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调查显示药品不良反应六成来自抗菌药

医案日记 2023-05-08 06:31:39

调查显示药品不良反应六成来自抗菌药

本报记者 赵琳

近日,哈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根据近年来收到的515例ADR(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对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及品种、药品不良反应症状、引起不良反应的91种抗菌药的用药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所调查的5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227药品生产厂家的207个品种,其中有5家企业、29个品种的病例报告在10例以上。分析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97.86%,其中老人儿童为易发人群;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反应;抗菌药占43.96%,不良反应例数为63.3%;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84.66%。

六成不良反应来自抗菌药

今年40岁的李某患上了肺炎,他觉得每天往返在医院和家之间太麻烦了,就拿着医生处方去药店买了抗生素,在自家旁边的小诊所内进行静脉注射。一天,李某还像往常一样到诊所进行治疗,可药刚点下去一半,李某就感到恶心、口唇发紫,家人忙拨打120将李某送到医院进行抢救。记者在市第一医院了解到,该院急救中心每年都会抢救部分药物不良反应,些患者的共同点就是都在家擅自使用了抗生素或是在小诊所静脉注射而引起的。该急救中心主任李晓峰介绍,经过静脉注射而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是抗生素类,占被抢救患者的80%以上,主要表现也都是皮肤上的变化,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

通过哈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近年来的515例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看,将近半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反应,皮肤反应比较容易被发现。有些也伴有腹泻、口唇发绀等。对神经系统的侵害列第二位,占16.14%。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红斑、瘙痒、水肿、丘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四肢及周身麻木、烦躁、焦虑、过敏性休克、面部潮红、肢体抽动、抽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在这些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中,抗菌药物占91种,共发生326例不良反应,占63.3%。

老人儿童静脉注射易发生不良反应

60岁的张大爷患有慢性疾病,定期地到医院进行治疗。入夏后,由于天气炎热,张大爷的旧病又犯了,他便自行在药店买回了药物在家由小女儿为其静脉注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张大爷的病情有了好转,可就在最后一天的用药过程中,他突然感到周身不适,家人忙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李晓峰讲,根据张大爷的病情来看,老人在犯病时并不需要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完全可以口服一些药物来缓解病情。记者在市儿童医院了解到,每逢季节交替时期,该院的静点室就人满为患,家长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纷纷要求医生为孩子实施静脉注射,把点滴当成灵丹妙药。

据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在515例病例中男性病例257例,占49.9%;女性258例,占50.1%。其中老人、儿童比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这是由于婴幼儿的脏器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的敏感性高,药物代谢速度慢,肾脏排泄功能差,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发病率较高。老年人肝肾功能退化,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较年轻人易发生不良反应。

18种药品说明书无不良反应项,静脉给药应加强监护

在全部不良反应病例中共涉及207种药品,其中18个品种的药品说明书均无药品不良反应项。专家指出,药品说明书是提供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资料,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品的依据,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用药依据。根据相关规定,药品说明书应列有不良反应项。药品说明书中缺少药品不良反应项,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说明书中无不良反应项的18种药品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分别为:菠萝蛋白酶肠溶片(心悸、头晕、头痛)、注射用前列地尔(局部红痛)、抗宫炎片(头晕、头痛)、路路通注射液(皮疹、瘙痒、寒战、发热、疼痛)、鱼腥草注射液(呼吸困难)、鱼金注射液(寒战、高热)、三七伤药胶囊(皮疹)、注射用辅酶A(红色丘疹、皮肤瘙痒)、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丘疹、皮肤瘙痒)、冠心宁注射液(皮肤瘙痒)、双黄连片(反应迟缓)、注射用双黄连(寒战、高热、意识不清)、脑安片(锥体外系反应)、木竭胶囊(皮肤潮红、出血点、齿龈出血)、塞雪风湿胶囊(浮肿、疼痛)、香丹注射液(胃肠道反应)、黄芪注射液(皮肤潮红、发痒)、脑立清丸(呼吸困难)。

哈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指出,国内一些药企疏于收集、整理ADR信息,尤其是对药品说明书的偏见理解,认为不良反应写得多影响药品销售,这种情况应加以改进;其次,药品不良反应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老人(50-70岁)和儿童(0-10岁)是ADR易发群体,应密切观察其用药后的反应。除此之外,ADR病例中超六成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应引起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有过敏史的病人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长期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有关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口服是最安全、方便的给药方法。静脉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循环系统,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常用于抢救危重患者。市民不要把点滴当成常规给药方法,医务人员应该加强用药监护。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乳酸左氧氟沙星是我国新研制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为氧氟沙星的旋光异构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优点。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 那么,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的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较少见。 4.偶可发生:(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3)静脉炎。(4)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5)关节疼痛。 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当明确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患者该如何应对呢?一旦发生与原患疾病不同的身体不适,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症状轻微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症状较重的不良反应,或者患有慢性疾病不能随意停药的情况,患者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由医生帮助处理。比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两种严重的后果:一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二是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针对现状,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使用抗菌药品要有严格的指征;其次,不宜长期使用广谱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再次,联合应用抗菌药品要有明确的指征,单一药品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尽量不联合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2.1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23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