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文献中的脑——论脑之内部结构

医案日记 2023-05-12 17:40:40

摘要:脑之内部结构历代文献略而不详,多散在于历代古籍和道家记录中,由道家“内视法”洞察而得。脑之内部结构划分为九瓣、四方、四隅及中央共九个区域,称之为九宫。其中贯穿着血络、脉络、细皮和脑气筋。九瓣由细皮分割;筋络把脑之各宫联络在一起;血络、脉络贯通气血以养脑体;脑髓滋养脑体,化生神气。九宫各宫神君各司其职,司命下属。各神君之所以能发挥其神明作用,还由于其与全身百节相通,与肾气相通。

关于脑之内部结构,祖国医学记载略而不详,其论述主要见于道家著作。道家对其论述,并非揣意,而是通过内视法洞察而得之。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宜参丹经论》写道:“内经与丹经皆始于黄帝,然内经为世俗共用之书,故其书显传于后世。丹经为修士独善之书,故其书秘传有专家,所谓教外别传也。其后分门别派,或书籍留贻,或口诀授受,著述虽纷不一致,而当其内视功深之候,约皆能洞见脏腑,朗若掣电,深究性命,妙能悟真,故其论说皆能与内经相发明。”道家练内功,达至精深时,通过内视,能洞察到脑、脏腑、骨骼、血脉,以及他们之间之内在联系,然后将洞察到脑之内部结构划分为九宫、九瓣、四方、四隅九个区域。后世医家和科学家对其进一步研究,又补充了血络、脉络、细皮和脑气筋等,从而脑之内部结构日趋完善。

九宫:从总体上讲,脑之内部总称之为脑宫。然其内部又划分为九个区域,称之为九宫。正如《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存守九宫诀》所云:“头有九宫,上象九天,下法九地。”九宫即明堂宫、洞房宫、丹田宫、流珠宫、玉帝宫、天庭宫、极真宫、玄丹宫和太皇宫。各宫在脑中的具体位置,《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写道:“凡一头中有九宫。两眉间上却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大致描述了脑之内部区域之划分。

道家认为,九宫之中各有神君居之。何为神君?《说文》写道:君者“尊也”,为至尊无尚之义,“神君”是对各宫之神之尊称。因为脑为思维意识器官,有统帅全身之德,似国家君主之地位,故喻之神君。周楣声注《黄庭内景经》时写道:“天有九宫,故人脑亦有九瓣,即四方、四隅并中央九位,内藏九真。真者,真元之神也。房者,洞房,即脑神所居之处也。”这些不同部位元真之气,即所谓神君,神君所居之洞房称之为宫。换言之,九宫之中各有神君居之。

然而各宫所居之神君,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呼应。正如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所云:“神通丹田而外”、“三老同坐各有朋”、“百神流通”。各宫神君在泥丸神君之主宰统调下,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泥丸宫:泥丸宫即丹田宫。居九宫之中央。近于泥丸宫之四宫,称为四方,远于泥丸宫之边缘区域之四宫,称为四隅。前文曾称“并中央”之“中央”即指泥丸宫。道家对泥丸宫之称颇多,有天脑、黄庭、昆仑、天谷等几十种之称。所以《紫清指玄集》写道:“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曰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

泥丸宫有上元真君居之。上元真君古代医籍中多称为泥丸君,亦有称之太乙帝君、太乙元真者。今多称元神和脑神。如张景岳《类经》注道:“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所谓“太乙”,即一身之祖宫,位居至尊无尚,是诸阳之会,万神总会之都。所以《修真十书》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道枢·平都篇》亦云:“天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脑中园虚以灌真,万空真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洞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九宫虽各有神君居之,又各自司命,然均听命于泥丸君。泥丸君统帅诸神,为脑中之脑,脑中之中心,核心之核心。

各宫神君各司其职,司命下属。如《道藏·太上老君内观经》谓曰:“太乙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之也。元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构三魄也。桃核住脐,深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不空也。文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由然也。”各宫神君,上下左右互用而相应,均在泥丸神君统一协调下发挥整体神明之德。《道藏·指玄篇·修仙辨惑论》把泥丸君在人之机体生命活动中之至关重要作用,故《云笈七签·元气论》把它与人体健康联系在一起:“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由于泥丸与生死联系在一起:“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神存则健,神去则死,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正因为泥丸有神所居,真气存于内,为人生命中枢,所以《素问·刺禁论篇》强调指出:“刺脑,中脑户,入脑立死。”脑死亡才是生命真正终结。

泥丸君与各神君之所以能发挥神明作用。还有下列两个原因:一为泥丸与全身百节相通:周楣声《黄庭经医疏·至道章·第七疏注》“至道不烦存决真,泥丸百节皆有神”时云:“在这一大泥丸之中,其中不同节度,皆能与全身各部的神气息息相通。”各脏腑之神气能通过“息息相通”之路,上潮泥丸,同时,泥丸之神明又能通过“息息相通”之路,下行脏腑和各节度,从而形成上通下达之传达通路,而效神明之德。二为泥丸与肾气相通。《道枢·黄庭篇》云:“肾者,其左少阴,其右太阳,上通诸气,常随呼吸而出焉,内灌于生门,上入于泥丸,上下流通,如日月之运行。心之动静、呼吸、心宫常存诸也。气者出入于下丹田,流注于身。”从而形成肾→脑→肾→全身神气之路,以致肾气随呼吸出入,上潮于脑,使脑效其神明之德。

九瓣:周楣声《黄庭经医疏》云:“道家谓天有九宫,故人脑亦有九瓣,即四方、四隅,并中央九位,内藏九真。真者,真元之神也。”所谓“九瓣”即脑宫以细皮隔开的九个自然分区,每个瓣内有一宫,由于泥丸宫居于中央部位,故曰“并中央”,其他各有一宫,居于泥丸宫之四旁和四个角隅,故称之“四方”和“四隅”。

血络、脉络、筋络和细皮:脑宫到处贯穿着血络、脉络、筋络,并布满细皮。《性源广嗣·胎孕化形生禀元质次序论》描述道:“脑颅及头角有骨、筋、髓、细皮等类为其全体,既非再为二者之血所结,必须用精质之纯体以结成矣。如血络、脉络、筋络,与凡体节之血络及细皮等类之质体”以构成。筋络把脑之各宫网络在一起。血络和脉络贯通气血以养脑体。细皮将脑宫划分为九瓣,并粘合成一个整体。

脑气筋:此说由张锡纯提出。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脑气筋辨》写道:’人之知觉运动其枢机皆关于脑气筋,此尤拘于迹象之谈,而非探本穷源之论也。夫脑气筋者,脑髓之所滋生也。……故善知觉……故善运动。此乃脑气筋先天之本源也。”张氏所指之脑气筋系脑神经,它是脑的至关重要组成部分,其输入输出皆赖其力。

脑髓:脑宫盈满髓液,称之为脑髓。由于脑宫充满之髓液较脊髓腔和骨腔为多,且是髓液集聚之处,所以脑宫又称之为“髓之海”。因此,《灵枢·海论篇》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宫上至天灵盖,下至天柱骨,都盈满着髓液。故《奇病论》谓“髓者,以脑为主”。脑髓不仅滋养脑体,化生神气,并且与五脏六腑相联系,从而形成统一的整体。

脑颅:脑颅居于颈项之上,由脑宫外围多块骨骼组成。《性源广嗣》提出:“脑颅之体,所以须用多精之体……及头角有骨。”脑颅其顶为颅卤,又名天灵盖。下与天柱骨相接,前有额骨,后有顽骨的枕骨,侧有鬓骨。脑象似天,前后长、左右短、其形圆。其度大小《灵枢·骨度篇》谓“发之复者,颅至项尺二寸”、“头之大骨围一尺六寸”之约。它围于脑之周,起卫护脑体、使脑髓和真气不致外泄。

总之,脑位于机躯之首,颈项之上,颅骨之内。内设九瓣,瓣内设宫,各瓣以细皮包裹,并相粘合。各宫之间以筋络相网络,其气血以脉络和血络相贯通,以脑气筋相呼应,脑髓盈其中,内藏九真,从而形成一个贯穿前后左右上下的有机整体。

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靳 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92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