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几种药材的炮制改进方法与旧法对比

医案日记 2023-05-14 01:30:31

几种药材的炮制改进方法与旧法对比

加工炮制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运用新技术改进以适应实际需求,笔者将收集的几种药材的炮制改进方法及优劣对比列下,以抛砖引玉。

皂角刺 习用方法:不切片就进入药房,给药材调配和患者携带造成不便方法。改进方法:将皂角刺放入一容器中,加入8%~10%药材重量的水,搅拌均匀,闷润过夜。取下粉碎机的筛网,上紧螺帽,把进料口完全打开,活动电机运转平稳后均匀加入皂角刺。粉碎完毕应立即将皂角刺饮片晾晒,以免霉变。好处:饮片为粗绒块,手抓无刺感,便于调配,且吸水性好,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麻黄 习用方法:以蜜炙品用得最多,但蜜炙品在贮存过程中,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贮存条件不高的情况下常易吸湿变潮、超霉变质。改进方法:每10kg麻黄,用炼蜜2kg,黄酒0.5kg。用黄酒稀释炼蜜,淋于麻黄段中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得。优点:比传统方法产生霉点的时间更长,更耐于贮存,适于基层医院贮存。

水蛭 习用方法:一般用滑石粉烫法炮制,此法炮制的水蛭腥味较浓,入煎剂后产生不快气味,难以服用,且易吸潮回软,进而变质。改进方法:取水蛭段加黄酒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酒吸尽,取出,放入烘箱或烘房内80℃烘至微鼓起,质酥脆时取出,放凉,密封保存。优点:酒炙后,腥味减弱,便于煎服;水蛭干燥充分,利于粉碎;增强水蛭破血逐瘀通络的功效。

马钱子 习用方法:多用砂烫法和烘烤法,由于是手工操作,所以存在效率较低、经验性强等缺点。改进方法:取出马钱子,适量放入爆米花机内(1/2容量),以中火加热,缓慢匀速旋转,燥米花机(15r/min),加热5min,待气压表指针到152kpa时将马钱子快速减压爆出,冷却后撞去绒长。优点:爆压法只需掌握压力和时间,加工周期短,操作简单较少受经验的影响,可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燃料。

钩藤 习用方法:没有法定的炮制方法,药典只注明:入煎剂宜后下。因钩藤为茎木类药材,质地坚硬,后下不宜煎出有效成分,且药材有钩刺,调剂时容易刺手。改进方法:取原药材段,除去杂质,用少许清水喷淋,拌匀,以药材润透无多余水为宜,用自制碾碾成绒状,取出晾晒。优点:碾绒后,吸水性好,利于成分煎出;无钩刺,调剂方便;操作简单。

鹿茸 习用方法:将鹿茸自锯口灌酒后蒸约1小时左右,通常导致茸皮和茸体分离,蒸出的药液有效成分流失浪费。改进方法:①取鹿茸用酒精灯及竹刀去除表面茸毛,将注射器套上7号针头抽入黄酒,沿鹿茸基部小孔注入,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倒置于缸内密盖,闷润2天,取出同上加酒1次包严,平卧放入缸内,每天翻动,使茸体各部分受酒均匀,将鹿茸直接放在烘笼上,用布盖上,不断翻动,使茸体均匀受热软化。②切制时采用略长于鹿茸的黄芪抵夹同切。优点:步骤①保证鹿茸的有效成分不损失,又提高工作效率;步骤②使鹿茸片不掉边,少碎片。

金樱子 习用方法:去毛去核,除去了非药用部分,有效成分易煎出,但操作麻烦,费工费时,效率较低。改进方法:将金樱子略洒水闷润1~1.5小时使其潮湿,用粉碎机粉碎。过6~8日筛除核及部分绒毛,干燥,取出稍揉簸即得金樱子肉。优点:炮制时药材未经水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有效成分;毛核剔除完全;简单易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饮片较完整。

白术 习用方法:白术多生用或土炒、麸炒。炒制的白术具有焦斑和颜色不均的缺点。改进方法:蜜制麦麸炒法:取蜂蜜置锅内中火加热,炼至沸腾,投入麦麸(麦麸与蜂蜜用量5:1)不断翻动,炒至麦麸手捏成团、掷出即散为度,投入白术片,炒至表面黄色取出。优点:减轻焦斑;增加蜂蜜的滋补之性。

百合 习用方法的缺点:百合多生用或蜜炙,因百合鳞片肉质肥厚,在蜜炙过程中,蜂蜜主要附着在百合表面,难以进入其内部。改进方法:蜜蒸法,取百合,用开水稀释过的炼蜜拌匀稍闷,置容器中蒸至蜂蜜吸干,表面黄白色。优点:蒸制使蜂蜜进入药材内部,增强了润肺止咳的作用。

中药炮制(二)

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步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参照前人的记载,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炮制方法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修治

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1.纯净药材

借助一定的工具,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如挑、筛、簸、刷、刮、挖、撞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非药用部分及药效作用不一致的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这是原药材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如拣去辛夷花的枝、叶,筛选王不留行及车前子,簸去薏苡仁的杂质,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挖掉海蛤壳、石决明的肉留壳,撞去白蒺藜的硬刺。再有如西洋参、天麻、冬虫夏草等按药材质量不同,经过挑选区分药材的等级。

2.粉碎药材

以捣、碾、研、磨、镑、锉等方法,使药材粉碎达到一定粉碎度,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的要求,以便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如贝母、砂仁、郁李仁等用铜药缸捣碎便于煎煮;琥珀研末便于吞服;水牛角、羚羊角等用镑刀镑成薄片或碎屑,或以锉刀锉成粉末,便于制剂或服用。现多用药碾子、粉碎机直接研磨成粉末,如人参粉、贝母粉、三七粉、黄连粉等,以供散剂、制剂或其他炮制使用。

3.切制药材

用刀具采用切、铡的方法将药切成片、段、丝、块等一定的规格,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性质或制剂及临床需要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切制规格要求。如槟榔宜切薄片,白术宜切厚片,甘草宜切圆片,肉桂宜切圆盘片,黄芪宜切斜片,麻黄、紫苏、白茅根宜切段,葛根宜切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其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常见的水制方法有漂洗、闷润、浸泡、喷洒、水飞等。

1.漂洗

其方法是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地换水,以除去杂质、盐味及腥味。如将芦根、白茅根洗去泥土杂质,海藻、昆布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2.浸泡 

将质地松软或经水泡易损失有效成分的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称为“浸”,又称“沾水”;而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便于切制,或用以除去药物的毒质及非药用部分,称为“泡”。如用白矾水浸泡半夏、天南星。用胆巴水浸泡附子等。操作时要根据浸泡的目的、季节、气温的不同,掌握浸泡时间及搅拌和换水次数,以免药材腐烂变质影响药效。

3.闷润

根据药材质地的软坚、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的不同,而采用淋润、洗润、泡润、浸润、晾润、盖润、伏润、露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至内外的湿度均匀,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4.喷洒

对一些不宜用水浸泡,但又需潮湿者,可采用喷洒湿润的方法。而在炒制药物时,按不同要求,可喷洒清水、酒、醋、蜜水、姜汁等辅料药液。

5.水飞

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碾槽、球磨机等容器内,加水共研,然后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随水倾出,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飞。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将水除净,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类、贝壳类药物的制粉,如水飞朱砂、炉甘石、滑石、海蛤壳、雄黄等。

三、火制

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根据加热的温度、时间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炒、炙、煅、煨等。

1.炒

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1)清炒法

根据加热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

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焦麦芽等。

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即“存性”,如艾叶炭、地榆炭、姜炭等。药材炒炭后要洒水,以免复燃。

炒黄、炒焦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而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2)加辅料炒法

是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而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其中,加砂、蛤粉或滑石粉炒的方法也称“烫”。它是先在锅内加热中间物体(如砂、蛤粉、滑石粉等),温度可达150℃~300℃,用以烫制药物,使其受热均匀,膨胀松脆,不能焦枯,烫毕,筛去中间物体,至冷即得。如砂烫穿山甲,蛤粉烫阿胶珠,滑石粉烫制刺猬皮等。

2.炙

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液体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如蜜炙百部、款冬花、枇杷叶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当归、牛膝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柴胡可增强疏肝解郁之功;醋制芫花、甘遂、京大戟可降低毒性;盐炙杜仲、补骨脂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酒炙常山可减低催吐作用;姜炙半夏、竹沥可增强止呕作用。

3.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多直接用煅烧,以煅至透红为度,如紫石英、龙骨、牡蛎。间接煅是将药物置于耐火容器中密闭煅烧,至容器底部红透为度,如棕榈炭、血余炭等。

4.煨

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煨生姜、煨葛根等。

四、水火共制

这类炮制方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药物还必须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包括煮、蒸、炖、燀、淬等方法。

1.煮法

是将药物与水或辅料置锅中同煮的方法。它可减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附加成分,增强药物的疗效。它又分不留残液煮法,如醋煮芫花、狼毒至醋液吸尽为度;弃残液煮法,即将药物与辅料溶液共煮一定时间后把药物捞出,弃除剩余液体,如姜矾煮半夏。

2.蒸法 

是以水蒸气或附加成分将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它分清蒸与加辅料蒸两种方法。前者如清蒸玄参、桑螵蛸,后者如酒蒸山茱萸、大黄等。蒸制的目的在于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如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不再有解毒、截疟、通便作用而功专补肝肾、益精血;黄精经蒸制后可增强其补脾益气、滋阴润肺之功。

3.炖法

是蒸法的演变和发展,其方法是将药物置于钢罐中或搪瓷器皿中,同时加入一定的液体辅料,盖严后,放入水锅中炖一定时间。其优点是不致使药效走失、辅料挥发掉,如炖制熟地黄及黄精等。

4.燀 chǎn 法

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如燀杏仁、桃仁、扁豆以去皮;燀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

5.淬法 

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 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

五、其他制法

1.制霜

中药霜制品包括药物榨去油质之残渣,如巴豆霜、千金子霜;多种成分药液渗出的结晶,如将皮硝纳入西瓜中渗出的结晶,即西瓜霜;药物经煮提后剩下的残渣研细,如鹿角霜。

2.发酵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等)下使药物发酵,从而改变原来药物的性质,可增强和胃消食的作用,如六神曲、建曲、半夏曲等。

3.发芽

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稻芽、谷芽、麦芽。

4.精制 

多为水溶性天然结晶药物,先经过水溶除去杂质,再经浓缩、静置后析出结晶即成。如将朴硝精制成芒硝、元明粉。

5.药拌  药物中加入其他辅料拌染而成,如朱砂拌茯神、砂仁拌熟地黄。

中药炮制学的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主要指净选与加工。
一、净选的含义:中药材在切制、炮炙和调配、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异物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以达到药用的纯净度要求的炮制工序,即净制。
二、净制的目的:1、分开药用部位莲子肉与心,分别能健脾补肾与清心火。2、行分档在净选的同时将药物大小分档,便于火制和水制时控制工艺质量,保证炮制均匀,防止太过与不及。3、除去非药用部位净制除去质次效差(厚朴粗皮、诃子核)、毒性大(蕲蛇头)、副作用强(枇杷叶绒毛)的部位,便于调剂准确,制剂的安全有效。4.除去杂质异物:清除采集、加工、运输、贮存中混入的泥砂、异物及虫蛀霉变等变异的药物。三、现代研究概况:一些传统的净制方法费时费工,增大药材损耗及成本。对其要具体分析,系统研究,不可轻易否定,但也不要盲从。实验发现:厚朴的粗皮占全重的15.47%,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叶醇的含量内皮远远高于粗皮。诃子的核占50%以上,但鞣质仅含4.0%,而果肉含26.06%.这些净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则值得研究:如丹皮的粗皮仅占2.06%,含微量的丹皮酚,干燥后难于除去;过去都在产地趁鲜刮去,商品称“刮丹皮”,结果含量测定发现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药典》未规定丹皮去粗皮是合理的。再如杏仁过去称“皮尖双仁者有毒”,实验证实杏仁的皮尖与仁的成分种类一致,去皮是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古称马钱子去毛可降低毒性,研究发现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只有种仁的30.7%和16.1%,《证类本草》中要求人参去芦头,曰“不去者吐人”,以后历代都去芦,参芦占人参全重的12%~15%,研究发现参芦没有催吐作用,且成分与人参没有不同,仅含量略有差别,参芦人参皂甙Rg含量高,参体人参皂甙Rb含量高;两者LD50也无差别。《药典》90年版人参已不要求去芦,但实际园参仍需去芦。
四、净选与加工的方法: 中药材大多来自于自然界,在生长、采集、加工、运输、贮存过程中会混入泥砂、残留的枝梗、木屑及变异药材。这些杂质异物等必须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挑选:指用手工挑拣的方法清除杂质。挑选的对象是:⑴、挑出非药用部位;⑵、拣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见的杂质,如木屑、砂石、杂草、枝梗、虫卵、鼠粪等;⑶、挑出霉烂虫蛀等变质的药材;⑷、大小分档,按大小粗细,手工挑拣分档
2、筛选: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用过筛的方法清除杂质。筛选的对象是:⑴、与药物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的杂质;⑵、药渣和残留的辅料;⑶、用不同规格的筛罗对药物进行大小分档。
3、风选: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质量不同,借助风力清除杂质,其对象是与药物的质量相差较大的杂质。
4、水选:用水冲洗除去杂质,或利用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借助水的浮力清除杂质和分离非药用部位。其对象是:⑴、药物表面或内部附着的泥土盐分,如蝉蜕,海藻;⑵、浮选药物与非药用部位,如酸枣仁与核的分离。水选时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过长,防止溶失药效。
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以针对不同性质的杂质。如挑去大的杂质,筛去浮土,水洗去内部的泥土,风吹去杂草等。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和去除非药用部位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和去除非药用部位,两者的方法相同,目的各异。
中药炮制分离不同药用部位:许多中药来自同一来源,如植物莲,药用的就有:藕(地下根茎,清热凉血),藕节(茎节,止血散瘀),藕粉(根茎制的淀粉,益血调冲),荷梗(叶柄花柄,清热祛暑利水),荷叶(叶面,清暑利湿止血),莲花(活血止血),莲须(雄蕊,清心涩精),莲房(成熟花托,散瘀止血祛湿),莲子(种子,健脾益肾),莲子心(胚芽,清心火)。又如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分别入药。有的药性各异,如麻黄发汗,根止汗。
去除非药用部位:去根、去茎、去皮壳、去毛、去心、去芦、去核、去头尾足翅、去残肉筋膜 一、面粉煨法
将药物以湿面片包裹,埋入热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黄色的方法称为面粉煨法,如面粉煨肉豆蔻,将适量面粉打湿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温润后,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稍晾倒入(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适量)炒热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钟左右至面皮呈焦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或砂子剥去面皮,放凉,肉豆蔻煨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免于滑肠,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增加,固肠止泻的作用增强;面粉煨诃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对肠道的刺激作用,鞣质增多,增强收敛之性,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久泻久痢及脱肛等,与传统理论煨熟“温胃固肠”是相符的。
二、纸煨法
取草纸打湿将药物包裹三层,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纸烧焦为度,剥去纸即得的方法称为纸煨法。纸煨木香,取未经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地间隔平铺数层压紧,置于烟炉火上,或者烘干室内,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木香煨后挥发油减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质有所改变,煨后木香固肠止泻作用增强,用于治疗泄泻腹痛等;纸煨生姜,取鲜姜片用草纸包好,清水润湿,置灶中煨或炉台上烘烤,待纸焦枯时剥去纸即可,生姜煨后挥发油减少了约20%,改变了性质,辛散之力不及生姜,而温中止呕之力则较生姜为胜,生姜煨后增强了暖胃和中作用,缓和了发散作用,适用胃寒呕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
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还可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可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煅法有明煅(直接煅)与密闭煅或焖煅(间接煅)的不同。
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
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黄芩。
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目的而定。
潬: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
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 除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外的一些特殊制法,均概括于此类。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等。
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后者如西瓜霜。
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并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的方法,称为发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等。

中药炮制发展的时期及其特点?

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分别为:
1、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2世纪)。
2、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3至16世纪)。
3、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清代(公元17至18世纪)。
4:中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现代(公元19世纪以后)。
中药炮制四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发展: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在汉以前,古文献中所记载的都是比较简单的炮制内容。《五十二病方》作为中国最早始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书中包括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并有具体操作方法的记载,还对个别药物的炮制作用进行了说明。
汉代对中药炮制的目的、原则已初步确立,并出现了大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品。《神农本草经》序章就有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的解释。书中还指出对矿物药的炮制。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更是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先导,阐明了药物性状与药效的关系。
梁代是中国药学史上第二次总结。《本草经集注》第一次将零星的炮制技术作了系统归纳,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敦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撰成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三卷,书中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许多炮制方法具有科学道理。
唐代在炮制原则系统化和炮制新方法方面有较详细的记载,在中药炮制方面有长足进步。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炮制新方法方面,提出诸石要”漂“,麦冬、生姜“捣绞取汁”。唐代苏敬等修订的《新修本草》首次规定惟米酒、米醋入药,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对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炮制内容比前一时期丰富。
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进,炮制目的也多样化了,开始从减少副作用到增加和改变疗效,从汤剂饮片的炮制而同时重视制备成药饮片炮制的崭新阶段。王怀隐所著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不仅具体记载大量炮制内容,还始载乳制法。
总之,在宋以前,炮制的原则、方法,适用品种已初具规模,是炮制技术的形成时期。
二、金元、明时期
金元时期,名医各有专长,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等均特别重视药物炮制前后的不同应用,炮制辅料的作用,开始对各类炮制作用进行了总结,明代又进一步系统整理,便逐渐形成了传统的炮制理论。
这一时期,在前人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而形成理论,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三、清代
清代多在明代的理论基础上增加炮制品,并有专项记载炮制方法和作用,但也有对某些炮制的不同认识和看法。
清代刘若金著《本草述》,收载有关炮制的药物300多种,记述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作用、目的,以及理论解释,内容丰富,经杨时泰修改删节为《本草述钩元》,使得原著的意旨更为明确易解。如黄芪“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等。”
张仲岩著《修事指南》、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唐容川的《血证论》等都记述了清代中药炮制技术的相关内容。
总之,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四、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继承方面,各地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版了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同时,国家药典中也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制通则”,并相继出版了一些炮制专著。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中药专业都设有中药炮制课,并被列为专业课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地区特点编写了教材,经过试用与修订,不断充实、提高,为继承和发扬中药炮制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八五”“九五”期间,中药炮制研究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先后完成了何首乌、白芍、草乌、半夏等40种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的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就其炮制沿革、炮制工艺筛选优化、饮片质量标准制定、炮制基本原理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又将川芎、巴戟天、千金子、大戟等30个品种列入,开展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使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得以显露。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二)姜炙法的操作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另一种是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三)油炙的操作方法通常有油炒(如淫羊藿)、油炸(如豹骨、三七)和油脂涂酥烘烤(如蛤蚧)。

各类炙法的辅料用量

酒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醋炙时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盐炙时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量的4~5倍为宜。姜炙时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或用干姜3kg。羊脂油炙淫羊藿辅料用量为20%。

蜜炙用炼蜜,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量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如百合为5kg/100kg,百部为12.5kg/100kg,桂枝为15kg/100kg,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等,通常为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注意:一般用量和特殊用量均必须记忆。如黄连酒炙、姜炙和吴萸炙的辅料用量。

各类炙法的注意事项

易挥发的辅料和药物拌匀酒拌润时,容器应加盖,以促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防辅料挥发;若酒、醋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若蜜加水则应加开水稀释;炙药一般用文火,勤翻动,但盐炙杜仲用中火;一般炙药应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取出,晾凉,但杜仲的传统的炮制要求是中火炒至断丝而不焦,蜜炙则炒至药物不粘手;先炒药后加辅料时,应边炒药边加辅料拌炒,以炒制均匀。

蜜炙的注意事项有多种:

(1)炼蜜用开水稀释,加水量约为炼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闷润适当时间,使蜜汁逐步渗入药内。炙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2)蜜炙时,火力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3)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贮存的环境除应通风干燥外,还应置阴凉处,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各类灸法具体药物举例

(一)大黄

(1)应知道该药有哪些炮制品种,如大黄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清蒸或酒炖)、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由酒和蜜制成)。

(2)要掌握各品种采用什么方法炮制,如酒大黄酒炙、大黄炭炒炭、醋大黄醋炙等,并要注意熟大黄既可清蒸又可酒炖,清宁片由酒和蜜两种辅料经加工炮制而成。酒大黄和熟大黄均用黄酒,但用量不同,每100kg药物,酒炙用酒10kg,酒炖用酒30kg。

(3)需掌握各规格的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如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

(4)与炮制后毒性的降低、药性的缓和、药效的增加等有关的现代研究内容需要掌握。如大黄泻下作用减轻是因结合性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下降所致。

(二)麻黄

有麻黄、蜜麻黄、麻黄绒和蜜麻黄绒。生麻黄发汗解表和利尿消肿能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炙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用法与麻黄相似,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症已解而咳嗽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麻黄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但具有平喘作用的L-α-萜品烯醇,四甲基吡嗪,石竹烯及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柠檬烯,芳樟醇含量增高。从而进一步说明麻黄炙后发汗作用降低,而平喘作用增强的传统经验。

注意:

其他单味药均应按照此方法,将这四种需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记忆。若现代研究内容不能说明药效的变化则了解即可。但需注意该药的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是否清楚,清楚的也应记忆,如甘遂的毒性成分是巨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还要知道若是有效成分,炮制时应如何避免损失,如黄柏水处理要少泡多润,干燥要阴干或低温烘干,不宜曝晒,防止小檗碱损失。

猜你喜欢:

1. 浅谈中药炮制方面的论文

2. 浅谈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

3. 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

4. 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文

5. 中药炮制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00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