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龙伯坚、小曾户洋先生论著中所载《素问》与《太素》正文对照部分存在的差错加以考订补正。通过逐篇逐句对照核实通行本《素问》与日本仁和寺卷子本《太素》,并在吸取龙伯坚、小曾户洋等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成《〈素问〉〈太素〉正文对照表》。
龙伯坚、小曾户洋等先生先后撰有《素问》与《太素》正文对照的专文,给学者查检对照二书带来极大的方便。为使其益加完善,促其常用不衰,今就其对照内容,逐一加以考订,并予补正。
一
龙伯坚先生所著《黄帝内经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内有《黄帝内经和有关三书篇目考》一篇。鉴于《素问》、《灵枢》与《甲乙经》、《太素》、《类经》具有源流关系,该篇以前两书与后三书对照,标明《素问》、《灵枢》各篇分别在《甲乙经》、《太素》、《类经》何篇。诚如龙先生在该篇前言中指出的那样,可为查阅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为校勘和解释的工作提供材料上的准备。作者的此项工作,筚路蓝缕之酸辛,爬罗剔抉之艰苦,大凡从事文献研究者皆可揣情推知。该成果已成为同行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厥功非浅。然而其中尚存由于所据版本限制而导致的微瑕,体例参差而造成的细疵。
其一,因条件所限,其所对照的是清季萧延平校正的兰陵堂二十三卷本,缺第一、四、七、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共七整卷,而不是比兰陵堂本多十六、二十一两卷的日本仁和寺卷子本。其中第十六卷为《素问》内容,第二十一卷为《灵枢》内容。就现存文献资料而言,其所少第十六卷就无从与《素问》对照。
有全篇未能对照的,涉及《素问》6篇。如:《素问·经脉别论》见于《太素》卷十六《脉论》;《素问·刺志论》见于《太素》卷十六《虚实脉诊》;《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见于《太素》卷十六《杂诊》;《素问》之《著至教论》、《示从容论》、《阴阳类论》均见于《太素》卷十六《脉论》。
有一篇中部分文字未能对照的,涉及《素问》5篇。如:《素问·脉要精微论》除如作者所言见于《太素》卷十四《四时脉诊》、卷十五《五藏脉诊》、卷二十六《痈疽》外,还见于卷十六《杂诊》;《素问·玉机真藏论》除如作者所言见于《太素》卷六《藏府气液》与卷十四《四时脉形》、《真藏脉形》、《四时脉诊》外,还见于卷十六《虚实脉诊》;《素问·通评虚实论》除如作者所言见于《太素》卷三十的12篇外,还见于卷十六《虚实脉诊》;《素问·腹中论》除如作者所言见于《太素》卷二十六《痈疽》、卷二十九《胀论》与卷三十的3篇外,还见于卷十六《杂诊》;《素问·病能论》除如作者所言见于《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卷十九《知针石》与卷三十的4篇外,还见于卷十六《杂诊》。
其二,萧延平兰陵堂本已有篇目,对照内容也有部分遗漏。
有全篇未能对照的,涉及《素问》1篇。《素问·长刺节论》见于《太素》卷二十三《杂刺》。
有《素问》1篇全文皆见于《太素》,而有部分文字未能对照的。涉及《素问》4篇。如:作者认为《素问·五藏别论》仅见于《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其实还见于卷六《藏府气液》;《素问·血气形志篇》除如作者所说在《太素》卷十九《知形志所宜》、卷十一《气穴》外,还见于卷十《任脉》;《素问·刺热篇》除如作者所说在《太素》卷二十五《五藏热病》外,还见于卷二十六《寒热杂说》;《素问·刺疟》除如作者所说在《太素》卷二十五《十二疟》、卷三十《刺疟节度》外,还见于卷二十五《三疟》。
有《素问》1篇部分文字见于《太素》,而未能对照的,涉及《素问》1篇。《素问·六节藏象论》“故人迎一盛……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见于《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我们不妨将两书相关文字对照一番:
《素问·六节藏象论》:“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
《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大阳,二盛而躁,在手大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阳,溢阳者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大阴,三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命曰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者,命曰关格。”
上述两段文字基本意思相仿,因此萧延平在《太素·人迎脉口诊》篇名下的按语中指出:“自‘人迎一盛’至‘命曰关格’,又见《素问》卷三第九《六节藏象论》篇。”
其三,对于兼见现象,处置体例不一。《素问》某些篇章内容同时出现于《太素》两篇文章内。对此类内容重复现象,一般有三种处置方法:或兼见之两名并列,或仅出载录《素问》内容多的一篇,或以载录《素问》内容多的一篇为主,说明其所包含的另一篇。比较而言,后一种方法能全面地反映出《素问》、《太素》对照的实情,而龙先生分别采取前两种相异的处置方法。
一是两名同出,且未说明重复现象。涉及《素问》6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见于《太素》卷三《阴阳大论》,其中部分内容又见于卷三十《四时之变》,作者同时列入《阴阳大论》与《四时之变》;《素问·举痛论》先后见于《太素》卷二十七《邪客》、卷十《冲脉》与卷二《九气》,其中见于《冲脉》的内容包含在《邪客》内,作者将《太素》这三篇全部列上;《素问·刺腰痛篇》见于《太素》卷三十《腰痛》与卷十《阴阳维脉》,后者包含在前者内,作者也都列上;《素问·痿论》见于《太素》卷二十五《五藏痿》与卷十《带脉》,其中《带脉》的内容包含在《五藏痿》中,作者也都列上;《素问·骨空论》见于《太素》卷十一《骨空》、卷十《督脉》与卷二十六《灸寒热法》,其中见于《督脉》的内容包含在《骨空》内,作者把这三篇全都列入;《素问·缪刺论》见于《太素》卷二十三《量缪刺》与卷十《阴阳乔脉》,后者所见文字包含在前者内,作者也全都列入。
二是仅出载录《素问》内容多的一篇,没有标明兼见的另一篇,涉及《素问》1篇。《素问·刺热篇》见于《太素》卷二十五《五藏热病》与卷二十六《寒热杂说》,后者包含在前者内,作者唯列《五藏热病》。
其他还需指出的是:与《素问》一篇对照的《太素》为两篇或两篇以上,龙先生均按《太素》的卷篇次序排列,而未按《素问》该篇内容来排列所对照的《太素》卷篇次序;凡《素问》一篇散在《太素》多篇中,未具体说明《素问》哪些文字在《太素》的何篇;没有注明《素问》各篇在用以对照的《太素》篇文中是否完整;《太素》兰陵堂本所录《太素》遗文(系萧延平从《素问》王冰注、林亿等新校正以及林亿等校正《甲乙经》、《脉经》、《医心方》所引未见于二十三卷本的《太素》文字)没有作为对照内容。
二
日本小曾户洋先生依据日本仁和寺卷子本《太素》,撰写《〈素问〉、〈灵枢〉∶〈太素〉对经表》(载《东洋医学善本丛书》第八册,东洋医学研究会1982年版),所取主要参考文献,除龙先生的“篇目考”外,尚有田口友康编《黄帝内经素问对经表》(日本素灵会1963年版)、《素问隋杨氏太素注本目录》(载廖平《六译馆丛书》,存古书局1921年版)。“对经表”充分吸取前人的成果,并弥补前人的诸多不足,不仅注明《素问》、《太素》各篇的对应,而且还指出《素问》各篇在《太素》中“全”、“基本全”、“不全”或“欠”,以及《太素》是否全篇或《素问》在《太素》中的起止。作者观察周密、考订严谨的学风殊实令人感佩,但由于此项对照研究工作实在复杂,因而难免百密一疏。谨考证如次:
其一,《素问》与《太素》对应的篇文有误。
涉及《素问》2篇。如:与《素问·刺疟篇》先后对应的是《太素》卷二十五《十二疟》与卷三十《刺疟节度》,作者误将《太素》卷二十五《三疟》列入。这是误增《太素》对应之文。与《素问·大奇论》对应的先后有《太素》卷十五《五藏脉诊》、卷二十六《经脉厥》与《寒热相移》,作者错将《经脉厥》末段“肾肝并沈为石水”至“并小絃欲惊”21字视作《寒热相移》文,从而与《素问·大奇论》对应的就没有《经脉厥》。这是误减《太素》对应之文。
其二,《素问》与《太素》对应的文字有误,表现为《素问》有而《太素》无的文字没有完全指出。
共涉及《素问》7篇,就中又可析为3种情况:
与《素问》对应的《太素》不全,而误认为全,有2篇:作者认为《素问·五藏生成篇》全文在《太素》内皆有对应,而实际上篇首至“白如枯骨者死”并未见于《太素》;作者认为《素问·评热病论》全文在《太素》内皆有对应,而实际上“小便黄目下肿”至“烦而不能食”23字,“少气时热而汗出也”8字,并未见于《太素》。
与《素问》对应的《太素》基本全,而误认为全,有4篇:与《素问·血气形志篇》对应的《太素》各篇中未见《素问》“今知手足阴阳所苦”8字,而作者误将其列入《太素》卷十九《知形志所宜》内;与《素问·病能论》对应的《太素》各篇中,未见《素问》“论在奇恒阴阳中”7字,而作者误将其列入《太素》卷十六《杂诊》内;与《素问·大奇论》对应的《太素》各篇中,未见《素问》“三阴急为疝”、“其脉小沈涩为肠澼”13字,而作者误将其分别列入《太素》卷二十六《寒热相移》、卷十五《五藏脉诊》内;与《素问·水热穴论》对应的《太素》各篇中,未见《素问》“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9字,而作者误将其列入《太素》卷十一《气穴》内。
与《素问》对应的《太素》不全,有1篇:作者认为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应的是《太素·阴阳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至“冬生咳嗽”、“帝曰法阴阳奈何”至“气虚宜掣引之”两部分,不知《太素》并无前者中的“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16字、后者中的“西方阴也”至“手足便也”32字。
其三,与《素问》某篇对应的《太素》某篇并非全篇,而误认为全篇。作者所视《太素》全篇共26篇,其中有17篇其实并非全篇。兹以相对应的《素问》篇名依次罗列:《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玉版论要篇》,《经脉别论》,《宝命全形论》,《太阴阳明论》,《刺志论》,《针解篇》,《长刺节论》,《皮部论》,《经络论》,《气穴论》,《示从容论》,《阴阳类论》。
其四,与《素问》对应的《太素》有文字颠倒现象,作者未加指出。
涉及《素问》6篇。如:与《素问·血气形志篇》对应的《太素》卷十九《知形志所宜》,与《素问·通评虚实论》对应的《太素》卷十六《虚实脉诊》,与《素问·刺疟篇》对应的《太素》卷二十五《十二疟》,与《素问·举痛论》对应的《太素》卷二十七《邪客》,与《素问·刺腰痛篇》对应的《太素》卷三十《腰痛》,与《素问·气穴论》对应的《太素》卷十一《气穴》。《太素》上述6篇所载《素问》文字均有颠倒,作者未予注明。
其五,对于兼见现象,处置体例不一。
如上所述,《素问》某些篇章内容同时出现在《太素》两篇文章内。对此类内容重复现象,作者采取以载录《素问》内容多的一篇为主,同时说明其所含另一篇的方法,这无疑是恰当的,如《素问》之《阴阳应象大论》、《举痛论》、《刺腰痛篇》、《痿论》、《骨空论》、《缪刺论》等皆如此处置,但是与《素问·刺热篇》对应的《太素》卷二十六《寒热杂说》,既已完全包含在《太素》卷二十五《五藏热病》内,作者却同名两出,既将其包含在《五藏热病》内,又单列为对应之文。
此外,尚嫌欠缺的还有:《太素》有与《素问》对应的文字,而未加以指出,如《素问·六节藏象论》部分文字见于《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所误与龙先生同,详见本文第一部分。与《素问》对应的《太素》若非全篇,未指明所在部位。尚有个别文字差讹,如:与《素问·奇病论》对应的《太素》诸篇中有卷三十的《胆瘅》,而误为“胆痹”;与《素问·玉版论要》对应的《太素》卷十五应是《色脉诊》,而讹为“色诊”,夺一“脉”字;与《素问·玉机真藏论》开头对应的《太素》卷十四应为《四时脉形》,而不是“四时脉诊”;与《素问·阳明脉解》对应的是《太素》卷八《阳明脉病》,而不是“阳明脉解”。(未完待续)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段逸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93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桐君采药录》考察
下一篇: 论《傅青主女科》气血相伍的治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