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局方至宝散(中医内科经典总结,考试的朋友看一看)

医案日记 2023-05-08 09:55:48

局方至宝散

【处方】水牛角浓缩粉200g 牛黄50g 玳瑁100g 麝香10g 朱砂100g等。

【性状】本品为橘黄色至浅褐色的粉末;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开窍定惊。用于热病,痰热内闭,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g,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0.5,四岁至六岁一次1g,或遵医嘱。

【规格】每瓶装2g

中医内科经典总结,考试的朋友看一看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
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
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八、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 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十、血证

1.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
2.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3.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山药功中肯。
十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
十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阴寒痰浊并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标实宜通虚温补,血府逐瘀活法立,
栝蒌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证有异,左归生脉合养营,参附右归从本议。
十三、不寐

1.实证

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长沙妙绝伦,心胆气虚安神志,是疾尚虚医精神。
十四、厥证

1.气厥

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厥证昏仆气逆乱,搐鼻参附针为先,醒辨气血与痰食,虚实气厥不一般,
虚证四味实五磨,血厥独参通瘀煎,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十五、郁证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
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麦忧郁伤神灵,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火旺滋水清。
十六、癫狂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癫证忧愁久致郁,气滞津聚伤心脾,痰气郁结顺气导,心脾两虚养心宜。

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狂证恼怒不得宣,化火挟痰神逆乱,肝胆胃经审病机,生铁落饮二阴煎。
十七、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痫证形成多先天,惊恐脑伤气逆乱,昏仆抽风吐涎沫、声类畜叫总由痰。
定痫丸主风痰阻,火盛涤痰并龙胆,大补元煎合六君,心肾亏虚滋是全。

十八、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胃痛良附散寒凝,柴胡主疏气滞型,肝胃郁热化肝煎,保和丸消食积停,
失笑丹参活瘀血,一贯芍甘阴虚更,黄芪建中温脾胃,通则不痛含义精。
十九、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噎即噎塞隔为拒,酒食所伤忧思郁,标本虚实当首察,启膈润燥利痰气。
五汁津亏得良剂,通幽瘀血最相宜,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右归延生机。

二十、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胃失和降气上逆,虚实详辨定缓急,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气。
痰饮半夏合苓桂,疏肝夏朴左金一,理中脾胃虚寒型,麦门堪为胃阴虚。
二十一、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胃气上逆呃呃呃,食乖正亏志不和,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柿蒂多。
若属气机郁滞型,五磨顺气勿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
二十二、泄泻

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泄泻便稀更衣烦,湿胜脾虚最关键,藿香正气除寒湿,湿热葛根汤芩连。
痛泻要方肝乘脾,保和食滞肠胃间,参苓白术脾胃弱,四神泻在黎明前。
二十三、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痢下赤白并腹痛,里急后重夏秋生,湿热疫毒内伤食,损伤脾胃肠澼成,
疫毒清凉白头翁,湿热芍药定权衡,寒湿胃苓重温化,阴虚驻车养阴清,
真人善治虚寒痢,连理休息痢收功。
二十四、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寒则良附热承气,虚则温补建中饮,
实痛疏肝气不运,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积保和丸,通字义广法度深。
二十五、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便秘脾肾关系密,胃肠传导论病机,不通艰涩便时长,治分热冷与气虚。
热结麻丸冷济川,气结六磨能解急,黄芪汤擅气不运,尊生润肠治血虚.
二十六、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滞瘀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主虚滋肝。
气郁当疏柴胡散,瘀血旋覆汤复元,肝胆湿热龙胆妙,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十七、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暗滞与鲜明,阳黄热重茵陈施,湿多甘露配五苓。
急黄毒盛犀角解,阴黄术附寒湿凝,尚有木瘀郁血积,逍遥鳖甲随证定。
二十八、积聚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证肝郁逍遥主,六磨食滞痰阻通。
积初金铃失笑和,日久酌补膈下攻,正虚八珍化积施,重证切记图缓攻。
二十九、鼓胀

1)气滞湿阻: 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

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气滞柴胡胃苓选,寒湿实脾温而行,
湿热中满合茵陈,肝脾血瘀需调营,六味膈下主阴虚,脾肾阳虚附五苓。
三十、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

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诸风掉眩肝风荡,髓亏血乏痰火伤,晕眩呕恶汗自泄,急标缓本辨证昌,
肝阳上亢天麻潜,气血亏虚归脾汤,痰浊中阻夏白术,肾亏左归右归方。
三十二、中风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络脉空虚风邪袭,大秦艽汤祛风亟,肝肾阴虚风阳扰,镇肝息风滋潜需。

2.中脏腑

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

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中脏闭脱必须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频,脱则手撒汗如淋。
阳闭羚羊角汤治,至宝安宫急灌进,阴闭涤痰苏合香,脱证参麦复阳阴。
4.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2) 语言不利:

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中风后遗治颇难,针灸推拿并锻炼,偏瘫补阳还五施,镇肝息风病机转。
语蹇肾亏地黄饮,风痰阻络解语丹,阳亢天麻须加味,口眼歪斜牵正散。

三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十四、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三十五、水肿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水肿原因水湿起,越婢加术风水袭,五味消毒麻连豆,湿毒浸淫用之宜,
胃苓五皮水湿证,湿热雍盛疏凿立,脾阳虚衰实脾饮,济生真武肾虚易.
三十六、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3)尿浊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程氏萆解分清饮

淋证涩痛小便频,湿热蕴结膀胱肾,热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韦增三金。
气淋虚证补中气,实证利气取香沉。血淋小蓟导赤散,知柏地黄虚实分。
膏淋汤治虚膏淋,实证萆薤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六淋转化要详珍。

三十七、癃闭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癃闭似淋闭不通,上焦不外肺热壅,中清不升浊弗降,下属湿热肾不充。
清肺补中上中施,八正济生下辨明,更有沉香疏肝气,尿阻代抵挡堪攻。
三十八、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3)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腰痛悠悠酸无力,肾着沉沉不转移,若还湿热伴热感,痛如锥刺属血瘀。
左右归丸肾虚主,甘姜苓术金匮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综合治疗勿劳欲。
三十九、消渴

1)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下消: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消渴三多体羸常,病在水金燥土伤,食乖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
上消肺热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炀,下消地黄肾阴亏,两虚肾气鹿茸良。
四十、痹证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则痛剧乌头通。
重着麻木薏苡仁,红肿白虎加桂精,虚久独活寄生施,内舍五脏法道更,
肝肾亏虚守虎潜,针灸推拿佐功成。
四十一、痿证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二、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

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精亏脏腑偏,情志饮食劳倦因,孟浪发散或苦寒,
阴虚内热清骨散,补中归脾气血研,血府逐瘀神方妙,丹栀逍遥热郁肝。
四十三、虚劳

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阴阳大纲辨。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气虚主在肺脾脏,补肺加味四君良.
2.血虚

1)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血虚须辨心与肝,养心四物汤效验。
3.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益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右归丸

阳虚里寒为征象,心用拯阳理劳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方复肾阳。

朱砂有毒?含朱砂的中成药,还能不能用?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朱砂 又名辰砂、丹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矿物药之一 ,具有安神解毒、清心镇惊之功 ,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众多,其中包括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再造丸等名药;含朱砂的小儿中成药也不少,多用于治疗小儿高热、小儿惊风等,《中国药典》(2015年版)纳入含朱砂的儿科中成药就有28 种,比如局方至宝散、小儿惊风散、紫雪丹、牛黄千金散、小儿百寿丸、小儿金丹片、香苏正胃丸、一捻金、小儿琥珀抱龙丸等。

1990年版及以往的历版药典朱砂日用剂量较大,为0.3 1.5g,1995年版将朱砂剂量降至0.1 0.5 g, 其含量规定降至原来三分之一 。尽管药典大幅度降低朱砂的用量,中成药中的汞的含量还是大大超过欧美标准。其实,朱砂大部分以硫化汞存在,硫化汞是朱砂的主要成分,《中国药典》中规定朱砂质量主要是以硫化汞含量为标准的,炮制品的硫化汞含量不得少于 98%,硫化汞是一种极难溶的物质,甚至不溶于强酸,其在水中的溶出量可以忽略不计,服用后几乎被排出体外;朱砂的可溶性汞含量少,可溶性汞既是发挥药理作用也是导致副作用的成分。在国外,其检测的是总汞含量,而不是可溶性汞含量,因此含朱砂中成药的重金属含量 (总汞 ) 在国外几乎都是超标的,导致这些中成药的出口受到限制。

不同汞化合物的毒性差别很大,元素汞基本无毒;有机汞中苯基汞分解较快,毒性不大;无机汞中的升汞是剧毒物质,可致肾损伤;甲基汞很容易被人体吸收,且不易降解,排泄很慢,容易在体内蓄积,毒性很大,食用甲基汞污染的鱼类可致大脑损害;朱砂中的主要成分硫化汞是一种极难溶的物质,不被吸收而排出体外,朱砂含的少量可溶性汞是发挥药理性作用的成分,研究表明,朱砂的细胞毒只有甲基汞的1 /5000。因此, 用总汞的含量来评价含朱砂中成药的安全性是欠妥的。 2010 年版《中国药典》仍以测定金属总含量来评价含朱砂中成药安全性,缺乏可靠参考尺度,这尚需在进一步研究基础上逐渐完善。

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可降低朱砂的毒性 ,朱砂的主成分硫化汞遇高温可产生游离汞,进而产生吸入汞的类似毒性,古人强调用 水飞法炮制朱砂非常合理 ,因为这样既可避免高温,又可降低可溶性汞和游离汞的含量,也可去除微量的钡、锑、砷等毒性成分,但保留少量的可溶性汞对于疗效来说可能是必需的。现代使用的球磨加水飞法处理朱砂,既可以有效降低朱砂中可溶性汞盐和游离汞的含量,减少朱砂的毒性,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推广的炮制方法。

硫化汞在朱砂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可溶性汞的载体,在古代能被相对准确地称量,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量具精度大大提高,因此,有人认为既然硫化汞不被吸收,是无效成分,应该去除朱砂的硫化汞、以可溶性汞入药,当然这个观点值得探讨。

朱砂的“无毒”与“有毒”之争已发展成为“宜用”与“禁用”,有人甚至质疑朱砂在方剂中的存在必要, 还有学者认为应淘汰朱砂作为内服药,只保留其作外用药。但动物学实验研究显示,朱砂安神丸和去朱砂的安神丸,安宫牛黄丸和去朱砂的安宫牛黄丸的疗效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 去除了朱砂后的中成药的疗效可能会大打折扣, 当然朱砂能否从安宫牛黄丸中去除,尚需更多的实验依据。

有动物实验发现,朱砂急毒剂量达24g· kg-1 (按体表面积折算为人日用量的约 300倍 ) ,对小鼠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说明朱砂单次用药安全。而在朱砂的长期毒性实验中,0.1 g· kg-1· d-1对大鼠连续灌胃3个月,实验组肾汞的含量明显高出空白组,血液生化指标有异常,肾脏和肝脏均可见与朱砂毒性有关的病理改变,其中,肾脏对朱砂更为敏感,在神经系统方面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以上药理实验表明, 目前含朱砂的中成药短期使用是安全的, 但是,长期超剂量服用则可能导致药物蓄积而影响肝肾功能。

在一些文献中有下述描述:朱砂在厌氧有硫的条件下,温度 37 的暗环境中与带甲基的物质相遇均能产生甲基汞,而人体肠道正具备这一条件。这种表述过于武断的,肠道菌可将体内甲基汞代谢为无机汞,但 无证据表明无机汞如朱砂可被肠道菌转化为甲基汞

陈竺认为 :中药大都采用含有数十种的多味药材组成的方剂进行治疗,这样的复杂药物体系给现代药理( 毒理) 评价带来极大的挑战。如果将这许多组分组成的方剂视作为一个整体,先研究其在人体内的整体生物效应( 毒性) ,明确疗效后再去看局部。因此,应将 含朱砂的复方制剂视为一个整体 ,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其药理和毒理作用和机制,不能只用朱砂( 汞)的含量来评价含朱砂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总之,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不被人体所吸收,其少量可溶性汞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目前的研究表明,短期使用含朱砂的中成药是安全的,不必谈朱砂色变,就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致肝毒性和死亡,但仍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当然,也要注意过量或久服可致蓄积性汞中毒,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易产生中毒。《中国药典》载“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

服用含朱砂的中成药时候,注意不要吃含碘的食物,例如紫菜、海苔等,也要避免 食盐 过量,因为会增加汞的吸收,更得汞中毒。

中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研究

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天然药物)及其制剂在世界范围内防病、治病作用被重新认识、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制订合理的质控标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提高制剂内在质量方面不仅需对其有效成分(活性成分)的质和量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应对制剂中有毒、有害成分(杂质)予以必需的了解和限制。目前我国尚未制订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标准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限量,但国际上对此十分重视,许多国家对进口中药材及其中成药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含量均有明确规定。这一问题已经受到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做一综述。

1 重金属元素的检测

1.1 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及其主要污染途径

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由于它们进入体内并与体内酶蛋白上的-SH和-S-S-键牢固结合,从而使蛋白质变性,酶失去活性,组织细胞出现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例如铅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血管和消化系统;汞主要损害肾脏,造成肾功能衰竭;砷主要是扩张毛细血管,麻痹血管舒缩中枢,使腹腔脏器严重失血,引起肝、肾、心等实质器官的损害。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主要来源于栽培地的土壤、空气和水,其中工业“三废”的污染及地质有害元素背景又是最重要的因素。中药制剂中重金属的存在主要来源于中药材辅料,提取溶媒,工艺设备,接触器皿等。另外中药的矿物药中有一些药物含有这些元素,例如铅粉、铅丹、密陀僧中含有铅,朱砂中含有汞,雄黄中含有砷,入药后易引起重金属含量超标。

1.2 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方法

1.2.1 比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

1.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该法是利用重金属元素与试剂反应后显色在紫外光下有吸收的原理来测定重金属的含量。

何跃华等参考日本药局方配制硫化钠溶液,在pH3.0-3.5之间测定了清宫寿桃丸中重金属的含量,在此pH值条件下,S2-能与铅、锌、汞、铜、锑等10余种重金属离子生成化合物而显色,方法可靠,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97.204%,RSD=1.48%。

詹世清用30%碘化钾溶液1.2ml和0.005%结晶紫溶液2.0ml作为显色体系检测中药中的微量铅。据文献介绍该显色体系对铅的选择性较好,锌、铝、钙、镁、铋、硅、铬、钴等均不干扰测定。作者又加入1%明胶1.5ml作为保护胶体,由于胶束增溶作用,显色体系稳定性明显增加。

李耀根等将药典规定检砷第二法中的导气管硅烷化,并把吸收液换为新银盐的吸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药品中砷的含量,该法准确、灵敏度高、试剂低毒,无需改变药典规定的装置和分析方法。

程光祈等利用在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124)存在下,在硝酸介质中,汞与碘化物形成络阳离子后与罗丹明B(RHB)形成可溶性多元离子缔合物,在595nm处有吸收来测定儿科制剂王氏保赤丸中汞的含量。与药典法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1.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此法又分为冷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汞的含量测定常用冷原子吸收法。主要是利用汞在常温下蒸气压较高和在空气中不易氧化的特点,将样品消化后还原生成Hg,用载气将汞蒸气吹出通过石英吸收池,汞蒸气对汞空心阴极灯的辐射产生吸收,从而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

周国华等利用此法测定了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大活络丹中汞的含量,检测限为0.8ng/ml,以东南亚进口标准衡量(Hg
顾丽贞等利用此法测定了健脾益肾冲剂等5种中成药中铅、镉、汞、砷的含量,并与大米等6种常见食品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其含量大多十分接近,除抗癌消炎胶囊中铅的含量明显超标外,其余均在安全范围内。

茅以军等利用此法测定了贵州杜仲中铅、砷、汞的含量,发现了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栽培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是正相关系,矿区栽培的杜仲中铅、砷、汞的含量明显高于非矿区,建议有关部门合理选择种植基地。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是利用石墨管高温下使样品原子化通过炉内光路产生吸收的原理来测定,由于汞的高挥发性和炉中杂质的干扰,以及炉内环境温度不均匀,造成原子在炉内光路上停留时间长短不一引起吸收信号的差异以至于灵敏度低、重现性差。顾萱等采用平台技术和基体改进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根据L'VOV理论,在石墨管内放置一薄片石墨平台,L'VOV平台是靠石墨管热辐射加热,平台升温滞后于石墨管,当样品在平台内原子化时,管内温度已达到并保持恒定,这就使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趋于一致。只选择了钯、镍混合剂作为基体改进剂,使汞分析的重现性和灵敏度都甚理想。

黄隽等以硫酸镍作基体改进刑,测定了局方至宝散,安宫牛黄散等五种组方中含有雄黄的中药制剂中的砷含量,实验表明该法灵敏度高于药典中的碘量法,以及文献报导的氧瓶燃烧法和DDC-Ag比色法。

1.2.4 AFS、ICP-MS分析技术

将样品研细过40目筛,精密称取样品适量(O.5-1.0g)置烧杯,分别加入酸性氧化剂混合液(硝酸、盐酸、高氯酸的混合,比例视样品消化分解难易与被测元素而调节)放置过夜,次日于电加热板上加热分解至浅黄色澄明液后取下,供试品应制成酸度为2%酸性介质溶液,分别取砷、汞、铅标准品配制成系列标准液测定条件给制标准曲线,取供试品适量.设定AFS、ICP-MS分析条件,用该法共测定了14种出口中成药中微量有害元素的含量,用世界卫生组织、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规定的有害元素标准进行衡量测定结果多数符合要求,只有4-5个品种超限,用美国FDA标准判定仅一个品种符合要求。

1.2.5 FI-HG-ICP-AES在线测定

喻昕等将FI-HG(流动注射进样-氢化物发生)技术与多道ICP-AES仪器联用。弥补了常规的HG-ICP-AES技术存在的试剂/试样消耗量大,分析效率低,基体干扰较严重,大量氢气的导入引起ICP的不稳定及分析信号的记忆效应的不足,该灵敏、快速、高速、试样/试剂消耗少及同肘在线测定砷和汞的优点,该法可以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测定砷和汞。

2 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2.1 农药的危害及其主要污染途径

农药的使用用作物的稳产、高产、优质有着重大的意义,但长期广泛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了作物产品上的农药残留问题,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食品为患者及体弱者所服用,服用时间长,更易造成蓄积中毒,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中药及其制剂中的农药残留主要原因是农药施用时机和季节不合理,而有机氯农药虽然早已还禁用,但由于该农药以前长期广泛使用,又不易分解,在土壤中长期残留,也对中药材造成污染。再者中药材在仓储过程中为了防虫蛀而喷洒农药也是主要的污染途径。

2.2 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农药的残留性是指随着农药的使用,农药成分的物质及其转化产物残留于农作物和土壤中的情况,因此当检测药材中农药的残留量时,不仅要考虑农药的有效成分,而且也要考虑农药所含的所有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经化学变化而生成的所有物质,例如有机氯农药中的六六六和DDT各有四种异构体。

农药的检测的主要依赖于TCL和GC法,前者简便易行,适用于基层,后者灵敏度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2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