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医案日记 2023-05-08 15:12:04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中药炮制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经炮制后的中药,除应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质量要求。

净度

系指炮制品的纯净度。即炮制品中杂质和非药用部位的限度。炮制品不应夹带泥砂、灰屑、杂质、霉烂品、虫蛀品,应去除非药用部位,以保证调配剂量的准确。

片型及粉碎粒度

1.炮制品的片型厚度应符合《药典》或《规范》的规定,并且片型平整、均匀。不合格饮片在一定限度范围之内;炮制品中不得混有破碎的渣屑或残留的辅料。

2.粉碎粒度  不宜切制的药物或医疗上有特殊需要的药物,粉碎成颗粒或粉末,要求粉粒均匀,无杂质。

色泽

中药炮制对制品的色泽有特殊的要求。生品饮片有其固有的色泽,在炮制操作中,常以饮片表面或断面的色泽变化作为判断炮制程度的标准。炮制品的色泽是其内在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炮制品应显其固有的色泽,不应有明显的变异。如白芍变红,红花变黄,说明药物内在成分发生了变化。

气味

炮制品除应具有固有的气味外,还应带有所用辅料的气和味。如醋炙品有醋香味。不应有变异或明显的散失。炮制品的气味散失与贮存期限有关,故不宜久贮。

水分

炮制品中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一般在8%以下。

灰分

将干净而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高温灰化,所得之灰分称为“生理灰分”。炮制品的灰分应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浸出物

浸出物分为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浸出物的含量是表示其质量的一项指标。对于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炮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显微及理化鉴别

1.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炮制品的组织结构或粉末中的组织、细胞、内含物等特征,鉴别炮制品的真伪、纯度,甚至质量。

2.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是用化学与物理的方法对炮制品中所含成分进行的鉴别试验。通常只做定性试验,少数可做限量试验。理化鉴别主要包括:显色反应与沉淀反应、荧光鉴别、升华物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等。

有效成分

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评价炮制品质量的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凡是一药有多种有效成分的亦应建立多个指标,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

有毒成分

建立有毒成分的限量指标,可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其限量指标一般包括毒副作用成分、重金属的含量、砷盐含量、农药残留量等。

卫生学检查

对炮制品中可能含有的致病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及活螨等作必要的检查,并作限量要求。

包装的检查

包装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药物,便于储存、运输和装卸。检查炮制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这对炮制品在储存、保管、运输及使用过程中起着保质保量的重要作用。

质量标准体系【浅谈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摘 要】中药是我国传统中医用药,由于其化学成分复杂,杂质来源广泛,且不同批次差异较大,目前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的几点建议,为提高我国中药质量,增强国际中药市场的竞争力提供支持。
【关键词】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检测方法
一、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特点
(1)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难以确定。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而且中药产生的疗效是多种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难以用某个或某些成分作为疗效指标。(2)中药制剂中杂质来源广泛,如药材未除净的泥沙;药材中所含重金属及残留农药;炮制过程中引入或产生的异物;保管不当发生的霉变、虫蛀等。(3)中药制剂中原材料往往差异较大。中药品种繁多,常出现同名异物或者同科不同种的情况。此外,药材生长环境、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炮制方法等均会影响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二、《中国药典》对中药分析的现状
中药制剂的分析程序与一般制剂分析基本相同,通常包括取样、供试品溶的制备、真伪鉴别(包括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和检验记录等。目前,一般多采用估计取样法,对于不同制剂与物态的中药分别对待,考虑到取样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并且要求均匀、合理。中药及其制剂的鉴别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其中显微鉴别由光学显微镜逐步过渡到电子显微镜,特别是扫描电镜,使显微鉴别方法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在理化鉴别中多采用色谱法,尤其是薄层色谱法应用最广泛。中药检查项目主要有一般理化检查、杂质检查、重金属检查;另外,有机残留量与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备受关注。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主要选择相关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应用色谱法、光谱法、化学分析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志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来分析,中药指纹图谱是目前能够为国内外广泛接受的全面评价中药质量的模式。
三、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的建议
(1)中药质量标准应关注炮制品。中药经炮制后,其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上,中医应用的药物主要是炮制品,因此对中药炮制品的质量分析更具实际意义。(2)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二氧化硫检测与限量。由于环境污染,重金属的蓄积、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药材炮制与保存应用硫磺熏制方法等原因,目前中药材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应注重以上各种杂质的检测控制。《中国药典》附录中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的重金属有铅、镉、砷、汞、铜;农药残留量测定项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应用色谱法检测;二氧化硫的检测药典中还尚未记载。此外,药典正文中没有提出以上几项检测项及其限量。(3)含量范围的限定。不同批次的药材差异较大,再者,是否为毒药关键在于“量”的控制。因此可以单位中药及其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计量,并制定相应的含量区间来判断中药的质量,从而减少由于药材差异带来的检测难度,使应用范围更广。(4)指纹图谱的广泛应用。指纹图谱即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包括中药化学指纹图谱与中药生物指纹图谱。理想的图谱不仅能达到定性鉴定,也可用于定量分析。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异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含量与比例的制订,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质量的相对稳定。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与模糊性,所得的指纹图谱是以药物整体进行考察的,可对中药质量进行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整体性,图谱中的峰相互重叠从而存在模糊性。因此,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广泛应用指纹图谱,并把握好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控制的重要途径。(5)建立全程质量保障体系。中药的种子、立地、栽培、采收加工、储存直接影响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因此,必须从药材种植环节开始全面监控,通过增加过程控制的比例,及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也避免对终点控制的过度依赖。
当前,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限量,我国由于无法满足要求而频频遭禁,其中原因在于我国药材品质不过关,质量标准体系存在漏洞。因此,完善我国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检测技术手段,促进我国中药材的品质,加快与国际接轨是目前中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 考 文 献
[1]常中飞,胡秀敏.中药检验新技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2,31(4):515~517
[2]周玉新主编.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8
[3]严铸云,李羿.中药品质研究现状与展望[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4):299~3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1)
[5]刘文主编. 药物分析[M].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04~460

炮制的药材炮制

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全面阐述炮制方法、经验及机理,对后世影响颇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虽是综合性本草著作,但其中多设有“修治”一项,先述前人记载,再记当时炮制经验,最后谈及个人见解,就炮制内容而言,远远超过以前的炮制专著,全面反映了明代炮制技术水平,至今仍为中药炮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明代缪希雍的《炮炙大法》是炮制专书,除介绍《雷公炮炙论》的主要内容外,重点记述了当时所用的具体炮制方法。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发展了中药炮制的炒法,并提出炒炭应注意火候,强调炭化存性问题,为炮制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张叡的《修事指南》为清代炮制专著,介绍了232种炮制方法,并指出“吴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补充阐发了辅料炮炙的机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面继承历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各省市分别制定了《中药炮制规范》。
国家药典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制通则”,使中药炮制技术朝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此外,《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中药炮制学》、《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等著作的出现,促进了中药炮制理论的整理与研究。现代中药的炮制加工生产日趋机械化。对炮制机理、炮制方法、工艺改革及炮制品规格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促进了传统炮制方法的规范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3):改变药性的性能功效,扩大其适应范围
(4):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或)制剂
(5):纯净药材,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7):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净选和加工和其目的
药材在切制、炮炙、调配或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去除非药用部位和杂质。常用挑选、筛选、风选、洗、漂等方法,去除附着混杂在药材中的泥土、砂石、异物及霉败物,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并可将大小不等的药材筛选分开,以便分别进行炮制加工。通过去毛、去芦、去心、去核、去头足翅等加工处理,以达到去除非药用部分的目的,如石韦刷去毛、人参去芦、巴戟天去心、乌梅去核、斑蝥去头足翅等。一些矿物、介壳、果实种子药材如磁石、石决明、女贞子、苏子等需要碾捣粉碎。某些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物如竹茹、谷精草等须揉搓成团。有些药物碾成绒状,如麻黄碾绒、艾叶制绒等。有些药物润湿后,加辅料粘附于上,可加强治疗作用,如朱砂拌茯神、青黛拌灯心草等。
净选加工的目的:
1.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2.除去非药用部位。
3.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
4.将药材分档 5.简单加工。
饮片切制和其目的
将净选后的药材用水处理软化后,用一定的刀具切制成片、丝、段、块等形状的炮制工艺过程。饮片最初指为制备汤剂而切制成的片状药物,现泛指能调配处方而炮制成各种形状的药物。药物切制成饮片后,易于提取其有效成分,容易粉碎加工,便于制备汤剂及其他制剂;在炮炙中易于与辅料结合,便于进一步加工炮炙;饮片纯净干燥易于贮藏保管,体积小易于调剂;饮片易于显露组织结构特征,便于药物鉴别。
饮片切制时,首先应根据药材的特点及季节、温度条件采用淋、洗、泡、漂、润等不同水理法,使干燥药材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而软化,并有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检查水处理加工质量,习惯称“看水头”。既要防止水头太过,以免有效成分流失过多,药材太软,也易于霉烂;又要防止水头不足,药材太硬,难于切制,以软硬适中为宜。水处理后应根据药材的自然状况和炮炙、鉴别、医疗及饮片外观的不同需要将其加工成一定类型。一般来说,质地致密、坚实的药材如槟榔、乌药等切薄片(厚1~2毫米),全草类药材如瞿麦、青蒿等宜切成段(长度10~15毫米),皮类药材如陈皮、苦楝皮多切成细丝(宽2~3毫米),叶类药材如荷叶、枇杷叶等多切成宽丝(宽5~10毫米)。切制方法主要有切、镑、锉、劈等,视药材质地及饮片加工类型的不同而定。药材经水处理切制饮片后,含水量大,必须及时干燥,才能保证饮片的质量。饮片干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干燥,即晒干和阴干;二是人工干燥,即采用直火式、蒸汽式、电热式、红外线式、微波式等机械干燥设备进行干燥。
饮片切制目的: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制剂。利于鉴别。利于贮存。 中药炮制品是一个复杂的门类,根据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净制品;2、切制品;3、炒制品;4、烫制品;5、煅制品;6、制炭品;7、蒸制品;8、炖制品;9、婵制品;10、煮制品;11、酒制品;12、醋制品;13、盐制品;14、姜汁炙品;15、蜜炙品;16、油炙品;17、水飞品;18、制霜品;19、煨制品;20、提净品;21、干馏品;22、烘焙制品;23、发酵制品;24、发芽制品;25、复制制品;26、特殊制法制品,由于不同的临床用药的需要,对相应的炮制品的要求不同,无论任何一种炮制方法炮制出来的产品统称炮制品。 (一)液体辅料
常规液体辅料:酒、醋、蜂蜜、食盐水
药汁液体辅料:甘草汁、吴茱萸汁、黑豆汁、姜汁、黄精汁等
特殊液体辅料:米泔水、胆汁、麻油、酥油、羊脂油、鳖血等
(二)固体辅料
矿物类固体辅料:白矾、滑石粉、河砂、石灰、黄土、灶心土等
食物类固体辅料:稻米、豆腐、萝卜、麦麸等
动物类固体辅料:蛤粉等 清代医家张叡的《修事指南》是中药炮制的第三部专著,书中论述各种炮制方法的功能,“煅者去坚性,煨者取燥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泡者去辛辣之性,蒸者取味足。”在中药炮制理论方面多有发挥。
制法分类
修制:对药物进行纯净 、粉碎和切制的处理方法。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漂洗是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或盐分。浸泡是将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或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除去药物毒性。闷润是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用淋浸、洗润、浸润等方法,使药物软化,便于切制饮片。水飞是将研细的矿石类药物,放入水中,提取上清部分再沉淀,如水飞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其目的是内服时更易吸收,外用时可以减少刺激性。
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黄、炒焦、炒炭的不同。有便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 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又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大类。
①清炒法。即不加辅料的炒法。根据火力大小又分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炒黄是将药物置于加热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烈并透出固有的气味。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如炒莲子肉可增强止泻涩精的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炒后质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如胡芦巴、王不留行等;炒制可破坏酶类,保存甙类有效成分,如槐花炒后可避免酶的作用,使其所含芦丁分解,从而保持药效。炒焦是将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并有焦香气味。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或缓和药性,如山楂炒焦不仅减弱酸味,减少对胃的刺激,还可增强消胀止泻止痢的功效。炒炭是将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或焦褐色。如大蓟炒炭增强止血作用;干姜炒炭或炮姜,药性苦温而涩,使其辛散温中作用减弱,增加温经止血的作用。
②加辅料炒法。将某种辅料放入锅内加热至规定程度,并投入药物共同拌炒的方法。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可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麸炒即药物与麦麸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如白术、山药麸炒后增强其补脾益气的作用;缓和药性,如枳实麸炒后可缓和其破气作用,免伤正气;矫味矫臭,如麸炒僵蚕,可除其腥臭味。米炒即药物与米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作用,如米炒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米炒红娘子、斑蝥。土炒即药物与灶心土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如土炒山药、白术。砂炒即药物与砂同炒。主要目的是利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质地坚硬的药材,砂炒后变得松软酥脆,易于调剂、煎煮和粉碎;降低毒性,如砂炒马钱子;矫味矫臭,如砂炒刺猬皮;利于净选,如砂炒马钱子、骨碎补可去掉绒毛。蛤粉炒即药物与蛤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并有矫味及增强化痰的作用,如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炒即药物与滑石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材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便于制剂和调剂,如滑石粉炒象皮、黄狗肾;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滑石粉炒刺猬皮、水蛭等。
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炙法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法。
①酒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100千克药物,用黄酒10~20千克,白酒减半。酒炙的目的是因酒能行药势,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黄连主清胃肠湿火郁结,酒炙后可清上焦火热;酒能行血脉,如川芎、牛膝等活血化瘀药多用酒剂,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酒炙起矫臭作用,具有腥臭味的药物如乌梢蛇、蕲蛇等多用酒炙。
②醋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100千克药物,用米醋20~30千克,最多不超过50千克。醋炙的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化瘀及舒肝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等活血化瘀止痛药及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解郁止痛药均多用醋炒;降低毒性,如甘遂、大戟、芫花等峻下毒性强烈的药物,均用醋炙;同时醋炙还有矫臭矫味的作用,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用醋炙即有矫味的用意,以便于服用。
③盐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数量食盐的水溶液拌炒。每100千克药物,用食盐2~3千克。盐炙的目的是引药下行入肾,增强疗效,如杜仲、巴戟天、补骨脂盐炙增加补肾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盐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作用,知母、黄柏盐炙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
④姜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或煮制。100千克药物,用生姜10千克压汁或煮汁。姜炙的目的是制其寒性,增强止呕作用,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姜炙厚朴可缓和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增强温中化湿的作用。
⑤蜜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炼蜜拌炒。100千克药物约用炼蜜25千克左右。蜂蜜加热炼熟后称炼蜜。蜜炙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如蜜炙百部、款冬花、紫菀等可以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蜜炙黄芪、甘草等可以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蜜炙麻黄可缓和发汗作用,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炙还可矫味,缓和刺激胃而引起呕吐的副作用,如蜜炙马兜铃。⑥油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又称酥炙法。有羊脂油拌炒、植物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三种方法。如羊脂炙淫羊藿(每100千克淫羊藿用羊脂油20千克)。
煅法
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炮制方法。可分为明煅法、煅淬法和闷煅法。
①明煅法。即将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适当耐火容器内进行高温煅烧。目的是使药物疏松或失去结晶水,便于粉碎及煎煮,如白矾、石决明等;增强药物收敛作用,如牡蛎、赤石脂等。
②煅淬法。即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趁热投入一定量的淬液或冷水中,骤然冷却,使之酥脆。煅淬的目的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除去不纯成分,并使药物酥脆而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如醋淬自然铜(每100千克自然铜用醋25~30千克)、醋淬代赭石、水淬炉甘石等。
③煅闷法。即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又称密闭煅、暗煅、扣锅煅。目的是增强止血作用,如血余炭、灯心炭;降低毒副作用,如煅干漆。
蒸煮法
水火共制的炮制方法。使药物由生变熟,从而改变某些性能以符合药用要求。
①蒸法。即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酒、醋等)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如黑豆汁拌蒸何首乌制成首乌(100千克首乌片用黑豆10千克),黄酒拌生地黄遂成熟地黄(100千克生地黄,用黄酒30千克),可明显增强滋补肝肾、滋阴益血的作用;减少毒副作用,如酒蒸黄精可免去生用刺激咽喉的毒副作用;酒蒸黄芩可阻止黄芩素酶解,利于保存药效;清蒸桑螵蛸,可杀死虫卵以利贮存;宣木瓜蒸后变软宜于切片。
②煮法。即将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中(固体辅料需先捣碎),加适量清水同煮。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清水煮川乌、草乌,豆腐煮藤黄、硫黄等;而豆腐煮珍珠则可令其清洁,便于服用。
③即将净选后的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取出分离种皮,又称水烫法。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如杏仁?后去掉杏仁皮;剥取不同药用部分,如白扁豆?后使种仁及种皮分离,均作药用。
复制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目的是为增强药效,如姜半夏,即半夏用清水浸漂后用姜、矾水共煮,再经切片干燥而制成,增强了止呕化痰的作用;改变药性,如天南星用胆汁浸制后,其性味由辛温变苦凉;半夏用清水浸漂后再用甘草、石灰水浸泡,然后洗净、阴干,用时捣碎则称法半夏,有降低毒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发酵发芽法
借助酶的作用使药物发酵、发芽。
①发酵法。即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目的是改变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药物品种,如由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面粉混合发酵而成的神曲,产生了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新功效,成为一种新药物。
②发芽法。即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幼芽,古称蘖法。目的是改变或产生新的功效。如大麦生用,和胃止泻利水;制成麦芽后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其他制法
烘焙法。即将药物用文火加热使之充分干燥。多用于虻虫、蜈蚣等动物药以达到降低毒性、便于粉碎的目的。
煨法。即将药物用湿纸或湿面包裹后置于滑石粉或麦麸中加热,分别称滑石煨、麦麸煨。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降低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如肉豆蔻煨后可降低油质,免于滑肠,增强固肠止泻作用。
制霜法。即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如巴豆、千金子去油取霜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用西瓜和芒硝混装瓦罐内封口于阴凉通风处,瓦罐外析出的白色结晶即西瓜霜,能增强消热泄火、消肿止痛的作用。
提净法。即将某些矿物药进行溶解、过滤、重结晶处理而除去杂质。如芒硝与萝卜、硇砂与米醋共煮,经溶解、过滤,收取结晶,均可达到纯净药材,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水飞法。即利用某些矿物药的粗细粉末在水中有不同的悬浮性而分离。倾取细粉,目的是使药物更加细腻和纯净,便于内服和外用,如水飞滑石、朱砂、雄黄等。
干馏法。即将药物置于容器内或直接用火烤灼,不加水,使之产生液汁。目的是制备适合临床需要的药,如淡竹茎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汁液即是竹沥;蛋黄直接熬炼成蛋黄油;黑豆用砂壶密封置火炉上干馏而成黑豆馏油等。

炮山甲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炮山甲的炮制方法5炮山甲的性状6穿山甲的性味归经7穿山甲的功效与主治8炮山甲的炮制作用9穿山甲的炮制研究 9.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9.2工艺研究 10炮山甲的贮存方法11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炮山甲 1拼音 pào shān jiǎ

2英文参考 stirbaked SQUAMA MAN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炮山甲为穿山甲的炮制品,方法为砂炒,其生品多不直接入药[1]。穿山甲的炮制唐代已有,见《千金翼方》等。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1]。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的功效,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风湿痹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穿山甲质地坚硬,不易煎煮和粉碎,并有腥臭气[1]。砂炒或砂炒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矫正其腥臭之气[1]。炮山甲鼓起,呈卷曲状,金黄色,质酥脆,易碎,气微腥,味咸,擅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痈疡肿毒,风湿痹痛[1]。

4炮山甲的炮制方法 古代穿山甲的炮制方法较多,但皆不生用[1]。

唐代有烧灰法(《千金翼方》)、炒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法[1]。

宋代出现了炙黄、童便浸炙(《太平圣惠方》)、炙焦(《伤寒总病论》)、醋浸炒(《产育宝庆集》)、蚌粉炒(《普济本事方》)、蛤粉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酒制(《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土炒(《急救仙方》)等炮制方法[1]。

元代有石灰炒制(《世医得效方》)、酥制(《瑞竹堂经验方》)、火炮(《卫生宝鉴》)法[1]。

明代又增加了桑灰制、热灰炮焦、谷芒灰炒、醋炙、麸炒(《普济方》)、皂角灰制(《奇效良方》)、油煎(《本草纲目》)、砂土炒(《仁术便览》)等方法[1]。

清代又提出了乳制(《得配本草》)、红花牙皂紫草节苏木制(《串雅内编》)等炮制方法[1]。并且对炮制的目的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尾鳞尖厚有三角用之力胜[1]。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各随本方[1]。如热疟不寒同干枣炒用;下痢里急同蛤粉炒用;妇人阴秃砂炒;痘疮变黑蛤粉炒;肿毒初起,入谷芒热灰中炮[1]。便毒便痈,醋炙;瘰疬溃坏,土炒;耳肉疼痛,同土狗炒,耳鸣耳聋,蛤粉炒;倒睫卷毛,将羊肾脂抹甲上炙,随各证各脏腑修制,以类推之,未有生用者”(《本草述钩元》)[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砂炒醋淬等[1]。

净穿山甲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1]。

炮山甲的炮制方法为:取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大小一致的净穿山甲片,拌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1]。

5炮山甲的性状 穿山甲呈扇面形、三角形或盾形,大小不一,中央较厚,边缘较薄[1]。外表青黑色,有纵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数条横纹线[1]。内表面色浅,较润滑,中部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1]。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不易折断[1]。气微腥,微咸[1]。

炮山甲鼓起,呈卷曲状,金黄色,质酥脆,易碎,气微腥,味咸[1]。

6穿山甲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

《中药大辞典》:穿山甲味咸,性凉。入肝、胃经。

《别录》:"微寒。"

《药性论》:"有大毒。"

《滇南本草》:"性寒凉,味咸。"

《本草纲目》:"入厥阴、阳明经。"

《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厥阴经。"

7穿山甲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穿山甲具有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的功效。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风湿痹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

《中药大辞典》:穿山甲具有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的功效。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

《中华本草》:穿山甲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的功效。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炮山甲擅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痈疡肿毒,风湿痹痛[1]。如治痈毒初起,赤肿焮痛的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透痉解挛汤(《类证治裁》)[1]。

醋山甲通经下乳力强,用于经闭不通,乳汁不下[1]。如治经闭不通的穿山甲散(《妇科大全》)及产妇乳汁不下的涌泉散(《卫生宝鉴》);还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1]。

《名医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陶弘景:"疗疮癞。"

《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

《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

《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本草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8炮山甲的炮制作用 穿山甲质地坚硬,不易煎煮和粉碎,并有腥臭气[1]。多不直接入药[1]。

砂炒或砂炒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矫正其腥臭之气[1]。

炮山甲擅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痈疡肿毒,风湿痹痛[1]。如治痈毒初起,赤肿焮痛的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透痉解挛汤(《类证治裁》)[1]。

9穿山甲的炮制研究 穿山甲主含蛋白质和钙,还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1]。据研究报道,已从穿山甲中分离得到了7种化合物,其中L丝L酪环二肽和D丝L酪环二肽,为非对映立体异构体,系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并证明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1]。穿山甲还含有18种微量元素,其水溶液中含有16种游离氨基酸[1]。

9.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穿山甲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炮制后L丝L酪环二肽和D丝L酪环二肽两种成分的含量显著增高,说明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增强具有一定的意义[1]。

(2)以蛋白质为指标,穿山甲各炮制品煎煮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生品[1]。这表明穿山甲炮制后不仅易于粉碎,且煎煮量及体外溶出量均明显增加,因此穿山甲炮制后入药是合理的[1]。

(3)对穿山甲生品与不同炮制品的煎液分析,结果如下:总浸出物,总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是醋淬品>砂炒品>生品[1]。因此认为醋淬品质量为最好,砂炒品次之,生品不应直接入药[1]。

9.2工艺研究

(1)实验研究表明,用爆花机炮制穿山甲,饮片均匀,体积膨胀增大,质地更加酥脆,并提高了疗效[1]。炮制品煎液中水溶性浸出物明显高于砂烫法,而重金属含量却不比砂烫法高[1]。

(2)采用卧式炒药机炮制穿山甲,利用中速转动搅拌,锅内温度120℃左右,只需8~12分钟,同样能达到炮制品的质量要求[1]。

(3)穿山甲炮制时的砂温,有实验认为,以230℃~250℃为好,在此温度范围内炮制的穿山甲外观性状较好,水煎出率及蛋白质含量较高,但醋山甲蛋白质含量稍低于烫山甲[1]。

10炮山甲的贮存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29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