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医贯·咳嗽论》析

医案日记 2023-05-12 15:38:57

关键词:《医贯》赵献可 咳嗽

《医贯》系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著,是赵氏一生对“命门学说”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咳嗽论篇无论是阐述机理还是辨证用药,都集中反映了其独特的温补学思想。今试作浅析。

外感咳嗽,补脾为主,虚则补母

外感风寒咳嗽,历来都以祛邪发表为主,而赵氏却宗《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责之于肺虚,“盖肺主皮毛,惟其虚也,故腠理不密,风邪易以入之。若肺不虚,邪何以而入耶?”“若专以解表,则肺金益虚,腠理益疏,外邪乘间而来者,何时而已耶?”咳嗽虽因于肺,而其治则在脾,“宜以补脾为主,而佐以解表之药”,因为脾为肺之母,“脾实则肺金有养,皮毛有卫,已入之邪易以出,后来之邪无自而入矣”。其用药以人参、黄芪、甘草补脾,兼用桂枝驱邪,正所谓“不治肺而治脾,虚则补其母之义也”。赵氏外感咳嗽之论,确与众不同,诚如《杂证会心录》言:“种种咳嗽之症多端,调治之法各异,而察舌按脉分别施治者,尤必以补元气为上策也。”

咳嗽暴重,滋肾为要,虚则补子

赵氏引《仁斋直指方论》云:“凡咳嗽暴重,动引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当以地黄丸、安肾丸主之,毋徒从事于肺,此虚则补子之义也。”由于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此咳嗽与肺肾二脏密切相关,而赵氏独重于肾。“余谓咳、嗽、咯、唾皆出肾。盖肾脉入肺,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二脏相连,病则俱病,而其根在肾”(吐血论)。他在分析其致病机理时说:“肺有热,则气得热而上蒸,不能下生于肾,而肾受邪矣。肾既受邪,则肺益病。”“盖母藏子宫,子隐母胎。凡人肺金之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今因肺受心火之邪,欲下避水中,而肾水干枯有火,无可容之地,于是复上而病矣。”因此其治疗,或壮水之主,或益火之源,总以补肾之水火为首务,并提出“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予独曰水生金”,可谓独树一帜,也由此可见其对肾水的重视程度。

火烁肺金,滋阴降火,肺肾同调

火烁肺金而咳嗽者,宜清金降火,乃为常理。然赵氏却认为其“似是而实非”。他力陈以黄柏、知母、天冬等寒凉诸药之害,“盖黄柏苦寒泄水,天门寒冷损胃,服之者不惟不能补水,而且有损于肾”(滋阴降火论),并提出:“补北方,正所以泻南方也;滋其阴,即所以降火也。”“惟六味地黄独补肾水,性不寒凉,不损脾胃,久服则水升火降而愈。”另外,赵氏对世人治阴虚咳嗽“视参芪如砒毒”,力驳其非,强调应肺肾同调,但要分清主次。“先以壮水之主之药,如六味地黄之类,补其真阴,使水升而火降;随即以参芪救肺之品,以补肾之母,使金水相生而病易愈矣”。赵氏所论,真如其言,“可称是千载不明之说,予独表而出之”,实发古人之未发,令人耳目一新。

脾虚痰嗽,六君八味,引水归原

脾虚咳嗽,或误服寒凉,致脾土受伤,肺虚而嗽者,赵氏析其因,“乃火位之下,水气承之,子来救母,肾水复火之仇,寒水挟木势而上侵于肺胃,水冷金寒故嗽”。他在痰论中云:“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原,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是无火者也。”故其治疗,在补脾益肺的同时,重在温补命门之火。“用六君子汤加炮姜,以补脾肺,八味丸以补土母而引水归原”。对于八味丸,赵氏推崇备至。“余所以谆谆于此方者,盖深知仲景为立方之祖,的认此方为治肾之要,毫不敢私意增减。”由于赵氏认为命门之火乃一身之主宰,所谓“人非此火不生,非此火不活”,故每予八味丸水中补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更兼“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八味丸说),其在痰论中引吴茭山《诸证辨疑》云:“八味丸,治痰之本也。”由此可以看出其温补学思想亦始终贯穿在咳嗽的治疗之中。

南陵县医院(安徽,242400)焦庆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9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