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用植物红花锈病

医案日记 2023-05-09 19:40:56

药用植物红花锈病

药用植物红花锈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苞叶。苗期染病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密生黄色病斑,大小5—10×2—3(mm),其中密生针头状黄色颗粒状物,即病菌性子器。后期在锈子器边缘产生栗褐色近圆形斑点,即锈子器,表皮破裂后散出锈孢子。成株叶片染病叶背散生栗褐色至锈褐色或暗褐色稍隆起的小疱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大小0.5—1mm。疮斑表皮破裂后,孢子堆周围表皮向上翻卷,逸出大量棕褐色夏孢子,有时叶片正面也可产生夏孢子堆。进入发病后期,夏孢子堆处生出暗褐色至黑褐色疱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大小1—1.5mm。严重时叶面上孢子堆满布,叶片枯黄,病株常较健株提早15天枯死。

病原

PUccinia carthami(Hutz.)Corda称红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孢子器球形,蜜黄色,顶端突出在寄主表皮外,大小90~150×80~140(μm);性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7—5.O×2.4—3.6(μm)。性孢子成熟时从性子器孔口排出,呈蜜露状。锈孢子器栗褐色,近圆形至条状,产生黄褐色锈孢子,圆形至椭圆形,表生微刺,大小22—32×2l一26(μm)。夏孢子黄褐色至浅茶褐色,球形至广椭圆形,球形,表面生微刺,大小22—29×22—26(μm)。冬孢子褐色至茶褐色,双胞,椭圆形,表面生瘤状小突起,有短柄,大小31.7—41.5×21.5—26.8(μm)。冬孢子萌发温限10—35℃,25℃最适。夏孢子在干燥时能存活166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红花锈菌系长循环型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春冬孢子萌发产虫担孢子引起初侵染。西北红花春播区,3月下旬播种的,30天后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出现性子器,5—6天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侵入叶片,5月下旬叶斑上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又通过风雨传播引致再侵染,8月中旬植株衰老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越冬。该病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流行,其流行程度取决于5—8月的雨量和浇水次数。

防治方法

(1)在大区联防前提下,选育抗病或早熟避病的品种。(2)播种前用种子重 量0.2%一0.4%的15%三唑酮拌种。(3)选择高燥地块种植红花,出苗30天左右,间苗时注意拔除病株,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严格控制灌水量,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当增施磷钾肥或草木灰,增强抗病力。(4)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7%敌锈钠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石硫合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000一10000倍。

唑醚咪鲜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唑醚咪鲜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介绍

1、作用:咪鲜胺可用于内吸性杀菌。可抑制甾醇脱甲基化。主要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菌,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球座菌及甜莱上的各种病原菌,花生叶斑病,对油菜菌核病高效。三唑类杀菌剂,破坏和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丙环唑咪鲜胺是当前防治梨黑星病的特效药剂,在梨树谢花后,见到病芽稍时开始喷40%乳油8000-10000倍液,以后根据降雨情况15-20天喷1次,共喷5-7次,或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丙环唑咪鲜胺对苹果轮纹烂果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治苹果、梨的轮纹烂果病,可试用40%乳油8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黑星病,于发病初期开始,亩用40%乳油7. 5一12. 5毫升,对水常规喷雾;或用40%乳油8000-10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3一4次。防治烟草赤星病、蔬菜白粉病,于发病初期喷40%乳油6000-80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防治药用植物菊花、薄荷、车前草、田旋花、蒲公英的白粉病,以及红花锈病,于发病初期开始喷40%乳油9000-10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

2、使用方法:稀释1500倍叶面喷雾,使植物充分着药又不滴液为宜,间隔10-15天,连喷三次可获最佳防效。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用于谷类作物(乳油,400~600g(a.i.)/ha)可防治假尾孢属、核腔菌属、喙孢属及壳针孢属真菌,对早期的眼点病、叶斑病和白粉病有效;用于有籽葡萄(500g/ha)可防治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假尾孢属、埋核盘菌属、核盘菌属真菌;防治豆科植物上的壳二孢属、葡萄孢属,甜菜上的生尾孢属和白粉菌属;种子处理(0.2~0.5g/kg)对于禾谷类作物上旋孢腔菌属、镰孢属、核腔菌属、壳针孢属引起的病有防治作用;对于水果、蔬菜在收获前喷施的一般剂量为20~50g/100L,收获后用250~1000mg/L的药液喷洒于稻株可有效地防治严重感染的水稻稻瘟病。如果咪鲜胺与二价锰形成络合物时,既能保持药剂的原有活性,又能增加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咪鲜胺与氟硅唑按照一定科学比例混用如20%的硅唑·咪鲜胺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 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咪鲜胺与多菌灵混用(10十2.66mg/L)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免除人工接种的小麦颖斑枯病的发生,而这两种药剂单施则无效。

请问大豆这是怎么了

是炭某病。

可喷洒嘧菌酯。

嘧菌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农药,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分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温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剂量为25mL至50/亩。嘧菌酯不能与杀虫剂乳油,尤其是有机磷类乳油混用,也不能与有机硅类增效剂混用,会由于渗透性和展着性过强引起药害。

在保护地番茄上,曾经发现过嘧菌酯的药害,番茄幼苗移栽2周内须谨慎使用。研究发现,蔬菜白分病已对嘧菌酯产生了抗性,连续施用2次以上,效果有明显下降。

嘧菌酯的原药及复配均已过专利期,2013年3月开始,国内有大量厂家进行了单剂和复配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对其他类别杀菌剂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国内主要剂型及含量:

25%SC、50%WG和32.5%嘧菌酯苯醚SC、20%至32%嘧菌酯丙环唑SC、20%至50%嘧菌酯戊唑醇SC;10%至50%嘧菌酯烯酰吗啉SC/WG等(不包括种子处理)。

功能特点

1、杀菌谱广:一药治多病,减少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

2、增加抗病性:少生病,长势旺,早生快发,提早上市

3、提高抗逆力:气候不良也高产

4、延缓衰老:拉长收获期,增加总产量,提高总收益

5、持效期长:特效期15天,减少用药次数,蔬菜农业残留少

6、高效安全:内吸强渗透效果明显,天然低毒安全无公害

嘧菌酯使用方法

嘧菌酯的最佳用药时间为开花前、谢花后和幼果期,使用方法是在霜霉病、早疫病、炭某病、叶斑病等病害发生初期施药,一般用25%悬浮液的嘧菌酯1000至15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具体使用参考说明书。

嘧菌酯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以用作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嘧菌酯几乎对所有的真菌界病原菌都有着很好的活性,杀菌谱广,可用于治疗谷类、蔬菜、果树、花生、马铃薯、咖啡、草坪等出现的白分病、锈病、颖枯瘸、网斑病、霜霉病、稻温病等多种病害,具体用量根据作物和病害的不同调整,正常情况下每亩可以施用有效成分2.5至26克,通常为6.5至23克。

另外嘧菌酯还能增加植株的抗病性,有较长的特效期,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成本,延缓作物衰老,拉长收获期,增加总产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嘧菌酯不能与乳油类农药混用,也不能与有机硅类的增效剂混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47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