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方面表明灸法有特殊疗效,针刺灸法各有所长,灸法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灸法还可补针药之不足,凡针药无效时,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什么是保健灸法
保健灸法,古称“逆灸”,就是无病而灸,在人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脏腑从而防病祛邪、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称为保健灸法。如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为什么艾灸可以补肾
肾阳不足是肾虚的一个主要方面。肾阳又称为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一身阳气之根本,如《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所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人体其他的阳气如心阳、脾阳、卫阳均以肾阳为根本。卫外之阳气充足,则肌腠固密,营卫调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心主一身之阳,心阳充足,则如万物被泽阳光,气血百脉通畅。所以肾阳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之功,艾炷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所选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皆为肝、脾、肾经合穴,气海、关元、神阙为任脉之腧穴,同时也是脏腑的募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
使用灸法,正如《针灸大成》所说:“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主力更著。”因此,常灸关元、气海等,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效果。
保健灸常用的补肾穴位
足三里 ①定位: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下 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②功效:健脾益胃、补益气血。③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④施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或着肤灸5~20分钟。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
三阴交 ①定位: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②功效: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经止痛。③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④施灸方法:用着肤灸或间接灸7~15壮,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⑤注意:孕妇忌用。
神阙 ①定位:为腹部肚脐正中,属任脉。②功效:温阳益气、补肾健脾。③主治:脾肾阳虚,症见畏寒肢冷、面色淡白、神疲乏力、泄泻甚至下利清谷,及命门火衰导致的阳痿、早泄、遗精等。④施灸方法:隔姜灸3~5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亦可用隔盐灸法。⑤注意:每壮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灼伤。
关元 ①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②功效: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健延年。③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④施灸方法:着肤灸或间接灸(以生姜、蒜相隔)7~15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⑤配穴:关元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气海 ①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②功效: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③主治: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羸瘦、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④施灸方法:温和灸、隔姜灸或附子灸。⑤注意:阴虚者慎用,孕妇禁用。一般在春季灸气海,《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龚游)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
巅顶头痛灸法
艾灸百会。百会乃百脉之会,贯通全身经络。因此,艾灸百会穴可通达全身经络,调节全身机能。穴下深处为脑,是调节大脑功能的关键穴位。艾灸百会穴对大脑皮层中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提高脑组织的含氧量及血流量,有效治疗头痛的症状。艾灸头顶百汇穴可以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
眼痛、干眼症、视力下降艾灸法
眼部四周攒竹、鱼腰、瞳子髎、丝竹空、承泣、晴明诸穴,都能治疗眼部一切疾病。而热力透过闭合的眼皮可以直透眼球,扩张眼球内的血管,可迅速消除眼部疲劳,为用眼过度的现代人眼保养最佳方法,对于诸如视力模糊飞蚊症老花白内障,均有极好的疗效。
耳鸣灸法
以艾烟熏灸耳部,可以改善耳部微循环调节听神经,调整中枢神经,治耳内发炎及耳鸣有疗效。
颈椎病落枕灸法
艾灸风池、风府、大椎主治头痛,防止中风,治疗颈椎病。风池风府这两个穴位为感风之所,灸之具有祛风之功效。大椎为手六阳经之会,督脉之重镇,灸之可振奋阳气,治风寒感冒、头痛颈硬、四肢发麻。
关节炎膝盖痛灸法
灸犊鼻穴、膝盖四周。膝盖病一般原因为风湿外邪入侵,灸为火为热,正是对付风湿外邪的克星。
健脾去湿补元阳灸法
艾灸肚脐及四周。肚脐四周有神阙关元、气海、水分、天枢、水道,灸之可以阴阳两补,可以泄痰淤、增腹温、驱寒湿、减肥去脾湿。每日劳作,身困力乏,元气大耗之后,熏肚脐神阙附近,立刻可以恢复精力,消除疲劳。虚弱无力,肝肾两亏者可做保健灸,固元阳而由弱转强。
妇科病的艾灸法
艾灸小腹,取关元、中极、曲骨、子宫,可治妇科诸疾,如月经不调、经痛、经少不孕等,尤其可以温子宫、滋补元阴,达到暖宫之效。同时可配合艾灸八髎长强穴。
美容去斑灸法
关元灸。关元乃下丹田,元气汇聚之所,灸之可温肾健脾、补肾固脱、温阳利水、补血调经、延年保健、通调一身元气,故有排毒去斑,养血美容之效。
肠胃病灸法
艾灸中脘穴。可以健脾胃、补益中气、化滞利中,主治胃病肠道病。尤其是对胃中寒气致病,艾阳可驱胃寒。
安眠通便灸法
艾灸足底和涌泉穴。睡前熏灸,可以快速改善睡眠质量,重点是熏足底的涌泉穴。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肾经之起始,可补肾壮阳,降心火,增精益髓。肾是主管生长发育的重要脏器,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精充足,就可思维敏捷体质强健。涌泉穴是肾心两经相交接处,艾灸可以补肾、降心火、降血糖降血压,化痰湿,平肝熄风,改善大便不畅小便频数。
增强性能力的艾灸法
艾灸会阴穴。会阴穴是人体任督二脉上的交汇点,是阴阳二经脉气交会之处。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灸之阳阴两补,平衡阴阳,增强人的性欲及性能力,并可治脱肛、痔疮、男性前列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腰椎病的艾灸法
艾灸痛点和命门、肾俞。肾主骨,强肾方能强骨。命门穴正好位于两肾脏的中间位置,因此是补肾的良穴。肾俞是肾脏之气输转输注之所。肾脏乃人之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与骨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灸这两个穴位可以温补肾阳、固精培元。
常用保健补阳灸
关元灸。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不懈的灸关元,可以打通任脉,大补元阳。
艾灸可以透诸经治百病,神奇功效尽人皆知。在我国古代艾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被称为长寿健身术。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每日自行艾灸足三里,其寿至101岁。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也采用艾灸法养生,其寿至90岁。
艾灸之养生功效:
1、对早衰、疲劳症、亚健康有作用;
2、对男人补元气、抗疲劳有作用;
3、对女人美容养颜、治疗妇科病、抗衰老有作用;
4、对中老年养心安神、提高免疫力、活筋柔骨、保养关节、辅治疾病、延年益寿等有作用。
平时通过艾灸人体的四大养生要穴,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
1、关元穴
又名丹田,是任脉之穴。位于在脐下3寸,是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
功能:为一身元气所在,为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具有通调冲任,调理气血,补肾固精,回阳固脱的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关元穴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以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
2、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
功能:命门者,诸精神之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命门。
命门穴施人生命的中心,为元气所住宿之处,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的功能,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要穴。
3、中脘穴
又名太仓,为手太阴,手少阳,足阳明之所生,任脉交会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5指的宽度。
功能: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古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凡病者首先调和胃气,胃气调和则谷气生,这是说明人赖百谷养其身,故为养生保健要穴。
灸中脘穴对于胃病疾病的各种症状均有很好的效果。
4、足三里
又名下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腧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能:经属于五行之土,穴属土,所谓土生万物,胃与脾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之疾。“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补足三里,实即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灸足三里养生保健,称为长寿之灸。本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艾,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钟。
为什么早上艾灸补充阳气效果好?
《黄帝内经》记载: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意思就是: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应该顺从自然,顺应天时。
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是从早晨开始生发,此时人体的精气神最旺,抵御病邪的能力最强。因此,一天中艾灸的最佳时间是早晨七八点,或脾经当令(9点-11点)的时候。这段时间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在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艾灸可以事半功倍。
艾灸补阳穴位
1、大椎穴
大椎穴为“诸阳之会”,位于背部的最高点,背部属阳,而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被称为“阳中之阳”,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神阙穴
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阳穴,常灸此穴能益气补阳、温肾健脾、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3、命门穴
命门穴为督脉上的阳穴,与神阙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常灸此穴能培元补肾、强健腰脊、补阳通络、防治百病。
4、关元穴
关元穴为历代医家公认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常灸此穴能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
当然不同的病症,在灸法上也略有差异,选择艾灸的时间点也会不同,《内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不分家,养好脾的同时也要养好胃。
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的范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
比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施灸,因为这个点是脾经的运行时间。又比如,中医认为:下午的5点到7点是肾经当令的时辰,所以经常在这个时间段艾灸,可有效缓解肾虚的症状。如果是失眠的症状就要在临睡前灸。
不适宜艾灸的时间
夏天六点以后,冬天的话五点以后尽量不灸,当然,如果白天实在没时间,晚上做的话,也行,但是尽量避开21:00到22:00,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医看来,晚上9
点到 10
点,卦相对应12时辰为纯坤卦,全是阴,无一阳生,这个时辰如果艾灸扶阳不当,过于强烈刺激穴位,不但阳气补充不了,还容易就伤了阴血。所以说这个时间点灸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都是对健康不利的。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随便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不宜灸。
4、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澡,因为艾灸后身体的经络和毛孔都是打开的,此时洗澡会给身体带进寒气。灸后1个小时再洗澡,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再洗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5、艾灸后若出现上火,可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减少灸量,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6、每分钟脉搏超过90次以上的人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急性扭伤48小时内禁灸;孕妇禁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94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枇杷一身皆良药
下一篇: 耳穴压豆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