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书评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属风湿病范畴,是一种较难治的疾病。在临床上多见于青年女性(15~35岁之间)。如果患风湿病经久未愈,就需检查一下狼疮细胞,一般查出一次有1个狼疮细胞,就应该按狼疮治疗,若忽略此,仅按风湿病治疗,效果是不会显著的。
在北京,治疗此病多参考赵炳南氏的经验,他认为该病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症状比较复杂,病情也比较危重(尤其是系统性),有时可出现上实下虚、上热下寒,水火不济,阴阳失调的复杂病象。在治疗法则上,以益气阴,调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治其本,清热解毒,补肝肾,养心安神治其标。他主要用《证治准绳》秦艽丸方加减进行治疗,基本方常用药:生芪、党参、秦艽、黄连、漏芦、乌梢蛇、鸡血藤、丹参等,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他常分为热毒炽盛、阴血虚亏、毒邪攻心、肾阴亏损、邪热伤肝等5个证型。
自1955年后江苏朱仁康老大夫来京,他以治疗皮肤科疮疡的经验,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瘟毒发斑”之类,主张以内热为主,分为毒热炽盛证、心脾两虚证、肝脾不和证、脾肾阳虚证、肝风内动证、气虚两虚证等。总之,本病的初期治疗应审证求因,随证施治;后期则以补法为主,兼调冲任。处方用药,总以益气健脾,甘润和平之剂为上,恰当的调补脾肾更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盘型红斑狼疮多局限于皮肤,发现在脸部、手背、背部、足跟部起持久性焮红之红斑,框廓清楚,其上肌肤甲错。朱老临床分为阴虚火旺型和肝郁气滞型,常用外治清凉膏(当归、紫草、大黄、黄蜡、香油制成)。
笔者在临床上以治疗风湿病为主,因此也能不时地见到红斑狼疮病人,临证时主要参考以上二老的经验化裁,疗效并不满意,但也一直没下决心对此病列为课题进行攻关。
今得阅沈丕安所著《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一书,深感有必要予以介绍。本书为一本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专著。
一、中医部分阐述详明,既尊古而又有个人看法,常用传统方66首,个人创制新方22首,说明在临床上有心得体会、有创新,有个人独到见解。临床经验值得一读,可谓字字珠玑,点滴积累,非一朝一夕、浅尝辄止者可同日而语,也非好高鹜远、囫囵吞枣者可比,而是一板一眼,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真功夫。可为同道参考,后学楷模,流传后世。
二、西医部分叙述清楚,重点突出,可供从事该病读者初步认识其大体轮廓。
三、中西医结合部分现今的中西医结合大体上可分以西为主和以中为主的两类,本文作者以中医为主,结合现代医学阐述说明中医,叙述得明白畅晓,对疾病的治疗方面,以及诊断、检查、病因病理病机都很恰当,严丝合缝,无牵强附会之处。尤有进者,所用中药均能按现代药化药理说明,也是恰到好处。过去我们讲述中药学都是以中医传统为主,近代研究成果作为辅助,有时能结合起来,有时结合不上,当时也未能深入探讨。近观王本祥主编《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1出版)、四川雷载权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也进一步以中医为主,用现代医学可以阐明,做到尽量结合,这也是一个方向。一切合理的、科学的、先进的东西我们都要吸收,因为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自立于世界科技之林。
本书的突出贡献,在于临床经验丰富,取得第一手资料,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于临床,不仅是在鉴别、诊断、治疗,同时对所用中药也能以现代药学之理加以阐述而后应用,所得临床疗效,都有可师可法之处。
此外,本书章节分明,“相关病症名称归纳表”制得很好,说明问题,一览无余。层次清楚,归纳得体,每章节之后的“总之”承前启后,作为结论性的小结。
本书的传统方和自创经验方针对性很强。其预防、保健、食疗、护理、预后等内容亦相当好,可见其术业之专攻,既有疑难病症的临床研究,同时还注重病患的护理、食疗等问题。
最后“进展”一章,涉及面广,既总结以前,又预示未来,确实是一本实事求是的书,读者一定会受益匪浅。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谢海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92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医史学家在写个人医史
下一篇: 中医文献学研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