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用植物防风斑枯病

医案日记 2023-05-09 20:35:31

药用植物防风斑枯病

药用植物防风斑枯病

防风

学名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异名Siler divaricatum Benth et Hook别名山芹菜、白毛草。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具发汗解表、祛风除湿功能。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均有分布。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病斑生在叶两面,圆形至近圆形,大小2—5mm,褐色,中央色稍浅,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茎秆染病产生类似的症状。

病原

Septoria sp.称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叶两面生,散生或聚生,埋生在表皮下,孔口微露在外,球形或近球形,器壁浅褐色,大小64—96μm。分生孢子针形,无色透明,正直或略弯,基部钝圆形,顶端稍尖,具隔膜2—3,大小16—35×2—2.5μ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内蒙古、东北7月发生,8月进入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1)入冬前清洁田园,烧掉病残体,减少菌源。(2)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

目前药用植物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在药材生产较集中的产区具有适宜某些药用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栽培的历史较长,有较传统和完善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也就是有独具特色的传统生产习惯,药材的质量较好,形成了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地道药材。但目前一些地区以经验或自认为合理的制订药用植物生产规程,而没有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难以控制和保证药材质量;有的未经科学试验便开展大面积的药用植物种植,并以GAP规范种植进行宣传;更有借用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材GAP达到宣传推销自己产品的目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不适当的引种使许多药材不具备地道性 天然药物的来源和产地不同,其质量、疗效存在差异。地道药材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与其所含药效物质基础有密切的关系。传统上用“地道药材”来区分药用植物质量,这与天然药物强调原产地的概念是一致的,具有科学依据。人工种植的地道药材种质来源于野生药材,在人为控制下植物的生态条件发生变化,使植物逐渐发生变异代代遗传,使许多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已部分或完全地不同于野生药材。例如东北著名的道地药材“关防风”,由于长期大面积的采挖,野生产量减少,但用量在不断增加,一些原来不生产防风的地区看到有利可图,便进行引种栽培,由于生态条件的变化,其新陈代谢类型也发生变化,使防风的药材质量大为降低。

(2)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一方面许多药材品种单靠采集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农村正在进行产业调整,一些农民弃粮改种药材,使药材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盲目栽培造成生产过剩,不仅造成市场混乱,价格大幅度波动,而且严重影响药材产品的质量。而在众多药材品种中,价格的大起大落不是个别现象,常用大宗药材质量普遍下降。应当记取盲目扩大药材种植面积的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此外,在按中药材GAP进行生产和基地建设时,也有片面追求数量和产量的倾向。很少考虑该基地是否适合种植这些药材,以及忽视对土壤和水质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3)栽培生产技术和采收缺乏科学性 药用植物是在一定的生态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并产生代谢物质,其田间生产技术是优质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GAP生产应总结药农传统经验,使之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再反过来指导药用植物的生产实践。药用植物体内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需要一定生长发育阶段或生长周期,如田间管理,特别是施肥。药材采收季节、方法及产地加工等都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进行科学施肥、适时采收及合适的产地加工,势必导致药用植物质差效低。如甘草,种植二年采收,虽然外形达到了收购要求,但内在质量很难达到质量要求,甘草酸的含量很低,达不到药典规定的要求。

(4)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损失大 由于药材品种多,且一种药用植物往往受到多种病虫危害,因此病虫种类繁多。例如枸杞栽培过程中受到十几种病虫害的侵害,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就会颗粒无收;山茱萸蛀果蛾在河南西峡、陕西商洛地区一般虫果率为20%左右;山东平邑十年以上的金银花受蛀茎性被害率达60%以上;西洋参黑斑病在我国常年发病率20%~30%,是造成参根和种子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人参锈腐病造成减产约30%,直接影响产量和商品价值;黑龙江的龙胆因受斑枯病为害,栽培面积逐年减少;甘草锈病是新疆甘草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虫害的发生,导致滥施、乱用农药,导致中药材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已严重制约着药用植物的大面积种植和规范化生产。

药用植物有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①温度,各种病原物对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细菌在18~28℃,真菌在10~24℃的范围内都能生长发育。病原物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生长旺盛、繁殖快,易于造成病原物数量上的积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②湿度,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繁殖、传播侵入,因此很多病害在多雨多雾的气候条件下发病重。例如枸杞黑果病、地黄斑枯病、颠茄疫病等在多雨的5~8月份发病严重,但也有少数病害例外。③土壤因子,土壤的温湿度、质地、酸碱度及微生物的活动等,对某些病害(尤其是土壤传染的病害)影响很大。如一些药用植物在幼苗出土前后,遇到低温高湿的土壤条件时一方面降低了幼苗的抗病力,同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往往不利于药用植物根部的正常生长,故常常引起猝倒病的发生流行。雨季土壤湿度大或积水时,亦有利于一些土壤根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因而造成这些药用植物根腐病的发生和流行。④栽培措施,有些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程度与一定的栽培措施关系很大。如在大量施厩肥和过度密植的情况下,引起了寄生抗病性及田间小气候的变化,使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如菊花种植过密,并在前期过多施用氮肥时,造成前期徒长,植株柔嫩,田间过于郁闭,小气候湿热,土壤潮湿,到了雨季,就会造成斑枯病和根腐病的流行而大量死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48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