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不足又称津亏、津伤。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儒润滋养作用所出现的以燥化为特征的证候,由于津液不足多从燥化,故又属内燥证的范畴。津液不足的形成,有生成不足与丧失过多两方面的原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致津液生成减少,或因饮水过少、脏气虚衰,津液生成不足而形成;或由燥热灼伤津液,或因汗、吐、下及失血等均能造成津液不足的证候。
主要临床表现:口渴咽于,唇焦而裂,甚则皮肤干枯无泽,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皮肤口唇舌咽干燥及便于为诊断依据。津液有滋润肌肤,濡润空窍的作用,津液亏少则使皮肤口唇舌咽失去儒润滋养,故呈干燥不荣之象;津液亏则不能儒润大肠,而致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津亏内热之象。
津液不足可以吃石斛,玉竹,生地,花粉,芦根,不可过量,假如脾胃不好的话,容易引起腹泻。西洋参,太子参可以泡茶然后吃掉!平时注意尽量不要出汗,可常吃水果,像梨,苹果,柑桔。要常喝水,每次少量多饮!以上供你参考!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临床辨证方法之一。即以中医气血津液理论为纲领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的辨证方法。主要针对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气、血、津液发生异常变化时的具体证候逐一进行辨认。
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气血辨证,一部分为津液辨证。气血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判断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津液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津液亏虚或运化障碍的证候。
(一)气血辨证
气血病常见证型,有虚实之分。虚证有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血虚证、血脱证等。实证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等。
气与血密切相关,病理上两者常互相影响,或同时发病,或互为因果。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型有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气虚血瘀证等。
1、气虚类证
气虚类证包括气虚证以及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
(1)气虚证
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以气短、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或头晕目眩,自汗,舌质淡嫩,脉虚。动则诸症加重。
证候分析: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久病、重病、劳累过度、年老等,导致元气不足,推动、固摄、防御、气化不力。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推动乏力,营血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舌淡嫩;卫气虚弱,不能固摄津液,则自汗;气虚鼓动无力,故脉虚;“劳则气耗”,故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
临床常见的气虚证有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胃气虚证、肝胆气虚证等,也可多脏气虚证候并存。
气虚可导致血虚、阳虚、痰湿、水停、气滞、血瘀以及易感外邪等多种病理变化,也可与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等相兼为病。
辨证要点: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脉虚等共见。
(2)气陷证
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以气坠,内脏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气陷一般是指中焦脾虚气陷,故又称中气下陷证或脾虚气陷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耳鸣,神疲气短,气坠或内脏下垂,或脱肛、阴挺等,舌质淡嫩,脉弱。
证候分析:为气虚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气虚无力升举而下陷。清阳不升,头目耳失养,故见头晕眼花,耳鸣;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故见神疲气短;气虚无力升举,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坠故见气坠,或内脏下垂,或有脱肛、阴挺。舌质淡嫩,脉弱为气虚之象。
辨证要点:气坠,或脏器下垂等与气虚症状共见。
(3)气不固证
指气虚而失其固摄功能,以自汗、出血、二便失禁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有气虚证的证候表现,并有自汗,易感外邪;或各种出血;或二便失禁,遗精、滑胎。
证候分析:为气虚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气虚而不能固摄。肺气亏虚,肌腠不密,卫气不固,故常有自汗,易感外邪;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故见各种出血;肾气亏虚,下元固摄失职,则二便失禁,遗精,滑胎。
辨证要点:肺、脾、肾等脏气失固摄的特征性表现与气虚症状共见。
(4)气脱证
指元气亏虚已极,气息欲脱,以气息微弱,昏迷或昏仆,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昏迷或昏仆,汗出不止,肢厥身凉,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舌质淡白,苔白润。
证候分析: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元气亏极而外脱。元气欲脱,脏气衰微,肺无力司呼吸,则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津随气泄则汗出不止;气脱下元失固,则二便失禁;神失所主故昏迷或昏仆;脾气外泄,则口开目合,手撒身软;心气欲绝,无力鼓动血脉,则肢厥身凉,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若因大失血所致者,称为气随血脱证。气脱与亡阳常同时出现,证候基本相同,故临床又称阳气外脱证。
辨证要点:气息微弱,昏迷或昏仆,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等共见。
2、血虚类证
血虚类证包括血虚证和血脱证。
(1)血虚证
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白、舌淡、脉细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色淡,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头晕眼花,妇女经血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等所致。血液亏少,不能濡养头目,上荣舌面,故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色淡,头晕眼花;血不养神,心神不宁故心悸多梦;血少不能濡养筋脉、肌肤,故手足麻木,爪甲色淡;血海空虚,冲任失充故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脉细无力为血虚而脉失充盈之象。
辨证要点:面白,舌淡,脉细等共见。
(2)血脱证
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以致血液亡脱,以面色苍白,脉微欲绝或芤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又称脱血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眩晕,心悸,舌淡,脉微欲绝或芤。
证候分析:大量失血以致血液突然耗失,或血虚进一步发展,以致血液亡脱,血脉空虚。血液亡脱,脉络空虚,不能上荣头面故面色苍白,舌色淡白;不能上荣头目故眩晕;不能营养心脉故心悸,脉微欲绝或芤。
血脱常伴随气脱、亡阳。
辨证要点:面色苍白,脉微欲绝或芤等共见。
3、气滞类证
气滞类证包括气滞证以及气逆证、气闭证。
(1)气滞证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气郁证、气结证。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脉弦。
证候分析:多因抑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或痰饮、瘀血、食积、虫积、砂石等邪气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等导致气机郁滞;或因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气机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胀闷,疼痛;气机不利,脉气不舒故见脉弦。因气聚散无常,故疼痛多见胀痛、窜痛、攻痛,部位不定,按之无形,时轻时重;并且胀痛常在嗳气、肠鸣、矢气、叹息后减轻,或随情绪的忧思恼怒与喜悦而加重或减轻。
辨证要点:胀闷,疼痛,脉弦等共见。
(2)气逆证
指气机升降失常,气上冲逆而不调,以咳喘、呕恶、头痛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喘息,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头痛,眩晕,昏厥,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证候分析:多因气滞不顺而上逆。肺气失于肃降而上逆则咳嗽,喘息;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则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失调,升发太过而无制,气血上冲头目则头痛,眩晕,昏厥,肝气循经上冲则气从少腹上逆胸咽。
辨证要点:肺、胃、肝等脏气上冲逆的特征性表现与气滞症状共见。
(3)气闭证
指邪气阻闭脏器,以致气机逆乱,闭塞不通,以神昏晕厥、绞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神昏,晕厥;或脏器绞痛,二便闭塞,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实有力等症。
证候分析:多因大怒、暴惊、忧思过极,或因瘀血、砂石、蛔虫、痰浊等邪气闭阻气机。气机闭塞,神失所主则神昏,晕厥;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故脏器绞痛;气机闭阻不通则二便闭塞;邪气阻闭,肺气不通故呼吸气粗、声高;实邪内阻故脉沉实有力。
辨证要点:神昏晕厥,或绞痛等共见。
4、血瘀证
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固定、拒按、夜间加重。体表肿块青紫,腹内肿块坚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大便色黑如柏油状。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眼下紫斑,肌肤甲错,腹部青筋显露,皮肤出现丝状红缕。妇女经闭,或为崩漏。舌质紫暗、紫斑、紫点,舌下脉络曲张,或舌边有青紫色条状线,脉涩,或结代,或无脉。
证候分析:多因外伤、跌仆,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或气滞血行不畅,或因寒而血脉凝滞,或因热而血液浓缩壅聚,或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等,导致瘀血内阻。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刺痛、固定、拒按;夜间血行缓慢,瘀阻加重故夜间疼痛加重;瘀积不散而凝结体表,故肿块青紫,腹内肿块坚硬不移;瘀血阻塞脉络,使血液不能循经运行,溢出脉外故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瘀血阻络,血行障碍,全身得不到气血的温煦濡养,故面色黧黑,口唇、舌体、指甲青紫色暗;瘀久不消,营血不能濡养故肌肤甲错;瘀血内阻,冲任不通故经闭;血脉不通,血不循经,则崩漏。瘀血内阻,血行受阻故丝状红缕,腹壁青筋显露,脉细涩,或结、代,或无脉。
辨证要点:刺痛,肿块,出血等特征与舌紫脉涩共见。
5、血热证
指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以出血、疮疖与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血分的热证。
临床表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色鲜红,质地黏稠,女子月经先期量多,或局部疮疖红肿热痛,心烦口渴,身热,舌红绛,脉滑数。
证候分析:多因外感温热之邪;或其他邪气化热;或情志过极,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等致火热内炽,迫及血分。热在血分,迫血妄行则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女子月经先期量多;邪热煎熬,血液浓缩壅聚,故血色鲜红质地黏稠;热在血分,热炽血壅肉腐,故局部疮疖红肿热痛。心烦口渴,身热,舌红绛,脉滑数为邪热伤阴耗液之实热表现。
辨证要点:出血、疮疖等与实热症状共见。
6、血寒证
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以拘急冷痛,肤色紫暗与实寒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血分的寒证。
临床表现: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发凉;或少腹拘急冷痛;或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白,脉沉迟弦涩。
证候分析:多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而致血行不畅。寒在血脉,脉道收引,血行不畅,故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发凉,或少腹拘急冷痛;寒邪客于胞宫,经血受阻,故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白,脉沉迟弦涩为阴寒内盛,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辨证要点:拘急冷痛,肤色紫暗等与实寒症状共见。
7、气血同病类证
气病或血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变,从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各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是两个基本证候的相合存在。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的病机,常常是气滞血瘀、气虚血虚互为因果;气虚血瘀证、气不摄血证,一般是气虚在先、为因、为本,血瘀或血虚在后、为果、为标,但其证候表现不一定前者重、后者轻;气随血脱证则是因大失血而致血脱在先,元气随之消亡的危急证候。
(二)津液辨证
津液病证主要包括津液亏虚证和水液停聚而形成的痰证、饮证、水停证及湿证。湿证即六淫证候中的湿淫证,本处不再赘述。
1、痰证
指痰浊内阻或流窜,以咯痰,呕恶,眩晕,体胖,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咯痰,痰质黏稠,胸闷;脘痞纳呆,泛恶呕吐痰涎;头重眩晕,神昏而喉中痰鸣;局部有圆滑柔韧的包块,如瘰疬、瘿瘤、乳癖、痰核等;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等。形体肥胖,苔腻,脉滑。
证候分析:多由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过逸少动等原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凝结成痰,停聚于局部或全身。痰浊停聚于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咯痰,痰质黏稠,胸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则脘痞纳呆,泛恶呕吐痰涎;痰蒙清窍则头重眩晕,神昏而喉中痰鸣;痰停积于皮下、肌肉、咽喉,故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如瘰疬、瘿瘤、乳癖、痰核等;痰浊蒙蔽心神,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等;形体肥胖,苔腻、脉滑为痰浊内盛之象。
根据痰的性状及兼症的不同,可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燥痰以及风痰、瘀痰、脓痰等。临床常见的痰证有痰蒙心神证、痰热闭神证、痰火扰神证、痰阻心脉证、痰阻胸阳证、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热结胸证、痰热腑实证、燥痰结肺证、痰阻胞宫(或精室)证、痰湿内盛证、痰阻经络证、风痰阻络证、痰气郁结证、脓痰蕴肺证、风痰闭窍证、瘀痰阻络证,等等,其证候除有痰的表现外,必兼有其他病性及痰所停部位的症状。
痰浊为病,颇为广泛,见症多端,因而有“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辨证要点:咯痰、呕恶、眩晕等特征与体胖苔腻脉滑共见。2、饮证
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以胸闷脘痞,泛吐清水,咯痰清稀,胸胁饱满,苔滑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脘腹痞胀,水声漉漉,泛吐稀涎或清水;或咳嗽气喘,咯痰清稀色白,胸闷心悸,甚或喉间哮鸣有声;或胸胁饱满,支撑胀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痛增。并可见眩晕,舌淡胖,苔白滑,脉弦。
证候分析:多因外邪侵袭,或中阳素虚,水液输布障碍,停聚于局部所致。饮停于胃肠,故见脘腹痞胀满闷,水声漉漉,泛吐稀涎或清水;饮停于心肺,故见咳嗽气喘,咯痰清稀色白,胸闷心悸,或喉间哮鸣有声;饮停于胸胁,故见胸胁饱满,支撑胀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痛增;清阳不升,饮邪上泛,故见眩晕,舌淡胖,苔白滑;脉弦为饮邪内停之征。
根据饮停部位的不同,临床有饮停胃肠证、饮停心肺证、饮停胸胁证等,表现出各自的证候特点。
辨证要点:胸闷脘痞,泛吐清水,咯痰清稀,胸胁饱满等与苔滑脉弦共见。3、水停证
指体内水液停聚,以水肿尿少,腹满如鼓,舌淡胖,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水肿尿少,或腹满如鼓,叩之声浊,舌淡胖,苔滑,脉沉弦。
证候分析:多由风邪外袭,或湿邪内阻,或久病肾虚,使肺、脾、肾的功能失常而水液停聚;或因瘀血内阻,经脉不利,水液内停。水邪泛溢肌肤故水肿;水液停聚于腹腔,则腹满如鼓,叩之声浊;水液内停,气化失司,则尿少;舌淡胖,苔滑,脉沉弦为水湿内停之征。
辨证要点:水肿尿少,腹满如鼓等与舌淡胖,脉沉弦共见。
痰、饮、水、湿之间的关系密切。四者均为体内水液停聚的病理性产物,其形成均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气化失常有关。痰稠浊而黏,多停于肺,也可随气流窜全身,见症复杂,一般有咯痰多的主症;饮较痰稀而较水浊,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水清稀流动性大,以水肿尿少为主症;湿无明显形质可见,以肢体闷重痠困为主要表现。由于痰、饮、水、湿本属一类,难以截然划分,且可相互转化、兼并,故常互相通称,有痰饮、痰湿、水饮、水湿、湿痰等。
4、津液亏虚证
指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滋润、濡养、充盈,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口咽干燥,唇焦而裂,鼻干,眼窝深陷,皮肤干燥,甚或枯瘪,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证候分析:多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或长期进食减少,津液化生匮乏;或高热、汗吐泻太过,或燥热伤津等导致。津液亏少,上不能滋润五官咽喉,故口咽干燥,唇焦而裂,渴欲饮水,鼻干,眼窝深陷,舌体少津;下不能化生尿液、滋润大肠,故小便短少而黄,大便干结;外不能润泽肌肤,故皮肤干燥,甚或枯瘪;内不能充盈脉道,故脉细;舌红、脉数为阴液亏少不能遏制阳气,或尚有火热之邪为害。
一般津液损伤程度较轻,仅为水液亏少者,称为伤津、津亏,以干燥症状为主要表现;继发于汗、吐、泻等之后,体液暴失,津液损伤程度较重者,称为液耗、液脱,常有皮肤枯瘪,眼窝深陷的临床特征。临床上常将两者通称而不作严格区分。
外界燥邪耗伤津液所见证候,为燥淫证,属于外燥;体内津液亏虚必见干燥症状,为津液亏虚证,属于内燥。
常见证型有肺燥津伤证、胃燥津亏证、肠燥津亏证等,均有干燥见症,并表现出各自脏器的证候特点。
津液亏虚属于阴虚的范畴,气虚、血虚与津液亏虚可互为因果或同病,而形成阴液亏虚、津气亏虚、津枯血燥等证。
辨证要点: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干燥等共见。
1、王伯恭.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2、魏保生,郭美珍.最新图解中医诊断: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2014年
3、吴承玉.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中医里的津液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水液的统称,比如唾液,肠液,尿液,汗水,眼泪,鼻涕等等,人体内的津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排泄身体内废物,调节阴阳平衡,还能对人体起到滋养的作用,有利于维护人们的身体 健康 。
现在大家应该对津液有了基本的了解,如果你们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着急,先了解缺少津液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脾胃虚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吃一些油炸,过酸,过辣的刺激性食物,饮食习惯较差,当我们吃的时候一时爽,殊不知这些会严重刺激我们的肠胃,致使我们的肠胃虚弱,运化无权,导致津液生成减少。
经常熬夜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起床困难户,不想早睡,无法早起,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晚上睡得太晚,如果我们第二天还要照常上课或者是上班的话,还是要早起,这样我们睡觉的时间就严重不足,影响我们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熬夜还会导致人体津液耗费较多。
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也会引起我们的津液生成减少,比如反胃,虽然反胃是一个很小的病,但是当我们出现反胃的时候,会厌恶食物,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进食,长此以往,我们的身体不能得到正常的食物补充,也会致使津液生成减少。
大量出汗
相信你们平时都有这样的经历,闲暇的时候跑了几圈步,就会发现出了大量的汗,或者是在操场上踢了一会足球,会发现衣服早已湿透,当我们运动过后,出汗是必不可免的,大量的出汗会导致津液大量丧失。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补津液呢?
补充津液,仅仅只靠喝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一些药物来对身体进行调理,比如可以吃一些 生地,沙参 等,同时也要多喝温水。饮食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得清淡一些,比如多吃一些水果蔬菜,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切记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过度的耗损津液。
除了要调整饮食之外,还要注意作息规律,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醒自己在十点半之前睡觉,七点起床,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会很不习惯,可能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早上起床的时候眼睛睁不开,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你的身体就会形成一个生物钟,就会慢慢地适应它。
学会调节情绪也是很重要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情绪很容易受到身边小事的影响,我们要学会去慢慢地调节它,因为像焦虑,悲观等情绪会很容易导致人体津液的耗伤。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困难,如果压力太大,可以找人倾诉或者是发泄出来,不要自己闷在心里;在学习中,更要乐观地去对待,学累了,可以适当放松一下,必要时可以外出运动,还可以加快津液的流通。
上面的这些补充津液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快来试试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59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水液停聚证
下一篇: 津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