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五)

医案日记 2023-05-15 18:15:49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五)

49.木瓜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 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商品习称“皱皮木瓜”。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的功能。

木瓜喜温暖湿润,适应性强。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江苏、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近200个县。皱皮木瓜生产于安徽宣州、宁国等地,称“宣木瓜”;湖北长阳、五峰等地称“资丘木瓜”;四川綦江、江津等地,称“川木瓜”;浙江淳安等地,称“淳安木瓜”。以上各种木瓜均为佳品,销全国并出口。光皮木瓜主产于四川万县、云阳、开县、涪陵、沐川,湖北郧阳以及贵州、云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以四川产量最大。一般认为质量次于皱皮木瓜。

1950年安徽宣木瓜收购量仅1.6吨,1982年达到44吨,25年增长了26倍;湖北资丘木瓜发展亦快,1979年收购量逾370吨,占全国的24.2%。进入80年代,收购量保持在300-400吨,居全国第二位;1983年四川光皮木瓜年收购量达600余吨,占全国第一位。70年代以来,木瓜的市场供应全面好转,并有余量。

木瓜的开发与保护,应以优质地道产区为主,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按需生产,淘汰劣质品种。木瓜生产潜力很大,应在其药用、食品等领域中进行应用性研究。以保持木瓜生产稳定发展。50.五味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或“辽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或“西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能。

五味子喜湿润,耐荫,耐寒,忌积水。野生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中、林绿缘溪旁灌丛间,常缠绕在其它植物上生长。适宜腐殖质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五味子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华中五味子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市、区近300个县(市、区、旗)。

建国前,五味子年收购量仅有几十吨,主销上海、汉口、香港等地。建国后至60年代初,年收购量约300吨,其中北五味子约占70%。自60年代中期起,五味子收购量大幅度上升,1970年达990吨,其中南五味子约占一半左右。70年代后期,收购量继续上升,1978年达340O多吨,其中南五味子约占SO%;销售近200O吨,供求平衡。北五味子由于资源所限,收购量基本稳定。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资源较为丰富,加上辽宁、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已有部分栽培,扩大了资源。今后开发利用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适时采收,保证质量。近些年,南、北五味子都存在抢育采收问题,果实未及成熟即采收加工,商品色黑形瘦,质量较差,应适时采收加工。二是拓宽使用范围。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证明:五味子具有兴奋强壮作用,能改善智力,提高工作效能。因此,除传统用药外,在现有五味子系列产品基础上,应进行新药及保健产品以及其它用途的研究利用,使五味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发展家种五味子,搞好基地建设,稳定药源。

50.瓜蒌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能。其根(天花粉)、皮(瓜蒌皮)、子(瓜蒌仁)亦入药。

瓜蒌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野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及阴湿山谷,栽培于低山、丘陵及房前屋后、庭院等处。全国20余个省、市、区700个左右的县(市、区)均有分布。品种多交叉。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西等省、市以栝楼为主。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等省、区以双边栝楼为主或兼有。瓜蒌生产山东肥城、长清、淄博,江苏南通、张家港、海门,河南安阳、淇县、滑县,浙江绍兴、平湖、桐乡,四川万源、仪陇、苍溪、蓬溪、乐至,贵州务川、正安、安顺,安徽怀宁、六安、来安,湖南东安、龙山、桃源、桃江等地。以山东、安徽、河南、四川等省星大质优,销全国并出口。

建国前,瓜蒌以野生为主,栽培零星,产量小。建国后,1957年全国年收购量540吨。1970年全国收购瓜蒌近1400吨,是1957年的2倍多。1978年全国收购8000多吨,比1970年增长近5倍,是当年销售量的4倍。由于生产规模过大,市场饱和,造成商品积压。80年代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销基本平衡。

瓜蒌种植分散,生产管理易受忽视。根据市场需要,广泛发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和闲置地种植。应处理好瓜蒌、瓜蒌仁、天花粉用药比例。理顺价格,协调发展。要推广良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52.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秋初采收未成熟青绿色果实,蒸熟,晒干,称为“青翘”;秋末果实成熟变黄开裂后,采收晒干,称为“老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能。

连翘喜温暖湿润、耐寒、耐旱、耐贫脊。野生于山坡的疏林灌丛中。宜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江西、甘肃等省150个左右的县、市。主产于山西的安泽、陵川、沁水,河南的卢氏、栾川、嵩县,陕西的商县、洛南等县、市。销全国并出口。连翘商品以老翘为主,青翘为辅。青翘主产于山西,销四川、浙江、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我国连翘资源丰富,药用以野生品为主。建国前仅山西临汾地区(辖安泽、霍县、临汾)年收购量即达250吨。建国后的1957年,全国收购近4700吨。其中主产区河南收购4300吨,占90%以上。进入70年代,由于毁林开荒、自然灾害,加之收购价格偏低,收购量下降,供应紧缺。在国家扶持下,产区加强了野生资源保护,同时进行人工栽培。到1980年,全国栽培连翘在地面积近2万亩。1980—1989年累计发展16.7万亩,每年增加1000吨左右。80年代连翘供应良好。

连翘是治疗感冒的大宗药材,市场用量大。要坚持开发与保护资源相结合,保证有足够商品供应。同时,连翘属于果实类药材,受益时间长,应加强计划性,处理好发展与更新的关系,保持生产相对稳定,防止大上大下,破坏资源。53.枳壳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消胀的功能。其落地幼果(枳实)亦供药用,作用同枳壳。

枳壳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较耐寒、耐高温。栽培或野生于阳光充足的平坝、丘陵或低山。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主产湖南、四川、江西。湖南以沅江、益阳、黔阳、辰溪、麻阳、龙山、泸溪,四川以江津、綦江、永川、万县、云阳、蓬溪、遂宁,江西以都昌、戈阳、清江、丰城、新干、渝水等县、市产量较大。商品分别称湘枳壳、川枳壳、江枳壳,销全国并出口。

建国初期,全国年收购量1000余吨。70年代,各地加快生产步伐,产地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年平均收购量达2300吨。1982年和1983年分别高达4600吨和5200吨,发生逾量,部分地区出现砍树和转产现象。1985年产量下降到2800吨,药材系统仅收购2000吨左右,在以后的几年中,生产又逐步恢复。

枳壳为果实类木本药材,多年受益。目前,全国枳亮在地面积10万亩以上,按全国年需要量3500吨计算,产销基本适应。应以江西、四川、湖南等老产区为主,建立基地,有计划地发展和更新。应加强管理,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54.栀子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d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

栀子喜温暖湿润,耐旱,不耐寒。野生或栽培于丘陵或低山。分布于安徽、河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主产湖南、江西、四川、福建、湖北等省。以湖南产量最大,江西质量好。商品销全国并出口。

建国前,栀子多来源于野生,家种量小。建国后,1957年全国收购1000吨,销售600吨。60~70年代,湖南、江西等地野生栀子收购比较平稳,四川等省家种栀子产量增加,全国栀子生产稳步上升,购、销基本平衡。70年代末期,各地家种栀子进入结果期,产量增加。1980—1982年,全国年均收购3000吨左右,销售2000吨左右。80年代中后期,产销趋于平衡。根据市场预测,目前,栀子的年需要量约在1500-2000吨左右,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为宜。

栀子适应性较强,果期长,在一般情况下,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栀子除药用外,在食品、化工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要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扩大用量。

55.枸杞子

枸杞又名西花子、甘枸杞、血枸杞、津血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能。

枸杞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肥、怕积水。野生于山坡、草甸、林缘、灌丛、路旁等处。栽培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分布于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市、区150多个县(市、区、旗)。主产于宁夏中宁、中卫、灵武、银川、吴忠、固原,河北巨鹿、深县、大城、宁晋,天津静海,内蒙古托克托、土默特左旗、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新疆精河等地。宁夏枸杞子粒大,肉厚、色红、籽少、柔润,味甘甜,商品习称“西枸杞”。

枸杞栽培至今已有480多年历史。宁夏是我国枸杞的地道产区。50—60年代,宁夏老产区扩大了种植面积,河北、天津、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河南等新产区大规模引种。1968年全国收购量达600多吨。到70年代中期,年收购量过千吨,70年代后期年平均收购2600吨。目前,根据市场需要枸杞子年收购量应在1500—2000吨为宜。

枸杞属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可以多年结果受益。首先要搞好市场调查,既要发展,又要防止过剩。以宁夏枸杞为主建设商品基地。应加强科研,拓宽枸杞子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我国枸杞的生产优势。

56.砂仁

砂仁别名着砂仁、阳春砂、缩砂仁、壳砂。为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能。

砂仁属热带、亚热带植物,野生或栽培于海拔500米以下潮湿、向阳山坡或谷地。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四川等地。主产广东、海南、云南省。以阳春砂量大、质优、销全国。海南省产的海南砂仁和云南产的绿壳砂仁(野生)亦销全国。如:

全国砂仁产区分布表,广东省分布县数51,主产区阳春、信宜、高州、封开、新兴、云浮、丰顺、徐闻、海康、湛江等;海南分布县数8,主产区澄迈、崖县、儋县等;云南分布县数13,主产区孟腊、西双版纳、德宏、文山、思茅、红河、怒江、监沧、保山等;广西分布县数37,主产区防城、武鸣、隆安、百色、扶绥、灵山、横县、田林、钦州等;福建分布县数8,主产区长泰、同安、永春、夏门、诏安、华安、龙海等。

在建国后的20多年中,国产砂仁不足,每年依靠进口砂仁调剂市场。1957年全国收购12吨,销售144吨(包括进口,下同);1960年因自然灾害影响,生产下降,仅收购7.6吨;1965年收购上升到15吨;后因云南发现野生资源,以及广东、云南等省开展大规模人工栽培,收购大幅度增加。1978年全国收购量达到155吨;1980年以来,中药市场全面放开,生产进一步发展,年均收购量达200—250吨,供需矛盾基本解决。

我国广东、海南、云南等省是砂仁生产的最佳适宜区,应以广东阳春、信宜、高州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为主,建立生产基地,发展生产。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培育良种,提高砂仁受粉率,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产。目前,国产砂仁生产、收购情况较好,为保护国内生产,增加产区农民收入,减少外汇支出,应适当减少砂仁的进口数量。

57.槟榔

槟榔别名榔玉、大腹子等。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能。其果皮(大腹皮)亦供药用,具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的功能。

槟榔属于热带雨林植物,喜温湿的气候环境。栽培或野生于阳光充足的山谷、沟边、路旁等潮湿处。分布于海南岛、广东、台湾、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以海南省琼海、万宁、屯昌、陵水、琼中、保亭、三亚等县、市产量大,销全国,少量出口。

槟榔原产菲律宾、印度、泰国、斯里兰卡、印尼及中非等国,我国海南省已引种栽培1500多年。本世纪20-30年代,槟榔与椰子已成为该岛两大经济作物。据有关资料记载,1932年广东经广州市集散出口槟榔500多吨。建国后,50-60年代生产比较稳定,海南省年收购量一直保持100-200吨之间,其中1959年和1962年分别高达319吨和416吨,为历史最高水平。70年代中期,大批槟榔树被砍,改种橡胶。1971-1975年槟榔年平均收购45.6吨。同时,海南受强台风和特大寒潮袭击,成片槟榔树翻蔸或冻死,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收购量跃入低谷。1976-1980年平均每年收购8吨。近十多年,在国家扶持下,海南省大规模恢复槟榔资源,在地面积已达5.3万亩.由于加强了槟椰树管理,年收购高达515吨。估计1990年前后,年收购量可达1000吨左右,基本实现国内自给。

我国为世界槟榔边缘产地,产量不及东南亚国家的1%,质量、价格都不能攀比。国内应以海南省为基地,立足自给。要加强现有槟椰树管理,有计划地更新,提高单产和质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2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