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用植物莴苣小核盘菌软腐病

医案日记 2023-05-09 21:33:33

药用植物莴苣小核盘菌软腐病

药用植物莴苣小核盘菌软腐病

症状

莴苣小核盘菌软腐病主要分根腐和茎基腐两种类型。根腐型 根部被小核盘菌侵染后,在茎基部产生繁茂的白色菌丝,逐渐形成很多白色小颗粒,其上溢有水滴,后小颗粒变为黑色菌核,有时很多菌核连结成块状,根部腐烂;茎基腐型 主要侵染茎基,初茎基部发生病变,幼嫩莴苣染病,植株下部菌丝向上扩展速度快,病株迅速软腐倒伏。

病原

Sclerotinia minor Jagger 称小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小核盘菌菌核较核盘菌小,大小0.5—1mm;子囊盘直径0.5—2mm左右;子囊圆筒形,大小125—135×8—11(μm);子囊孢子椭圆形,大小12—16×6—8(μm);性孢子球形,多串生,大小3—4.5μm。在湖北西南,除侵染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可侵染油菜、萝卜、豌豆、紫云荚等。小核盘菌自然寄主范围较窄。该菌菌丝生长适温为25℃。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附着在病株上越夏或越冬,翌春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从莴苣的 根或茎基部侵入,病部向地上部扩展蔓延。病株倒伏后又通过病健株接触传染。在病害扩展过程中,繁茂的菌丝产生大量菌核,由于耕翻土地菌核落入土壤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

(1)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其他蔬菜轮作。(2)国外报道的用细顶棍孢霉(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能有效地抑制菌核病,可进一步示范推广。(3)选用抗病品种。(4)培育适龄壮苗,苗龄以6—8片真叶为宜。(5)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每667m2施磷肥7.5—10kg,钾肥10一15kg,植株开盘后开始追肥。也可喷洒0.2%一0.5%的复合肥或喷施植宝素6000倍液增加抗病力。(6)带土定植,提高盖膜质量,使膜紧贴地面,避免杂草滋生。(7)适期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大部分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大幅度减少初侵染机率。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但在高温期要注意防止地膜吸热灼苗,必要时可在膜上撒一层细土,或浇水降温,或推迟定植期避免高温为害。(8)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l000—1500倍液、50%速克灵或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莴苣对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

(1)温度 莴苣属半耐寒蔬菜,喜凉爽环境,稍耐霜冻,忌高温,在高温天气生长不良。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虽然可以露地越冬,但耐寒力随植株的长大而逐渐降低。种子在5~28℃均可发芽,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发芽,但超过30℃,则发芽受阻。所以,在高温季节里播种,播前要将种子进行低温处理,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15~20℃,需4~5天,在此温度下,幼芽生长健壮。

茎用莴苣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幼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2~20℃,在此温度范围内,植株生长虽较缓慢,但苗体健壮,并能耐受-6~-5℃的低温。如处于较高温度下,幼苗生长虽旺盛,但容易徒长、抽薹。温度超过29℃,幼苗生长不良,所以在高温季节育苗,需要遮阳,降低温度,才能培育出壮苗。

发棵期(莲座期)适温为11~18℃,以白天15~20℃,夜间10~15℃为最适宜。肉质茎的肥大,也是在此温度范围最适宜。

茎用莴苣开花结实期的温度以22~28℃为最适宜,温度低于15℃,虽然能正常开花,但不能结实。

结球莴苣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既不耐寒,也不耐热。结球莴苣在结球期间的生长适温为17~18℃,如气温在21℃以上就不能形成叶球。气温高,会使叶球内温度提高,易引起心叶腐烂坏死。

总之,对于温度的要求,结球莴苣比较严格,散叶莴苣次之,茎用莴苣适应性最广。

(2)光照 莴苣属于喜光作物,要求阳光充足,植株生长才健壮,叶片肥厚,嫩茎粗大。如果长时间阴雨连绵,或遮阳密闭,会影响叶片和嫩茎的发育。所以,莴苣栽培也要合理密植。莴苣为长日照植物,影响早抽薹的主要因素是长日照条件。在早、中、晚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最敏感,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则比较迟钝。所以,秋莴苣栽培不能选用早熟品种。

(3)水分 莴苣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因为莴苣的叶片多,叶面积大,蒸腾量也大,所以耗水多,不耐旱。但是水分过多且温度高时,又容易引起徒长。栽培莴苣时,幼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不要过干过湿,否则幼苗易老化或徒长。莲座期适当控制水分,使根系往纵深处生长。在莴苣茎部肥大或结球期,则需要水、肥充足,才能促进产品器官充分生长。如果这一时期缺少水分,则产品器官不能充分长大,苦味重,品质降低。在莴苣茎部肥大或结球后期,则需要适当控制水分,使产品器官生长充实,如果这个时期,供水、供肥过多,茎用莴苣容易裂茎,结球莴苣容易裂球,还会导致软腐病和菌核病的发生。

(4)土壤与营养 莴苣根的吸收能力较弱,而且根系对氧气的要求较高,所以莴苣栽培宜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水方便,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并实行轮作,避免重茬,才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结球莴苣喜微酸性土壤,以pH 6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最佳,pH小于5或大于7时生长不良。茎用莴苣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广。

种植的莴笋发生了指管蚜病害,这对莴笋有哪些危害呢?

霜霉主要危害叶子。从幼苗到成周期都有发生,生长中后期较多。植物的下部叶先发病,叶面上出现浅黄色源型斑点,逐渐扩大成无定形,或被叶脉限制而变成多边形,斑色变成黄褐色,潮湿时斑背面长出稀疏的霜状真菌层。如果有很多病斑连接在一起,叶子可能会枯萎。

竹笋褐斑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子。表现出两种症状。一个是水渍形状,后来逐渐扩大到不规则形状,棕色到暗灰色斑点,直径2-10毫米。另一种是深褐色斑点,边缘不规则,周围有水渍形状的光晕,潮湿时有暗灰色真菌,严重时斑点相互融合,使叶子干枯成褐色,使菌核病变成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生菜底部。生长后期发病时,植物在地面茎下部或接触土壤中衰老叶边缘、叶柄先受到伤害,病斑最初发展成褐色水渍,发展成软组织型,受害部位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后期产生菌核。菌核初期是白色的,之后逐渐变成老鼠屎形状的黑色颗粒。

潜叶虫具有吸入式口类型,以幼虫伤害植物叶片,幼虫往往钻进叶组织,由于潜食叶肉组织导致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斑点,导致叶片逐渐枯黄,导致叶内叶绿素分解,叶内糖分下降,受害植物的叶黄脱落,甚至死亡。真菌性疾病。从墓地到圣周期都有可能发病。苗期发病是水渍形状的腐败,生长着灰色的真菌层。圣周病大部分始于接近地面的叶子,呈黄褐色,病斑有润纹,产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真菌层。根的发病呈水渍状,茎腐,天气干燥,病株逐渐枯萎死亡,真菌层变白,开始变绿。

可以使用50%腐菌湿粉1000倍液、40%笛霉素悬浮液800倍液、或50%二均脲湿粉800倍液。上述药剂每周轮流使用一次,连续喷洒三次即可。真菌病。茎多发病,引起组织发病。腐烂。表面有白色棉状菌丝,内有黑鼠粪状菌核,病周上部迅速萎缩死亡。低温潮湿,下大雨或田里积水和密度太高,都可以促进发病。

莴苣黄萎病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进行防治呢?

莴苣的种植相对较少,但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管理不当,还是容易生病的。叶子发黄、边缘焦黄、中间有绿边等黄叶,导致莴苣开裂、干窜或稀窜、早抽薹等症状,都是莴苣种植过程中管理不当造成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低温和氮肥过量造成的,另一个是光线不足和湿度过大造成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是可以预防和管理的。

1.为什么低温和氮肥过量会导致疾病?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耕作时间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河滩地区可分为春茬、秋茬、晚秋茬、冬春茬等。东南沿海地区可分为早秋茬、秋茬、冬茬等。长江流域可分为夏茬、秋茬、秋冬茬、冬春茬等。因为莴苣喜欢寒冷的环境,南方炎热,不适合种植莴苣。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温室和小拱棚的温度以及地面温度都比较低。土壤中耐热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而耐寒微生物继续移动,导致土壤中铵态氮的积累。同时,由于很多菜农习惯长,喜欢施氮肥,导致铵态氮积累。他们积累的越多,障碍就是他们吸收硼、钙、钾、镁等元素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莴苣中的这些元素严重缺乏,导致严重的元素缺乏症。

2.为什么光线不足湿度过大会导致症状?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江淮地区适合种植的冬春季节莴苣相对多云,即阴天多,光照不足,特别是连阴雨或大雾,加剧了气温下降,大大增加了湿度。温度低,光线低,温室和小拱棚都不敢开窗通风。莴苣在湿度过大的环境中长期存活,蒸腾作用受到严重抑制,使莴苣的根系不能吸收水分,不会产生正常的吸水和运输。因此,钾、镁、硼、钙、锌等元素不能进入植物系统,导致植物严重缺水和营养不良。

这两种现象在莴苣植株中造成了严重的缺乏症状,自然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当莴苣缺钾时,中上部周围的叶片会变黄,呈黄色圆形叶片。当硼in 莴苣不足时,生长点附近的节距会缩短,上部叶片向外滚动,叶片边缘颜色会变成褐色;当莴苣中镁含量不足时,叶子中间会出现一个黄色斑点。莴苣缺钙时,中上部叶片呈环状,叶片边缘会卷曲死亡。莴苣缺锌时,叶子中间会出现镁等黄色斑点。

因此,当温室和小拱棚出现低温和氮肥过量、光照不足和湿度过大时,会影响根系对钾、镁、硼、锌、钙等元素的吸收,造成莴苣植株严重不足,从而出现缺肥症状,如黄化、边褐、黄环叶等,是非常有害的现象,必须解决。否则会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莴苣的种植也达不到高产的目的。

3.如何预防以上两种严重症状?

3.1提高棚内温度。棚内温度可直接通过加热设备或多层覆膜的方法提高。有许多方法,即二膜法或三膜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棚内温度。

3.2降低棚内湿度。这个很简单,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打开门窗或部分覆盖膜,让小屋内外的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排出小屋内的大量水分。该方法可随时完成,简单易行。

3.3补亏要素。莴苣缺少不同的成分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通过详细的观察,可以发现不足的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此外,为了加速缺陷症状的快速逆转,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为叶面肥,喷施量为12-15kg/亩,改善较快。

总之,温室和小拱棚中的莴苣是由于温度低、氮肥过量、光照不足、湿度过大造成的,如发黄、焦边、叶片发黄等。还是管理不善造成的,需要及时纠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主要是提高温度,降低湿度,及时补充不足的因素。为了提高莴苣,适当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48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