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九月十九日电 题:安徽为中医“把脉”促传承
中新社记者 吴兰
中医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然而在近些年,中医的发展备受关注。中医药资源大省、素有“南新安、北华佗”的安徽,中医发展的承袭如何?中医发展的现状如何?中医发展又面临哪些机遇?
中医面临的尴尬
曹恩泽,出生中医世家,作为安徽唯一一位出过“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自传丛书的在世老中医,安徽中医院著名中医肾内科专家。
提及新安医学——安徽中医药事业中最辉煌灿烂的部分。曹恩泽说,他和岭南医学、少林医派等中医学派一样,在中国中医药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以地区命名之中医学派中,新安医学堪称“首富”。被誉为“明代四大医家”之一的汪机,被列为“清朝四大医家”之一吴谦均是新安医家。
世代都是徽州地区老中医的胡国俊,提及现在中医发展中的弊端,和曹恩泽一样表示很惋惜。他说,现在有些中医没有拍片、化验等西医手段的辅助似乎都开不出药方了。中医的把脉、听声、针灸、推拿、拔火罐等都传统疗法被摒弃。古人说“上工治未病”,现在却连能对症看病的“下工”也越来越少了。
如今,中医在渐渐变成古董。“传承方式过于单一和古板,而中医原著在多数现代人的眼里更是晦涩难懂。中医中最基础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都已经很少有中医学专业的同学有耐心攻读,更别提新安医家的著作了。”一位中医学校的老师感慨。
在采访中,老中医们惋惜地表示,“许多在当时非常盛行的医术都失传了!”。曹恩泽解释说,如“医圣”华佗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如今已经彻底失传;以研究眼疾著称的明代新安医家程玠(歙县人),其独特的“程氏眼科经验”也后继乏人。
此外,记者在很多大型药店内看到,药店四分之三甚至以上的空间是各种西医货架。药店工作人员也表示,中药的销量远远无法和西药相比。
“中药吃起来实在太麻烦。又要煎又要熬的,还要注意火候和用量,现代人连看病都要抽时间,煎汤熬药只能是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才会做的事情。”这是此间很多市民放弃选择中医药的原因。
力推中医的发展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清代著名诗人刘开作诗盛赞安徽亳州当时农人种药如种桑麻的热情,中国“药都”之首亳州历史上中药材发展的盛况。
那么在安徽中医药资源的如此丰富的优势基础上,如何“把脉”中医,大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介绍说,在本月的安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安徽中医药发展大计,安徽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制定《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从政策上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与此同时,安徽省中医院则在力求全面发展中医事业的同时,开设特色的中医“国医堂”、“名医堂”;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三甲针灸医院,每年都接待和派出很多中医人士做学术交流,向外求发展等。
此外,根据安徽省“十一五”中医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安徽省将继续实施中医“三名”战略,加强“江淮名中医”的培养,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鼓励中医院开展各项延伸服务等。
据悉,过去五年,安徽省共投入中医药专项资金两亿多元,改善中医医院的诊疗条件。该省除了有三十七所二级以上规模的中医院外,还实现了县县都有一所中医院的目标。
1.怎么把脉
没有单学把脉的事情。
只有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才能知道脉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有中医基础之后,买本《濒湖脉学》,里面几十种脉象背下来,然后每天把自己的,加上把别人的,一天把个十来个人,用心去揣摩,三个月可入门。
再想提高就得研究《四圣心源》。 我也有个师兄,一直拒绝看脉学的书籍,只把脉的名字记下来了,不去理会书上讲的脉的意义,经过自己十多年的临床再回头去翻书,发现自己的体会跟书上的基本一致。
他比较传奇的是能把出病人的自杀念头。还有个大师兄,能把出你昨晚吃过海鲜。
脉学这东西有点玄乎,水平怎样完全靠个人体会所得,而且如果病人配合,在四诊中的比例并不大,所以不必过分强求。当然,也会碰上不信任你的新病号,问什么都答“还行的”,这时候我都懒得细问,靠望诊加脉诊,疗效也不错。
2.把脉是在干什么
中医看病,总要摸脉,因为通过脉象的变化,既可以搜集病情资料,又可以了解正气的强弱,还有助于预测病情是趋于好转或是趋向恶化。
感冒了,将手轻轻按在桡动脉上,常能明显地觉察到脉搏的跳动,称为浮脉,中医形容它好 象是木头漂在水面上一样,所谓浮脉如“水中漂木”。 浮脉在其他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也常见到,表示病变部位较浅。
如果必须用力按压,才能触知脉搏的跳动,称为沉脉,常见于不少慢性病,表示病变部位较深,已经涉及脏腑。脉搏跳动增快,称为数脉,大多是热性病证的反映。
脉搏跳动减慢,称为迟脉,含有姗姗来迟的意思,是寒性病症的表现。 脉搏跳动无力,称为虚脉,说明正气不足。
如果病人气阴两虚,常常出现一种细弱的脉象,中医形容它是“细如丝线”。脉搏跳动有力,称为实脉,表示正气尚强。
如果病人正气旺盛,而邪热也盛,往往出现一种洪大的脉象,好象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有些脉象,对于某些疾病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脉象不柔和,绷得较紧,好象按在弓弦上一样,称为弦脉,往往提示病人可能患有动脉硬化症或高血压病。脉搏跳动不规则,常有停顿,或时强时弱,称为结代脉,大多见于心脏病人。
脉搏往来流利,称为滑脉,中医形容它是“如珠走盘”,一般多见于痰饮病人,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弦脉也常见于一般痛症或外感病证,偶尔的结代脉有时心脏并无疾病,至于滑脉在正常的妊娠妇女中更是常见。 脉象还有助于判断预后,病情虽然沉重,但脉象和缓和力,仍有转机;如果脉象细微欲绝,简直摸不清楚,则是预后不良的象征。
总而言之,摸脉是一种重要的诊病手段,也是中医诊病的一种独特方法,是四诊中的重要环节。中医经过长期体验,对脉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不少脉学专著,如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等。
现代对脉象也进行了不少研究,有人用脉象仪初步描出了各种不同的脉象;有人用心电图研究脉象产生的原理。
3.中医把脉是怎么把的呢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
《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 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
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切脉时应注意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剧烈的活动,应先让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细心地分辨脉象。
每之诊脉时间,不应少於一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
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
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代脉: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
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4.把脉怎么把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於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於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
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切脉首先定位寸关尺,这个看似简单,却是一切脉象的基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之后可以开始感受脉象: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79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举办
下一篇: 中医养生书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