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 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通知》。明确规定国家中医管理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卫生部代管。10月,任命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兼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经过五个月的积极筹备,国家中医管理局于12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管理局正式成立。11月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召集的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等七国政府代表和专家。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如何发展该地区的传统医学,特别是人才培养问题。会议通过了《西太平洋地区国家发展传统医学指南》。11月 卫生部设立了国家中医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1987年4月 我国第一所蒙医学校—内蒙蒙医学院在通辽市成立。5月 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卫生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胡熙明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传统医药在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的发言。7月 首届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第一次筹备的全面系统地反映国际上中医药学术研究最新水平和检阅最新中医药科研成果的大型中医国际学术活动。9月 国家中医管理局向坦桑尼亚派出第一批中医专家组,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10月 卫生部下达了《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的通知。11月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的官员和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瑞典、意大利、罗马尼亚、印度、中国、日本等17个合作中心主任。会议讨论了世界传统医学的进展、艾滋病研究项目及传统医学的国际合作问题。11月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把总部设在北京。中国针灸学会会长胡熙明当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同时选出6名副主席和10名执行委员。该会成员有3.7万余人,覆盖近100个国家和地区。11月 中国中医研究院刘猷枋、屠呦呦教授首批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其后该研究院又有13人相继于四年间获该项奖。--------------------------------------------------------------------------------1988年3月 根据国家教委统一部署,卫生部、国家教委、国家中医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医学门类开展评选重点学科工作的通知》,在高等中医院校开展了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4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了《1988~2000年中医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到2000年,要建立起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机构比较齐全,人才结构相对合理,学术水平显著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体系。为21世纪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和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月 国家中医管理局与坦桑尼亚卫生部签订在传统医药学领域内进一步广泛合作的备忘录。5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药管理职能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划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了《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管理工作的交接方案》。7月 同巴西签订了两国《关于在传统医药学领域合作的协定》。10月 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审议并原则批准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定”方案》。11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11月 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福建举行,来自台湾省中医界人士及日本、联邦德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促进了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交流。11月 第一家中日合资的GMP标准中药厂“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的合同书在青岛签署。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先后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秉持岭南人特有的开放和务实精神,大力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6个,本科专业26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全日制在校生18520人,其中本科生13769人,专科生857人,硕士研究生3274人,博士研究生620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拥有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其中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 29584科2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根据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一级学科中医学全国排名第二、中药学全国排名第三(并列)、中西医结合全国排名第四。汤森路透2016年7月15日数据显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学校在关键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重经典、强临床”是学校本科教学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学校办学六十年最重要的经验总结。八十年代中期,学校率先启动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改革,把四大经典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实施“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促进医教协同发展。“‘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特色培养模式”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均为“优秀”。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突出,通过率始终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茅。
在总结七年制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于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继续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规模长期居于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在2015年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引证报告》中,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总被引用频次居全国医药卫生类院校首位。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唯一连续两届获得中医学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学校坚持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以开展岭南医学研究为己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的科研成果。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牵头的“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于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终身教授王建华领军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于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袁浩教授领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学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中医专家组组长的国医大师邓铁涛主张中医药早介入,广东也因此病死率全球最低,抢救成功率全球最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 3B710认可,并被推广到全国。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制的青蒿素复方抗疟药被确定为国际抗疟疾一线用药,其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特聘教授、“杏林学者”、“青年英才”、教师出国访学、“薪火计划”等五项人才提升计划,迎来了人才辈出、名家荟萃的生动局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4人,其中正高职称369人,副高职称467人。拥有一批以国医大师邓铁涛、禤国维为代表的著名专家教授,有国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珠江学者8名、省级教学名师6名、广东省名中医84名等一大批知名专家以及在医药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学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学校现有五所直属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超过1200万人次,相当于1/10广东省常住人口,年出院总量达18万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首屈一指。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形成了以50个国家重点专科为龙头的专科专病技术群,辐射和带动了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医院,连续三年位居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中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榜首,连续12年4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被誉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也是全国年门诊量超300万人次的三所中医院之一,其无偿救治“好军嫂”韩素云的事迹享誉全国。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现代南药工程技术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等七大平台,努力构筑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目前,学校拥有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7个,为服务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与广药集团、华润三九、康美药业、复星医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由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等系列中成药成为广东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并畅销全国。学校与省内外15个市县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全省指导建立了16个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在帮助农民脱贫奔康、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塑造了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环境。由学校建设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高校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自建成以来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参观者30余万人次,并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一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通俗中医药丛书》、《岭南中医药文库》等一批大型图书,成为“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重点推荐的书目。此外,学校还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2集大型纪录片《悬壶岭南》。
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校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在校境外学生达2300多人,就读本、硕、博各个层次,规模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历年来,学校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万名中医药高级人才。海外中医药社团的负责人很多都是本校校友,如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局长薛长利、美国中医公会会长黄宪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多年来,学校一直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研究。由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复方抗疟药,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外合作项目,更是被当作“国礼”赠送给许多非洲国家。至今,青蒿素已取得包括美国在内的38个国家的国际专利保护,29个国家的商标注册,在22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销售。宋健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科摩罗国合作实施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疟疾流行,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次疟疾零死亡,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
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研究的合作协议。第二附属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署了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的合作协议。2015年底,学校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正式签约合办深圳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此外,学校还主动承担了外交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与东盟国家就传统医药高等教育展开合作。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学校将以建校六十周年为新的起点,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以及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为发展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你这是先天精气不足,后天体内阴阳循环不协调,泄元阳过多,阴气滞留,在循环大周天的时候阴气在口部汇集,自然生理反应,找出阴气宣泄口,把你牙给蹦歪了。你只需要多撸几次,外泄元阳,即可道法大成,修成纯阴之体。
No1:系统整合
2012年,绿之韵大量招兵买马,在其中国区业务总经理何健主导下,先后整合了绿之韵生态纺织、善德国际、绿韵六一、绿韵道承等多个系统,其经营触角已经延伸至华东华南沿海发达地区。
No2:开建综合服务中心
2012年9月,绿之韵综合服务中心筹建规划正式敲定,2012年底已动工兴建,预计2014年建成。综合服务中心面积达3万平方米,包含综合楼、员工宿舍、仓库物流中心于一体,位于湖南省“3.19”经济走廊的核心区。
No3:中医药合作
2012年12月7日,绿之韵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
此次合作是以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现有科研资源为基础,结合绿之韵现有科研团队及中草药种植基地,推进中医药产品研发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绿之韵集团税收再破千万,园区经济工作会议揽获五项殊荣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南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经济工作,表彰先进。绿之韵集团作为获奖企业受邀参加会议。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叔红、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罗亚军、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罗双峰、中共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等省市领导,绿之韵集团董事长胡国安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上,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张贺文就园区2012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2013年经济工作规划进行了详细汇报,并下达了《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13年企业目标管理责任书》。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周凯宣读了表彰通报文件。继被长沙市人民政府光荣授予“利税过5000万元企业”称号之后,本次会议绿之韵集团又被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授予“2012年度税收贡献奖”,并荣膺“2012年度目标管理奖”、“名牌产品奖”和“2012年度统计工作先进单位”三项大奖。绿之韵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经理陈英热爱企业、园区、不断钻研业务水平,为绿之韵集团乃至园区财税工作的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被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评为“2012年度统计工作先进个人”。
您在运作直销过程中是否经常被人脉的缺乏困扰呢?和别人说产品人家说贵,很别人说模式别人说是什么销呢?其实这个行业是找对人做对事,怎么才能找对人?您是否在运作过程中因为要经常出去学习而需要大量的会议开支困扰呢?是否邀约不到新人参加会议呢?常常是约的人不来,来的人不做,做的人不久呢?一切都不是问题,可以看完名字交流,愿意帮助每个伙伴成功4月28日,绿之韵集团组织全员前往长沙市宁乡县阳光山庄拓展基地进行为期一天的户外拓展训练。这次拓展训练规模和人数都远超历次。阳光山庄训练基地置身群山环抱之中,山水形胜、环境宜人,是一个集餐饮、度假、培训、拓展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此次拓展训练以简单的团队游戏贯穿全程,绿之韵全体员工先后参与体验了荒岛求生、老虎猎人枪、极速传真、沙场秋点兵等,大家在团队合作游戏中共同进退,分析协助,感恩分享。虽然拓展训练内容、形式简单,但寓教于乐,让全员在轻松的游戏中体味到非常珍贵的东西:团结性、沟通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训练绿之韵员工更深刻地认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每个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拓展是一种训练,也是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之旅。眼前碧草花香,春风拂面,让大家忘却了工作上琐碎的事情,生活上无忧的烦恼,在静谧的自然怀抱里快乐启程,呼吸雨后清新的空气,放飞心灵的惬意。
拓展是一种训练,也是自我挑战的一次亲身体验。大家在简单而快乐的游戏中体验了团结的力量、挑战的勇气、自我的超越和集体的荣辱。游戏中的比赛场虽有胜负之分,但更多是让大家明白团结的力量。通过游戏比赛大家明白: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逆境时,真正面对的第一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内心的恐慌与惧怕,突破不了自我被束缚的障碍。如果能向自我发起挑战,困难不再是困难,奇迹将不再是奇迹。
拓展是一种训练,还是一次走进内心,吐露情感的心灵约会。虽然大家在游戏中身体筋疲力尽,但留给了大家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简单的游戏过程中,大家寻找到快乐,在游戏中让心境得以沉静,在感悟中让思维得到升华。拓展训练给了大家一个相交的心灵驿站,大家在这里倾心吐露情感,相互了解,互相鼓励,换为思考,彼此间的内心得到沟通交流,感情得到强化凝聚。
拓展训练期间,雨后气温骤升,骄阳似火,绿之韵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劳嘉、绿之韵集团市场营销中心(中国区)市场运营总监陈晨不畏高温辛苦,全程亲自督导、观摩甚至参与拓展训练,令广大员工在深受感动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集团公司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董事常务副总裁劳嘉表示,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户外拓展训练是绿之韵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户外团队游戏、训练,激发了潜力,拓展了思维,凝聚了力量,超越了自我,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团队精神和荣辱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样有意义、有实践性的活动绿之韵将固化为一种传统、特色和文化,很好地贯彻和传承下去!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2012年12月21日,正值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湖南省长沙市光彩事业基金会挂牌仪式暨庆祝市工商联成立60周年大会在长沙隆重召开。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汤新华,市领导文树勋、黎石秋、谢明德、彭继球等参加会议。会上,张剑飞市长为长沙市光彩事业基金会授牌,长沙市工商联副主席、绿之韵集团董事长胡国安代表基金会接受牌匾,并凭借“义利兼顾,德行并重”的光彩精神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活动现场,长沙市光彩事业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胡国安向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发出倡议,并带头捐款200万元,由绿之韵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劳嘉代表绿之韵慈善基金现场举牌。同时,全市工商联各基层组织、行业(异地)商会、各会员企业代表也纷纷奉献爱心,现场共募捐善款2964万元。所募基金将用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教育、卫生、救灾等公益事业。在胡国安理事长的积极倡议下,长沙9区县(市)工商联、10个行业(异地)商会、12家民营企业也将成立光彩专项基金。
长沙市光彩事业基金会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市级工商联成立的光彩事业基金会,经长沙市工商联申请、湖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成立。十多年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发扬光彩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活动,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安康富民造福社会帮扶行动”的号召,市光彩事业基金会的成立,将成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企业家发扬光彩精神,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扶贫开发的组织平台,也将是践行“同心”思想、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载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67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战国至东汉时期(6)药物学理论的形成
下一篇: 食疗与食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