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气分证治

医案日记 2023-05-16 12:55:14

气分证治

气分病是温热病的第二阶段,它的特征是发热较重不恶寒,口渴,苔黄,脉数。病邪侵入气化,邪气盛而正气亦盛,气有余便是火,故出现气分热证。除湿温外,各型卫分病传入气分后都化热化火。由于邪犯气分气所在的脏腑、部位有所不同,感邪性质及轻重不一,故所反映的证候有很多类型。常见有:

一、气分热盛(多见于流感、乙型脑炎等)。

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出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舌苔黄干,面赤,心烦,谵语,抽搐等。

辩证 本证为气分热盛,故大热面赤,里热灼津,则大汗。大热,大汗伤津则大渴。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热极生风则抽搐。

治法 清热生津。

方例 白虎汤。(参看方剂)

二、肺胃蕴热(见于某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等)。

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有咽干灼痛,声音嘶哑,咽喉有腐烂白点,颈项肿胀等。

辩证 肺胃之热上蒸咽喉,故咽喉干热灼痛,声音嘶哑。引起肝胆之火上攻,夹痰凝聚,致颈项肿胀,咽喉有腐烂白点。

治法 宣肺清火泄热。

方例 清咽利膈汤、

薄荷、牛蒡子、甘草、金银花、玄明粉、大黄

三、邪热壅肺(见于某些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等)。

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有咳喘胸痛,痰多黄稠,汗出热不解。

辩证 风热之邪伤肺,煎灼津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清肃,出现咳喘胸痛,痰黄粘稠。里热无表证,故汗出热不解。

治法 宣降肺热

方例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四、胸膈郁热(见于某些流感,斑疹伤寒,猩红热,肺炎等)

主证 胸中闷胀,阵阵烦热,面热唇红,口渴,便秘。

辩证 阳明经气分燥热不解,邪热内聚于胸膈,故见胸闷烦躁。燥热化火上炎而面热唇红。热耗津液而口渴、便秘。

治法 清膈散(《和剂局方》)

栀子、黄芩、连翘,薄荷、大黄、芒硝、白蜜、甘草。

五、胃肠实热(见于某些流感,乙型脑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主证 高热或午后潮热,大便秘结或腹泻黄臭稀水,腹胀满,腹痛拒按,烦躁谵语,舌红苔黄燥或灰黑起刺,脉沉数有力。

辩证 热邪入里与积滞相搏,燔踞中焦,胃肠腑气不通,故发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热扰神明则烦躁,热扰心包则谵语。热伤津液,故舌红苔黄燥。

治法 攻下泄热。

方例 大承气汤或调胃随气汤。(参看方剂)

六、气分湿温(见于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沙门菌感染等)。

主证 身热不扬,身重胸闷,腹部胀痛,渴不欲饮,小便不畅,大便不爽,或伴腹泻,舌苔黄白而厚腻,脉濡缓。

辩证 湿热阻滞气分,故身热不扬。湿热在上焦则胸闷,渴不欲饮。在中焦则腹部胀满。在下焦则大便不爽或腹泻,小便不畅。

治法 清气化湿。

方例 甘露消毒丹(《湿热经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4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