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半夏研究概况

医案日记 2023-05-10 05:45:18

半夏研究概况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为Pinellia ternata(Thunb)Briet,半夏以干燥块茎人药,性温、味辛、有毒,是重要的中药材。据统计,在558种中药处方中,半夏使用频率居第22位。可用于燥热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半夏具有抗肿瘤、抗生育、降血脂、护肝和治疗冠心病等多种重要的作用。半夏属植物全世界8种,我国产7种,其中6种为中国特有,我国半夏资源分布较广,除内蒙、新疆、青海、西藏未见野生外,其余各省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湖北、辽宁、河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由于半夏资源日益减少或因部分地区药用习惯,各地至少有同科3属11种植物充作半夏使用,如水半夏、掌叶半夏、狗爪半夏等。不少地区在应用中以水半夏等代用,市场供应仍然紧张,半夏价格一直看好,就连水半夏也呈上涨趋势。因此加强半夏生产,提高其产量与质量,对于缓解半夏市场供需矛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出口创汇能力等均具有积极意义。1本草考证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故为名也”还见于《急就篇》,颜师古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而半夏以“和姑”之名始载于《本草纲目》,以“守田”、“示姑”之名载于《名医别录》,指出半夏“生槐里”;以“地文”、“水玉”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提到半夏的生境为“生川谷”。《吴普本草》云:“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圈上。”《唐本草》云:“半夏所在皆有,生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宋《图经本草》谓:“二月生苗一茎,顶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以圆郁软者为佳。”吴其浚谓:“所在皆有,有长叶、圆叶两种,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梢上翘似蝎尾。”再参考《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附图,可以确证本草半夏原植物与《中国药典》收载是一致的,但由于其叶型变化的渐变性和过渡性,很难划清变种间界限,所以现代分类学家将所有居群均命名为P.ternataBreit.

关于半夏的采收和加工,古时也有较多的论述,而且历代本草大致一致,陶弘景提出:“五月、八月采根、曝干”,《蜀图经本草》认为“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名医别录》称半夏“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又苏颂云:“五月、八月采鞭,以灰裹二月,汤洗曝干。”此处裹半夏的灰,可能是指石灰,因为用吸水性很强的石灰处理药材易于去皮、晒干,至今部分地区仍在沿用石灰拌半夏之法加工。半夏入药首见于《五十二病方》第376号方,处方用名为制半夏(即用半夏粉),与牛脂、醋合煎服用。历代本草医籍逐渐总结出半夏服用的经验,《内经》十二方,半夏秫米汤治疗胃有痰抽,心烦不眠等症。《武威汉代医简》治久咳上气汤云:“半夏毋父且,泊水斗二升,炊令六沸,浚去滓,温饮一小杯。”因为半夏有刺激性,故古人谓不能父且(即用嘴咬撕之意,在武威出土的医简上父且二字均无“口”字旁)。段文字记录了远古时代生用半夏煎汤的历史。汉·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中已说明半夏“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南朝刘宋·雷学文在《雷公炮炙论》中云“半夏上有隙涎,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经炮制后半夏的毒性降低。这些见我国半夏药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2半夏栽培技术

七十年代后,由于受生态变化及人为因素影响,旱半夏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为了缓解旱半夏的供需矛盾,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旱半夏进行野生变家种研究,并获得成功。但随着旱半夏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需求量日增,旱半夏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加强旱半夏的大范围人工种植十分必要。

.2.1繁殖方式种子繁殖、珠芽繁殖和块茎繁殖。种子繁殖系数大,可预防品种退化,但生产周期长,一般需2~3年才能长成成熟的块茎;块茎繁殖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一般春季下种,当年夏末就可收获,但容易退化减产。种子和珠芽体积小,采集操作不方便且成熟时间很长,生产上一般采用块茎繁殖。2.2选地整地

半夏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含腐殖质,pH5.6~7的偏酸性壤土或砂壤土为佳,地选好后,于10~11月进行整地,将基肥施足,如土杂肥或厩肥1500~2000kg,撤施整地面再深耕,自然风化十几天,于栽种前1~2d将地细耙整平,分别做成高畦,畦面要求土碎面平。也有人认为可不作畦。2.3栽种方法

半夏冬春均可栽种,每亩用种茎一般为100kg左右_8,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的栽种期试验表明,半夏以春栽为好,且愈早愈好。栽种量以每亩150kg为宜。选无病损的块茎用29/6KN03溶液浸种24hi9],在畦面按行距15~20cm开挖播种沟,栽培深度以5~8cm之间为宜,栽时将块茎或珠芽分两行播种于沟内,每粒相隔7cm左右,按三角形摆放,芽向上,然后覆盖已被好的腐熟枯饼粉和草皮灰土50~60kg,重新再盖土5cm,耙平未见种沟即可。2.4中耕锄草半夏齐苗后,应及早中耕松土,以增温保墒促幼苗生长。生长期间要多次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避免草荒。也可在两叶一心时,每公顷用10.89/6盖草能375~450ml[11],防止一年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无效。2.5施肥浇灌半夏属喜肥植物,喜大肥,故除施足底肥外,在其生长期要注意适时追肥与加强施肥管理。景相林和史习宽口认为半夏喜重基肥,一般不追肥。在整地之前可重施草木灰及发酵的人畜堆肥,且每亩不少3000kg。高产栽培肥料三要素适宜配比以亩施氮15~17.5kg、五氧化二磷10kg、氧化钾6kg为好。肥料施用的适宜时期以前季施三次,平稳促进或前季施二次,前重后轻,后季施一次为宜,从高产栽培的角度出发,每亩应加施猪、牛栏肥1500kg左右,均匀地覆盖畦面。

半夏喜湿润,怕干旱,但又怕水涝,半夏无论采用哪一种繁殖方法,在播前都应浇一次透水,以利出苗。而出苗前后不宜再浇,以免降低地温。在芒种、夏至期间气温升高,半夏的嫩叶柄遇到热土壤易灼伤而产生倒苗。这时适度灌水保湿,可起到降低地温,防止倒苗的作用。通常半个月灌水一次,保持湿润直至中秋气温下降为止。每次灌水后应及时松土同时结合培土.这样既防止倒苗,延长半夏的生长期,又防止土地板结,利于地下块茎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这是半夏田间管理的关键。2.6培土培土也是半夏增产重要的措施。6~8月间,成熟的种子和珠芽陆续落于地上,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发芽与生长发育,所以此时要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可从畦沟取细土盖住珠芽,厚约1~2cm。再用铁锹稍压。3

防止半夏倒苗的技术措施

半夏倒苗并不是生长中必然的生理现象、而是抵御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对保存和延续半夏生命起着积极作用,但就半夏生产而言,倒苗缩短了半夏的生长期,严重影响半夏产量。因此,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延迟或减少半夏的倒苗,是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倒苗多发生在夏至节后。一般认为半夏每年有三次出苗期和倒苗期[15~18]。出苗期每年第一次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倒苗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下旬共三次。半夏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高于26℃或低于13℃半夏即倒苗.也有人认为导致半夏倒苗的温度为32℃~33℃。低于30℃,半夏基本上无严重的倒苗现象发生。关于倒苗的原因,有人认为半夏在强烈的阳光直射下易发生倒苗现象,故提出以半阴半阳的环境栽培为宜11引,也有人提出半夏植株受高温胁迫时,通过喷施一些植物生长物质和保护剂提高其SOD,CAT和POD等保护酶的活性来防止半夏倒苗的想法。张明等认为导致半夏倒苗的最首要因素是温度条件而不是强光照。干旱也会促进半夏的倒苗,并加重倒苗的程度。较荫蔽的条件因为减少了太阳辐射热的原因,有助于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减轻半夏的倒苗程度。

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的蔽荫和灌水等防止倒苗的相关技术以降低光照强度、地温和气温外,经研究发现,在夏季高温季节喷0。01%亚硫酸钠溶液,或者喷施植物呼吸抑制剂O.01%亚硫酸氢钠和0.2%尿素及2%过磷酸钙混合液,可以有效抑制半夏的呼吸作用,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延迟或防止倒苗,以达到提高半夏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4病虫害防治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半夏野生变人工种植成功后,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随着半夏生长环境的改变和种植相对集中,栽培半夏的病虫害问题日渐突出。已报道半夏的病害有根腐病、病毒性缩叶病和叶斑病,害虫主要有红天蛾、芋双线天蛾。

在半夏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为根腐病,此病多在高温雨季、田间积水时发生。袁康培等确定其病原为基腐病原菌(Slcrotium rolfsii Sacc.),同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初步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木霉(Trichoderma spp.)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半夏块茎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以59/6的草木灰溶液浸种2h,不仅有减轻种茎腐烂的效果,而且还能提高种茎增重率;播种前将半夏种茎用1份50%多菌灵加1份40%的乙磷铝300倍液浸种30min,可增产42%左右。

半夏病毒性缩叶病是栽培半夏上普遍发生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害,且发病率随栽培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种茎带毒及蚜虫等昆虫传毒可能为其主要传播途径。经沈立荣等鉴定该病毒原为马铃薯Y病毒组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即DMV)。在防治方法上除加强栽培技术管理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茎尖脱毒培养,培养无毒种苗。

叶斑病为真菌性病害,初夏时发生。染病时,病叶上出现紫褐色斑点,有圆斑、角斑,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为它的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叶片卷曲焦枯而死,无法给地下部分提供养份,因此,损失相当严重。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施,每7d施1次,连续2次,效果显著。也可用1:1:120波尔多液在初夏时进行喷雾,每隔7d喷1次,连续2~3次。

芋双线天蛾(Theretra oldenlandiae)和红天蛾(Porgesa elpenor)是半夏生长期间危害极大的食叶性害虫,栽培半夏田危害率可达80%以上。沈立荣等通过对该虫生长习性观察和野外调查,掌握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即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幼虫发生时,用50%辛硫磷2000~3000倍液喷雾,可杀死80%~100%的幼虫。

此外,李泽善、廖中元报道在四川省阆中市还发现了半夏害虫新的为害种类:缨翅目皮蓟马科的皮蓟马和鳞翅目蝠蛾类幼虫。皮蓟马在半夏田间4~6月和8~10月两个阶段为害半夏叶片,接虫至盆栽健康植株观察,同样为害健康半夏叶片并导致卷缩、枯死。镜检确认为缨翅目皮蓟马科的某一个种(作者没有具体分到科以下)。于2002年4月4日~29日在双龙、裕华和治平乡半夏田间发现的蝠蛾类幼虫蛀食半夏地下块茎成孔洞,严重者将整个块茎蛀食而只剩下空壳。经西南农业大学朱文炳教授和陈力教授鉴定,为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类害虫。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其幼虫为害半夏块茎的报道。5采收与加工5.1采收种子播种繁殖的一般宜在第3、4年采收。块茎繁殖的于当年或翌年采收,《中国药典》规定:“半夏为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但经调查,全国大部分地区是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挖、收购,此期采收的半夏易脱皮,7月后采收的半夏去皮困难。曾建红和彭正松在417nm波长下测定了不同采收期半夏总生物碱,认为半夏最佳采收期以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为宜L2Zj。起挖时选晴天小心挖取,避免损伤。5.2加工半夏用途较广,加工方法也多.分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及京法夏4种。①生半夏:先将半夏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泥沙,按大小分别放入缸内,加清水浸泡,至切开中心无白心时止;取出,沥干水分。切成约3mm厚的片。晒干或用文火烘干,筛去灰屑即可生用。②法半夏:法半夏又称法夏、制半夏、制法夏、制地文等。取净半夏,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放入甘草(半夏每100kg用甘草15kg,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浓缩到150ml)、生石灰10kg浸泡6d为宜,保持pill2以上,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取出洗净晾干。③姜半夏:将洗净泥沙的半夏放入缸内浸泡,水面应高出半夏2~3cm、春夏季节泡2~3d;秋冬季节泡4~5d即可。每天换水2~3次,泡至水清为止。取出后,按8%的比例分别将甘草、生姜捣碎切片,置与袋中扎口放入锅内、加清水放入锅内一同煮,水开后再煮2h左右,至半夏不麻舌,透心为止。取出半夏后,再换上清水,取5%比例的明矾溶解后拌匀,加入半夏100℃维持15rain左右。取出半夏,放在筛中晒至7~8成干。在陶器内。燃烧硫磺烟熏消毒。然后将半夏装入缸内,盖紧,闷2d,待回潮后,切成薄片,不能切成片的可直接阴干,过筛,筛去灰末即成。④京半夏:将半夏洗净后,加入清水漂10d,每天换水2次,将10%的生姜、5%的甘草、10%的栀子一同熬水,去渣。将汁液倒人缸内,取出漂好的半夏一同拌均匀后加水,浸泡1~2d,至半夏中心(即大个半夏切开后的中心部分)呈黄色,口尝无麻舌感为止。取出后洗净,再晒干。6生药学特性

半夏因资源短缺或部分地区的用药习惯常与天南星科其它植物混用,以同属植物掌叶半夏及犁头尖属的水半夏混用的现象最为严重。科研工作者从性状、显微及生化鉴别等方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半夏的生药学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和简单的理化鉴别水平上,半夏为根茎类药材,药用部位为块茎,是植物贮藏器官。秦明珠和石俊英等曾对其内外形态结构特征作过描述,显微结构为木栓组织、薄壁组织及散在的维管束(外韧型或周木型),粘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合草酸钙针晶束。为便于区别同科属其它近缘物种,藤井正美等先后报道了半夏、三裂半夏(P.tripatita)、掌叶半夏、水半夏和山珠半夏等的外形和组织粉末种间鉴别特征。

吴皓、李伟等应用TLC、HPLC等方法对半夏药材及其同科易混药材和常配伍应用的药材进行各提取物的比较,并经HPLC制备,首次分离得到了半夏药材的鉴别成分。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技术鉴定了结构。经鉴别确定该成次黄嘌呤核苷。

马伟光等对云南产地珠半夏、山珠半夏、狗爪半夏、京半夏采用薄层层析法(TLC)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甲醇及氯仿的提取物在TLC上有明显差异,可以做为鉴别依据,此法鉴定半夏类药材方法简单易行、快速且结果可靠。

黄秀兰等从生药、花粉形态对掌叶半夏、天南星及异叶天南星进行综合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异叶天南星花粉粒表面刺状纹饰较掌叶半夏短。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半夏属及天南星属药用植物,发现叶表面纹饰、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器密度及大小、保卫细胞形态、花粉形态、花粉萌发孔有无以及花粉粒外壁纹饰的形状、大小、分布、刺间特征有明显差异,为原植物的鉴别提供了依据。还指出利用浓度梯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电泳法展现的鲜块茎蛋白质谱不仅可作为鉴别块茎的特征,而且还可作为寻找高含量活性物质资源的参考方法。

Kitagawa和Tanimori等则将抗血清蛋白和酶免疫测定技术应用到半夏等药材的生药学研究上,依据分离筛选出的各种药材专一的抗血清蛋白和酶免疫识别技术就能非常容易和准确地鉴别出某种药材。该方法尤其适用于鉴别诸如半夏等来源复杂且又较易混淆的药材。

王艳华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收集的11个半夏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反映半夏样品化学本质差异的数量化特征,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半夏样品进行计算机鉴别,用模式识别中的系统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质量分级,初步建立了只通过HPLC分析即可对半夏质量作出评价的模型。

曹晖和刘玉萍等人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中药半夏及其3种伪品的18SrRNA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和PCR-RFLP分析研究,通过探讨半夏及其伪品间的DNA序列变异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关系,可对半夏正品基原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分子鉴别。7讨论

曾经有人报道组培苗可以延迟半夏倒苗,高温倒苗是否为病毒病所致,还需进一步脱毒试验研究。半夏倒苗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应该加强倒苗机理的研究,比如可以深入到分子水平来研究倒苗,找到一种抗高温的基因用基因工程手段转入半夏植株,预防倒苗。半夏在驯化栽培的过程中,其种内出现了很多性状变异类型,如叶片形状(有宽叶和细叶);珠芽数(有单生和双生)、块茎(主块茎周围出现了子块茎)、叶柄数等方面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变异结合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知识,培育优质高产、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又好的优良基因型半夏品种。接种量对培养物的影响也不清楚,可能与外植体种类、生理状态,以及其它理化因子等有关,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镇咳:半夏中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的煎剂静脉注射,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均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0.6g/kg 的镇咳作用接近可待因1mg/kg。

2、祛痰:大鼠腹腔注射半夏水煎剂可明显抑制毛果芸香碱对唾液的分泌作用。以生半夏和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用酚红法测得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生半夏未见明显作用。邹积隆等研究表明半夏贮存时间越长,祛痰作用越强。

旱半夏的种植技术

1.半夏生育过程中的温度条件
一般旬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时,各类型半夏顺利萌发出苗,这一温度为半夏的生物学起点温度.在旬平均气温达15℃~27℃时,半夏生长最茂盛.在我国部分地区,7月中旬开始,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气温上升,最高温度经常超过35℃,半夏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没有遮阴条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继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秋后,9月上旬温度又降到27℃以下,半夏地下块茎陆续出苗,形成秋季生长期,直到11月上中旬,气温经常降至10℃以下,开始倒苗越冬.由于秋季温、光、水综合条件,对于半夏来说,远不如春季适宜,所以,秋季长势弱,总苗数仅约10万/亩,而春季达18万/亩以上.半夏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9℃.
2.半夏生育过程中的湿度条件
半夏不耐旱,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有人曾调查了丰县沙河桥一块半夏高产田,平均块茎单产达1500千克.其品种为丰县半夏,全年几乎没有明显倒苗过程,即使在盛夏季节,生长也十分旺盛.栽培中最突出的措施之一就是针对当地气候干燥,土壤缺水的特点,夏季坚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沟灌1次,既保持土壤湿润,又降低了土温,一举两得.我国长江流域一般年份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半夏生长尤其旺盛,主要原因之一是这段时间正是梅雨季节,阴雨绵绵,不但减少了强烈光照,降低了夏季高温影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壤和空气湿度,保证半夏生长有足够的水分.当然,土壤湿度也并非越大越好,半夏既喜水又怕水,当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例如,每天浇水8kg/m 2的处理,地上部分生长过旺,氮素代谢过旺,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营养积累减少,产量降低.江苏盛产半夏的“三泰”地区,自从实行水旱轮作制后,农田中的半夏已经绝迹,正是因为半夏怕水的缘故.
3.半夏生育过程中的光照条件
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是,若光照过强,如高达9万1x,半夏会100%倒苗;若光照在3000 1x以下,半夏也难以生存.在半荫环境为宜,珠芽增加数和母块茎增重均比向阳和荫蔽区为好,半荫区形成的珠芽比向阳区多14.37%,比荫蔽区多48.37%;母块茎增重比向阳区多51.89%,比荫蔽区多62.75%.
半夏营种子和珠芽或块茎繁殖,故在自然种群里,既有实生苗,又有由珠芽或小块茎发育而成的新个体.从生理年龄上来看,则是典型的“四代同堂”,其中包括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实生苗,由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珠芽发育而来的植物,以及由块茎直接生长而成的植株.
半夏的种子、珠芽和块茎均无休眠特性,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均能萌发.一般在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见到植株,且尤以春秋两季为多.研究表明,除生存条件急剧恶化外,半夏以无性繁殖为主.一般情况下,半夏种的繁衍和个体的更新主要靠珠芽.珠芽发生在叶柄或叶片基部,抽叶时叶柄基部稍隆起,以后即发育形成珠芽. 一、选地
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或壤地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前茬选豆科作物为宜,可连作2~3年.涝洼盐碱地不宜种植.可于玉米地、油菜地、麦地、果木林进行套种.具体方法是在头一年播种小麦时,将麦垄加宽至30cm,预留半夏播种行,第二年春分时节,在预留播种行中,开深8~9cm的沟(太深出苗迟,影响产量,浅则易旱死),以2~3cm的株距,撒播半夏种茎.小麦收获后及时点玉米,同时在半夏苗垄中,撒约3~5cm厚麦糠并浇水,保湿降温,防止半夏倒苗,秋季玉米收获后,于白露至秋分时收获半夏.
也可采用适宜于半夏生长的人造土,施以营养液并予光照条件,结合半夏生长习性等相应栽培措施,一次播种后每年可从每平方米人造土中收获0.5kg.人造土原料易得,又不用占用耕地,收获方法简便,可以节省大量劳力,适宜于产业化生产,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具体方法系将人造土铺设在水泥地、三合板或农膜上,厚度控制在6~8cm,使半夏翻收后留在土中的小块茎的珠芽都易于长出土面,从而又可解决后续种源问题.
1.半夏人造土的制备 人造土可由锯木屑、腐殖土、生活垃圾(除去塑料、玻璃、金属)、中药渣、堆肥、谷壳、兔屎、草木灰、河沙等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置.其较好的配比为:腐殖土50%,锯木屑30%,河沙20%;腐殖土40%,草木灰5%,锯木屑30%,河沙25%;堆肥40%,煤灰40%,谷壳10%,兔屎10%;或中药渣50%,煤灰30%,细沙土20%等.
2.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应含有N、P、K、Ca、Mg、S、Fe、Na、Zn、Cu、Mo、Mn、B等元素,既根施也叶面施用.
二、整地
地选好后,于10~11月间,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砾及杂草,使其风化熟化.半夏生长期短,基肥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厩肥或堆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后整细耙平,起宽1.3m的高畦,畦沟宽40cm.或浅耕后做成0.8~1.2m宽的平畦,畦埂宽、高为30cm和15cm.畦埂要踏实整平,以便进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栽培.催芽栽种并加盖地膜不仅使半夏早出苗,增加了20余天的生育期,而且还能保持土壤整地时的疏松状态,促进根系生长,使半夏的根粗长,根系扩大,增强抗旱防倒苗能力. 半夏的繁殖方法以采用块茎和珠芽繁殖为主
一、块茎繁殖
不同半夏的种质材料、生长发育习性及性状有差异.有人曾依叶中裂片形状,将13种半夏种材,归纳为狭叶形、阔叶形和椭圆形,研究了不同叶形的半夏种材的产量,结果表明,狭叶形较优,阔叶形次之.其中尤以狭叶形种材长势旺盛,叶数多,叶片大而厚,抗性强,珠芽多,块茎多而个体大,产量高.
半夏栽培2~3年,可于每年6、8、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块茎.选横径粗0.5~1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作种用.小种茎作种优于大种茎,这是因为小种茎主要是一些珠茎和小块茎,大多是新生组织,生命力强,出苗后,生长势旺,其本身迅速膨大发育成块珠,同时不断抽出新叶形成新的珠芽,故无论在个体数量上还是在个体重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而大种茎都是大块茎,它们均由珠芽或小块茎发育而来,生理年龄较长,组织已趋于老化,生命力弱,抽叶率低,个体重量增长缓慢或停止,收获时种茎大多皱缩腐烂,除少数块茎能偶然产生小块茎外,一般均无小块茎产生,即块茎繁殖并不增加新的块茎个体,而只是通过抽叶,形成珠芽来增加其群体内的个体数量.同时中、小块茎作种,栽种后增重比、个数比都好于大块茎作种.
种茎选好后,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沙土,贮藏于通风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春栽,宜早不宜迟,一般早春5cm地温稳定的6℃~8℃时,即可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时,15天左右芽便能萌动.2月底至3月初,雨水至惊蛰间,当5cm地温达8℃~10℃时,催芽种茎的芽鞘发白时即可栽种(不催芽的也应该在这时栽种).适时早播,可使半夏叶柄在土中横生并长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个大,并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一棵新植株,并且产量高.
在整细耙平的畦面上开横沟条播.按行距12~15cm,株距5~10cm,开沟宽10cm,深5cm左右,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两行,芽向上摆入沟内.栽后,上面施一层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厩肥加人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匀而成).栽后立即盖上地膜,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农用地膜(厚0.014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mm).地膜宽度视畦的宽窄而选.盖膜三人一组,先从畦的两埂外侧各开一条8cm左右深的沟,深浅一致,一人展膜,二人同时在两侧拉紧地膜,平整后用土将膜边压在沟内,均匀用力,使膜平整紧贴畦埂上,用土压实,做到紧、平、严.
每亩用量2000kg左右.然后,将沟土提上覆盖,厚约5~7cm.每亩需种栽100kg左右,适当密植半夏,苗势生长才均匀且产量高.过密,幼苗生长纤弱,且除草困难;过稀,苗少草多,产量低.覆土也要适中,过厚,出苗困难,将来珠芽虽大,但往往在土内形成,不易采摘;过薄,种茎则容易干缩而不能发芽.栽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始终要保持土壤湿润.
清明至谷雨,当气温稳定在15℃~18℃,出苗达5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以防膜内高温烤伤小苗.去膜前,应先进行炼苗.方法是中午从畦两头揭开通风散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后再全部揭去.采用早春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的半夏,不仅比不采用本栽培措施的半夏早出苗20余天,而且还能保持土壤整地时的疏松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可增产83%左右.
旱半夏播种前种茎进行消毒处理.用50%的多菌灵浸种12小时;5%的草木灰溶液浸种2小时;1份50%的多菌灵+1份40%的乙磷铝300倍液浸种半小时;300倍食醋、50毫升/升的高锰酸钾分别浸种,预防腐烂病并增产. 谷雨前后气温达18℃~20℃,苗高2~3cm时,应及时“破膜放苗”,或苗出齐后揭去地膜,以防膜内温度过高,烤伤小苗,以后应及时浇水,追肥培土,遮荫保墒,防止夏季倒苗.
一、中耕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超过5cm,避免伤根.因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其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 cm的表土层,故中耕宜浅不宜深,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半夏早春栽种,地膜覆盖,在其出苗的同时,狗尾草、马唐草、牛筋草、画眉草、香附草、苋菜、小旋花、灰灰菜,马齿苋、车前草等十余种杂草也随之出土,且数量多,往往造成揭膜后出苗困难,影响半夏的产量.因此可选用乙草胺防除半夏芽前杂草.乙草胺是一种旱田作物低毒性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作物出土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早春地面喷洒再盖上地膜,对多种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体用法用量按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除此之外,在人工栽培半夏中,根据季节不同还可选用不同的除草剂,如春播半夏的除草剂宜选择稳杀特,秋播选用稳杀特和乙草胺均可,除草剂稳杀特和乙草胺均可在播种覆土后喷药,稳杀特还可在杂草出苗初期施药.
二、摘花蕾
为了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促进块茎的生长,有利增产,除留种外,应于5月抽花葶时分批摘除花蕾.此外半夏繁殖力强,往往成为后茬作物的顽强杂草,不易清除,因此必须经常摘除花蕾.
三、水肥管理
半夏喜湿怕旱,无论采用哪一种繁殖方法,在播前都应浇1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后不宜再浇,以免降低地温.立夏前后,天气渐热,半夏生长加快,干旱无雨时,可根据墒情适当浇水.浇后及时松土.夏至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干旱时可7~10天浇水一次.处暑后,气温渐低,应逐渐减少浇水量.经常保持栽培环境阴凉而又湿润,可延长半夏生长期,推迟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积累干物质.因此,加强水肥管理,是半夏增产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人畜粪水2000kg;第三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每半月一次,至秋后逐渐出苗;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5kg,过磷酸钙20kg,尿素10kg,与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浆的作用.经常泼浇稀薄人畜粪水,有利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半夏生长,起到增产的作用.每次可施用腐熟的人畜粪水和过磷酸钙.若遇久晴不雨,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
四、培土
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发芽,在6~8月间,有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行培土,从畦沟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约1~2cm.追肥培土后无雨,应及时浇水.一般应在芒种至小暑时培土二次,使萌发新株.二次培土后行间即成小沟,应经常松土保墒.半夏生长中后期,每10天根外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或三十烷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五、其它
喷施亚硫酸钠液可使半夏增产.因为半夏在夏季气温持续高达30℃时,由于高温和强光照,使半夏的呼吸作用过强,过强的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超过光合作用所积累的物质,导致细胞原生质结构的破坏而“倒苗”.“倒苗”是半夏抗御高温、强光照的一种适应性,对保存和延续半夏的生命起着积极作用.但就半夏生产而言,“倒苗”缩短了半夏的生长期,严重影响半夏的产量.因此,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延迟或减少半夏的夏季“倒苗”,是实现半夏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的蔽荫和喷灌水以降低光照强度、气温和地温外,还可喷施植物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0.01%)溶液,也可喷施0.01%亚硫酸氢钠和0.2%尿素及2%过磷酸钙混合液,以抑制半夏的呼吸作用,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延迟和减少“倒苗”,取得明显的增产效益. 一、叶斑病
初夏发生.病叶上出现紫褐色斑点,轮廓不清,为不规则形,由淡绿变为黄绿,后变为淡褐色,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叶片卷曲焦枯而死.该病常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②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喷洒.③拔除病株烧毁.
二、病毒病
多在夏季发生.为全株性病害,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使叶片变为花叶症状,叶片变形、皱缩、卷曲,直至枯死;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块根畸形瘦小,质地变劣.当蚜虫大发生时,容易发生该病.该病可使半夏在贮藏期间及运输途中造成鲜种茎大量腐烂,受害半夏块茎加工成商品后,往往质量差,品级低.
防治方法:①选无病植株留种,避免从发病地区引种及发病地留种,控制人为传播,并进行轮作.②施足有机肥料,适当追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及时喷药消灭蚜虫等传毒昆虫.③出苗后在苗地喷洒一次40%乐果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④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浇灌,以防蔓延.⑤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无毒种苗.
三、腐烂病
这是半夏最常见的病害,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危害地下块茎,造成腐烂,随即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种栽,种前用5%的草木灰溶液或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雨季及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②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在穴处用5%石灰乳淋穴,防止蔓延.③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减轻危害.
四、红天蛾
夏季发生.幼虫咬食叶片,食量很大,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每5~7天一次,连续2~3次.

半夏怎么种植

半夏播种采用块茎和珠芽。
(1)块茎播种
①种茎选择:结合采收或每次半夏倒苗(6~8月)后,挖取地下块茎。选横径粗0.5~1厘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块茎做种用。
②种茎贮藏:种茎选好后,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沙土,贮藏于通风阴凉处。
③播种期: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早春5厘米地温稳定在6~8℃时,即可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时,15天左右芽便能萌动。二月底至三月初,雨水至惊蛰间,当地温达8~10℃时,催芽种茎的芽鞘发白时即可栽种(不催芽的也应在这时栽种)。
④播种方法:在做好的畦上,将直径2厘米以上的一级大块茎、1厘米左右的二级块茎、0.5厘米左右的三级块茎及小珠芽分别按25、20、15厘米的行距开播种沟,沟上宽10厘米,底宽5厘米。此时如土干可顺沟浇水,待墒情适宜时,将1~3级的种茎分别按9、6、3厘米的株距摆匀。一级种茎沟内种1行,二、三级种茎沟内交错种2行,小珠芽按2厘米的株距均匀撒开即可。一级种茎覆土8~10厘米,二级6~7厘米,三级以下的不少于5厘米。栽后,上面施一层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厩肥加腐熟粪水、草木灰等混拌均匀而成)。每亩用量2000千克左右。然后,用沟土覆盖,厚约5~7厘米。每亩需种100千克左右。过密,幼苗生长纤弱,且除草困难;过稀,苗少草多,产量低。覆土也要适中。过厚,出苗困难,将来珠芽虽大,但往往在土内形成,不易采摘;过薄,种茎则容易干缩而不能发芽。栽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始终要保持土壤湿润。
(2)珠芽播种
夏秋间,珠芽已成熟,采取叶柄下成熟的珠芽,进行条栽,行距10~15厘米,株距6~9厘米,栽后覆以细土及草木灰,稍加压实。也可按株行距8厘米×10厘米挖穴点播,每穴种2~3粒。亦可在原地盖土繁殖,即每倒苗一批,盖土一次,以不露珠芽为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54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