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用植物菰瘟病(稻瘟病菌使得新致病小种的发展受到抑制了吗?)

医案日记 2023-05-09 22:19:30

药用植物菰瘟病

药用植物菰瘟病

学名

Zizania caduciflora(Turcz.)Hand.-Mazz.别名茭白、茭儿菜、茭笋。属禾本科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以荚白、根及果实(菰实、菰米)入药。具清热除烦,止渴,通乳,利大、小便之功能。长江两岸广为种植。

症状

又称灰心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分急性、慢性、褐点3种类型:急性型 病斑大小不一,小的似针尖,大的似绿豆,病斑两端较尖,暗绿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部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 病斑梭形,四周红褐色,中央灰白色,湿度大时产生灰绿色霉,该型症状是在干燥条件下由急性型转变来的。褐点型 是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产生的褐色斑点,老叶上易发病,致叶片变黄枯干。

病原

Pyricularia grisea Saccardo异名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P.Zizaniae Hara称稻梨孢霉(荚白梨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 生孢子梗3—5枝成簇,无色至浅褐色,大小112—456×3—4(μm);分生孢子倒梨形,无色,群集时呈灰绿色,大小17—33×6.5—11(μm),基部小突起长1—5μm。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老株或遗落在田间的病叶上越冬,翌年春暖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荚白产生病斑后,又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发病适温25—28℃,高湿利于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在田间高湿持续24小时以上,有利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土壤温度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扬荚1号,83—1,浙荚2号、5号,8601等新品种。(2)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3)加强肥水管理,做好冬季施腊肥,春施发苗肥,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和锌肥,适时适度晒田,提高根系活力,增强荚株抵抗力。(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667m2喷对好的药液80L,要求喷周到。隔10天1次,连续防治3—5次。

稻瘟病菌使得新致病小种的发展受到抑制了吗?

以北方稻区为例,随着品种更替,稻瘟病菌小种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雷财林等,2000)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主要栽培日本品种或具有相同血统的品种,品种多样,优势小种为ZF1和ZG1随着中丹2号的迅速推广和单一化种植,小种ZA61迅速成为优势小种,导致中丹2号“丧失”抗病性1984年开始栽培花培品种中花8号中花9号,抑制了对中丹2号致病的小种,但却使对抗病基因Pizt有毒性的小种发展起来80年代中期这两个品种的栽培面积激增,致病小种也随之成为优势小种类群自1988年起,中花8号和中花9号的种植面积锐减,到1990年基本停止种植,而改种京越1号津稻1187中作321等品种然而,对Pizt有毒性的小种频率并没有大幅下降,直至1992年其频率仍接近70%,侵染Pizt基因的小种群本身也非常复杂,包括16个中国小种和55个日本小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致病谱广适应性强,当时绝大多数抗源和育成品种对这些小种表现感病90年代中后期北方稻区水稻主栽品种趋于多样化,华北多种植垦育中作津稻系列品种,东北种植秋光和超产辽盐辽粳丹粳沈农营8433等系列品种,侵染Pizt基因的小种群趋于消失,代之而起的一批小种至少有31个由于品种多样化,使得新致病小种的发展受到抑制,保持了品种与病菌互作体系的相对稳定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用什么药最好?

戊挫醇对稻瘟病效果一般,可以用三环挫,强力内吸,是稻瘟病专用,咪酰胺也可以可以用于稻瘟病,但是并没有广泛使用,可想而知效果怎么样,至于稻曲,是发生在顶部,戊挫,咪酰胺效果不错,但是纹枯发生在水稻长起来后的叶片底部,需要内吸性强的,咪酰胺效果不好。

稻瘟病防治稻瘟病最好的药

大家都知道稻瘟病在6-8月份尤为严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将直接决定着水稻未来的收成,那么防治稻瘟病都有哪些药剂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防治稻瘟病经常用到的一些药剂。

一、市场上销售的防治稻瘟病的主要药剂及特点

(一)单剂药剂

1、稻瘟净,40%乳油。内吸杀菌剂,具保护和作用,能阻止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可以防治稻瘟病、稻纹枯病、小粒菌核病,兼治稻飞虱、稻叶蝉。在病害初发生时开始施药防治叶瘟,在始穗期、齐穗初期各施药1次预防穗瘟,药剂兑水配成500-7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施用1次)。

2、异稻瘟净,40%和50%乳油。是稻瘟净的同系化合物,内吸杀菌剂,防治作用与防治对象与稻瘟净相似,药剂兑水300-5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施用1次)。

3、三环唑,20%和75%可湿性粉剂。又叫克瘟唑,进口商品名比艳,内吸杀菌剂,药后2小时稻株药量达饱和,以保护作用为主,抑制病菌附着孢黑色素形成,从而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阻止病菌侵入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叶瘟初发时、孕穗末期至始穗期施药,亩用20%可湿性粉剂75-100克或75%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兑水喷施,隔10-14天再施1-2次。三环唑在雨季2小时之内不下雨,不用重施药,持效期长达10-14天,有利于雨季施用。

(二)混配药剂

1、三环酮,20%可湿性粉剂,由三唑酮与三环唑复配而成。混剂中三唑酮对稻瘟病有效,对水稻云形病、叶鞘腐败病、纹枯病、稻曲病等多种病害防效较好,能防止水稻功能叶早衰,具有增产作用。叶瘟初发生时、穗期施用,亩用制剂100-150克,兑水喷雾。

2、多硫,40%、25%、42%、49.5%悬浮剂,25%、50%可湿性粉剂。由多菌灵与硫黄复配而成。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小粒菌核病。叶瘟初发生时,水稻破口及齐穗期施药,40%多?硫悬浮剂200-300克兑水喷雾,隔7-10天喷1次。

3、多三环,又称多环唑,10%-75%各种含量可湿粉剂或悬浮剂。商品名和生产商10多家。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亩用有效成份16.2-41.6克/亩,兑水喷雾。

4、多井三环,20%可湿性粉剂。由多菌灵、井冈霉素、三环唑复配成。有近10生产商及产品。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

(三)如何选择药剂

单剂药剂单个有效成份含量高,针对性强,对稻瘟病的防效较快、较好,混配药剂各有效成份较单剂含量较低,防病广,施药一次可兼防多种病害,省工。单剂药剂中,稻瘟净和异稻瘟净对稻瘟病作用强于保护预防作用,适用于叶瘟(见病施药);三环唑保护作用强于作用,适用于穗瘟(病前预防)。因此,防治稻瘟病应该这样选择药剂:

1、种植感病品种、常发病区、叶瘟发生面积不大时,应选择稻瘟净或异稻瘟净,在叶瘟初发病时防治,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施一次三环唑,防止穗瘟发生。

2、种植轻感病品种、不是常发病区,叶瘟发生较轻时,有其他病害同时发生的水稻田,可根据杀病谱选择混配剂施药。

在生产中,农户常常爱购买混配剂,想用一份钱治多种病,但如果种植感病品种,又是稻瘟病常发病区的水稻田,在病害发生时施用混配剂后很难控制稻瘟病。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法生产商受利益驱使,降低药剂中有效成份含量,药剂价格不高,但使用效果差,殆误防治时机,造成损失。因此,农民朋友近期在购药时一要根据水稻品种、发病情况选药,二要认清信誉厂商的合格产品,三是不要相信一些销售商宣传的“”药剂,重要的是听取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建议和指导意见。

稻瘟病是什么?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发生遍及全国各大稻区,北方稻区以稻颈瘟为害最为突出,流行年份一般可造成损失10%~20%,严重者可达50%以上。

症状

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根据其发病部位可分以下几种:

苗瘟:

3叶期前病苗基部灰黑色枯死,无明显病斑。3叶期后病苗叶片病斑呈短纺锤形、棱形或不规则小斑,灰绿色或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青灰色霉层,严重时成片枯死。北方稻区多不发生苗瘟。

叶瘟:

分蘖盛期发病较多。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步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根据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的不同,可分4种类型:①慢性型。病斑呈棱形或纺锤形,外层为黄色晕圈,内环红褐色,中间为灰白色,病斑两端常有纵长褐线。在高温下,病斑背面产生青灰色霉状物。②急性型。病斑为椭圆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针头大小至绿豆大小,暗绿色,水渍状,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此类病斑发展快,常为流行的先兆。③白斑型。病斑为圆形或近圆形,白色。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④褐点型。病斑褐色,针头大小。多产生在气候干燥、抗病品种和稻株下部叶上,若在适温高湿条件下,可转为慢性型病斑(彩版五,28)。

节瘟、叶枕瘟:

节瘟发生在稻株下部节位上。初期节上有褐色小点,逐步扩大至全节,变成黑褐色,并凹陷缢缩。早期发病可造成白穗。叶枕瘟发生在叶片基部的叶耳、叶环和叶舌上。初期病斑灰绿色,后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潮湿时长出灰绿色霉层,可引起病叶枯死和穗颈瘟。

穗颈瘟、枝梗瘟:

发生在穗颈部和小穗枝梗上。病斑初期为暗褐色,后变黑褐色。在高湿下,病斑产生青灰色霉层。发病早的形成白穗,发病迟者,籽粒不饱满,空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碎米率高。

粒瘟:

发生在谷粒的内外颖上。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灰白色,随稻谷成熟,病斑不明显;发病迟的病斑为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原

有性世代为Magnaporthe grisea Barr.(仅在人工培养下产生,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oryzae Cav.为真菌,属半知菌亚门,梨孢霉属。该病菌发育适温为8~37℃,最佳温度范围26~28℃,在10~35℃范围内均可产生分生孢子,以25~28℃最适宜;病菌侵入寄主组织以24~30℃最适。当空气湿度饱和时最有利分生孢子形成;若相对湿度低于80%,分生孢子几乎不能形成。相对湿度达96%以上,有水滴存在,孢子萌发侵入寄主。日光对病菌有抑制作用,在缺氧条件下孢子不能萌发。

发病特点

稻瘟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翌年当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便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也可随雨滴、流水、昆虫传播。孢子达到稻株,在有水和适温条件下,萌发形成附着孢,产生菌丝,侵入寄主,摄取养分,迅速繁殖,产生病斑。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逐步扩展蔓延。

一般高氮肥地块发病重;增施磷、钾肥有利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为害。长期灌深水冷水,土壤缺氧均有利发温湿度对发病影响大。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达90%以上,植株体表面保持6~10个小时的水膜,易发病;当温度大于32℃或小于15℃时病害受抑制。北方稻区在水稻抽穗期,遇20℃以下,兼有降雨天气,易流行穗颈瘟。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因品种单一造成病菌生理小种变化。

(2)种子处理。可选用10%的402抗菌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20%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2天,或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再堆闷3小时。

(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追施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置,前期浅水灌溉,分蘖期适时排水晒田,以后即湿润灌溉。

(4)生长期药剂防治。针对北方稻区发生特点,应早防叶瘟,预防穗瘟、叶瘟。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近期有阴雨,气温在20℃以上,立即打药控制。重病田和感病品种连续间隔7天1次。穗瘟:凡孕穗期叶病率1%~3%,病情有上升势头,并将有阴雨天,应在破口和齐穗期各打1次预防药。防治药剂每667平方米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40%克瘟散75~100毫升,40%稻瘟灵(富士一号)75~100毫升,50%多菌灵75~100克,或50%异稻瘟净100~150毫升对水10千克,用机动喷雾器喷雾。在阴雨天,防治穗瘟打药不便,可用生石灰与硫磺粉按10∶1或二炭灰与三环唑按20∶1拌匀撒施(《农业实用技术百科全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4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