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

医案日记 2023-05-14 00:00:20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之少阴篇。伤寒病传变至少阴,病位在心、肾两脏。少阴病有寒化和热化两端。《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其方为: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麻黄附子细辛汤,以附子为君,温阳固本;细辛辛热散寒;麻黄辛温发汗,驱邪外出。为少阴病之寒证第一方也。此方药味虽少,但温阳解表力宏,是著名的方剂之一。近代医家对此方的应用有所发挥。文献报道,本方对寒痹、面瘫、低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并发循环障碍、高原综合征、嗜睡、失音等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亦常用此方治疗阳虚外感、风邪入脑头痛、风寒暴瘖,以及色寒症(伤寒“两感”症)、手少阴本经脉病等,也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风寒暴瘖

因感受寒厉之邪,突然失音,咽喉剧痛,吞咽不利者,多称为急喉痹。本证与风热急喉痹相似,所不同者在于,形寒脉紧,舌淡苔白,口中和,小便清长,大便不实或溏。处方如下:

麻黄6g,炮附子9g,北细辛5g,人参叶9g,生姜9g,水煎温服。服时逐口慢呷,常收奇效。

按:方中人参叶,苦、甘而寒。入肺、胃经。《纲目拾遗》谓其“补中带表”。对各种失音均有明显疗效。笔者用上方治愈多例风寒失音病人。一般而言,对阳虚而风寒重者效果更佳。

2.风邪入脑头痛

中医古籍中在介绍头痛一证时,有言风邪入脑者。如《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就有风入脑髓之说。据笔者临床观察,类头痛患者,常以后脑为甚。有时连及巅顶,痛较剧烈。常因外感风邪,或因劳倦而发作。多呈慢性经过,且反复难愈为其特征。与现代医学之神经性头痛(如枕神经痛)比较接近。发作时常有疲乏,烦躁呻吟,出冷汗,恶寒,面色苍白,以手抱头,或用毛巾包札。有的还有周期性发作,普通药物常难以奏效。处方如下:

麻黄9g,细辛5g,炮附子15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制南星10g,川芎10g,全蝎5g,老葱头5(或葱白代之),水煎服。可对入黄酒一小杯。对特别顽固的病人,可加麝香0.1g吞服。

按:上方依法制成散剂久服,可作巩固治疗。高血压病人上方慎用。

3.色寒证

民间又称马上风、房内风。是因性行为引起的以腹痛为主证的急性疾病。一般医籍,包括《中国医学大辞典》均未见记载。尚未有统一病名。名老中医冷方南先生在一篇医话里称之为伤寒“两感”症。并介绍了四个病例。此病因在房事时感受风寒,邪气直中少、厥两阴经脉而致病,男女均有。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下腹部痉挛性剧痛,下腹部坚急拒按,形寒肢厥。或伴有发热。面色晦黯或苍白。严重者全身颤憟,口唇指甲青紫。脉多弦急或沉紧。舌苔淡白或紫暗。因为此病危急凶险,常被作为急腹症处理。冷方南先生介绍的四例中,除了一例及时就诊外,有两例被误诊为急腹症;一例误诊为尿路感染。此病在诊断上,他强调除了要特别注意发病史外,还重点指出,有无阴中内抽感,这对此病的确诊十分重要。他同时指出,除了房事,手淫也同样可以发生此证,所介绍的四例中就有此一例。

笔者在多年的临证中也经治过一些色寒证病者。今列举两例如下。

例1

黄某,男,60岁,东山人,1984年夏诊。

午夜突然腹部剧痛,自服成药无效,清晨而请出诊。病者恶寒,下腹挛急疼痛拒按。自觉阴茎酸楚,并向腹部引痛。肠鸣减弱,但无腹泻、呕吐,小便较短赤,但不热痛。阑尾区也未找出压痛点。脉弦紧。舌淡白。因未发现急腹症特征,余沉思片刻,告予先肌注罗痛定止痛后再作观察。病人不同意,并摒退围观的亲属。然后对吾耳语曰:病起昨夜房事之后,非为它故,愿以中药求治。余始恍然而悟。对曰:可也。遂拟处方如下:麻黄9g,炮黑附15g,北细辛5g,川楝9g,桂枝尖15g,葱白15g,急煎服。另用葱白一斤,分成两半。轮换加酒炒热,熨下腹部,凉即易之。并嘱忌进生冷食品,注意保暖。并饮热粥辅之。至是日中午,痛即缓解,再剂而愈。

按:本例病人为余临证以来所见首例色寒证病者。因对病史了解不详,险致误治。据笔者老师介绍,本病并非绝无仅有,因误治致死者亦有之。惜历来方书及现行教材未见记述。

例2

杜某某,女,30余岁,1990年秋诊。

深秋之夜,凌晨约2点,与笔者同住一栋宿舍之李某,突叩门请出诊。云其妻突患腹痛甚剧,经服药不见好转。患者面色苍白,神疲倦卧,全身颤憟,下腹部坚急、疼痛,四肢逆冷。无呕吐及腹泻。脉弦紧。舌淡苔白。问其阴中是否抽痛,曰:然。余遂了解其丈夫,是否病起在房事之后,证实无误后,乃处下方:

麻黄9g,炮附子15g,辽细辛5g,炒小茴9g,桂枝15g,生姜15g,葱白15g,因患者自己开有中药店,嘱其急急取药煎服。并嘱注意休息和保暖,忌食生冷食物。至当日上午痛止,两剂而愈。

按:本证的治疗,在民间也有些土方法,但疗效难以确定。中药的治疗,原则上以温经散寒为主。但应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加减。如厥阴寒盛,阴冷囊缩,青筋显露者,应加吴朱萸、炒小茴。胀急者加台乌、香附。小便短赤者,可加木通、橘核。外寒内实,舌苔黄而便秘,有阳明腑证者加大黄,也即大黄附子汤之意。再则,凡遇此证,加入桂枝、葱白、生姜以通阳透表,都是适宜的。

4.手少阴本经病

据有关文献记载,其表现为:“目黄,胁痛,上肢内侧后缘疼痛,发冷,手掌热而痛。”笔者曾治疗一例男性56岁病人,因左上肢疼痛三月余求治。患者痛处在左侧乳头周围及腋下极泉穴,沿左手内侧缘至手小指及无名指处疼痛。基本符合手少阴心经的走向。患者自觉经脉所经过处有肿胀发热麻木感,痛时伴有胸闷心烦,患肢抬高时则疼痛稍可减轻,多方治疗未愈。患者除偶有胸闷外,素来自觉身体壮健。脉沉紧,舌苔稍黄腻。心电图检查报告为心肌劳损。处方如下:

麻黄9g,炮附子12g,北细辛5g,琥珀6g,苦参6g,血竭3g 研冲),五剂。

服完上方,病况明显减轻。连服十五剂,疼痛基本告愈。

按:现代医学也介绍过,典型的心绞痛病人,疼痛可从心前区放射至左上肢内侧,直至无名指及小指末端。这与左侧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基本相符。笔者认为这应该属于一种经络现象。(蔡子华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医院)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么

如果是阳虚外感导致的过敏性鼻炎,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效果是很好的。配方如下,麻黄10克,附子15克,细辛3克,熬法如下,附子先熬开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用筷子沾水没有麻木感的时候放入麻黄和细辛,在继续熬15分钟就可以起锅了,从新放水熬第二次,第二次熬开10分钟就可以了,两次混在一起服用,大概300毫升左右药液,一日3次。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7|但欲寐,脉微细—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一五、“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刚开始得到少阴病的时候,“ 反发热 ”,代表病人有表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第一个方,最主要的是利小便。当心肾中间有寒湿时,里寒很盛,下焦脉很细,张仲景会用附子,附子温肾壮心阳,所以心脏力量不够、肾阳不足都靠 炮附子 。炮附子还有固表的作用,不让阳跑掉。
细辛 去下焦积水,与茯苓、泽泻、猪苓的去水不同,后者只是利水,而细辛性热,能把寒水化掉。细辛还有一个功能,用在病人有寒咳、水咳时。

麻黄 能发阳,也可以利水,与附子细辛合用时就不会走表,也不会发汗,而是跑到身体正中间去,把里面的寒湿去掉。这个方吃下后,病人是得小便解而非得汗解,小便量很大。

用量及煎煮法:

麻黄2钱,细辛2钱,炮附子3钱。先煮麻黄,六碗煮五碗,去上沫,再纳诸药,五碗煮三碗,去滓,温服一碗,日三服。

如果病人是寒实在大肠,肠子没有蠕动,同样有大便堵到。承气汤的热实是津液丧失干掉了,寒实的便秘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倪师变方)
大黄2钱,细辛2钱,炮附子3钱

如何区分热实与寒实?

1、便秘7、8天,屁都不放一个,问病人:“难不难受”,若“一点也不难受,没感觉”,为寒实。承气汤证的便秘会很难受的,肚子绞痛。

2、小便淡白,为少阴证,大黄去实,附子去寒,细辛去中间的湿。吃到小便恢复淡黄为止,代表肠子恢复蠕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9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