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金元四大医家之元代名医朱丹溪

医案日记 2023-05-12 08:52:50

金元四大医家之元代名医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他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成长经历

童年磨难

朱丹溪祖父名环,父名元,母戚氏。祖父辈均以孝闻名乡里。朱丹溪的堂曾祖朱杓,精通医学,著有《卫生普济方》,重医德。堂祖父叔麒,宋咸淳进士,晚年从事医学,医德十分高尚,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影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十一月二十八日,朱丹溪诞生于义乌县赤岸村。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

元贞元年(1295),丹溪父亲因病去世。丹溪和两个弟弟都尚年幼,全家靠戚氏一人支撑。朱丹溪的童年既经历了艰辛的磨难,又得到了母亲的良好的教育与熏陶。

发奋为学

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性格豪迈,见义勇为,从“不肯出人下”。元大德四年(1300),朱丹溪年满20岁,时任义乌双林乡蜀山里里正。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

丹溪30岁时,母亲患病,而“众工束手”,因此他就立志学医。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经过5年的勤奋苦学,既治好了母亲的病,也为日后的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时,丹溪已经36岁,他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到东阳从师许谦,学习理学。过了4年,成为许谦的得意门生。后来他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

延祐元年(1314)八月,恢复科举制度。丹溪在学习期间,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

科举失败并没有使丹溪灰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时,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丹溪学医。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

有志不在年高,朱丹溪专业从医的时候,已40岁了。他一心扑在医学上,学业大有长进。过了两年,丹溪42岁时,治愈了许谦多年的顽疾。

千里求师

泰定二年(1325),朱丹溪45岁,渡钱塘江,千里迢迢来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后到宛陵(今安徽宣城),上南徐(今江苏镇江),辗转建业(今南京),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位适合当老师的人。有人告知,杭州罗知悌医术高明,学问精湛,他就不顾夏日的炎热,日夜兼程,匆忙赶到杭州求教。

罗知悌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学,为刘完素的二传弟子,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曾以医侍宋理宗。罗知悌对朱丹溪既有理论的传授,又有实践的教诲。使朱丹溪的医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朱丹溪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一个重要的论点,即“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为创立后来的丹溪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半后,罗知悌去世。丹溪安葬了师傅后回到义乌老家。朱丹溪济世救人,为百姓治病,数年后,“声誉顿著”。

主要成就及著作—倡导滋阴学说

丹溪著书的态度十分严谨,至67岁时,著《格致余论》一书。不久又著《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今仅存前三部书。

《格致余论》是丹溪医论的专著,共收医论42篇,充分反映丹溪的学术思想,是丹溪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为中心内容,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得要性,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为倡导滋阴学说,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他各篇,侧重论述滋阴降火和气、血、痰、郁的观点,内容十分丰富,每篇中又多以治验相对照。

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及《局方发挥》一书,对杂病创气、血、痰、郁的辨证方面。其他,如恶寒非寒、恶热非热之论,养老、慈幼、茹淡、节饮食、节情欲等论,大都从养阴出发,均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丹溪学说,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在15世纪时,由日本人月湖和田代三喜等传入日本,日本又成立“丹溪学社”,进行研究和推广。迄今日本沿存“丹溪学社”。

至正十八年(1358)夏,一代医学宗师朱丹溪与世长辞,终年78岁,葬于义乌东朱之郭头庵。

明清时期一些学者,对丹溪推崇备至,常远道前来祭奠。今日之丹溪故里赤岸,丹溪之滨狮子岩顶建有朱丹溪纪念亭,狮子岩麓建有朱丹溪纪念堂。东朱村辟有朱丹溪陵园。赤岸镇区、义乌城区、金华市区分别有丹溪街、丹溪路之命名。丹溪在人民心目中,正如“云山苍苍,高风不磨,世远弥声,仰止者多。”

请简述医学家朱丹溪生平

朱丹溪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主张滋阴降火,擅治内伤杂病。
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
元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诞生於浙江羲与县赤岸镇在学术上强调养阴和泻火二法,被称为“养阴学派”的鼻祖对火症的治疗有精辟的论述在熟性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植。著有《局方发探》、《格致馀论》、《素问纠略》、《本草衍羲补遗》、《伤寒辨疑》、《外科精要发探》等

朱公殿的朱公子是谁?

朱公殿里供奉的朱公是神医朱丹溪。朱公应该是元代一代名医朱丹溪,字彦修,名震亨,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死后,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

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故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生于元至元十八年(公元一二八一年),卒于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年)。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铅山人叫为朱公公。朱丹溪,名震享,字彦修,元代医学家,浙江义乌人。1281年生,1358年辞世。

朱丹溪早年学医,师从许谦学“理学”,后又拜师杭州名医罗知悌学医,还学兼李东垣、张子和两位医学大家的学问。

他“好读书史、善知天文、地理、术艺”,非常博学。朱丹溪有著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等传世。

《大国医之朱丹溪》一文,全面介绍了元朝民间大医朱丹溪一生孜孜不倦苦学医术;真心拜师勇于实践;情志疗法为民治病的事迹,感人至深。

700年前的朱丹溪就告诉我们,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正心、收心、养心。

所谓正心,就是要用伦理道德来校正我们的行为;

所谓收心,就是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某种欲望特别强烈,就要及时克制收敛;

所谓养心,就是要经常读好书,做好事,平性情,陶冶情操。

1358年的夏天朱丹溪远行行医回到家乡,身感非常疲倦,躺在床上睡了三天,醒来后,他把家人叫到床前,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说完,他端坐在椅子上,流然长逝。

一代国之大医朱丹溪驾鹤西去,临终仍告诫人们:医学奥妙无穷,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当年朱丹溪在浙江,江西等地行医时。有一年,铅山县的汪二等地忽发瘟疫,肆虐无忌,人传人,村传村。被传染上后,短者七八日,长者十来天就不治身亡了。

有些地方出现了绝户灭村现象,到处人心惶惶,纷纷外逃避癌。正在玉山行医的朱丹溪得知铅山发生瘟疫后,即刻启程赶赴铅山。

首先来到信江边的傍罗村为群众治病。由于朱丹溪的医术高明,深入病患者家里,详细望闻问切,很快就确定了病因,他一面精心施诊,安抚乡民。一

面传授提药煎汤服用预防。不几日就控制住疾病在傍罗村的传播蔓延。

患者病情日见日好,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接着朱丹溪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发病严重的福惠、汪二等地目夜奔波诊治病人。

他不顾个人被传染的安危,进村入户,检查诊治,熬汤服药,很快检制了癌疫疾病在铅山县的扩散传播,让老百姓又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安生活。

为感谢朱丹溪的救命之恩和高超的医学医德,福惠、汪二,傍罗等地乡民先后为他建起了生庙。仿照神医朱丹溪的形象,请人塑制了他的金身,筹资兴建规模宏大的庙宇,把他的涂金塑像供奉在庙内,供群众祭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86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