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本草纲目》的由来

医案日记 2023-05-11 10:39:37

李时珍(公元1518年-1593年)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今湖北蕲春人。出身于世医之家,从小就喜欢医药。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李时珍在30岁时便成为当地名医,后被聘为奉祠,掌管良医所事务,曾在京师太医院供职一年。离职回家后,李时珍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的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对中国历代有关药物学的著作进行整理,考证古今,订误辨疑,并收集整理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许多药物,充实了内容。他亲自到各地上山采药,搜集民间验方,历经了长达二十七年的艰苦劳动,终于著成了我国医药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本草纲目》。全书五十二卷,共分十六部,六十集,收集药物1892种。书中对每一种药物都确定了名称,产地,形态,对药物的栽培,采集及炙都作了说明。书中还收集了古代医家租民间验方一万一千余副,并附有一千。一百余副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是祖国几千年药物知识的总结,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祖国医药学的一份宝贵遗产。

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公元1578年,年届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篡的这部书的书名。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宋桂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72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