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芦笋茎枯病
芦笋
学名
Asparagus officinalis L.别名石刁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著名的药用蔬菜。以根部入药。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栽培。
症状
又称芦笋茎腐病。主要为害茎、枝和叶。茎部初生纺锤形或线条状暗褐色斑,周缘水渍状,病斑渐扩大,中央赤褐色凹陷,其上散生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绕茎或枝一周后,致病斑上部干枯,似火烧状,不仅影响下年嫩茎的质量,甚至造成绝产绝收,成为芦笋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
病原
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 称天门冬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形成于子座中,单生或2—3聚生,扁球形至近三角形,黑色,孔口突出,近孔口处壁厚。分生孢子角乳白色,a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梭形,无色,单胞,两端各具1油球,大小7.5—10.0×2.5—3.0(μm)。此外,还有b型和中间类型的分生孢子。生长适温10—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在PH5—10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以PH7最佳。光照能诱导分生孢子器产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田间或堆积在田埂上的枯老病残株上的分生孢子器,在高湿条件下释放出分生孢子进行侵染,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茎、枝及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雨水沿茎枝向下流,致茎基部形成大量病斑,或引起流行。该病早春始发,均温15℃潜育期7—10天,多经5—10天形成繁殖器官,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早期形成的分生孢子器能越夏,成为秋季侵染源。该病多在梅雨或秋雨连绵的季节发生流行,均温19.8—28.5℃进入盛发期,连阴雨或台风暴雨后病情加剧,施用氮肥过多或缺乏,或土壤湿度大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
防治该病需从秋、冬季田间卫生入手,加强栽培管理,配合药剂防治对压低冬季田间菌源及减轻下年田间病情具明显作用。(1)目前在缺少抗病品种情况下,应推行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早春先采收绿芦笋,留母茎的时间适当向后推迟,提高寄主抗病力。(2)收获时沿土表割除,将枯老病残深埋或烧毁,并注意清除杂草。(3)在春、夏季采笋期或割除老株留母茎后,对重病田在根盘表面和嫩茎及嫩枝抽蔓期进行喷药保护。可防止幼笋出土即受病菌侵染,还可保护所留母茎免受大气中病原菌为害。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BO—10水剂1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遇雨适当增加次数,雨后及时补喷。重病区尤其要抓住笋株易被侵染的幼嫩期及时防治,40天以上笋株抗病力虽逐渐增强,但也要抓住培土前或采收结束扒土后2—3天晒根盘时进行喷药保护,并注意合理混用或轮用。(4)有条件的用10%百菌清重烟剂9—10.5kg/hm2,放烟0.5小时后烟云逐渐沉降到芦笋植株上,防效80%左右。
(1)育苗。
①播种量。白芦笋每667米2播种50~100克,绿芦笋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选土质疏松,肥水条件好,透气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将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后,做东西畦,畦长10~15米,畦宽1.2米,垄高20厘米,耙平畦面。
③播种时间。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0℃以上即可播种,可在保护地中育苗,苗龄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据茬口的不同,从春到秋均可播种。
④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故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用凉水漂种,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等。然后用30℃左右温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3次,种子充分吸水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烂种,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
⑤播种。播种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植位上,覆过筛细干土2厘米厚。
⑥覆膜。播后立即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持湿度,对出苗有利,但齐苗后应及时撤去。
⑦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选择。对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沟、施肥。经清园、深翻平整后,按白芦笋1.8米,绿芦笋1.5米的行距打直线,沿线挖定植沟,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上面盖土至距地面7~10厘米处即可定植。
③定植时间。定植宜在休眠期进行,春栽在3~4月间。
④起苗。芦笋苗的地上茎达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时要带土坨,防止伤根。按30厘米株距,植于沟中,使苗的根盘低于沟面12~15厘米,把着生鳞芽群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后培土。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住根盘稍镇压,使根盘与土密接。然后浇水,缓苗后结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厘米,使根盘埋在土下10~15厘米。
(3)田间管理。
①浇水。芦笋定植缓苗后,要根据墒情适时浇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复合肥30千克,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③10月中下旬浇水后培土10~15厘米,保墒、保温,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芦笋须在定植后的第二年春天,幼茎抽生前培土,使嫩茎软化。培土应在采收开始前10~15天,10厘米土温达10℃以上时进行。过早,因土温升得慢而出笋迟;过晚,则部分嫩茎已出土,会见光变色。培土应选择在晴天土壤干湿适中时进行,培成的土垄宽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茎埋在土下25~30厘米处为准。
绿芦笋采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茎上面有15厘米土层即可。
(4)采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芦笋,可采收40天左右的春笋,然后每株留3支母茎生长,再发的笋芽继续采收30天左右的夏笋。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芦笋,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茎,然后开始采笋50~60天。
③成龄笋田,一般春天先采收60天春笋,于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茎进行生长,其余的笋芽继续采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采收。
④一般采收结束后,应有约3个月的生长期,以便制造充足的养分,供第二年采笋。在营养生长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⑤采收方法。白芦笋每天早晚采割1次,发现土面有裂缝或湿润圈,即可定位采笋,往下直挖,在17~18厘米处割断,不可伤及地下茎和鳞茎,收后用土把孔洞填平。产品立即装箱,盖上潮湿黑布防止嫩笋见光变绿。
绿芦笋一般早上采收,将高达21~24厘米的嫩茎齐土面或于地下1~2厘米处割下。气温高时每天采收2次,以防笋头松散,组织老化。
(5)及时防治病虫害。芦笋的常见病害有:茎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虫有:蚜虫、蓟马、地下害虫等。
芦笋种植后应及时浇水,并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情况及时浇水。秋季是芦笋茎的旺长期,同时也要积累养分,为明年的高产打下基础。如果出现秋旱,要适时浇水,否则会影响幼茎发芽,导致植物早衰。越冬水在冬季结冰前,在立冬前后浇一次,以保证芦笋安全越冬。芦笋幼苗种植20天后进入正常生长期,每亩可施尿素20公斤或碳酸氢铵30公斤,以促进幼苗快速地上苗,增加地上生长。追肥时,要防止肥料撒在地上或离植物太近,以免养分流失或烧毁植物。种植后,幼苗抗逆性和再生能力较差。如果发生茎枯病和地下害虫,将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要经常巡视田地,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芦笋适应性强,对温度无特殊要求。它可以在任何温度下生长。但是如果你想种好芦笋,你通常要在稍微温暖的气候下种植,四季分明。光不够的话,芦笋长得慢,枝叶很稀疏,长的芦笋很小。然而,光和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温度极高,光照充足,不利于芦笋的生长。如果温度低,光照不足,芦笋产量也会降低。芦笋对光的需求很高。芦笋耐旱,但在采笋阶段,不宜缺水,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如果缺水过多,芦笋会长得很弱,产量会降低。
芦笋也不耐涝,地下有水也会生根。水管理一定要到位,地面不能有积水,也不能太干。芦笋种植后,主要是培育根系,强化植株。种植后,应及时栽培和除草。天气干燥时,及时浇水;汛期及时排水,防止死苗沤根。一般在种植后一个月开始施肥,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为宜;秋发肥秋季再施,每亩20-25公斤复合肥。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芦笋茎枯病和褐斑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发病快,危害严重。防治疾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适时挑心,防倒伏;清洁农村,减少浸渍源是控制茎枯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49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药用植物甘草根腐病
下一篇: 药用植物北沙参黑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