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心脉痹阻

医案日记 2023-05-10 14:27:00

心脉痹阻

心脉痹阻证是指心脏脉络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痹阻不通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年高体弱或久病正虚所致瘀阻、寒滞、痰凝、气郁而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或手臂,时发时止。若痛如针刺,并见舌紫暗、或有瘀斑、紫点,胸闷较甚,苔白腻,脉沉滑,为痰阻心脉;若疼痛剧烈,突然发作,畏寒肢冷,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为寒邪内盛之象;若疼痛且胀,发作多与情绪变化有关,舌淡红或黯红,脉弦,多为气滞。

病机分析:本证大多因正虚阳气不足,心失所养而见心悸怔忡。由于心阴不足,运行血液无力,继而导致瘀血内阻,痰浊停聚,阴寒凝滞,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而致心脉痹阻,气血因此不得通畅而发生疼痛。手少阴心经之脉循臂内,出腋下,直行上肺,故心脉痹阻时疼痛常出现在经脉循行线路上。辨证须分清痰、瘀、气、寒的不同,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本证大多属本虚标实,疼痛发作时常由于实邪阻滞心脉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单纯由某一致病因素引起的心脉痹阻多见,但致病因素之间常相互影响,相互兼夹也可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因,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血瘀等,因此在临床辨证时需根据不同病因的证候特点,综合分析来作出正确诊断。如瘀阻心脉其痛特点是刺痛,伴见舌质紫暗,瘀斑,紫点,脉细涩或结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痰阻心脉疼痛以闷痛为主,患者多见体胖身重,困倦痰多,舌苔白腻,脉沉滑等痰浊内盛症状;阴寒凝滞心脉的疼痛以突然发作,剧烈,得温痛减为特点,伴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寒邪内盛的症状;气滞心脉的疼痛以胀痛为特点,发作往往与情绪变化有关,且可见胁胀,脉弦,舌淡红或黯红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特点是心胸憋闷而痛。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胸憋闷疼痛有外伤性的、有肺及胸膜疾病的,甚至还有因压力大而无心肺疾病却作痛的。辨证时,先要把这些排除掉。年龄因素要考虑进去。此证多见中老年男性,女性要少些,年轻人罕见。本证可兼见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还有寒凝(一派实寒证)、痰阻等证。见有兼证则可辨作心气虚心脉痹阻,血瘀心脉痹阻,寒凝痰阻心脉痹阻等。

辨证注意点:①具有心胸憋闷主症;②多有时发时止,反复发作的心胸闷病史;③有西医相关的检查结论将有助于该证的确认和判断预后。

胸痹心痛的症型和主要治疗方法和方药?

中医所说的胸痹其实就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辨病要点:胸痛。中医认为造成胸痹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造成的胸痹,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气虚血瘀。伴随症状有,胸痛隐隐,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胖有齿痕,色淡暗,苔薄白,脉弱而涩,或结、代。针对气虚血瘀所导致的胸痹,常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芪参益气滴丸、参桂胶囊、活心丸、 心力丸。
二、气阴两虚。伴随症状有,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懒言,易汗出,头晕,失眠多梦。舌红或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脉细缓或结代。针对气阴两虚所导致的胸痹,常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益心胶囊、益心舒胶囊、益心通脉颗粒、冠心生脉口服液、洛布桑胶囊。
三、气滞血瘀。伴随症状有,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细。针对气滞血瘀所导致的胸痹,常采用理气活血,通脉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四、痰浊痹阻。伴随症状有,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诞。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针对痰浊痹阻所导致的胸痹,常采用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剂常采用瓜蒌旌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丹蒌片、血滞通胶囊、 舒心降脂片、降脂通络软胶囊。
五、寒凝心脉。伴随症状有,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沉紧或沉细。针对寒凝心脉所导致的胸痹,常采用辛温散寒,宣通心阳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常采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中成药常选用宽胸气雾剂、苏合香丸、冠心苏合滴丸、 神香苏合丸(庆余救心丸)。

面色发青的主证是

面青色主证是寒症,气滞血瘀疼痛惊风证。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多是阴寒内盛,疼痛剧烈所致。,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多属心阳不振;心脉痹阻证可见于胸痹、冠心病等患者;久病面色和口唇青紫者多属于心气心阳虚衰,心血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引起。面色青黄者多数肝郁、脾虚、血瘀可见于鼓胀或胁下症积的患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60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