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省中药材生产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问题比较突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现代化,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一、全省中药材生产现状
资源。山东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2000余种,其中植物类药材1200多种,动物类药材700多种,矿物类药材100种。野生资源中有酸枣仁、北柴胡、远志等10多种;栽培药材产量较大的有金银花、北沙参、菊花、杏仁、黄芩、栝楼以及近年得到飞速发展的西洋参等20多种,动物类药材主要是全蝎、鹿茸、土元等。
面积。目前,全省药材总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具有法人资格、规模较大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共16家,生产中药材70余种。其中,植物药69种,面积约10万亩;动物药1种即鹿茸。另外,农户自发种植或政府发动农户种植面积约10万多亩。
模式。全省中药材生产基地组织呈多样化,主要有以下模式:一是药材商业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全省多数地区属于这种模式;二是政府直接为组织者发起的种植基地,在全省也较为普遍;三是以农场为基础建立的基地;四是以科研为主的经济实体十农户的模式,已经获得成功;五是中成药生产企业十基地十农户的新模式,还不多见;六是GAP生产示范基地,全省建立金银花等国家级GAP示范基地7个,西洋参省级GAP示范基地4个。
二、存在六大问题
市场观念淡薄,销售渠道不畅。商业公司十农户的基地,由于组织比较松散,种植中药材基本由农户自己决定,而商业公司却根据市场需求收购,难免出现“缺了是宝、多了是草”的现象;有的基地报定地道药材或自己的科研品种生产,不管市场需求如何,一味种植几个品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基地不做深入的市场调研,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心中无数,或者模仿重复、跟“风”,销售基本上是依靠商业公司和外地药商收购,只有少数基地有自己的销售网络;缺乏品牌意识,没有一家基地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以至于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特别是出口药材要依靠别人的品牌和销售网络,大大降低了优质药材的附加值,同时也限制了基地发展壮大的能力。
基本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管理。全省中药材生产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统一协调(管理)的组织和部门,有关部门之间组织协调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统一管理,以至于形成小公司林立、各自为战的局面,质量隐患和违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药材种苗不纯,种植行为难以规范,市场秩序混乱,存在经营非地产药材、无证制售中药饮片、甚至用药品顶货款等违规行为。
专业人才匮乏,种植技术落后。目前,全省在生产第一线的专业人才奇缺,甚至青黄不接、出现断档;生产技术人员主要是以老药农为主,他们的技术来源于实践的积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种植技术原始落后;加之种植技术培训少、时间短、药农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先进种植理论缓慢,种植技术很难得到提高。
种苗来源多乱,退化现象严重。全省基本没有进行中药材种苗鉴定和“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或者有育苗基地也只是单纯从经济效益考虑,并没有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盲目引进种苗,因而普遍存在种苗来源多元化、种植退化、异化现象,很难从根本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生产管理低下,检测手段欠缺。从总体上看,全省的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很不规范,特别是一些种植历史比较悠久的地道药材的生产,与GSP要求差距甚远;多数基地的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依靠的是药农的传统经验和技术,现有的仪器设备简陋,不能满足生产、检验的需求,不能实现对土质与环境的分析、对农药化肥的控制以及对采收加工的统一管理。
监管难度较大,推行力度不够。由于中药材种植不受行业准入制度的限制,不必办理任何证照,也不要求登记备案,所以,药监部门很难对中药材生产情况做全面了解;加之在没有强制措施和配套政策的情况下,GAP的实施只能作为一种指导性原则,靠从业人员自觉遵守,这种推行力度显然是很不够的。比如,相当一部分中药材的产地粗加工,很难与中药饮片的生产严格区分开来,也有的中药材生产企业甚至将中药浸膏提取作为一种中药材的深加工。对此,由于缺乏足够的依据使监管工作无法开展。
三、六点建议
各级领导、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药材生产。中药材种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在土地相对贫瘠的山地丘陵地区,中药材种植的增收效果更加显著。以金银花主产地平邑县为例,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总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曲阜市中药材每亩每年收入3000元左右,远远高于其他粮食作物。因此,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中药材种植与农民奔小康的关系,及其在农作物调整中的地位、作用,真正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
成立专业组织和协会,建设专业信息网站,建议建立由农业或中医药部门牵头,有供销、药监、科研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负责对中药材生产进行行业规划、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中药材生产经营行为,提供种植技术、质量管理、供求信息、专业培训、科技咨询等服务。
从实际出发抓监管。目前,一是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登记备案制度,便于全面掌握全省中药材生产状况。二是将中药材基地化生产与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开办立项结合起来,规定新开办的饮片加工企业要以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为依托,提高新开办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
以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为契机,加强基地建设。巩固、提高和规范现有的中药材基地;大力推广“中成药生产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中药材种植模式;下大气力切实抓好GAP示范基地建设,使中药材生产形成规划、种植、管理、科研、质量、销售(出口)一条龙;同时,要注重人才培训,提高种植技术,推广科研成果。
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尽快按照国际标准或高于国际标准制定统一的、高水平的中药材国家标准;对中药材生产制定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工艺参数、生产设备技术标准,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均一、稳定、可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开发地道药材名牌产品。应在地道药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优良品种并在最适宜生长条件的地域种植或饲养,加大规范化种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采收加工制度,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基地化生产经营,为创出中药材名牌产品打下基础。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本报记者 田洪顺
一、中药产品出口现状
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1996 - 1999 年 , 中药产品出口连续 4 年下降 ,1996 年 , 中药产品出口总额 6.85 亿美元 ,1999 年则下降为 5.06 亿美元 , 下降了 26.1% 。 2000 年中药产品出口出现转机 , 全年出口额为 5.5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9.5%, 结束了中药产品出口连续 4 年的下降局面。但是 ,2001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再次下降 , 金额为 4.47 亿美元 , 比上年下降了 18.7% 。与 1996 年 相比 , 下降幅度更大 , 达 34.7%, 出口形势严峻。进入 2002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出现可喜变化 ,1 - 6 月 , 中药产品出口 4.1 亿美元 , 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水平 。
(一)中药材出口
2002 年之前 , 中药材在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最大 , 一直占 2/3 以上 ,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占 1/3 。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中成药出口没有实现根本的突破 , 所占比例在中药产品出口中位居最后。进入 2002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出现了较大变化 , 中药材所占比例下降为中药出口总额的 1/3,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出口出现很大增长 , 所占比例占 2/3。
中药材出口所占比例下降之势明显 ,1996 年中药材出口额为 5.04 亿美元 , 占当年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73.6%, 到 2001 年 , 中药材出口总额为 2.75 亿美元 , 所占比例为 61.4%, 下降了 12.2 个百分点。 2002 年 1 - 6 月 , 中药材出口金额为 1.42 亿美元 , 所占整个中药产品比重为 34.8%, 与 2001 年全年所占比重相比 , 下降了
26.6% 。 近年来 , 中药材出口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 非正常出口增加 , 企业无序竞争 , 互相压价 , 影响了中药材出口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韩国、东南亚的中药材进口需求不旺等。
2000 年 , 中药材出口略有回升 , 得益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对中药材的需求回升 , 尤其韩国市场的强劲恢复 , 是中国中药材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 同时, 部分中药材出口价格的提高对出口额的增加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中成药出口
中成药出口在经过连续四年下降后 , 从 2000 年开始 , 出口持续增长 ,1996 年出口总额为 1.15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16.8%, 2000 年 , 中成药出口出现回升 , 全年出口 0.91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15.2%, 但仍比 1996 年下降 0.24 亿美元。2001 年 , 中成药出口额为 0.96 亿美元 , 同比增长了 5.5%, 2002 年 1 - 6月 , 中成药出口 1.82 亿美元 , 几乎相当于上年全年出口额的 2 倍。
中成药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1996 年为 16.7%,2002 年 1 - 6月为 44.7%, 提高了 28 个百分点。这表明中成药正逐渐成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力量。
1996 - 1999 年 , 中成药出口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进口大幅度减少。 2000 年以后 , 中成药出口得以回升的原因是中成药中的清凉油、片仔癀的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及东南亚及日本、韩国需求量上升带来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三)植物提取物出口
1996 - 2000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始终呈小幅增长之势 ,1996 年出口额为 0.67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9.8%,2000 年出口额为 1.14 亿美元 , 所占出口比重上升为 20.6%, 比 1996 年上升了 10.9 个百分点。 2001 年 , 出口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出口额为 0.78 亿美元。 2002 年 1 - 6 月出口额出现很大幅度增长 ,金额为 0.84 亿美元 , 超过上年全年的出口额 , 所占比例为 20.6%, 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植物提取物保持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对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的植物提取物的生产成本较低 , 质量提高 , 竞争力增强。
二、中药产品出口的特点
(一)中药产品出口数量上升 , 单位价格下降
在中药产品出口数量逐年上升的同时 ,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即中药产品出口价格总体呈下跌之势 , 尽管个别年份的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的单位价格有所上升 ,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药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趋势。
1、中药材出口数量增加 , 价格下降
1996 年 , 中药材出口数量为 213327 吨 , 单位价格为 2361 美元/吨。2001 年出口 283140 吨 , 比 1996 年增加了 69813 吨 , 增长了 32.73%, 但是 , 出口总值却下降了 54.51%, 单位价格仅为 970 美元/吨 , 比 1996 年下降了 58.92%。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单价进一步下降 , 为 929 美元/吨 , 比上年又下降了 4.23%。
2、植物提取物的出口价格始终不稳定 , 总体呈下降趋势
1996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单位出口价格为 8799 美元/吨 , 全年共出口5584 吨。2001 年单位出口价格为 8663 美元/吨 , 全年出口 8932 吨 , 单位价格比 1996 年下降了 1.55%。 2002 年 1 - 6 月 , 单位出口价格为 8222 美元/吨 , 比上年又下降了
5.09%, 显示植物提取物的出口竞争非常激烈。
3、中成药产品出口数量及出口价格多数年份都呈下降趋势
1996 年中成药产品出口数量为 18708 吨 , 单位产品出口价格为 7561 美元/吨 ,2001 年出口数量为 12395 吨 , 但是 , 单位产品出口价格为 7705 美元/吨 , 分别比
1996 年下降了 33.75% 和 19.05% 。 2002 年 1 - 6 月 , 中成药出口量大幅度增长
, 为 79260 吨 , 但 单位出口价格仅为 2295 美元/吨 , 比上年下降了 70.25%。 (二)中药产品出口以原料药为主,单个品种出口金额不大
通过分析 1996 年至 2002 年 1 ? 6 月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原料药(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在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中一直占 80% 以上,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成药仅占整个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1/5 左右。 1996 年,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83.2%, 中成药出口仅占 16.8% 。 2002 年 1 ? 6 月,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79.4% ,中成药出口仅为 20.6%。
中药产品出口品种有上千种之多 , 但单个品种出口金额都不大 , 据海关统计 ,1996 至 2002 年 1 - 6 月 , 超过 1000 万美元的商品仅有 5 个, 并且一些品种的个别年份低于 1000 万美元。 1996 年以来 , 中药产品出口品种金额较大的有人参、鲜蜂王浆及制品、西洋参、甘草及制品、姜、肉桂、未列名药材、冬虫夏草、其他植物提取物、苦杏仁、片仔癀、清凉油、其他中成药 , 在这些品种中 , 真正连续多年单个品种出口过千万美元的只有人参和清凉油 2 种产品。
(三)中药产品出口市场集中于亚洲
中药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以亚洲为主 , 所占市场出口份额一直占 60% 以上。 对欧洲市场出口 1997 年超过 1 亿美元 , 达 1.25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为18.9%, 但 1998 年对其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 , 仅为 0.32 亿美元 , 下降了 74.3%。 1999 年和 2000 又有很大回升 ,2001 年出口又重新下降,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额又有增加 , 金额接近上年全年的出口额。但是 , 占整个中药产品出口的比例始终呈下降趋势 ,2002 年 1 - 6 月仅为 11.05%, 比 1997 年所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下降了 7.84
个百分点。 对美国市场的中药产品出口 1997 年为 0.75 亿美元 ,1998 年达 0.91亿美元 , 此后连续 3 年下降 ,2001 年为 0.52 亿美元 , 所占出口比例 1997 年为 11.3%,2001 年 , 所占比例为 11.68% 。 2002 年 1 - 6 月 , 对美国出口额达 0.61亿美元 , 超过上年全年对美国出口额 , 所占比例提高为 15%。
对美国市场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 , 西药的副作用日渐明显 , 世界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升温 , 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增多 , 因此 , 对美国出口的植物提取物不断增加。
1、中药产品对亚洲市场出口的特点
对亚洲出口中药产品中 , 以中药材和中成药为主。 1997 年 , 对亚洲出口中药材
3.25 亿美元 , 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69.3%; 出口中成药 0.95 亿美元 , 占中成药出口总额的 77.3% 。对欧美的中药材出口为 1.30 亿美元 , 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28.3%, 出口中成药 0.13 亿美元 , 占中成药出口总额的 11.5% 。 2001 年 , 中药材对亚洲出口进一步上升 , 占中药材出口的 79.36%, 上升了 9.98 个百分点 , 中成药出口则为75.83% , 较 1999 年下降了 3.97 个百分点。 2002 年 1 - 6 月 , 中药材对亚洲出口占整个中药材出口的 81.91%, 所占比例为 81.91% 。
2、植物提取物出口以欧美市场为主
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和美国。1996 年 , 对欧洲出口为 0.12 亿美元 ,
对美国出口为 0.27 亿美元 , 分别占提取物出口总额的 18.1% 和 40.6%, 两者合计为0.39 亿美元 , 占 58.9%, 对亚洲出口 0.26 亿美元 , 占 38.7%。 2001 年 , 植物提取物对欧美的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对欧洲出口为 0.15 亿美元 , 占当年提取物对外出口的 19.85%, 比 1996 年增加了 0.03 亿美元。对美国出口基本持平。 2002年 1 - 6 月 , 对欧洲、美国出口略有增长 , 对亚洲出口有较大增长。
3、日本、香港、美国在中药产品出口市场位居前列
近几年 , 日本、香港、美国在中药产品出口市场中依次分列前三名。如 1997 年对日本出口 1.76 亿美元 , 占当年出口总额的 26.6%, 对香港出口 1.58 亿美元 , 占
23.9%, 对美国出口 0.75 亿美元 , 占 11.3%, 三者合计 4.08 亿美元 , 占当年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61.0% 。 2002 年 1 - 6 月对日本出口 0.97 亿美元 , 占 2002 年上半年出口总额的 23.8%, 对香港出口 0.96 亿美元 , 占 23.6%, 对美国出口 0.61亿美元 , 占 15.0%, 三者合计占 62.4%, 日本、香港、美国市场的进口占中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2/3 以上 , 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1.中药材GAP制定的原则
中药材GAP的核心是“规范生产过程以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因此各条款均应紧紧围绕药材质量及可能影响药材质量的内在因素(如种质资源)和外在因素(如环境、生产技术等)的调控而制定。GAP的制定既要认真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尽量与国际接轨,又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欧盟GAP禁用人的排泄物作肥料,但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必须而且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肥源,因此GAP允许使用农家肥,但强调“应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GAP不仅是对栽培的药用植物(欧盟GAP仅包括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还包括药用动物以及野生的药用植物和动物,这也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而定的,因为目前我国野生药材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另外,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既要保持中国传统医药特色,如强调地道药材和传统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方法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学习世界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后,药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选用新技术、新工艺,吸取新品种一定要符合安全、有效的原则。生物技术、转基因品种的应用要经过认真鉴定和安全性评价。
2.实施中药材GAP的意义
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是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稳定的基础,是保证中医疗效的物质基础。实施GAP,规范药材生产中存在的种质混乱、滥施农药和化肥等问题。建立药材种植标准规范,是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的基础工作。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中药标准化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中药材标准化是基础,而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因为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而形成的。药用植物的不同种质、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栽培技术以及采收、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药材的生产是中药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整个过程的源头,只有抓住中药材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和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问题。
实施GAP是促进中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发展中药材生产,使之规范化、规模化,面向市场走向产业化,不仅仅是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道路。中药是祖国医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为祖国人民医疗事业服务,还应对世界医学做出贡献,根据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不少企业努力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不少外国企业也要求供应标准化的中药原料。世界卫生组织已在2003年正式制定GAP。因此中药材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规范与规模化,即按照GAP生产药材。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且具有悠久的医药文化,应在传统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中药现代化方面,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为国际传统药物界不断提供新经验。
山东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那么山东适合种植什么药材?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山东适合种植的药材,一起来看看。
山东适合种植的药材 1、丹参:种植丹参可以选择甘薯、玉米、花生等为前作。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止痛功能,为心脑血管常用药,社会需求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
2、连翘:连翘耐旱而喜湿润环境,种植头三年应加强浇水管理。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连翘属于野生品种,近年价高,适宜山区发展种植。
3、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以根、叶入药。清热解毒药;凉血作用,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有特药效。
4、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以根入药,有益气、健脾、生津之功能。主治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心悸口干等症。主产安徽、贵州、福建等地。太子参适宜温和湿润气候,喜肥、怕涝、怕旱。
5、旱半夏:以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能,是药厂生产多种止咳化痰中成药饮片、剂、露的主要原料。对土壤无严要求,但以砂质壤土种植为佳,最适合半阴半阳的环境生长,可与果树或髙秆作物套种,忌积水。2~4月播种,8~10月采挖,全生育期为6~7个月。
6、药用油牡丹:是大宗药材,可以在果树套种,也可以和短期药材套种。牡丹皮、牡丹籽、牡丹花皆可入药,牡丹籽可用于提炼牡丹籽油,牡丹籽油具有食用、美容、保健作用,近年需求量逐年上升。
适合江西种植的药材 半夏
半夏以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能,是药厂生产多种止咳化痰中成药饮片、剂、露的主要原料,对土壤无严要求,但以砂质壤土种植为佳,最适合半阴半阳的环境生长,可与果树或髙秆作物套种,忌积水,2~4月或10~12月播种,全生育期为6~7个月。
半夏属天南星科草本,药用地下球茎,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能,对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嗽、痰多、头痛不眠等有很好的效果,用量大,也是常年出口大宗品种,业内人士指出半夏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不可能饱和,其价格会稳中有升,种植前景非常良好。
板蓝根
板蓝根以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能,为大宗中药材,常用感冒药,其叶可作保健茶饮用,对土壤无严要求,适应性强,山区、丘陵、平地均可种植,较耐寒,南方可自然越冬,可连作,一年四季可播种,全生育期为6~7个月,常年亩产300~350公斤。
板蓝根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板蓝根抗病毒的作用最明显,是防治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等流行性疾病的良药。因此,在历史上每当各地发现疫情或疾病时都有板蓝根的身影。
金银花
金银花以花入药,近年来不仅制药企业增加了该品的投料,以其为主要原料的“王老吉”等茶饮料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导致其商品用量加大,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高山、丘陵、平地均能栽培,适应性强,春季2~4月栽种,当年有少量开花,次年进入盛产期,一年栽种,多年收益,以“树型”金银花品种产量较高,常年亩产量150~200公斤。
金银花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中医临床应用上,清热解毒效果显著,为治疗感冒的常用大宗品种,味甘性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用金银花泡水代茶来治疗咽喉肿痛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初期引用金银花茶水能明显改善感冒症状,金银花又是出口的重要商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国内外市场潜力很大。
牛膝
牛膝以根入药,具有活血散瘀、消痈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喜阳光充足和干燥的环境,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为好,3~7月播种,全生育期为6~7个月,常年亩产250~300公斤。
牛膝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等。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前景广阔。
丹参
丹参以根入药,为大宗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肿等功能,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药材,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为好,较耐寒,可露地越冬,2~4月栽种,11月至次年2月采挖,全生育期为9~10个月,常年亩产350~400公斤。
丹参是生产心脑血管药物的主要原料,每年需求10000到12000吨,销量巨大,由于生长周期短、适宜生长的环境广泛,常会出现价格大起大落现象,由于近年所有中药材上涨,唯桂丹参涨幅度不大,由去年12元/公斤上涨到16元/公斤,且成交量十分大,还有上涨空间,使用丹参主要是用于丹参酮航天丹参酮含量是传统的1.5倍,占巨大的销售优势,航天丹参前景看好。
山西适合种植的药材 目前山西省探明的中药材种类有1116种,其中植物药953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中药材数量的25%。大宗中药材道地品种连翘、黄芩、黄芪、柴胡、党参等年产量分别占该品种全国总产量的50%、40%、30%、25%和20%以上。近些年引进的品种也已形成优势,其中地黄和远志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50%和40%,规模优势明显。
盛产药材且品质卓越,得益于山西省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山区面积广大,昼夜温差大,且同一区域内海拔高度差异大,药材资源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相互交错。北部适宜种植黄芪、台党参、款冬花等品种,中南部适宜种植潞党参、黄芩、连翘、柴胡、远志、山药、山茱萸等品种。山西省以灰钙土、黄绵土、砂壤土等为主的土壤适宜多种药材生长。此外降水量较少,加之降雨季节较为集中,雨热同期,尤其适宜以根茎入药的道地药材品种。这些自然条件对山西省中药材生产发展极为有利。
陵川、浑源、和顺、安泽等,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0%。陵川县六泉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0%,人均药材收入20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浑源县近年来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推进黄芪规模发展,目前全县黄芪面积24万亩,农民人均黄芪收入达1000元以上。
>>>下一页更多精彩“夏季适合种植的药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3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安国太空药材试种培育初获成功
下一篇: 扬长避短科学建设药材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