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施肥技术

医案日记 2023-05-08 23:37:51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施肥技术

肥料是药用植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对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起有主要作用,但必须注意合理施肥,不能按以前的传统或沿用其他农作物的施肥方法进行套用或滥施。现根据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有关规定,归纳以下几点,供广大药农在生产时参考。

一、根据中药材的品种特性而施肥:中药材的品种不同,在其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的养分的种类、数量以及对养分的吸收强度都不相同。一般对于多年生的,特别是根类和地下茎类药用植物,如白芍、大黄、党参、牛膝、牡丹等,以施用充分腐熟好的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配合使用化肥,以满足整个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要。一般全草类中药材可适当增施氮肥;花、果实、种子类的中药材则应多施磷、钾肥。在中药材不同的生长阶段施肥不同,生育前期,多施氮肥,使用量要少,浓度要低;生长中期,用量和浓度应适当增加;生育后期,多用磷、钾肥,促进果实早熟,种子饱满。

二、根据土壤特性而施肥:(1)砂质土壤:要重视有机肥如厩肥、堆肥、绿肥、土杂肥等,掺加粘土,增厚土层,增强其保水保服能力。追肥应少量多次施用,避免一次使用过多且流失。(2)粘质土壤:应多施有机肥,结合加沙子,施炉灰渣类,以疏松土壤,创造透水通气条件,并将速效性肥料作种肥和早期追肥,以利提苗发棵。(3)两合土壤:此类土壤兼有沙土、粘土的优点,是多数中药材栽培最理想的土壤,施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根据栽培品种的各生长阶段需求合理地施用。

三、根据天气而施肥:在低温、干燥的季节和地区,最好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以提高地温和保墒能力,而且肥料要早施、深施,以充分发挥肥效。化学氮肥、磷肥和腐熟的有机肥一起做基肥、种肥和追肥施用,有利于幼苗早发,生长健壮。而在高温、多雨季节和地区,肥料分解快,植物分解能力强,故不易施得过早,追肥应量少次多,以减少养分流失。

四、施肥原则:(1)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施用。(2)以基肥为主,配合施用追肥和种肥。(3)以农家肥为主,农化肥配合施用。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使用化肥,能够取两种肥之长补其短,缓急相济,不断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同时能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克服单纯施用化肥的副作用,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李洪军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环境质量研究

[FS:CONTENT_START]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中医药进入世界医药市场,必须遵守国际医药市场的市场规则,这对中医药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要求。质量优良、疗效稳定、安全高效是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条件,这对中药材的质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规范中药材生产,保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规范》的施行不是简单的落实问题,涉及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需要解决生产过程中许多技术问题。中药材讲究地道性,地道药材是药材在其适宜的生态条件下产出的质量优良的药材。地道药材不单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优良的内涵。按照《规范》要求,建立规范化生产基地必须选择与中药材品种特性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并对产地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研究与质量评价。现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研究方法与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开展研究与建立基地者参考。
中药材的生长与发育主要涉及光、温、水和营养等环境因素,中药材规范种植的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是从中药材质量出发,要求生产出质量优良、疗效稳定、无污染的中药材产品。产地环境生态包括气候、土壤、水质、空气等。
1.气候
中药材的生长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气候条件作保障。建立中药材规范化基地的地区,气候基本要素应满足所要种植的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在这种中药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无灾害性气候,否则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与产品质量将受到影响。如川芎的地道产区在四川都江堰(原灌县)及其附近的川西平原,在20世纪70年代为扩大川芎生产量,四川省曾有10多个县引种过川芎,经过大量引种都没有建立起生产基地,主要原因之一是川芎对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在地道产区8月中旬栽种川芎,9月生长处于苗期阶段,8~9月该地区保证率达80%的降水量为389.6mm,满足了川芎出苗及苗期生长需要。很多地区都不具备这样的气候特征,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地区引种川芎没有成功,主要是川芎出苗与幼苗生长期的8~9月降水少(保征率80%的降水量为135~160mm)、伏旱发生频繁(发生率在50%以上),川芎栽种后需多次灌溉才能出苗且出苗率低,川芎幼苗生长慢。
研究方法:对中药材生产基地的研究主要运用资料统计分析法,即对产地多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可收集当地农业生态气候资料或农业区划资料,根据记载对影响中药材生长与发育的气候因素和中药材生长关键时期的气候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
研究内容:气候因素的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气候要素和区域性气候要素进行考查。气候的基本要素有气温、积温、降水、干燥度等,区域性气候要素包括日温差、风、土温与冻土层、雾等。
气温是重要的基本气候要素,是反应一个地区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常用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表示,年平均气温是指多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是指多年的月气温的平均值。积温主要反应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主要考查指标是活动积温,通常用1年内日平均温度≥10℃的稳定持续期视为植物生长发育期,在此期内≥10℃积温的累计值称为活动积温。降水是反应水分丰缺的主要指标,常用年均降水量、月均降水量表示。年平均降水量是指多年的平均降水量,月平均降水量是指多年月降水量的平均值。干燥度反映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为可能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其倒数为湿润度。
区域性气候要素包括日温差、风、土温与冻土层、雾等。日温差反应1天内气温变化的幅度,风的反应空气运动的情况,土温与冻土层反应不同土层深度土温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雾反应日照与湿度状况。气候要素适应中[FS:PAGE]药材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还需要通过人为措施调节区域性气候要素以满足中药材生长需要,建立持续发展的生态气候条件。如通过对荒山荒坡植树造林、坡度大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可使小气候发生改变,可使夏季气温下降0.4~1.8℃,冬季气温上升0.3~1.2℃,春、夏、秋、冬的湿度分别提高6.3%、5%、4%、6%左右。
2.土壤
中药材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土壤,施肥的绝大部分养分也要经过土壤才被植物吸收(根外追肥除外)。考查规范化基地土壤包括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利用情况、土壤理化特性等。
研究方法:采用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并结合分析测定,对土壤进行研究并建立土壤档案。搜集建立中药材基地地区的地质、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资料、土壤利用与农业区划资料。实地调查成土母质、土壤特性、土壤利用现状,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的分析测定。
研究内容: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土壤成土母质都是由岩石风化而来,自然界的岩石按不同的成因可分为岩浆巖、沉积岩和变质岩,土壤母质主要由沉积岩风化发育而成。沉积岩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决定于形成时物质来源。变质岩也是土壤成土母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来源,可将土壤的成土母质分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冰川堆积物等。土壤形成及利用过程中,岩石及其风化物释放出矿质元素的化合物,主要金属元素有铝、铁、钙、镁、钠、钾、钦、锰、锌、钼、铬、镉、铜、铅、银、金、汞、铍、锑、铊、锆等。从土壤母质风化释放出的锰、铬、镉、铅、银、金、汞、铍、锑、干、锆等通常被视为对生物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土壤成土母质的研究与分析,主要对土壤母质的质量评价即对母质重金属合量,残积物和坡积物形成的土壤母质既要分析测定残积物或坡积物重金属的合量也要测定其母巖重金属的合量,以便对母质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冰川堆积物等的来源与组成复杂,影响其重金属含量的因素多,主要进行其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土壤的成土过程与污染情况:主要是对土壤形成过程成土母质是否与该地出露的岩石相一致,从而确定成土母质的真实来源。成土过程中是否有大量的客土倾倒和是否有工业污水河流、溪沟等污染过。土壤中有害元素或化合物累积量超过土壤本底合量并达到危害植物及人类的标准时,称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来源有工业「三废」,化肥农药的施用,矿山开发以及原子武器散落的放射性微粒等。通过对土壤的成土过程与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土壤的污染情况,找出恰当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净化处理。
土壤利用情况调查:对土壤种植或其它利用情况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土壤过程中施用肥料、农药的有关情况,作物生长情况,以及土壤的利用过程中是否造成了对土壤的污染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土壤肥力考查与评价主要是对土壤的肥力状况、供肥特性等进行研究。通过考查与分析,对土壤有了较好的了解,在开展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中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肥土壤。同时可对土壤污染进行净化处理,如种植中药材前可采用提高土壤ph值,可使多种重金属元素转化为难溶态,降低其在土壤溶液中含量,减少药材吸收,可施用石灰或其它碱性肥料。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利用土壤有机物对重金属的络合作用和吸附作用,减少重金属的活性,使药材不能吸收,避免造成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超标。
土壤理化特性是土壤调查与研究的重点内客,主要包括土壤的容重、比重、田间持水量、土壤颗粒组成等物理特性和酸碱性、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与腐殖质组成、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微量元素含量、重金属含量等化学特性。土壤容重反映土[FS:PAGE]壤的松紧度,利用容重和比重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孔度,以便对土壤的结构性进行评价。田间持水量是反映土壤保水能力的重要指标。土壤酸碱性常测定其活性酸,用pH值表示。土壤颗粒组成是进行质地归类的依据。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反映土壤保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及其特性是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全量养分是土壤有效养分的贮存,速效养分是当季作物能吸收利用的养分,都是土壤供肥能力的重要指标。微量元素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金属物质的含量主要用于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或污染情况评价。按照土壤理化分析的有关测定方法对土壤进行分析测定,野外测定项目有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室内测定的项目有土壤颗粒组成、酸碱性、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与腐殖质组成、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微量元素含量、重金属物质含量等。对受到农药或农药生产企业「三废」污染的土壤还需测定土壤农药残留量。
3.水质
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对水质的考查主要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地下水的质量评价重点是对重金属含量、来源及动态等的测定与分析。
研究方法:采用搜集资料、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水质状况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水质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其质量。
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水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对用于灌溉的水源的水质情况、是否受到过工业「三废」污染,流经地区是否有农药、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染源等。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面以下的水,即埋藏在疏松的沉积物孔隙中和坚硬的岩石裂隙中的水,分为松散沉积孔隙水、巖溶裂隙沉溶洞水、基巖裂隙水和多年冻土孔隙裂隙水等四大类型。地下水在其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与各种岩石、土壤互相接触、互相交换,溶解了许多物质。地下水的这种矿化作用使其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盐和少量气体、胶体物质。其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无机盐含量,尤其是重金属含量。地下水常用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对其质量进行描述。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是措地下水中合有的各种化学成分的总量。其表示单位为每一升水含有的可溶性盐分的克数。地下[FS:CONTENT_END]

药用植物的施肥有哪些特点?

药用植物的施肥特点:1.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药用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而且其中根、根茎类药用植物占了70%左右,由于它们生长时间长。因此,需要肥效持久、营养全面,对土壤有较好改良作用的肥料,而有机肥恰恰具备这些长处。

此外,因在植物的整个生长阶段有某些需肥量较多的时期,不同的药用植物对某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就需以肥效快,有效养分含量高的化学肥料来补充有机肥的不足。所以,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需求,适当追施化学肥料,尤其是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药用植物的施肥十分重视底肥的施用,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大多为多年生植物,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阴生、半阴生或幼苗时需荫蔽的植物占相当数量,如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连、当归等,这些阴生植物或是浅根植物,或是肉质宿根,需肥量少,但需生长在肥沃土壤上,而底肥质量高且施用量大,可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适宜药用植物生长。

追肥是药用植物施肥的重要补充手段,其追肥的种类,生产中也多是有机的速效性肥料,如腐熟的人畜粪尿、饼肥等。

3.以土壤施肥为主,根外施肥为辅:和其他农作物一样,药用植物的施肥以土壤施肥为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根外追肥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果实、花和种子类药用植物更重视这种施肥方法。一般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根外追肥较为普遍。

4.以提高药材质量为首,增加产量其次:对于中药材而言,其质量是首位的,其次才考虑产量,质量的含义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质量是传统的生药质量,如外观、重量大小、色泽、风味等,内在质量主要指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及药效的优劣。

而施肥措施对药材质量有很大影响,同时对产量亦有很大影响。假如某种施肥措施能大幅度提高药材质量,即使没有增产效果,也要采用这种措施;反之则不采用。一般来讲前者肯定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符合法律的要求(中国药典法)。

5.根据药用植物营养特点科学施肥:药用植物与农作物不同的是,它的植物种类多,覆盖面广,由于人类对其利用的需求不断扩大,仅靠天然资源愈来愈不能满足。所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野生种类的药用植物被人们引种驯化。

而掌握药用植物的生长特点,尤其是它们的营养特点是引种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善于从自已的实践中学习和从有关科学信息渠道学习,以此指导药用植物的科学种植是获得成功的惟一途径。

中国的肥料技术政策有哪些特点?

中国肥料技术政策:1983年5月,我国国家科委(现在的科技部)制定了“中国肥料技术政策”,其要点是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实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肥。这是指导作物合理施肥、科学用肥以及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依据。这一技术政策不仅符合我国大田农业生产的国情,而且特别适用于药用植物施肥的特点。

由于药用作物种类多,栽培形式多样,有许多种类的药材还处于半野生栽培状态。因此,施肥技术也较粗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栽培技术的科学性、规范化,生产出高质量的药材,药用作物的施肥应借鉴大田作物的施肥经验和技术。这里仅介绍当前农业生产上常用的配方施肥技术和轮作施肥制度。

中药材种植技术分享 这五点一定要记住

1、抗旱与防涝:当前正值持续高温季节,高温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发展。针对旱情,开源节流。一方面合理调配水源,确保中药材需水关键期水分供给;另一方面采用节水措施,如采用垄作覆膜节水栽培技术,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等。

2、及时追肥:中药材施肥原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同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平衡施用。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肥料分解快、易流失,故不易施得过早过多追肥应少量多次以减少养分损耗。

3、中耕除草:夏季高温多雨,杂草生长旺盛,特别适逢连阴天,必须勤除草,防止杂草影响药材生长。中耕一般在封行前,选晴天进行。中耕深度视植株的大小、高矮、根群分布的深浅及地下部生长情况而定。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的,中耕宜浅,如太子参、薄荷等;深根植物中耕可深些,如丹皮、白芷、白芍等。

4、病虫害防治:当前是多种病害的高发季节,如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白绢病、锈病等。采用“综合防治”原则,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期。根腐病、白绢病、立枯病等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防治;根结线虫病可用阿维菌素、必速灭、辛硫磷等防治;锈病可用粉锈宁、代森锌等喷洒。

5、贮藏:已收获的药材,如金银花、红花等贮藏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蛀;对收获的种子,如丹参、板蓝根等的种子,应注意及时干燥、清选,贮藏过程应防潮、防霉、防蛀、防混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34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