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山药养兵复国土

医案日记 2023-05-11 11:23:57

山药养兵复国土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强的那个国家把弱的打败了。弱国军队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强国军队乘胜追击,占领弱国许多土地。最后弱国军队只剩下几千人马,逃进了一座大山。强国军队攻到山下,由于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几次进攻都未取胜,于是,他们便将这座山团团包围。他们想:包围了这座山,弱国军队便插翅难飞,人不得时,马不得草,用不了多久就会出山投降,不然就会活活饿死。于是,他们便围而不攻,坐等敌军投降。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弱国军队毫无动静,强国的指挥官计算着弱国军队的粮草大约一吃完了。三四个月过去了,弱国军队仍然毫无动静。强国军队的指挥官想,此时敌人肯定已经没有粮食了,大约正在杀马充饥。五六个月过去了,被包围的军队还是没有动静,强国军队的指挥官判断敌军的马匹已被吃光,再不投降,便只有活活饿死了。它让士兵高喊劝降,弱国军队并不回答,只是射出几只冷箭。到了第八个月,强国的指挥官算定敌军已死过半,没死得也只剩下一口气了,于是便放松警惕,整天饮酒作乐,它的士兵卸甲歇息,只等在为数月后上山收尸。

一个夜晚,强国军队正在蒙头酣睡,突然,从山中冲出一支人强马壮的军队,径直杀向强国兵营。强国指挥官在睡梦中被部下唤醒,一听是弱国军队杀来了,大吃一惊,以为是神仙帮助敌军,无心恋战,骑马便逃。结果他的军队被杀的尸横遍野,弱国军队转败为胜,把失去的国土全部夺回来。

弱国军队在山中被困将近一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为什么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兵强马壮呢?原来山中到处长着一种草,这种草夏天开白色或淡绿色的花,地下的根茎呈圆柱状或棒状。士兵们在山上被困饿急了,就挖吃它的根茎。一吃,觉得味道还不错,挺甜,于是就整天挖着吃,而马就吃树叶和这种草的茎叶。将近一年时间,弱国在山中修整了濒于溃散的军队,喂壮了疲劳待毙的马匹,于是乘着强国不备,趁黑夜杀下山去,大获全胜。

为了记住这种草,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山遇”,已死时说刚好在山里缺粮的时候遇到了它。

就这样“山遇”逐渐被人们用作食品。在使用中人们慢慢发现,它不仅能像粮食一样滋养人,而且还有健脾胃、补肺肾的功效,吃了它可以治疗脾虚、泄泻等症,于是就将“山遇”改名为“山药”了。

山腰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性甘味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止泻涩精之功效。可治中虚泄泻、虚劳咳、消渴遗精、带下尿频等症。

摘自:《医药经济报》文/大珂

泊庄村纪事-山药王

泊庄世祖刘福辛在雨落山前安家立业时,这一带人烟稀少,并没有薯蓣。他落户这里,把路上吃剩的薯蓣埋在了地里,薯蓣也就在泊庄村扎根繁衍开来。
这薯蓣就是后来的山药。

那时,泊庄村前是一片洼地,几里之外就是滔滔的汶河。洼地土层极厚,最适合于山药生长。不几年,泊庄村就大面积种植起了山药。

刘福辛的后裔发现,山药不仅是美味佳肴能够解馋充饥,实乃是滋补佳品,经常食用不会生病。到了七世祖刘加宁,约在1591年至1643年间,泊庄刘姓人丁渐旺,逐渐与官府有缘。刘加宁结识青州衡王府第六代王爷朱常庶(在位于1596-1622年,死后谥宪王),并在府上做过典膳,二人交情深厚,常有来往。

有资料显示:高祖典膳公,讳加宁,字康宇。少时豪侠自放,不喜谋生,忤义庵公意,出之外祖家。公念不得于亲,涕泗横流,痛惩前日所为。不数年,拓地数百亩,援例典膳。义庵公色喜曰:孺子可教也。召之还委家秉焉。公性喜交游,堂上宾趾相错也。又轻财重义,济难扶危。如:邹平之张总宪华东,少遭家变,避出。公留之,且为延名师以教,后第进士,登九列。公有良马,衡蕃于木梁台山会见而爱之,倩人关说,公慨然赠之,不取其值。自是,两会王必至,公独任其供给。今家藏中画鱼二幅,其款识皆王所赠也。至于庆吊馈问周恤事,无虚日。故家虽饶裕,亩之所入才足供给而已。视封财自殖,杜门谢客,徒为儿孙作马牛者,盖相去远矣。

另据记载:加宁,登长子,字康宇,候选典膳正。生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三月二十七日,卒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十八日,享年五十有三。娶刘氏,生明万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卒顺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三。侧室高氏,合葬父墓之西。生子四:正斗、正箕、正居,刘出;正道,高出。

泊庄刘家与衡王府的交往就是从七世祖刘加宁开始的。那时,王爷朱常庶经常狩猎雨落山一带,少不得到山下吃住几日。刘加宁都是盛情款待,始终奉陪,颇得王爷好感。刘加宁也有意与衡王交往,做得一手好菜,又加之性情豪爽,喜好结交,不重钱财,也善打猎,与王爷朱常庶性格相宜,一拍即合。虽不至于八拜之交,但情同手足,每年来往数次。

这衡王府是很有来头的。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皇帝朱见深封他的第五子朱祐珲为衡王;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衡王就藩青州。在朱祐珲还没有到达青州之前,这里就大兴土木,为他修盖了一所富丽堂皇的王府。这王府,不光是建筑气派极力模仿北京城里的皇宫,就连里面的摆设、机构设置以及随从人员的配备等等,也都跟皇宫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些、定员少些罢了。诸如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代所、公正所,还有什么伴读、教授、引礼、典服、承奉、宫女、内监等等,一应俱全,俨然是国中之国。

朱祐珲就藩青州一共三十九个年头,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38年)病死。皇帝封给他的谥号为“恭”,后人习惯于称他为恭王。衡王当然是世袭制,连同恭王在内,一共传了七王。其余的六个衡王是:庄王厚桥,康环球载圭,安王载封,定王翊镬,宪王常庶,最后一代衡王名民朱由棷,因为明朝灭亡,他被清政府杀死,故而没有谥号。在这七个衡王中,康王载圭传位给弟弟安王载封,载圭、载封是同辈,所以人们说衡王熙凤是“六代七王”。此外,按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王之众子必封为郡王。衡王的儿子们还封有几个郡王,他们是:亲乐王厚燫、载玺、翊熔,高唐王厚英、载墀、翊镶、常泽,玉田王厚烃、载塘等等,一共二十九位郡王,他们也包括在衡王世家之内。

明太祖朱无璋推行封藩制度的本来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对全国的控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维宗社会无疆之庆,植邦家不拔之基”。看来,这位开国皇帝是过分的天真了,事情并不像他想得那样简单!朱元璋的大儿子死得早,他直接传位给其长孙朱允文,只这一传就出了漏子。朱允文即位不久,就发现自己的几位拥有很大兵权的藩王叔叔,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金銮殿宝座,对自己的皇位是个不小的威胁。为剪除后患,他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的计谋,先后把周王朱素、齐王朱扶等废为庶人。燕王朱棣心里明白,挨下去就轮到自己了,不如先下手为强!他援引《祖训》,以“清君侧”为由,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激战,从侄子手里夺得皇位,当了皇帝,年号“永乐”。朱棣从父亲和侄子那里吸取教训,认为藩王是个应该慎重对待的问题,既不能给他们留有兵权,也不能草率从事将他们废为庶人。于是,就想了个折衷的办法,保留封藩制度,但不给藩王以兵权,只是让他们有个好地方住,吃好喝好玩好,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算完。朱棣的这一想法在最高封建统治者中间很有代表性,自那以后的历代帝王都一脉相承,希望藩王们能够安分守己,乐享天年,不要危及江山社稷,第一代衡王朱祐珲,可说是按照这种主导思想塑造出来的典型。他“乐善好礼”,除去按照礼仪谒宗庙、朝天子之外,就是暇居斋宫,手不释卷,醉心于研究琴棋书画。他的书法很精“四体皆工”,写诗也有一定的造诣,当时社会上评价他是“大书结构有体,诗章足垂世教”。他的哥哥明孝宗弘治皇帝很喜欢他,称他为“诸藩之范”,敕命将从前废掉齐王所留下的土地全部赐给他,而他却怕搅扰了当地百姓,力辞不受。正由于这样,朱祐珲自打就藩以来,一直同地方上处得很好,即使遇到自己府上的人同外界发生纠葛,也不以势欺人,而总是说:“此乃我左右之过也!”因此,他的名声很好。以后的几代衡王,开头还以继承“祖训”为荣,出了几个文雅之士大夫。他们结交的也都是社会上的一些文人墨客,府内上下研究琴棋书画的风气很浓,所以朝廷给他们在府前立的那两座石坊上,题写的匾额为“乐善遗风”、“大雅不群”。第一代衡王朱祐珲,号乐善子,这“乐善遗风”的意思就是赞扬衡王府保持了乐善子的良好“家风”。遗憾的是他们的这种家风并没有保持到底!大概是由于奢侈的剥削生活所决定的吧,他们必定要变,及至到了第六个衡王——宪王时期,就变得很不像话了,内部荒淫无耻,对外仗势欺人,连他们的家奴、院公也狗仗人势,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老百姓就更不值一提了,府内那么一变味儿,过去同王府交往甚厚的文人墨客纷纷掩鼻而散,不再登门,而社会上的一些地痞流氓却像苍蝇逐臭那样,嗡嗡嘤嘤地聚拢来。这帮社会渣滓一旦投奔衡王府,就身价倍增,连地方官府也无权过问了。于是,衡王府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他们内外勾结,形成一股势力,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成了青州的一害。

最后的一代衡王朱由椰,贪吝懦弱,既腐化又无能,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不料,明朝的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又把闯王撵出了北京城,满族贵族多尔衮趁机拥立爱新觉罗.福临当了中国的主宰,这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当时,刚刚入关的清兵,李闯王的农民军,还有明王朝的残余势力,成了一锅粥,这时候,一位名叫李士元的领兵将军找到朱由椰门上,劝他即位称帝,挑旗抗清,恢复明朝的江山。这位李将军说:“你是朱家直系,又据青州这个要冲,再加上我手下有部分军队,也许能一呼百应,恢复明朝社稷,如果失掉这个机会,江山落在旁姓人手里,你衡王还值几个大钱?只要人家一张纸条下来,要你的脑袋你也得乖乖地伸出脖子啊!”但是,朱由椰却不敢冒险,甘愿听天由命,束手就擒,后来干脆投降了清兵。当时,清政府正忙着安邦定国,无暇顾及一个区区藩王,暂时对朱由椰采取了安抚政策,目的是让这个惊弓之鸟暂时安顿下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可就腾出手来收拾他了,先是指责衡王府子弟叛乱反清,将朱由椰召进京去“对质”,实际上则是把他囚禁了起来。第二年,也就是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干脆给他加上个反叛的罪名砍了脑袋。在朱由椰被杀的同时,青州的衡王府被抄,富丽堂皇的宫殿顷刻夷为平地,其建筑物料和豪华的摆设,“半归禅刹,半入侯门”,有一部分用于修建了宏伟壮观的法庆寺,有一部分归了官司宦人家。
衡王府六代王爷朱常庶因迷恋林四娘,身体虚弱,心慌肾虚,用尽良方治疗不见起色,甚是忧虑。一日,王爷朱常庶到雨落山打完猎后来到泊庄村拜访刘加宁,诉说胸中之苦闷。

刘加宁听后道:“山药为滋补之品,常食可滋阴壮阳,王爷不妨一试。”

王爷道:“刘公知我身子弱之缘故。不瞒你说,我和林四娘是百般恩爱,形影不离,房事日多,身子亏也!”

刘加宁道:“我怎不知?那林四娘是何等人物,王爷艳福不浅啊!不过无大碍,山药食疗足以弥补贵恙。”

说起林四娘,倒也是一个英雄女子俏丽家人。《林四娘别传》云:“林四娘者,明莆田人。父兆梦,闽中名下士。崇祯间,举江宁推官。四娘生金陵,美姿容。幼聪慧,喜音律。年十五,貌益出众。囗袖垂髫,婵娟窈窕,顾盼媚妩,不可描画。尝携箫登梅花山,一弄徵羽,风生碧竹,水咽红管,人皆以为弄玉前身云。未几,梦兆调赴青州……” 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姽婳就是美丽的意思,这位年轻貌美的姽婳将军,在那次艰难的战争中香消玉殒,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间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祯年间,红粉佳丽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个新娇娘。她虽在青楼,却坚持卖唱不卖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绝招:歌罢兴酣之时.换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剑、或弄枪,来上一段精彩绝伦的功夫表演,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绝无仅有,让寻花问柳的客人大开眼界。这个奉歌献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凭着独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肤、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长期习武而练就的丰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红人儿。

这林四娘一个风尘女子,为何学得了一身绝色的武功呢?原来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亲林枢本是江宁府的府官,继承家技,拳枪剑刀,样样精通。林四娘自小随着父亲习武,学什么像什么,身手不比父亲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岁那年,父亲因所管库银被盗而下狱,家人千方百计地打点挽救,耗尽家资,却毫无结果。母亲气极而死,林四娘无依无靠,最终沦落为青楼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来到秦淮河畔寻欢作乐。这朱常庶已是六传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祐樘的胞弟,分封为衡王,王位世袭,传到第六代便是衡王朱常庶了。这时的皇帝明思宗,算得来应是衡王朱常庶的侄辈,如此一来,他便更可恃长逞骄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谈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听说歌妓林四娘武艺超群,顿时大起雅兴,召来林四娘侍宴助乐。林四娘着一身纯白镶金边的短靠来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习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见林四娘却猛然一震,眼前这女子,云鬟高耸,眉目娇俏,白脸蛋上红霞匀染,真是一个美娇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衬出几分英爽之气,谁会想到她竟是舞剑弄枪之人呢!林四娘请过安后,开始了表演,只见她抽出腰间佩剑,手腕轻抖,身前便簇出一朵闪亮的剑花,紧接着,柔韧的长剑上下翻舞,娇美的身段翩翩翻腾,如蛟龙出水,若惊鸿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见一片银光闪烁的剑影,不见了花儿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声叫好,最后还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直冲着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边侍酒,静坐下来,她娴静轻柔,燕语莺声,与刚才的形象判若两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对林四娘大为倾倒,离开金陵时,就带上了已赎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摇身一变成了王妃。

衡王府中佳丽成群,但自从带回了林四娘。衡王便对其她粉黛失去了兴趣,日夜与林四娘形影不离,一同饮酒论诗,一同习剑练枪,款款相依,交颈而眠。从林四娘身上,衡王发现女子习武别有一番风韵,于是将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组织起,由林四娘为统领,勤练枪剑之术,演习攻守战术,俨然成了一支娘子军。林四娘对此十分用心,经常穿起银质铠甲,腰佩双剑,像将军一般教导和督促她的女兵们;众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对武艺兵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勤学苦练,很快就大有长进。衡王仿佛是这支娘子军的参谋,经常来视察她们的演练,还不时地指点一番,看到这些昔日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今竟也翻腾搏击得像模像样,衡王十分开心……

想到这里,王爷叹了口气说:“我一世英雄,竟也难过这美人关。人间风情我又抛舍不了,你叫我如何?”

刘加宁说:“王爷岂能辜负上天之好德?从明日起,我就去府上,专为您做山药吃,不出半年,保您恢复如初。”

“当真?”王爷大喜。

刘加宁点头。

当日,设宴款待王爷,自然少不了那醋溜山药、乌鸡炖山药、拔丝山药等等。王爷边吃边赞不绝口:“嗯,确实好菜,可口,可口!”

次日,刘加宁命家人挑选了两大筐上等山药,并带一名厨师,亲陪王爷去了青州府。

王爷过爱从甚,封刘加宁为衡王府典膳。

果然不出半年,王爷胖了许多,满脸透着红润,一副十足的精气神。一日,王爷拍着刘加宁的膀子说:“刘公的方子极是灵验,我如今感到轻身自如,好像年轻了10岁。哈哈……”

刘加宁说:“山药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延年。你每餐必食,定能长命百岁。哈哈……”

王爷说:“你们那泊庄种了这么多山药,山药又有这么多好处,我看你都成了山药王了!”

刘加宁哈哈笑道:“谢王爷提携,我就当这山药王吧!哈哈……”

自此,刘加宁“山药王”的绰号就在四邻八疃传开来。

山药作为滋补食品,成为衡王府主要膳食。每年,泊庄都向衡王府进贡大批的山药。这种山药,形似萝卜,用筷去皮后,肉呈白色,煮熟后糯软味美。它的块根除去外皮后,可入药。山药加工后呈园柱形,表面黄白色,光滑,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气微甘味酸,嚼之发粘。自朱常庶王爷后,衡王府大小官俾都喜好于这道美味佳肴。不光平日里实用,就是婚礼喜庆宴会也少不了这道菜,而且做法多种。衡王府和泊庄刘家的交情日深笃厚,常拨付银两扶持刘家种植山药。因而,山药作为一种上等补品和百姓的一种种植习惯延续至今。经过不断品种优选,泊庄山药目前已为家家户户种植,质量优良。形成以泊庄为中心、辐射高崖镇及安丘汶河岸边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

山药一直是清宫的重要膳食,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之一就是喜食山药。满族发迹于中国东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间,他们是从游牧生活经过长时期的汉化以后,才进入中原的,并依靠其强悍的八旗铁骑,建立了清王朝,统治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大帝国。
清宫一直保留着他们游牧生活的肉食爱好。每年,东北三省都要向清宫进献最好的山珍野味:肉类——牛、羊、猪、鹿、狍、獐、熊、鸡、鸭、鹅等;鱼类——鲤鱼、鲫鱼、鳟鱼、白鱼、扁花鱼、细鳞鱼、鲟鳇鱼、赭鲈鱼等;野菜——青笋、冬笋、小根菜、山韭菜、山药、松菇等。

山药古称“神仙之食”,历史上曾是地方官员向皇室进贡的重要特产,目前也成为我国特殊的药食兼用的出口创汇蔬菜。山药具有营养价值高、低热量及多种保健功能,可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有害物质刺激,调节代谢,调节内分泌,调节心肾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糖尿病、慢性胃炎、神经衰弱等疾病症状。

在我国传统中药中有著名的“四大怀药”,即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和怀菊花。因它们均产于黄河北岸的武陟、博爱、沁阳、温县等地区,而这些地方在1913年前均属怀庆府(今河南沁阳)管辖,故称为“怀药”。四大怀药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公元718年东周时代就被作为进贡给朝廷的主要礼品,后来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更是将四大怀药称之为“华药”。该地区种植山药,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品种为正宗鸡骨淮山药,明朝万历年间,列入朝迁贡品,被封为“一品山药”,专供皇宫御用,其营养及药膳价值,可想而知!据当时太医鉴定:可以健脾、胃、补干、肾、除消渴、止烦燥、预防肿瘤、治妇女带下、血崩、起到辅助调摄作用。现为提倡科学、改良品种,经农科院研究所推荐,移植日本白山药品种,其质量产值,比鸡骨淮更胜一筹。

泊庄村种植山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从整地、育苗、种植、管理、收获、贮藏,都有极严格的操作要求。在防止品种退化方面,作了许多尝试。现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百姓们收入的重要来源。正应了先人那句话:“这薯蓣可保你全家一路不疾,日后也必是你家发迹之物。”

三年后,到了崇祯八年,晋陕一带久旱不雨,饥荒延绵,民不聊生,到处发生变乱。山西的流贼王嘉允大举向外发展,其属下的一班人马由王自用率领攻向山东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来以为自己武功盖世,兵法更是无人匹敌,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当王自用的人马把青州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时,衡王一怒之下,亲自挺枪跃马,率领青州守军主动出击。但毕竟守军寡不敌众,加之衡王的过份轻敌,守军很快就处在了下风,被贼军围困在一个小山岗上,进退不能,形势十分危急。

城内的官吏眼看王爷出师不利,而贼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不由得心惊胆颤,信心丧失,准备开城降敌,以委屈求全。林四娘闻讯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毫不顾忌地将官吏们叱责一顿,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军,倡言:“出兵救主,以报夙恩!”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演练了三年的娘子军们,虽然心底里惧怕真刀真枪的实战,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拚上命去一决雌雄,顶多是个玉石俱焚!于是个个摩拳擦掌,披挂上马,听从林四娘的指挥。

经过仓促的编组、整备后,林四娘带着娘子军的队伍出发了,女兵们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城门开启处,城外的贼军忽然看到一支装备齐整的队伍威风凛凛地冲了出来,待冲到近处,却见一个个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群娘们儿!”贼兵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也就放松了警惕。趁此机会,林四娘一声呐喊,指挥着娘子军猛地冲入敌阵,刀枪齐下,杀得贼兵屁滚尿流,半天还没醒过神来。

……

“山药王”刘加宁与衡王府朱常庶王爷的一段佳话在泊庄一带流传至今。

谚语50条,带有解释

中国俗语大全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白天做梦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耳旁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腊烛不知油价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担一条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断了线的风筝
对事不对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风里来,雨里去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墙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给脸不要脸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从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头不干鸡跷脚干
顾前不顾后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鬼迷心窍
贵人多忘事
锅大勺有准
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汗珠掉地摔八瓣
好饭不怕晚
好钢用在刀刃上
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提当年勇
好合不如好散
好虎架不住群狼
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好话不说二遍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猫不叫,好狗不跳
好人难做,白布难穿
好人死在证人手里
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好事不过三
好死不如赖活
好问的人迷不了路
好心不得好报
和尚不知道士
和尚好做,五更难熬
和尚无儿孝子多
合不拢嘴
河里无鱼虾也贵
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头
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恨铁不成钢
横草不过
横挑鼻子竖挑眼
猴年马月
后来者居上
后脑勺长眼睛
糊涂庙,糊涂神
糊涂庙糊涂神
虎毒不食子
虎离深山被犬欺
花钱买罪受
画鬼容易画人难
画虎不成反类犬
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
换汤不换药
黄瓜菜都凉了
皇帝不使病人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皇帝女儿不愁嫁
会的不忙,忙的不会
会的不难,难的不会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会说的两头瞒,不会说的两头传
会说的说自己,不会说的说别人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火冒三丈
火烧眉毛不着急
火烧眉毛顾眼前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货卖一张皮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鸡蛋里挑骨头
鸡多不下蛋
鸡飞蛋打
鸡飞狗跳墙
鸡叫有早晚,天亮一起亮
鸡毛蒜皮
鸡窝飞出凤凰
吉人自有天相
计划没有变化快
记吃不记打
家丑不可外扬
家花没有野花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假传圣旨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见缝就钻
见过鬼的怕黑
见水就渴,见饭就饿
姜还是老的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脚踩着刀尖过日子
脚踏两只船
揭不开锅盖
解铃还需系铃人
姐姐不嫁,耽搁了妹妹
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经一事,长一智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井水不犯河水
敬酒不吃吃罚酒
久病无孝子
九牛二虎之力
酒后吐真言
酒香不怕巷子深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旧瓶装新酒
锯响就有末
军令如山倒
君子动口不动手
开弓不放箭
开空头支票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砍的没有旋的圆
看人脸色
看人下菜碟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空口说白话
哭不得笑不得
哭错了坟头
快刀斩乱麻
拉不出屎来怨茅房
拉完磨杀驴
来得容易去得快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狼吃不见,狗吃打出屎来
浪子当家,饿死全家
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嘴里拔牙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牛拉破车
老鼠认为猫厉害
老天爷有眼
老头吃糖,越扯越长
老头要请,小孩要哄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勒紧裤腰带
乐极生悲
雷声大,雨点小
累死没人买棺材
冷手抓热馒头
立着放债,跪着讨钱
脸红脖子粗
凉了半截
良心叫狗吃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临死拉个垫背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驴唇不对马嘴
驴驾辕,马拉套
乱成一锅粥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萝卜快了不洗泥
落水顾命,上岸顾财
落在鬼手里,不怕见阎王
麻秆打狼两头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骂人不带脏字
骂人不用打草稿
买卖不成仁义在
买起马买不起鞍
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卖狗皮膏药
卖啥吆喝啥
盲人骑瞎马
猫哭老鼠假慈悲
猫一天狗一天
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病不死人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
没话找话
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不透风的墙
没有会不着的亲家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没有卖后悔药的
没有四两铁,哪敢打大刀
没有弯弯肚子,不吞弯把镰
没罪找枷扛
眉毛胡子一把抓
明人不做暗事
名倒着写
磨刀不误砍柴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木匠多盖歪房
木匠多了盖歪房
木匠斧子一面砍
拿得起,方得下
哪个庙都有屈死鬼
哪壶不开提哪壶
哪里摔了跤,知道哪里路滑
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脑袋别在腰带上
撵鸭子上架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牛打江山马坐殿
牛耕田,马吃豆
牛头不对马嘴
女大十八变
怕什么有什么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刨根问底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赔钱嫁女儿
碰一鼻子灰
皮笑肉不笑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腿
破罐子破摔
破家值万贯
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七大姑八大姨
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前怕狼后怕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言不搭后语
欠一屁股债
枪打出头鸟
墙倒众人推
强宾不压主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强扭的瓜不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亲妈也有偏心的时候
擒贼先擒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
情人眼里出西施
请将不如激将
请神容易送神难
求人不如求己
拳头上跑马
让人家当枪使
惹不起还躲不起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人不该死总有救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在大小,树不在高低
人不知鬼不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挪活,树挪死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人情比纸薄
人穷志不穷
人穷志短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生地不熟
人是铁,饭是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隔肚皮
人有脸,树有皮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肉烂在锅里
如入无人之境
入乡随俗
软硬不吃
撒泡尿照照
三步并作两步走
三寸不烂之舌
三分教七分练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个饱一个倒
三个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魂丢了二魂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岁小孩都知道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三下五除二
扫地出门
杀鸡给猴看
杀鸡焉用宰牛刀
杀人不见血
杀人不眨眼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杀人杀个死,救人救到底
傻子过年看人家
山不转水转
山高皇帝远
山高遮不住太阳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伤筋动骨一百天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上刀山,下火海
上赶子不是买卖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了贼船
上门的买卖好做
上气不接下气
上山打虎易,开口告人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牙打下牙
上有皇天,下有后土
上有老下有小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烧香得罪菩萨
舌头底下压死人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伸脖子等挨刀
伸手不打笑脸人
伸手不见五指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正不怕影子斜
深山出俊鸟
神不知鬼不觉
生米做成熟饭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虱多不咬,债多不愁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十里不同俗
十里没准信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十年九不遇
十万八千里
时间不等人
什么病吃什么药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识时务者为俊杰
屎窝挪尿窝
屎一把,尿一把
事后诸葛亮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
是金子总会闪光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是亲三分向
是疖子早晚得出头
手大遮不住天
手巧不如家什妙
手伸的太长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兽医多了治死牛
输了官司才想出理来
树倒猢狲散
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
谁家过年不吃吨饺子
谁有粉不往脸上搽
水高漫不过船
水火不相容
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水浅养不住大鱼
睡不着觉怪床歪
说曹操曹操到
说大话使小钱
说的比唱的好听
说你胖你就喘
说人话不拉人屎
说人话不做人事
说一千道一万
死马当作活马医
死人都给说活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太岁头上动土
太阳从西边出来
贪多嚼不烂
贪小便宜吃大亏
逃不出如来佛手心
踢人一脚,需防一拳
剃头挑子一头热
天不怕,地不怕
天打五雷轰
天高皇帝远
天机不可泄漏
天生一对,地就一双
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
天塌下来有地接着
天天打雁,倒叫雁qian了眼睛
天王老子都不怕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天无绝人之路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添不满的窟窿
跳进黄河洗不清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听风就是雨
听拉拉蛄叫就不种地了
同桌吃饭,各自付钱
铜壶不漏水不滴
捅马蜂窝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头顶天,脚踩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土多好打墙
土埋半截子
吐口唾沫一个丁
兔子不吃窝边草
兔子驾不了辕
碗大勺有准
万变不离其宗
万事不求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往别人院里泼脏水
往口袋里钻
往脸上抹黑
往脸上贴金
忘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
忘了自己姓什么
围着锅台转
惟恐天下不乱
为人不见面,见面去一半
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未进山门,就想当方丈
闻名不如见面
屋漏又遭连夜雨
无风不起浪
无官一身轻
无理辩三分
无利不起三分早
无米之炊
无巧不成书
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所不用其极
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五百年前是一家
物以稀为贵
勿谓言之不预
习惯成自然
媳妇不用夸,且等到婆家
戏法变得再好也是假的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瞎猫碰上死耗子
虾不动,水不动
先下手为强
先小人后君子
鲜花插在牛粪上
县官不如现官
香的不香,臭的不臭
想一出是一出
响鼓不需重锤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菜一碟
小车不倒只管推
小孩嘴里无假话
小笼子关不住大鸟
小命见阎王
小心没大错
笑掉大牙
笑掉大牙砸脚面子
鞋湿不怕淌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泄了气的皮球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婚不如久别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
新账老账一起算
心病还得心药医
心急吃不了热豆付
心里像压块石头
心提到嗓子眼里
心有余而力不足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迅雷不及掩耳
哑巴说,瞎子听
咽不下这口气
烟酒不分家
盐打哪咸,醋打哪酸
严师出高徒
阎王好见,小鬼难搪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不见为净
眼大肚子小
眼都不眨一下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睛里揉不进沙子
眼泪泡饭吃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群里丢了羊群里找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腰里掖张牌,见谁跟谁来
摇头不算点头算
咬人的狗不露齿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用是宝,不用是草
要着没有打着有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一把鼻涕一把泪
一把屎一把尿
一报还一报
一辈子看不见后脑勺
一笔些不出俩(姓)字
一不做,二不休
一步错,步步错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一步一个脚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代不如一代
一肚子坏水
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钱掰两半
一竿子插到底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个槽不能拴俩叫驴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一个蛤蟆四两力
一个和尚挑水吃,一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一个葫芦两个瓢
一个将军一个令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牛是放,两个牛也是放
一个女婿半个儿
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
一根肠子通到底
一根线拴两个蚂蚱
一棍子把人打死
一锅搅马勺
一会儿猫脸,一会儿狗脸
一家不知一家事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脚踢不出个屁来
一客不烦二主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匹马不走,十匹马等着
一锹挖不出个井来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日不见如三秋
一是一,二是二
一条道跑到黑
一条河有深有浅
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一推六二五
一碗豆付,豆付一碗
一问三不知
一心不能二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样树开百样花
一张嘴难说两家话
一正压百邪
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
一只鸭子下水,十只鸭子下河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醉解千愁
一蹶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
依样画葫芦
疑心生暗鬼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艺多不压身
英雄难过美人关
硬着头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着菩萨求菩萨,不用菩萨骂菩萨
由着肚子,穿不上裤子
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
油瓶倒了不扶
有鼻子有眼
有病乱投医
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有多少水和多少泥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闺女不愁没有婆家
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有拣钱的没拣挨骂的
有理不在声高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奶便是娘
有屁股没处挨打
有钱不置半年闲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儿
有钱买马,没钱买鞍
有钱难买愿意
有钱难买早知道
有上坡必有下坡
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的会吹,有弦的会弹
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嘴就有路
又想吃鱼又怕腥
鱼过千重网,网网都有鱼
鱼怕离水,草怕见霜
雨天借伞
欲速则不达
冤家路窄
冤有头,债有主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远亲不如近邻
远水不解近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越呆越懒,越吃越馋
宰相肚里能撑船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在哪摔交,在哪爬起来
早上不知晚上事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贼人怕贼偷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照方子抓药
照葫芦画瓢
这山望着那山高
针大的眼,斗大的风
针尖对麦芒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知道尿炕就不睡觉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重打鼓另开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醉翁之意不在酒
左耳听,右儿冒
做糖不甜,做醋倒酸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坐山观虎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72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