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物的发现和使用

医案日记 2023-05-11 16:42:50

药物的发现和使用

一、植物药的发现和使用

神衣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流传久远《淮南子·修务训》:“神衣……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皇甫谧《帝王世纪》:“伏义氏……选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六腑六脏,五行阴阳,水火升降得以有象,万物之理,得以类推,炎黄因斯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又说:“(黄)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炎黄因斯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从而对炎帝神农氏在药物的原始发现所作的贡献予以肯定。这一论点为学界的普遍观点,例如:《世本》有“神农和药济人”;《通鉴外记》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晋·干宝《搜神记》有:“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史记补三皇本纪》也有“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关于我国药物,特别是植物药的最早发现和使用,在古代无不归功于神农,研究者普遍的观点:我国历史上的神农氏,不是专指某一个人,而是指整个以炎帝为首领的氏族部落,是来自这个群体无数次漫长认识过程的实践经验积累。

关于神农氏尝百草之遗迹,《述异记》有:“成阳山中神农氏鞭药处,一名神农原,药草山,山上zi阳观,世传神农於此辨百药,中有千年龙脑”,“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路史》中叙述的传说史事有:“磨蜃鞭芨,察色腥,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正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上述之鞭药磨蜃、察尝……实质是在辨别药性过程中的某种加工,甚至已含有原始的实验思维推理总结过程。

人们对药物特性的认识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而不断提高。畜牧过程的动物中毒、疾病知识的不断总结;农业技术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植物性味、作用经验的不断认识和总结,同时也给药物的栽培打下了技术基础。

原始人类对植物药的应用,开始当以单味药为主,也可能是少数几味药合用。鄂伦春族用“八股牛”草根、“那拉塔”小树熬水擦患处,或用“乌道光”树皮包患处,用来消肿;普米族用“挖耳草”泡酒,治疔疮;用黄芩研细加水,包患处,治痈;用羌活、独活、木通泡酒、口服、治腰肌劳损和风湿性关节炎。佤族用独子叶治肠胃病和便秘,用桂树皮健胃。景颇族用“嘴抱七”根,含口内治牙痛。彝族用石尾草治疟疾。所有这些运用植物药的朴素经验,在各自民族的口耳相传中,早已成为各自民族医疗共同所有的知识,这些经验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无数次改变、改进,但却如实反映了各自民族或其他民族在原始社会植物药用药经验的积累。这些经验的积累虽然是十分零星和肤浅的,但这种状况为我们研究原始人类,发现和使用植物药的早期史实以很好的启发。

二、动物药的发现和使用

动物药的发现和人类的狩猎和畜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未发明用火之前,只能生啖其肉,渴饮其血;随着用火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使很多动物肉类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来源,使人们更多地接触到了动物的肉、脂肪、内脏、骨各及骨髓等,从而促进了人们对各种动物对人体营养以及毒副作用的认识,并进一步为认识其药用功效而有了不断的经验积累。

我国有的少数民族用药经验中,动物药的应用占着较大的比例,而且尚带有一定的原始痕迹,可以与原始时代的状况作参照比较。彝族用麝香疗蛇毒;纳西族利用蚂蝗吸瘀血;彝族用豹子骨治疗关节炎;鄂伦春族用鹿心血拌红糖、黄酒口服,治疗心跳过快;用熊胆拌温水,口服或擦患处,治眼疾;用鹿心脏晒干研末,口服或擦患处,治咳嗽;佤族熊胆泡酒,口服或擦患处,治咽喉痛或退高烧;彝族用麝香治痢疾等等(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第458~459页,文物出版社,1983年3月)。这些生动的事实,为我们考察动物药发现和运用的最初状况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人类学依据。

药学,学什么

药学专业简介
2005年05月08日 技术中心
药学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药品经营、生产、检验、管理和使用的具有大学专科水平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评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 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化学、生物学及相关的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药物制剂、药物鉴定、药物分析及各项常规药学实验等方面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一)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 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三) 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尽可能提供教学服务。
(四) 教学计划中所列选修课程供地方电大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有针对性的选修课。地方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 工作由各省级电大负责。
(五) 学生可以从“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课程,也允许学生跨科类选修课程。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六) 有实验、实习和平时作业的统设课程,必须按中央电大统一要求组织完成。学生未完成实验、实习,或实验、实习不及格,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每门课程的平时作业的 成绩在总成绩中应占一定的比例,但不能超过20%。
(七) 集中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提供的教学大纲(或要求)组织实施。本专业安排毕业实习13周,毕业作业5周。试点单位可结合当地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将所 学理论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14学分。申请毕业证书学生的全部课程考核成绩及获 得的相应学分在首门注册课程获得学分后8年内有效。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 ,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四、课程说明
1. 无机化学
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其中电视课20学时,实验9学时,开设一学期。
无机化学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 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溶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配位 化合物、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及试验。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物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
2. 有机化学
本课程5.5学分,课内学时99,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基本反应、简单的结构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 础。课程的主要内容:烷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 、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糖,类脂和萜类 、医药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重要代表物在医药中的应用等,以及立体化学 基础、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用分析化学等。
3. 人体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 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一般生理活动规律,建立起人体是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体的观念,从而为学习药学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功能,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主要生理活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 温、泌尿、神经、感官、内分泌、生殖)。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理学等。
4. 医学生物化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细胞,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糖类,脂类,核酸,酶,维生素,新陈代谢总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 ,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生化药物的制备原则 。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微生物与免疫、药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等。
5.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8学时,实验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医学科药学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学免疫学,第二部分为微生物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 专业术语;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微生物学的知识。为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 必要的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临床预防、分析、诊断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的主要内容:
医学免疫学主要教学内容: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的概念、补体系统及变态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教学内容: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繁殖与代谢、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抗细菌感染免疫;消毒灭菌及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察原则,特异防治及药物防治原则等 基础知识;病源性与条件致病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介绍,致病性与免疫型,防治原则;病毒 的基本性状、分类,病毒的感染、免疫及实验室检测原则、防治原则,临床常见病毒的致病 性与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原则;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治病性 与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基础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理学、临床各学科课程。
6. 病理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电视课模块化设计,开设一学期。
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药类各专业一门必修课。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 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 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 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 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课程的主要内容: 疾病学概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 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 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诊断学及临床各学科课程。
7. 药理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医、药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药理学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和抗惊厥药;抗神经失常药;抗震颤麻痹药;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 ;传出神经系统药;拟胆碱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 上腺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物和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和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镇咳、祛痰及平喘药;组胺与抗组胺药;肾 上腺皮质激素药;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抗生素;磺胺类及其他人工合成抗菌 素;抗结核药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类各学科专业课程。
8. 药物化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基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掌握化学结构与稳定性药效有关的共性变化规律和特殊个性,为合理有效地调制、保管、使用化学药 物准备必要理论基础;理解常用基本化学药物的结构形成和制备原理,为质量控制和检验准 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了解新药发展的去向,初步掌握由结构命名查找资料的方法。
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化学药物的分类结构类型和命名,基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主要结构类型的药物与稳定性药效有关的共性变化规律及典型药的特殊个性,如 何合理有效地调制、保管、使用化学药物;典型药物的合成和结构修饰;基本化学药物的典 型反应和鉴别方法;主要类型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以及典型药物的创制经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物分析、药剂学等。
9. 药用分析化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7学时,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有关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主要结构与性能,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使学 生具有明确的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药物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原 理与方法,能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药物分析的测定 ,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生化药物分析和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 风。
课程的主要内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电位分析法、色谱法;药物中的杂质及纯度,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和规定杂质限度的科学根据 ,药物中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检查的原理、方法、操作要点及杂质限量计算方法;中国药典 中收载的典型药物的基本结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鉴别、法定含量测定方 法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制剂的分析特点和拟定分析方法的思路,常用剂型中干扰物质的种类 及排除方法,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分析特点和方法,医院药房快速检验方法;体内药物分析 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我国现行的各级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原则和内容。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剂学、生药学等。
10. 药事管理学
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管理方面的有关专业法律法规,熟悉和了解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点,树立依法从业的观念,初步 具备运用药事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特殊药品管理办法,药事管理体制,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新药研制、审批管理;药品广告管理;药品专利产权保护等。
11. 药剂学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54学时,开设二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与制剂、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合理应用与正确评价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剂型的制备与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 经济、使用方便的药品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和进展;主要剂型设计、基本处方分析 、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常用制剂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及安全;剂型制备中主要 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新剂型的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制剂配伍变化的原理 及一般处理原则;药物体内过程及药物动力学。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等。
12. 生药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期。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培养基本技能;掌握生药的来源、生产及加工,化学成分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药效药理与临床用途。掌握天然药产物中主 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 从事天然产物开发利用,药物制剂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总论:生药学的定义,生药分类方法与生药拉丁名的命名原则,生药鉴定的任务与常用方法 ,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方法与基本原理。
各论:植物的形态解剖、基本类群、各类生药的形状与显微识别特点、重点生药的来源、加 工;药理作用与功效;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和分离提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天然药用化学、药理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剂学
13. 英语Ⅰ(1) (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入 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和若干相关的常用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 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够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 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条转达具体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76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