菜和水果,会改善你的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乙肝大三阳?

大三阳症状表现为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尿黄、转氨酶偏高等等,也会有部分患者无症状。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首先根据具体病情找到致病根源,然后辨证施治。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乙肝大三阳的。1、三焦部位湿热侵入三焦,一般以偏于中上二焦、中下二焦和弥漫三焦为多见。湿热偏于中上二焦主要是看舌苔,如苔白、黄或黄腻,并以恶心、厌油腻、纳呆、身重乏力为主要表现,其治疗以芳香化浊为主,药选藿香、佩兰、金银花、杏仁、橘红等;湿热偏于中下二焦主要看大小便,如黄短少、大便燥结,随证选用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膀胱证见尿黄赤、尿频、少腹急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化裁;若湿热下注大肠,见腹痛、泄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化裁;若湿热弥漫三焦,则为病情危重之象。2、湿热轻重湿热证见纳呆,恶心,呕吐,厌油腻,发热心烦,尿黄尿少。若湿重于热,兼见头身困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当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若热重于湿,兼见口渴、烦躁、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当以清热为主,兼以利湿,可用茵陈蒿汤加减;若湿热并重,当以清热利湿,兼以解毒泻火,方用茵陈栀子银花汤加减。3、在气在血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湿热较重,无黄湿热较轻”,有黄是湿热入于血分,淤阻血脉,蕴毒生痰,淤阻血络,熏蒸肌肤而发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重,偏于治血;无黄是湿热入于气分,胆汁尚能循常道而泄利,故不出现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轻,偏于治气。实际上气与血互相关联,难以截然分开,无黄只是偏于气分,并非完全不入血,故仍稍佐治血。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开始为无黄,由于治疗不及时,正气虚衰,正不抗邪或复感外邪,湿热久蕴而入血,淤阻血分,仍可出现黄疸,相反如果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正胜邪却,湿热由血透气病情减轻,疾病自愈。

中医如何治疗肝病

肝病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医生的治疗方法和配药不当,担误患者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及大的经济损失和痛苦。纵观医学界对病毒草性肝炎治疗的发展程度,主要采用中药治疗肝病,中药采用的是中医整体平衡理论来调节患者阴阳平衡,达到临床症状,保肝护肝的临床疗效。所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对肝病的患达到可靠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肝炎体现了中医辨证论的精神,中医把肝病分为三类,如:黄疸(黄疸肝炎)、胁痛(甲肝)、肝肾两虚(乙肝)。黄疸(内湿肝炎):内经曰:诸湿肝满皆独脾土,夫黄疸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结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其症有五:曰黄汗、黄疸、酒疸、壳疸、女痨疸,虽有五疸之分,总无寒热之异。治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在上宜发汗,湿在下宜利小便,二法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湿,则病无有不安者。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者,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白术、 茯苓、 薏仁、 茵陈、 黑栀、 陈皮水煎。若欲多服去栀子。胁痛(甲肝):脉双弦者,肝气有馀,两胁作痛。盖人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症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伤肝,悲衰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於胁,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法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者乎。治胁痛者,必须先平肝,平肝必须先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后胁痛自平也。方用:白芥子、 山萸、 熟地、 当归、 白芍、 黑栀、 甘草水煎服。肝肾两虚(乙肝):此症於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郁结而不舒,必有两胁胞闷之症,肝称木,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於仰俯之症,此病者须肝肾同补,方可治愈也。方用:白芍、 当归、 山萸、 熟地、 柴胡、 肉桂水煎服。熟地、山萸补肾之圣药,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轻重,今补肝之药,多於补肾者何也,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中国古代没有甲肝、乙肝之称,中国中药对乙肝的描述,主要是肝肾两虚。此症状通过望、闻、切综合分析,判断属于那个症状,有针对性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效果非常好。很多肝炎病人会经常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没劲,腹胀,腹满,肝区疼痛,烦燥易怒,恶心呕吐,睡眠不好等症状。针对这些病情,利用中医中药的治疗非常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之忧,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病情的恢复更加密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45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