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六腑

医案日记 2023-05-10 14:17:10

六腑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个脏器。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在古代,腑写作“府”,“府”是中空的,是盛放物品之处,有出有入。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说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受纳、腐熟、消化、传化,处于连续不断的虚实交替之中。六腑不藏精气。

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即口唇、牙齿、会厌、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口唇为飞门,"飞门"指口唇象门扇一样可以自由开合;牙齿为户门,"户门"指牙齿能把守消化道的上端,并能咀嚼食物;会厌为吸门,"吸门"指食道和气道的交会处,是气体出入体内外的门户;胃上口贲门,"贲"与"奔"通,食物由此奔入于胃中;幽门指胃下口,是胃与小肠相接部位;大肠与小肠之会称为阑门,此处能阻止小肠内的精微物质流入大肠;下极又称魄门,下极即消化道的最末端,即肛门,能排泄粪便。因此,七冲门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

(1)胆

胆附于肝,是一中空囊性器官。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胆汁又称精汁,故胆又称"中精之府".

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消化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由于肝胆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例如,胆气上逆,胆汁上泛,则口苦;胆汁排泄障碍,不能顺利排入肠道,则出现厌食、腹胀、便溏等症状;胆病及胃,又可引起恶心、呕吐;若肝胆疏泄失职,胆汁不循常道,反而溢于肌肤,则可发为黄疸;若胆汁滞留,蕴而化热,湿热蕴结,进一步煎熬胆汁,又可形成砂石。

胆虽为六腑之一,但主藏精汁,为清净之府,又不直接接受水谷糟粕,与其他腑有异,所以胆又属奇恒之腑。

(2)胃

胃位于膈下,其上口名贲门,与食道相接,下口为幽门,通于小肠。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中脘",即胃体部分。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二个方面: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饮食物从口而入,经过食道,进入胃中,由胃容纳之,故又称胃为"水谷之海",因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胃又称为"水谷气血之海".因此,如胃有病变,就容易影响到胃的受纳水谷功能,出现纳呆、厌食等症状。

"腐熟",有初步加工消化的含义。饮食物在胃内,经过揉磨和消化作用,使之变为食糜,并下移于小肠,为进一步消化打下基础。

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其浊者下移大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降浊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若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可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若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

(3)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接阑门,与大肠相接。

小肠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受盛和化物

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饮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以利于进一步的消化,从而使水谷化为精微,以营养全身。如果小肠受盛饮食功能失常,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化物,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二)泌别清浊

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分。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二部分,即精微物质和糟粕;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三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并将无用水液泌渗进入膀胱而为尿。

由此可见,小肠的生理功能在饮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小肠这一功能正常,清浊各走其道,精微物质输布全身,糟粕下归大肠,无用水液泌渗入膀胱。若小肠有病,不仅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还会影响到二便的排泄,例如,小便短少,大便稀溏。对此,常采用分利之法,即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

(4)大肠

大肠亦居腹中,上接小肠,其交接处为"阑门",大肠之末端为肛门,又称魄门。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泌别清浊后下传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糟粕的传导通利,一方面依赖于大肠本身功能正常,另外又和胃的降浊、肺气肃降及肾的气化功能有关。因此,大肠有病,主要在粪便的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如泄泻或便秘等。另外,大肠病变可影响及胃、肺等脏腑,使之功能失常。

(5)膀胱

膀胱位于下腹腔内,为囊性器官,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膀胱位置最低,是水液代谢之后多余水液汇聚之处。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人体饮入的水液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化为津液,分布于周身,发挥润泽营养作用。津液代谢后剩余之液,经三焦之道路,下达于肾和膀胱,变成尿液,贮存于膀胱内,当膀胱内尿液达一定量时,在肾的气化作用下,膀胱开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存和排泄尿液,全赖肾的气化功能。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遗尿、甚则小便失禁等。

(6)三焦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其经脉与心包经相表里。对其形态和实质,历代医家众说纷坛,至今尚未完全定论。但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还是一致的。在形态方面,一般认为三焦是包罗人体所有内脏的一个大腑,所以又称"孤府。"三焦的生理功能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总体来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和运行水液等。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诸气",即全身所有之气,例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呼吸之气、营卫之气等。三焦主持诸气,是指三焦和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有密切关系。三焦之所以能主持诸气,主要是源于元气。元气根源于下焦,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但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气机",即气的运动,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三焦是气升降出入的通道。

"气化",是指各种物质的复杂变化,尤其是饮食水谷的受纳、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布散和代谢后糟粕的传导和排泄等。气化过程是在多个脏腑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而三焦在气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焦是运化水谷、排泄糟粕的通路,为全身精气运行的始终。

此外,三焦通行元气,为气化功能的动力源泉,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

(二)为水液运行之通道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正如《素问》所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说明三焦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人体津液气化过程,保证水道通畅。若三焦有病,气机阻塞,则气停水停,可见水肿、腹水等症状。对此,常采用通利三焦之法治之。

(三)表明人体的三个部位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三焦也是划分躯体部位的一个概念,即膈以上部位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为中焦,但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生理病理关系密切,故将肝肾同划为下焦。由于上焦、中焦、下焦包括不同脏腑,所以其生理功能也各不相同。

(l)上焦如雾

"雾",是指水谷精微物质的一种弥漫蒸腾状态。上焦如雾指上焦有宣发卫气,以雾露弥漫的状态营养于肌肤、毛发及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故上焦的功能,实际体现为心肺的气化输布作用,关系到营卫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输布。故上焦功能的变异,也主要反映为心肺功能之异常,治则以调理心肺为主。

(2)中焦如沤

"沤",在这里是指饮食物经腐熟和发酵状态的形象。中焦如沤是指中焦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中焦的功能主要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例如水谷的受纳、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体液的蒸化,化生精微为血液等。实际上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中焦的功能被形容为"如沤".中焦功能的变异,主要反映为脾胃功能的异常,治则以调理脾胃为主。

(3)下焦如渎

"渎",即水沟,为排水渠道之意。下焦主泌别清浊,排泄二便,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肾、小肠、大肠、膀胱的功能。故下焦功能的变异,主要反映为肾与膀胱功能的异常,治则以调理肾与膀胱为主。

六腑指的是什么

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胆:胆附于肝之短叶,与肝相连,呈中空的囊状器官 。胆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胃: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 。是容纳、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 。小肠:小肠位于腹中,上端通过幽门与胃相

六腑都是什么

你好同学,我们所说的五脏六腑中的“六腑”是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五脏是指肝、心、脾、肺、肾。谢谢。

中医的五脏六腑指哪六腑?

一、五脏:肝心脾肺肾

二、五行:木火土金水

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扩展资料 (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五脏六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60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