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佩兰白绢病
佩兰
学 名
Eupatorium fortunei Tuncz.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全草。具醒脾、化湿、清暑之功效。分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西、广东等省。
症 状
全株枯死,叶萎凋,茎基及地际上可见芥菜籽状的棕褐色颗粒,即病原菌的菌核。
病 原
Sclerotiμm rolfsii Sacc.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白色,透明,较纤细,老菌丝粗,一般2—8μm,分枝不成直角,有隔膜。在PDA培养基上,菌丝体白色,茂盛,呈辐射状扩展。菌核外观初呈乳白色,后略带黄色至茶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圆形,大小l—2mm,表面具光泽,光滑。菌核表层由3层细胞构 成。有性态为Athelia rolfsii(Curzi)Tu.& Kimbrough.称罗氏阿太茵,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混杂在种子中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长出菌丛从根或根茎部侵入,条件适宜时,菌丝开始生长侵入根茎部,菌丝呈放射状扩展缠绕根茎部或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菌核,菌核在土中可存活5—6年,随土壤环境变化决定繁殖或休眠。本菌腐生力强,在土壤中可占据未腐熟的有机质,菌丝快速生长并形成大量菌核。本菌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生,菌核萌发方式有2种:十是爆发式发芽。二是菌丝式发芽。菌核在田间和培养基上爆发式发芽最适温度为20℃,低于或高于此温度发芽率明显下降。白绢病菌在土温20—40℃均可为害,最适温度为25—35℃,其中30℃最重。土壤湿度与菌核萌发有关,土壤含水量在20%时,病菌腐生力最高,并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当土壤含水量由30%慢慢降至15%时被害最重。在田间该病总是在雨后或灌溉后发生。pH7以上菌核不能萌发,pH9.7仍能存活,看来土壤PH对菌核存活无直接效应,但却影响氮化合物在土壤中铵解作用,产生氨气可使菌核致死,含氮化合物可降低菌核发芽率。氨是毒害本菌苗核主要因子,生产上含氮化合物可用来防治本病。当土壤中有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残体有机质存在时,极有利于本菌生存,但有机质会在土壤中分解并释放出水溶性或醚溶性之毒害物质,可抑制本菌生长。白绢菌生长温度28—32℃,最适25—35℃130℃受害最重;28℃以下,32℃以上皆不利菌丝生长。相对湿度l00%是菌丝最佳生长条件。菌核可在含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蔗糖的培养基中发芽生长。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条件允许的可进行深耕,把病菌翻入土层深处。(2)发病重的田块,可实行水旱轮作,也可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3)提倡施甩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发病重的田块,每667m2施石灰100—150kg,把土壤酸碱度调到中性。(4)高温多雨的夏季浇水后晒田,7天后再晒1次,也可在深灌后覆盖地膜晒20—30天。(5)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湿性粉剂1份,对细土100—200份,撤在病部根茎处,防效明显。必要时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一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6)利用木霉菌防治白绢病。用培养好的木霉(Trichoderma harzxianum Rifai称哈茨木霉)每667m20.4—0.45kg加50kg细土,混匀后撒覆在病株基部,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47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药用植物草木樨白粉病
下一篇: 药用植物山莴苣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