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一常见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者较多见,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之后,但牙源性上颌窦炎可慢性起病,部分筛窦炎亦有开始即呈慢性者。急性鼻窦炎多发生在一个鼻窦,慢性鼻窦炎则可累及两个以上,甚至一侧或两侧所有的鼻窦。中医学称为“鼻渊”。
未病先防
耐寒锻炼,增强体质。耐寒锻炼是预防鼻炎、鼻窦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冷水浴是最简单有效的耐寒锻炼。一时不能适应者,可先用温水,逐渐降低水温直至用冷水,常年坚持。
积极彻底治疗扁桃体炎,牙周炎等邻近组织的疾病,消灭邻近组织感染的机会。
避免游泳不当等引起的直接感染。
戒除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助热化火。
注意擤鼻方法,鼻塞涕多者,宜两侧鼻孔交替擤鼻,切忌用力过猛,致使鼻腔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
注意劳动保护,保持工作环境空气流通,工作环境粉尘多者,应带口罩。
既病防病
患鼻窦炎后,应尽早彻底治愈,若迁延日久,有发生骨髓炎、化脓性胸膜炎等并发症的可能。
清洁鼻腔,去除积留鼻涕,保持鼻道通畅,可让患者做低头,侧头运动,以利窦内涕液排出。
掌握正确的滴鼻药方法。滴鼻药是防治鼻窦炎的主要方法,但滴药方法不当,很难凑效。如有的平卧位滴鼻药,有的坐位仰头滴鼻药片刻就起立。这样,药仅能达到鼻腔前方,或很快顺鼻底流到口咽,既无法让药流到鼻腔上方内外壁和顶部发挥药效,又因药很快流到口中感到药苦而不乐于坚持用药。
正确的滴鼻药方法:先擤净鼻涕。后组鼻窦炎患者,取平卧位垫枕,头部充分后仰,鼻孔朝天,两侧鼻孔同时滴药3~4滴,轻压鼻翼并左右摇头数次,让药液充分到达病变区,待3~5分钟再坐起。前组鼻窦炎患者取侧卧位肩垫高,先滴下侧鼻孔,3~5分钟后轻滴另一侧。若伴有高血压的病人,头低位可增加脑部血压,有时可招致意外,应取半卧位。头先倾向一侧肩部,下侧鼻孔滴药后慢慢转至对侧,同法滴药。注意滴药后半小时内不擤鼻涕,养成每日按时滴药习惯。一般每日3~4次,每次3~4滴,儿童1~2滴。
(一)中药冶疗
1.鼻流多量黄白粘涕,伴发热恶寒,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滑数或浮数者,为肺经风热。宜疏风清热,芳香通窍。用苍耳子散加减: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白芷15克、薄荷6克、黄芩10克、玄参15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葛根15克。
2.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有臭味,伴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为胆府郁热。宜清泄郁热,利湿通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20克、车前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甘草3克、连翘20克、苍耳子10克。
3.鼻流黄浊量多,涓涓长流,头重胀而痛、肢体困倦,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者,为脾经湿热。宜清脾泻热,利湿祛浊。方用加味四苓散(经验方):猪苓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可加苍耳子10克、连翘30克、黄芩10克、白蔻仁6克、霍香6克。
4.鼻涕粘白而量多,无臭味,每遇风冷则加重,伴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者,为肺气虚寒。宜温补肺气,疏散风寒。用温肺止流丹加减:人参10克、荆芥10克、细辛3克、诃子6克、甘草3克、桔梗10克、鱼脑骨10克、黄芪10克、防风10克、丁香6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
5.鼻涕粘白或粘黄而量多,无臭昧,头重眩晕,肢倦乏力,食少腹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簿白,脉缓弱者,为脾气虚弱。宜健脾益气,清利湿浊。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砂仁6克、苡仁10克、莲肉10克、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黄芪10克、泽泻10克、白芷10克。
(二)外治
1.滴鼻:滴鼻灵、21%牡丹皮液,每天滴鼻3~4次,每侧鼻腔滴l~2滴。或蜂蜜清汁加冰片少许,滴鼻,每日2~3次。
2.吹鼻:冰连散(黄连、辛夷花、冰片),鱼脑石散(鱼脑石、辛夷花、细辛、冰片)吹鼻,每日3~4次。
3.塞鼻或涂鼻:孩儿茶60克、鹅不食草30克、冰片15克,共研末用香油调成稠浆,涂鼻或塞于鼻中,每日2~3次。或儿茶研细面用香油调成膏涂于鼻内,每日1~2次。
4.穴位注射:取肺俞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0.5毫升每周二次。
5.鼻窦穿刺冲洗灌注法:适用于上颌窦炎。方法:按常规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出窦内积脓,并尽量排清窦内积液,偏热者注入鱼腥草液2~3毫升;偏寒者注入鼻窦灌注液(黄芪10克、淫羊藿10克、桂枝6克、当归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薄荷6克、野菊花10克、栀子10克,水煎,过滤,浓缩。)每周二次。
(三)针刺疗法
取穴:迎香、印堂、太阳、合谷、风池、上星、百会、足三里。每次取2~3穴,偏实者,强刺激;偏虚者,用补法。留针10~15分钟。一天一次,7~10天为一疗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38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瘾疹
下一篇: 激光治近视眼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