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青果连翘川楝子简易鉴别(川楝子治病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医案日记 2023-05-09 07:37:34

青果连翘川楝子简易鉴别

青果与混伪品藏青果

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呈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cm,直径1~1.5c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果核梭形,暗红棕色,表面具纵棱3条,其间各有2条弧形弯曲的沟;破开后内分3室,各含种子1枚。种子长梭形,种皮棕红色,子叶2片,富油性。无臭,果肉味初涩,久嚼微甜。

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干燥幼果。呈长卵形,略扁,一端渐狭,多稍弯曲。渐狭端微凹,具淡黄棕色至棕色圆形果柄痕。长1.5~3cm,直径0.5~1.2cm。表面褐色或棕褐色,具明显纵皱纹和沟纹,有的具细微横环纹。质坚硬,脆断面果肉棕褐色或黄褐色,具胶质样光泽;果核梭形,表面棕黄色,具不规则纵沟,破开后1室,中空,内表面光滑。无臭,味苦涩,微甘。

主要区别:二者来源不同。藏青果果肉具胶质样光泽,破开后1室,无种子;而青果3室,各含种子1粒。藏青果具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的功效,而青果具清热生津、利咽解毒的功效。

连翘与混伪品金钟花果实

连翘呈长卵形至卵形,长1~2.5cm,直径0.5~1.3cm。老翘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形似鸟嘴,略向外反曲,外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具有多数灰白色颗粒状突起和不规则纵皱纹,每瓣中央有1条纵沟;内表面淡黄棕色,平滑,有1纵隔,种子棕色,多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乌绿色或绿褐色,大多无疣状突起,内有多数黄绿色种子着生在隔壁上,披针形,微弯曲。

金钟花果实为木犀科金钟花的干燥果实。呈卵球形,长1.2~1.5cm,宽1cm,顶端呈喙状,基部稍圆,有的自尖端开裂或裂成2瓣。表面浅棕色,稍光滑;下半部具略凸起的细纵纹8~12条,每瓣中央有深纵沟,内表面浅绿黄色,光滑而有光泽,每瓣中央有纵隔壁。种子略呈长三角状四棱形,黄绿色。

主要区别:金钟花果实与连翘相似,但要小些,壳薄,无灰白色颗粒状凸起,边缘无明显的翅。金钟花内表面颜色是浅绿黄色,连翘是淡黄棕色;金钟花种子是长三角状四棱形,黄绿色,连翘的是披针形,棕色或黄绿色。金钟花果实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连翘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二者功效虽一样,但药典中的连翘只有一个来源,金钟花果实能否作连翘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川楝子与混伪品苦楝子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为类球形或椭圆形的核果,长1.5~3cm,直径1.5~2.3cm,表面棕黄色或棕色,有光泽,略皱缩,具红棕色小点,顶端具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革质而薄,果肉黄白色或浅棕黄色,质松软,海绵状水浸湿后显黏性。果核木质,球形或卵形,有6~8条隆起的棱线。种子6~8枚,扁椭圆形,紫黑色,具细小突起。

苦楝子为楝科植物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cm,直径0.8~1.5cm。表面棕黄色、黄棕色至红褐色,皱缩而有光泽,具6条突起的纵棱,有多数红棕色或棕色小点,顶端具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革质,易剥离。果肉淡黄色,较薄而松软。果核木质,长椭圆形,有5~6条隆起的棱线。种子4~6枚,梭形,红棕色或紫红色。

主要区别:果实较正品小,有6条突起是纵棱。苦楝子果核长椭圆形,有5~6条隆起的棱线,川楝子的呈球形或卵形,有6~8条隆起的棱线。苦楝子的种子4~6枚,梭形,红棕色或紫红色;川楝子的是6~8枚,扁椭圆形,紫黑色。苦楝子毒性大,具杀虫、驱蛔的功效;而川楝子毒性小,具行气、舒肝止痛、驱虫的功效。

百合与混伪品小百合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细叶百合的肉质鳞叶。呈长椭圆形肉质片状,顶部较尖,基部较宽,长1.5~5cm,宽0.5~2cm,中部厚1.3~40mm。表面淡黄白色、乳白色或微带紫色,有纵脉纹3~5~9条。边缘较薄,微波状,略向内卷曲,背面凸起不平。质坚硬,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

小百合为百合科植物条叶百合和兴安百合的肉质鳞叶。呈扁圆锥形或长椭圆形,顶部尖,底部凹陷或两端具尖。长0.4~1.5cm,宽0.15~0.65cm,中部厚0.08~0.2cm。表面浅黄色或棕红色,有细纵纹1~3条或无中部纵纹明显似线,周边较薄,边缘略呈波状,背面略平,少数突出。质硬脆,断面平坦,角质样。

主要区别:肉质鳞叶是百合的1/3大,底部尖或凹陷,纵纹最多3条或无。百合具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而小百合的疗效如何,却有待探讨。

射干与混伪品川射干

射干为鸠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其切面黄色或浅黄色,颗粒性。周边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具环纹,偶见凸起的圆点状根痕。质硬脆,易折断。

川射干为鸠尾科植物鸠尾的干燥根茎。其切面白色、微黄色、或黄棕色,靠近皮部由筋脉点排成圈状断续环带。周边黄褐色、或黄棕黑色,有环纹,纵沟和较密集外缘周边凸出,中央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质硬略韧。

主要区别:川射干切面靠皮部有圈状断续的环带,断面角质样,而射干断面呈颗粒状。川射干的根痕呈中央凹陷,而射干的是凸起的根痕。川射干具消积、破瘀、行水、解毒的功效,有毒;而射干具清热解毒、利咽消痰、散血消肿的功效。

川楝子治病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头癣:川楝子(烤黄)、木槿皮,樟脑。研细末,用香油调成油膏。先用生理盐水洗净疮痂,擦乾,涂患处。每日一次,连用10天为一疗程。
胆石症:川楝子、川芎、木香,冰片,穿山甲,莪术、皂刺。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填于神阙穴内,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胆道蛔虫病:川楝子、乌梅肉,川椒、黄连,生大黄。上药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5克,成人每次服3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
胃痛:川楝子、白芍,元胡,香附,槟榔、乌梅。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乳腺炎:川楝子,蒲公英,连翘。水煎,每日一剂,黄酒送服,连服7天。
秃疮:川楝子焙焦研末,用猪油调成软膏。涂擦患处,每日一次。
疝气:川楝子,肉桂,生黄芪,小茴香、橘核、苍术,大枣。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
便秘:川楝子,大黄(后下),枳壳、青皮、陈皮,厚朴。水煎,每日一剂。

中药五金散:金钱草 海金沙 鸡内金 川楝子(金樱子) 最后一个如果没记错的话是金银花。免费的

看你说的应该是五金汤,金钱草,郁金,鸡内金,马蹄金,金钟子(连翘)组方,应用于胆胃疾病.
而五金散以金钱草、虎杖、大黄、海金沙、鸡内金配伍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排石的作用.
两者组方有差异,主治方向也有区别

川楝子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川楝子的别名7川楝子的处方用名8川楝子的来源9川楝子的产地10川楝子的采收与初加工11川楝子的生药性状12川楝子的炮制 12.1川楝子的炮制方法 12.1.1川楝子12.1.2焦川楝子12.1.3盐川楝子 12.2成品性状12.3炮制作用12.4贮存方法 13川楝子的性味归经14川楝子的功效与主治15川楝子的化学成分16川楝子的药理作用17川楝子中毒 17.1不良反应机制17.2临床表现17.3治疗 18川楝子的药典标准 18.1品名18.2来源18.3性状18.4鉴别18.5检查 18.5.1水分18.5.2总灰分 18.6浸出物18.7含量测定 18.7.1色谱、质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18.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8.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8.7.4测定法 18.8川楝子饮片 18.8.1炮制 18.8.1.1川楝子 18.8.1.1.1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8.8.1.2炒川楝子 18.8.1.2.1含量测定18.8.1.2.2鉴别、浸出物18.8.2性味与归经18.8.3功能与主治18.8.4用法与用量18.8.5贮藏 18.9出处 19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川楝子的方剂2用到中药川楝子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川楝子 1拼音 chuān liàn zǐ

2英文参考 fructus meliae toosend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oosendan,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aberry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OOSENDAN FRUCTUS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Fructus Meliae Toosendan(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川楝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正》[1]。原名楝实[2]。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2]。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焦川楝子为厚片或不规则碎块,表面焦黄色,发泡,有焦气,味苦涩[2]。盐川楝子为厚片或不规则碎块,表面深黄色,味微咸[2]。

川楝子味苦,性寒[2][1]。有小毒[1]。归肝、小肠、膀胱经[2]。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驱虫、杀虫的功能。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川楝子生品有小毒,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2]。用于虫积腹痛,头癣[2]。焦川楝子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2]。用于胁肋疼痛及胃脘疼痛[2]。盐川楝子能引药下行,作用专于下焦,长于疗疝止痛[2]。常用于疝气疼痛,睾丸坠痛[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载有川楝子标准。

4拉丁名 Fructus Meliae Toosendan(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川楝子的别名 楝实、金铃子[1]

仁枣、柬实、金铃子、苦柬子、练实等[3]。

7川楝子的处方用名 川楝子、金铃子、炒川楝子[2]。

8川楝子的来源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2]。

9川楝子的产地 川楝子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1]。

10川楝子的采收与初加工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2]。

11川楝子的生药性状 川楝子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川楝子的炮制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雷公炮炙论》)的炮制方法[2]。

唐代有“炒去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方法[2]。

宋代对其炮制方法有较大发展,增加了火炮(《博济方》)、酒浸(《苏沈良方》)、童便浸后煮烂、面裹煨(《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茴香炒、陈皮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醋煮(《女科百问》)等法[2]。

元代除沿用炒法外,又有盐炒、酥制(《瑞竹堂经验方》)、酒煮(《卫生宝鉴》)、牡蛎炒(《丹溪心法》)等炮制方法[2]。

明代又增加了盐加茴香炒、海金沙同僵蚕炒、酥炙、麸炒(《普济方》)等炮制方法[2]。

清代除沿用酒蒸、面裹煨、麸炒的方法外,又增加了火煅(《外科大成》)、火烧存性(《外科证治全生集》)、盐水泡(《医宗金鉴》)等炮制方法[2]。对炮制目的亦有记述,如“清火生用,治疝煨用,气痛酒蒸用”(《得配本草》)[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盐炙等[2]。

12.1川楝子的炮制方法

12.1.1川楝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2]。用时捣碎[2]。

12.1.2焦川楝子 取净川楝子,切片或砸成小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2]。

12.1.3盐川楝子 取净川楝子片或碎块,用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2]。

每100kg川楝子,用食盐2kg[2]。

12.2成品性状

川楝子为类球形[2]。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2]。外果皮革质,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湿润有黏性[2]。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2]。气特异,味酸苦[2]。

焦川楝子为厚片或不规则碎块,表面焦黄色,发泡,有焦气,味苦涩[2]。

盐川楝子为厚片或不规则碎块,表面深黄色,味微咸[2]。

12.3炮制作用

川楝子生品有小毒,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2]。用于虫积腹痛,头癣[2]。如治小儿虫积的安虫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头癣以本品焙干为末,用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患处[2]。

川楝子炒焦后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2]。用于胁肋疼痛及胃脘疼痛[2]。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2]。

盐川楝子能引药下行,作用专于下焦,长于疗疝止痛[2]。常用于疝气疼痛,睾丸坠痛[2]。

12.4贮存方法

置干燥容器内,盐川楝子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防蛀,防霉[2]。

13川楝子的性味归经 川楝子味苦,性寒[2][1]。有小毒[1]。

归肝、小肠、膀胱经[2]。

归肝、小肠、膀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入肝、胃、小肠经[1]。

14川楝子的功效与主治 川楝子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能[2]。

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能。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川楝子具有理气止痛,杀虫的功能[1]。

1.治肝胃气痛,胁痛,疝痛,痛经,虫积腹痛,乳腺炎。煎服:4.5~9g[1]。

2.治头癣。焙黄研末,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涂之[1]。

川楝子生品有小毒,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2]。用于虫积腹痛,头癣[2]。如治小儿虫积的安虫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头癣以本品焙干为末,用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患处[2]。

焦川楝子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2]。用于胁肋疼痛及胃脘疼痛[2]。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2]。

盐川楝子能引药下行,作用专于下焦,长于疗疝止痛[2]。常用于疝气疼痛,睾丸坠痛[2]。

15川楝子的化学成分 川楝子含川楝素[1]。还含苦楝子酮等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1]。

16川楝子的药理作用 川楝子含川楝素,有驱蛔作用[1]。主要药理作用有抗原虫,抗细菌,抗真菌,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3]。

苦楝素有驱蛔作用,高浓度时能麻痹猪蛔,特别是头部的神经节,低浓度则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4]。对胃有 *** ,胃溃疡患者慎用[4]。大剂量能伤害肝脏[4]。本品有一定蓄积性,不要连续使用[4]。急性中毒的致死原因似为急性循环衰竭[4]。

苦楝皮水浸剂能抑制某些皮肤真菌[4]。

17川楝子中毒

17.1不良反应机制

成人食果6~8个即可引起中毒, *** 胃肠道黏膜,不同程度的损害心、肝、肾,麻痹大脑皮质,致迷走神经先兴奋后麻痹,严重时麻痹呼吸中枢、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等。[3]

17.2临床表现

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出现黄疸、肝大、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黑便、视物模糊、复视、下颌运动不灵、触觉减退、周身无力、痉挛、心悸、血压下降、脉快而弱、面色苍白、腰痛、排尿困难、血尿,严重时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甚至死亡。[3]

17.3治疗

川楝子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未出现痉挛者,可给予催吐、洗胃、导泻,并口服鸡蛋清、面糊及药用炭等,静脉补液,10%的葡萄糖静脉滴注,加维生素C 2.5~5g。

2.对症治疗:纠正休克及心力衰竭;出现痉挛者,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或口服颠茄浸膏片;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呼吸兴奋药或吸氧;保肝对症治疗。

18川楝子的药典标准

18.1品名

川楝子

Chuanlianzi

TOOSENDAN FRUCTUS

18.2来源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18.3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18.4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果皮纤维成束,末端钝圆,直径9~36μm,壁极厚,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品,形成晶纤维。果皮石细胞呈类圆形、不规则长条形或长多角形,有的有瘤状突起或钝圆短分枝,直径14~54μm,长约至150μm。种皮细胞鲜黄色或橙黄色,表皮下为一列类方形细胞,直径约至44μm,壁极厚,有纵向微波状纹理,其下连接色素层。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有较密颗粒状纹理。种皮色素层细胞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种皮含晶细胞直径13~27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形成石细胞,胞腔内充满淡黄色、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直径约5μm。草酸钙簇晶直径0~27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水80ml,超声处理1小时,放冷,离心,取上清液,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5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楝子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川楝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l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一甲醇(1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楣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检查

18.5.1水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18.5.2总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8.6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32.0%。

18.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和一部附录Ⅸ J)测定。

18.7.1色谱、质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 01%甲酸溶液(31:69)为流动相;采用单级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 喷雾离子化(ESI)负离子模式下选择[5]质荷比(m/z)573离子进行检测。理论板数按川楝素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18.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川楝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μg的溶液,即得。

18.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l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8.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μl与供试品溶液1~2μl,注入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测定,以川楝素两个峰面积之和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川楝素(C30H38O11)应为0.060%~0.20%。

18.8川楝子饮片

18.8.1炮制18.8.1.1川楝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8.8.1.1.1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8.8.1.2炒川楝子 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本品呈半球状、厚片或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黄色,偶见焦斑。气焦香,味酸、苦。

总灰分,同药材 不得过4. 0%。

18.8.1.2.1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川楝素(C30H38O11)应为0.040%~0.20%。

18.8.1.2.2鉴别、浸出物 同药材。

18.8.2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18.8.3功能与主治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18.8.4用法与用量 5~l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18.8.5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8.9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4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